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切口内浸润联合Wiltse入路在腰椎多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镇痛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拟行腰后路多节段(≥2)单侧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罗哌卡因切口内浸润+ Wiltse入路减压,B组:罗哌卡因切口内浸润+后正中入路减压,C组:生理盐水切口内浸润+ Wiltse入路减压,D组:生理盐水切口内浸润+后正中入路减压。记录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镇痛药用量。对比四组患者术前、术后6h、1d、3d、7d、1m、3m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3d、7d、1m、3m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结果:四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节段以及术前腰痛的VAS、ODI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均明显少于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6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D组,术后3d、7d时A、C组的VAS评分低于B、D组(P<0.05)。术后3d、3m时A、C组的ODI评分低于B、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切口内浸润超前镇痛联合Wiltse入路应用于腰椎多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镇痛效果显著,术后短期内腰痛评分低和功能恢复快,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肌间隙入路与经后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经后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B组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 d、3 d、7 d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腰椎功能[采用改良Oswestry腰椎功能指数(ODI)评估]。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和住院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两组VAS评分低于术前,两组VAS评分逐次降低,B组比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DI评分低于术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经后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术相比,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联合术后脉冲电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2月于本院行PKP的148例老年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患者分为高黏度PKP组(A组)、低黏度PKP组(B组)、高黏度PKP联合脉冲电治疗组(C组)和低黏度PKP联合脉冲电治疗组(D组),各37例。观察并对比四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腰椎骨密度,统计四组术后骨水泥渗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12个月,四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C组治疗后1、3、12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D组治疗后1、3、12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治疗后1、12个月,四组患者的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C组治疗后1、12个月的ODI评分均低于A组(P0.05),D组治疗后1、12个月的ODI均低于B组(P0.05)。四组患者于治疗后1、12个月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A、B组患者治疗后3、12个月的腰椎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组患者治疗后3、12个月的腰椎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C组治疗后3、12个月的骨密度均高于A组(P0.05),D组治疗后3、12个月的骨密度均高于B组(P0.05)。A组的骨水泥静脉渗漏率、椎间渗漏率、椎旁渗漏率均明显低于B组,C组的骨水泥静脉渗漏率、椎间渗漏率、椎旁渗漏率均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具有良好的效果,使用高黏度骨水泥进行PKP治疗术后渗漏率更低,同时联合术后脉冲电治疗可更有效缓解疼痛,提高骨密度,改善患者腰背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笛 《疑难病杂志》2012,11(7):524-526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LDH患者,随机分臭氧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臭氧组给予单纯的臭氧溶核术,联合组先行射频热凝治疗,后行椎间盘内、盘外臭氧溶核术。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作为疼痛水平评价指标,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观察术后1、3、6、12个月VAS评分及术后12个月总有效率。结果 2组术后1、3、6、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1);且联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臭氧组(P<0.05或P<0.01)。术后12个月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1.9%)显著高于臭氧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过敏反应、椎间隙感染或脊髓、神经、血管及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加臭氧消融术治疗LDH安全、微创,较单纯臭氧消融术疗效更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5.
潘林 《河南医学研究》2023,(8):1468-1471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SF)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信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均接受PSF治疗,A组接受经皮入路,B组接受Wiltes入路,C组接受后正中入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比较3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前、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结果 C组患者手术时间最长,其次为A组,B组手术时间最短;A组术中出血量最少,住院时间最短,其次为B组,C组术中出血量最多,住院时间最长(P<0.05)。术后3个月,3组患者VAS评分、改良ODI均降低,且A组VAS评分最低,其次为B组,C组最高(P<0.05);3组患者术后3个月ODI、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入路PSF治疗胸腰椎骨折损伤更轻、术后恢复更快、术后疼痛程度最轻,经Wiltes入路操作手术时间最短,3种入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三种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3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将行后正中入路、经皮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纳入A组(n=110)、B组(n=108)、C组(n=107),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伤椎指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三组VAS评分、ODI评分均降低,对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差值变化进行比较,B组、C组变化幅度大于A组且C组变化幅度大于B组,三组VAS评分、ODI评分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B组切口长度短于A组、C组(P<0.05);三组术后3个月伤椎后凸Cobb角均下降、伤椎前缘高度均上升,对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差值变化进行比较,B组、C组变化幅度大于A组且C组变化幅度大于B组,三组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三维运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出现切口感染、术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传统开窗椎板减压术,B组采用PELD。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3、6个月的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B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A组的75.00%(χ2=4.50,P=0.034);术后6个月内,A组仅有1例18岁的女性患者于术后4个月复发,B组无复发病例,两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周和术后1、3、6个月的ODI、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6个月,B组的腰椎JOA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PELD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疼痛症状、腰椎功能都能较好改善,手术时间相对较短,临床应用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估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疼痛的有效性。方法: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正规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在相同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配合治疗;B组采用CT引导下行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随访时间6月,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结果:A组患者术后1天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无差异,其余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0.01);B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P<0.01);组间比较,B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CT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疼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终板信号改变(Modic改变)对臭氧注射髓核消融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臭氧注射髓核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2例,根据患者腰椎MRI Modic改变分为2组,A组37例,MRI显示终板无信号改变,B组25例,其中MRI显示终板Modic I型改变7例,Modic Ⅱ型改变16例,Modic ⅡI型改变2例,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时患者疼痛状况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术前A、B组患者VAS及ODI无显著性差异;术后A、B组患者VAS及ODI均明显改善。随访3个月及12个月时A组VAS分别为4.17±0.31,5.29±0.77,B组VAS分别为7.46±0.71,9.01±0.69,A组优于B组;随访3个月及12个月时A组ODI分别为6.62±1.51,8.21±1.40,B组ODI分别为10.77±2.71,11.03±1.91,A组优于B组。结论臭氧注射髓核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微创手段,终板Modic改变可能是影响术后疼痛缓解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联合中医正骨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单侧单通道内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行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结合中医正骨法进行治疗,在术前及术后1、3个月使用腰腿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部功能,在术后1、3个月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使用单次连续步行距(SCWD)评估患者下肢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术后1、3个月的ODI均低于术前,组内不同时间点的OD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的OD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组内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个月的SCWD均高于术前,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经CT引导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等离子刀结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VAS评分的比较,探讨CT引导下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和等离子刀结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分为实验组1(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组)20例、实验组2(等离子刀结合臭氧消融术治疗组)2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进行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1术前VAS评分为8.5±0.6,术后1周为2.5±0.4、术后1个月为1.9±0.5、术后3个月为1.7±0.3、术后6个月为1.4±0.2、术后12个月为1.4±0.2,术后术前经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2组术前VAS评分8.8±0.5、术后1周为2.0±0.4、术后1个月为1.4±0.4、术后3个月为1.0±0.2、术后6个月为0.7±0.2、术后12个月为0.5±0.2,术前术后经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1与实验组2比较术前VAS评分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和等离子刀结合臭氧消融术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但术后1年内疗效等离子刀结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于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odic改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因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根据手术节段终板Modic改变的类型,分为Modic Ⅰ型改变组(A组,13例),Modic Ⅱ型改变组(B组,31例)和无Modic改变组(C组,45例)。分别记录各组术前、末次随访时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并评估末次随访时的Macnab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22个月,平均(12.23±4.55)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B、C组(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hs-CRP浓度无明显下降(P>0.05)。A、B组腰痛VAS评分高于C组(P<0.05),但腿痛VAS评分、ODI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s-CRP浓度仍高于B、C组。A、B组复发率高于C组(P<0.05),Macnab疗效不如C组(P<0.05),但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时,Modic改变可能是术后遗留下腰痛及复发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夏娜  胡延晖  席伟 《疑难病杂志》2013,12(5):386-387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6月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146例,其中全子宫切除术47例(A组)、子宫次全切除术54例(B组)、子宫肌瘤剔除术45例(C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检测患者FSH、E_2、LH水平,观察患者绝经期症状出现情况,采用VAS评分观察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各组术前FSH、E_2、LH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A、B组患者3、6、12个月时间点FSH和LH水平较术前和对照组、C组升高,E_2水平下降,绝经期症状出现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C组上述指标变化不显著(P均>0.05);术后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A、B组显著低于C组,性生活质量评分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采用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OVCF的MRI信号与PVP手术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行PKP治疗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检查骨髓水肿的程度和范围将100例患者分为A组(完全骨髓水肿)、B组(部分骨髓水肿)、C组(无骨髓水肿),比较不同组别术后2周、2个月、4个月的疼痛、日常活动功能受阻程度。结果手术前3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组间同时期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术后不同时期的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显著优于C组。A组与B组患者手术前的ODI评分高于C组,术后ODI评分低于C组,其中A组术后最低。结论 MRI检查可清楚显示OVCF的影像学特点,MRI信号特点与PVP手术效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MRI骨髓水肿范围大者PVP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患者行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术后至可下床时间。分别于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2组患者腰腿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前、术后14 d、术后6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2组患者腰腿功能障碍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腰椎CT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方法评估2组患者腰椎融合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至可下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3 d(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鼻腔冲洗液体剂量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wNP)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CRwNP鼻内镜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分别行1000、500、250 mL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术前及术后1、3、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SNOT-20、Lund-Mackay评分法、Lund-Kenenedy评分法进行评分;统计术腔清洁时间、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及术后6个月内需进行鼻内镜清理的次数。结果:术后1个月,A组的VAS评分优于C组(P0.05);术后3个月A、B两组均优于C组,且A组优于B组(P0.05)。术后1、3、6个月,A组的SNOT-20总评分均优于C组(P0.05);6个月B组优于C组(P0.05)。术后1个月,A、B两组的Lund-Kenenedy评分均优于C组(P0.05)。A、B组术腔清洁及上皮化时间均早于C组(P0.05)。术后6个月内所需鼻内镜检查次数A组少于C组(P0.05)。结论:鼻内镜术后大剂量的生理盐水(1000 mL)行鼻腔冲洗,能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术腔黏膜上皮化进程,从而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7.
陆文汉  华东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1(4):324-325,328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妇科患者术后镇痛及血糖的影响。方法:45例妇科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术中均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A组于手术开始前15 min缓慢静脉滴氟比洛芬脂注射液1 mg/kg,B组于术毕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 mg/kg,C组不给药;观察术前、术始、术毕、术后各时点的血糖变化,采用10 cm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疼痛评价,观察记录术后1、6、12、24 h的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各时点A、B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1、6 h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12、24 h VAS评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至术后各时点C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A、B组(P<0.05),而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术前或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于妇科手术可以安全、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冷敷联合氨甲环酸(TX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早期局部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初次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3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A、B、C组。A组45例患者TKA术前静滴TXA 1 g, B组45例患者在静滴TXA的基础上,关闭切口时关节腔注入TXA 1 g, C组45例在联合TXA组的基础上术后进行冷敷治疗。比较3组患者术后早期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术后引流量更低,且C组术后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术后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更低,且C组术后24、48 h疼痛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术后3、7 d关节活动度(ROM)更高,且C组术后3、7 d ROM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A组,B组、C组术后3、7 d两股部周径差更低,且C组术后3、7 d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任何不良反应。围手术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心脑血管意外,无动静脉栓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术后初期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于我科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共48例.其中应用MIS-TLIF技术治疗患者23例,应用PLIF技术治疗2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1d及术后1d血清肌酸激酶(CK)含量,并且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进行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or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变节段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CK水平、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IS-TLIF组手术时间少于PLI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d血清CK水平均低于PLIF组(P<0.05);两组VAS及ODI评分术后各时间段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MIS-TLIF组术后3d、1个月及3个月时VAS评分低于PLIF组(P<0.05),但6及12个月随访时VAS评分与P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3、6、12个月)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随访均显示手术效果满意,在随访期内均获得较好的融合.结论 与传统开放PLIF术式相比,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与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2月收治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Ⅰ组行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术,Ⅱ组行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3d、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s,VAS)及末次随访时MacNab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7个月,平均19.3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手术相关并发症.2组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ODI和VA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前、术后3d ODI及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Ⅱ组ODI和VAS较Ⅰ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与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Disc-FX系统经皮髓核钳夹、射频消融术的近期和中期疗效与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术相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