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是因肩胛背神经行径过程受压而产生以患侧颈、肩、背、腋、侧胸壁酸痛和不适感等一系列症状,疾病迁延,反复发作,是引起颈肩痛的重要原因之一[1].2007年6月-2011年5月笔者应用小针刀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8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肩胛背神经是一来自C5神经根与胸长神经合干的神经,此神经卡压表现为该神经走行区的酸痛和不适。我院2001年3月至2008年9月收治此病3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肩胛背神经卡压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呷背神经卡压自1994年陈德松等[’j介绍以来,我院选择TZ-‘推分有固定压痛者26例,保守治愈25例,手术治愈1例。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8例,女18例。年龄20~56岁,其中30~45岁23例,均为单侧发病。左侧19例,右侧7例。病程1个月~l年。口服消炎镇痛药无明显改善。1.2临床表现①症状:全部患者均有肩背部酸痛不适、沉重感,具体部位不清,按压、捶打反觉舒适。肩背部酸痛常致不能入睡,阴雨天、寒冷及劳累后均能加重。②体征:局部有压痛点,肩周和预棘突无压痛,26例均有T;-。椎旁3.ocm固定压痛,伴有向…  相似文献   

4.
肩胛背神经卡压的鉴别性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颈肩痛作为一组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常按颈椎病、颈肩背肌筋膜综合征、肩周炎等治疗,但部分病例疗效欠佳。这其中包括肩胛背神经卡压引起的颈肩痛[1]。自2001年对9例肩胛背神经卡压患者进行局部封闭作  相似文献   

5.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在临床非常常见,随着人们工作劳动张度增加,此病发病率呈日益增高的趋势。我们根据臀上皮神经卡压症的基本病理,设计并应用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综合征5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痛点注射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部压痛点与胸3、4棘突旁压痛点注射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128例,于末次注射治疗后半年~1年门诊或电话随访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数分钟内颈肩背部酸痛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随访期间,优效87例,良效28例,差效3例,无效2例,1例治疗后明显缓解,3个月后症状加重,再次给予注射1次后症状消失,7例失访。疗效与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病程≤半年者较病程〉半年者疗效佳(P〈0.05);注射次数1~3次者较注射次数4~6次者疗效佳(P〈0.05),需要注射4~6次者有90.9%病程〉半年,而需要注射1~3次者仅有33.6%病程〉半年(P〈0.05)。结论痛点注射是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定位仪精确定位,结合液压扩张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肩胛背神经卡压征均用神经定位仪准确定位后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10mL及注射用水4mL加醋酸曲安舒松注射液4mL加甲钴胺注射液2mL,制成20mL混合液,在3、4胸椎棘突旁3cm及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分别加压注射10mL,每周一次,连续3次为一个疗程。结果:8例9侧立即感到肩背轻松感,肩颈背部酸痛消失,6例肩外展肌力明显增强,与健侧基本对称,1例改善不明显。结论:国产神经定位仪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安全可靠,结合液压扩张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波 《中华医护杂志》2007,4(6):500-500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肩胂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32例病程3mo-3a的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15例采用局部封闭治疗,17例采取后,入路切断肩胛上横韧带松解肩胛上神经的手术方法。观察患者术后症状、肌力、肌肉萎缩的恢复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治愈16例,显效13例,有效3例。结论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断明确,要依据不同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肩胛上神经卡压是引起颈肩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数患者被诊断为颈椎病或肩周炎,临床医师很少考虑到可能系肩胛上神经卡压所致.国内1989年以后屡见报道,治疗多采取局部封闭或手术松解.1998年9月至2000年9月我科采用针刀治疗该病28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17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1年3月~1990年7月共治疗此征17例,其中保守治疗13例,手术治疗4例。经远期随访结果表明,当短期保守疗法无效时,即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以获良好的功能恢复。对病因、病理机制作了回顾分析,强调了某些与本征相雷同的颈肩部疾病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总结肩胛背神经卡压症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5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肩胛背神经卡压症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4例和手术治疗1例.结果 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获缓解,随访9个月~2年,均未复发.结论 本病诊断可依据有两个局限而固定的压痛点,且按压T3和T4棘突旁压痛点时,同侧前臂内侧有发麻、不适感;按压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压痛点时,有酸痛放射至前臂桡侧;在压痛点处行局部封闭作鉴别性诊治有效等要点.颈部压痛点封闭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具有治愈率高,操作简单、安全的优点;但慢性疼痛或顽固性疼痛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行神经松解术,手术疗效可靠、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肩胛上神经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解剖特点,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并通过手法理筋加封闭疗法达到治疗目的。结果:治愈4例,显效3例,有效1例。结论: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断明确,宜首选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位胸神经后支卡压对腰部疼痛的影响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80例下位胸神经后支卡压致腰部疼痛的患者,采用铍针松解治疗。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380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指数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经1~12个月的随访治愈205例,显效65例,好转95例,无效15例。结论铍针治疗下位胸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安全、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针刀松解径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68例常规固定的成人肩胛骨标本中,测量喙突全长、肩胛上切迹上口间距等数据。结果:喙突全长为(33.89±4.78)mm,肩胛上切迹上口间距为(9.39±2.83)mm,喙突与关节盂所在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平均为63.28°。可使用针刀切断肩胛上横韧带以松解肩胛上神经。结论:文章提供的相关数据和定位方法,可以提高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苏俊红  张仲华 《农垦医学》2006,28(4):275-276
颈肩痛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之一,原因主要是由于肩胛背神经卡压所致。常常将其归至于颈椎病、颈项部肌肉劳损、肩周炎、颈筋膜炎等疾病之中。常采用局部痛点封闭治疗,效果不佳。我院自2003年起治疗肩胛背神经卡压2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自2006年~2007年5月作者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症三例,均为体力劳动者,男性,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19岁,平均21岁;病程最长的5个月,最短的四个月,平均4.5个月;其中左侧一例,右侧两例,均因工地劳动提重物拉伤肩部,伤后有不同程度的刀割样疼痛,均未引起注意,后逐渐出现肩后上部不适,为钝痛,向肩胛、颈部及腋部放射,夜间及劳累后加重,影响睡眠,肩外展无力.  相似文献   

17.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法瑾 《安徽医学》1995,16(2):39-40
<正> 1990年5月~1993年12月我们收治7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16~50岁。其中工人2例,学生2例,农民2例,家庭妇女1例。右侧6例,左侧1例。16岁者为女生,曾患肺结核及右肩关节结核。另一例男生合并有右肩胛骨肿瘤。2例有肩部外伤史。  相似文献   

18.
19.
手术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症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5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认为有条件地、正确地选择不同的松解术可有效使神经功能得以恢复,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0.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肩胛上神经在肩胛上切迹(suprascapular notch)或冈盂切迹(spinoglenoid notch)处被嵌压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1963年Kopell和Thomp-son[1]首先报道了该病,国内最早在1989年朱盛修等[2]报道了3例。该病一直被认为是少见或罕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发现及报道有增加的趋势。1990~2001年,作者收治12例,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