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勇  王军  郑强荪  薛玉生  柳荫  张录兴  王毅  汤雁玲 《心脏杂志》2005,17(4):383-384,387
目的:报道58例特发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起搏等多种方法治疗的结果。方法: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起搏等方法治疗永久性房颤。结果:单纯药物复律30例,平均复律天数为8±5 d;电复律22例;药物及电复律不成功6例,占10%。随访期间临床治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6%;复律组行肺静脉口射频消融18例,临床治愈4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8%,2例植入抗房颤起搏器有效。结论: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及起搏器联合应用明显提高特发性永久性房颤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心外膜联合心内膜导管消融(杂交)与单纯心内膜导管消融(导管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利用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进行系统性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主要临床终点为远期消融成功率和手术并发症。次要临床终点包括术后电复律、二次消融、手术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结果 纳入9篇研究(2篇随机对照研究和7篇观察性研究)共83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380例分布在杂交手术组,454例分布在导管组,平均随访19.1个月。Meta分析显示,与导管消融相比,尽管杂交手术有改善房颤远期成功率的趋势(OR 1.92,95%CI 0.89~4.12,P=0.090),但是显著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OR 4.18,95%CI 2.48~7.03,P<0.001),包括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OR 2.90,95%CI1.34~6.31,P=0.007)和死亡风险(OR6.96,95%CI1.43~33.87,P=0.020)。另外,杂交手术减少电复律及二次消融风险,没有明显延长手术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结论 尽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在射频消融术(消融)中运用不同方式恢复窦性心律(窦律)的临床随访效果,探讨恢复窦律对持续性心房颤功(房颤)消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接受以环肺静脉隔离为基础的消融治疗.其中5例患者接受2次消融后复发,2例患者接受3次消融.消融结束后房激不能终止者应用药物复律和(或)体外直流电复津.术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导管消融对于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远期疗效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观察基于心房基质改良的线性消融对持续性房颤的远期疗效,并探讨消融术式与消融远期成功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7例因药物无效而接受了步进式线性消融的持续性或长程持续性房颤病例,依据房颤能否被消融转复为窦性心律分为消融转复组和消融加电复律组并平均随访至术后5.3年.结果 87例患者中有50例(57.5%)术中通过线性消融直接终止了房颤,37例(42.5%)患者线性消融无法转复,除1例之外均行电复律成功.平均随访(5.3±1.0)年,单次消融后34例(39%)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其中消融转复组24例(48%),消融加电复律组10例(27%)可维持窦性心律,消融转复组的远期成功率高于消融加电复律组(P=0.047).结论 对于持续性或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通过线性消融策略进行心房基质改良消融可能有助于提高远期成功率.术中通过消融直接转复为窦性心律是远期成功率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经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消融手术(胸腔镜下心外膜射频消融联合心内膜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难治性心房颤动(房颤)的长期有效性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手术的房颤患者,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完成5年随访, 评估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手术的治疗成功率及患者预后。结果 21例房颤患者接受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手术, 其间部分复发患者经再次抗心律失常治疗后部分恢复窦性心律。随访至5年, 共有3例死亡, 1例失访, 11例维持窦性心律, 总治疗有效率为64.7% (11/17)。随访过程中, 有1例患者发生脑卒中, 4例患者心力衰竭再入院治疗。死亡、脑卒中均发生在术后2年内, 术后3~5年新增2例心力衰竭加重患者。结论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术治疗房颤, 长期复发率低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此术式应用于房颤治疗的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逐级消融策略治疗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40例非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逐级消融手术,第一步行环肺静脉前庭电学隔离术(PVAI),未复律者继续行线性消融,仍未复律者再继续行碎裂电位消融,直至复律或电复律.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 40例患者PVAI后有11例转为窦性心律,线性消融后11例转为窦性心律,碎裂电位消融后6例转为窦性心律,其余行电复律.术后复发4例房颤,2例心房扑动,3例房性心动过速,以单纯PVAI后明显.结论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采用逐级消融策略治疗非阵发性房颤是安全可靠的;单纯PVAI,成功率低,且易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瓣膜置换同时肺静脉隔离治疗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永久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手术中合并房颤患者34例,17例消融组,17例对照组,消融组运用自制射频消融圈分别对4个肺静脉进行射频消融,术后随访,了解手术疗效。结果两组临床基线一致,平均随访(9.9±2.2)个月,消融组房颤转复率52.9%,对照组房颤转复率1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心内膜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能安全、较有效地治疗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永久性房颤。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方式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经导管消融治疗是近年来临床心电生理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潮始于1998年.6年多以来,这项治疗技术发展相当迅速,消融方法日臻完善,随着新型消融器械陆续问世,在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电生理中心,房颤经导管消融治疗新的手术方式层出不穷,各有优势,现将目前报道的房颤消融手术方式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伊布利特在行冷冻消融术后仍为持续性房颤(简称房颤)患者中的转复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单中心收治应用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后仍为房颤,并于术中应用伊布利特转复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基线特征、术中QTc间期改变值、冷冻程序结束时的A-A间期及并发症,术后随访包括房颤复发和其它心血管事件。结果 33例行冷冻球囊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入组,在冷冻消融程序结束时均保持为房颤,应用了伊布利特静脉输注。20例在伊布利特输注结束20 min内房颤终止,13例仍需要同步直流电复律转复窦性心律,伊布利特的转复成功率为60.6%。转复窦性心律后的QTc间期较输注伊布利特前明显延长[(455±81) ms vs (381±46) ms,P<0.001],4例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并发症(12.1%),均发生于房颤终止转复窦性心律之时或之后,其中3例转复窦性心律后的QTc间期发生了明显的延长。与伊布利特复律失败组相比,伊布利特转复成功组的患者房颤病程更短[(17.4±14.7)个月vs (55.8±59.6)个月,P=0.04],而冷冻程序结束时的平均AA间期长于复律失败组[(251±20) ms vs(221±36)ms,P=0.004]。术后1年内75.8%的患者能维持窦性心律。结论伊布利特可对冷冻球囊消融术后仍为持续房颤的患者有效地转复窦性心律,但会延长患者的QTc间期。伊布利特转复成功的患者房颤病程更短,而冷冻消融程序结束时的A-A间期更长。  相似文献   

10.
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各种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外科迷宫术、植入型心房除颤仪、起搏治疗等在我国均有开展,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药物治疗,发展最快的是经导管射频消融.未来房颤治疗有下列发展趋势:①经导管消融治疗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复合术式将成为主流,多种新型标测系统将用于临床,循证医学的研究也将大力开展;②基因治疗将会成为房颤治疗策略的重要研究方向;③应积极研制既能使房颤律转复为窦律,且同时又可降低死亡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有效、方便、出血副作用少的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治疗中,采取200 J进行体外电复律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影响复律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筛选2016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北京医院接受房颤导管消融术的患者,纳入术中接受固定高能量200 J双相波直流电体外电复律治疗者206例,根据电复律结果分为电复律成功组200例和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尼非卡兰对渐进式导管射频消融术终仍未转复的持续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转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院行射频消融治疗、资料完整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共38例。对射频消融术终房颤未转复者给予单剂量静脉尼非卡兰,观察用药后30min内复律成功率。比较消融术终自动转复者(对照组)和需要应用尼非卡兰转复者(药物组)的临床情况、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手术时间、生化指标等;并比较尼非卡兰转复成功者与转复失败者的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内径(LAd)及QTc间期等,以了解尼非卡兰转复效果及其临床影响因素。结果 38例患者,经渐进式导管消融后,15例转为窦性心律;其余23例未能转律。药物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216±28)min vs(182±22)min,P<0.05],静脉注射尼非卡兰后,14例(60.9%)转复为窦性心律,从给药至房颤终止的时间为[7.3±3.3(2.5~14.5)]min;与9例尼非卡兰复律失败者相比,14例尼非卡兰复律成功者的房颤持续时间较短[(20.1±11.0)个月vs(32.8±16.2)个月,P<0.05]、LAd较小[(42.3±2.7)mm vs(45.1±3.5)mm,P<0.05]。结论对于渐进式射频消融术终未能终止的持续性房颤,静脉尼非卡兰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转复方法,其效果受房颤持续时间及LA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迷宫Ⅲ型手术是外科治疗房颤的标准术式,但由于其术式复杂,风险较大,外科医生摸索出了房颤微创射频消融术,以及与心内科医师导管消融杂交等多种治疗方法,极大提高了房颤的远期效果。现对外科治疗房颤进展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现代治疗包括:(1)房颤的上游治疗;(2)房颤转复窦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的药物治疗;(3)房颤的电转复以及消融治疗;(4)外科迷宫手术转复房颤;(5)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房颤时的血栓形成。在临床实践中对房颤的治疗应个体化,综合衡量各治疗方案的风险获益比,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在转复导管消融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及复律成功与否对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方法:入选2014-08-2016-08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收导管射频消融术但术后未能转复窦性心律(窦律)的持续性房颤患者248例,其中男146例,女102例;平均年龄(63.9±7.2)岁。术中静脉推注伊布利特1 mg,若仍未转复,则再次给予1 mg。若仍未恢复窦律,则根据情况给予超速抑制或电复律。依据"2C3L"术式导管消融+伊布利特应用后是否恢复窦律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差异,观察伊布利特在转复导管消融术后持续性房颤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随访24个月,观察2组患者房颤的早期及晚期复发率。统计复律成功与否对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效果。结果:伊布利特转复导管消融术后持续性房颤的总成功率为72.1%,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2组患者在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内径、射血分数值、BNP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2C3L"术式导管消融+伊布利特应用后恢复窦律者的房颤早期复发及晚期复发率均较未恢复窦律者低。结论:伊布利特转复导管消融术后持续性房颤的成功率高、安全性良好,且伊布利特复律成功预示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早期、晚期复发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导管消融治疗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不同消融策略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入选240例于上海市胸科医院房颤诊治中心接受三维标测系统( Carto)指导下的导管消融治疗的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男138例,女102例。随机分为3组,A组:80例患者行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 CPVA)及心房碎裂电位( CFAE)消融,B组:80例患者行CPVA+CFAE+左心房线性消融,C组:80例患者行CPVA+CFAE+左心房线性消融+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消融后未能转复窦性心律患者均行直流电复律。消融术后随访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疗效,比较3组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导管消融术,平均随访(36±7)个月,单次消融后成功率 A 组37.5%、B组52.5%、C组55.0%,多次消融后成功率A组60.0%、B组75.0%、C组76.3%( P〈0.05)。各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在CPVA+CFAE的基础上行左心房线性消融有助于提高成功率,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效果不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房颤患者117例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前进行常规检查评估,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左房环肺静脉消融,必要时加行左房线性消融、右房线性消融等策略。如果在消融结束后心电监护仍为房颤心律,则行体外电复律。通过术后随访(>3个月)确定房颤消融术后是否复发,收集相关的随访资料分析房颤术后晚期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①所有患者均完成环肺静脉隔离。58例患者在环肺静脉消融基础上加行左房线性消融、右房线性消融等方法。37例房颤患者在消融后房颤仍持续,经体外电转复均恢复窦律。32例(27.3%)患者在术后晚期复发。②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并发器质性心脏病、房颤病程、持续性房颤、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和复律与术后房颤晚期复发相关(均P<0.05)。③经多因素分析后仅有性别、左房内径、房颤病程是房颤晚期复发的独立预测指标(分别P<0.05,P<0.05,P<0.01)。结论:性别、房颤病程、左房内径是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 导管消融虽然能够终止心房纤颤,但是副作用和复律后能否持久仍然是个问题。那么什么才是治疗房颤最好的方法呢?(一)通过药物治疗帮助心脏保持正常、平稳的心律听上去挺合理的,但是治疗房颤的药物并  相似文献   

19.
电生理标测指导下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生理标测指导下的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方法 20例慢性房颤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56~72岁(平均68±7岁);房颤病史1~9年(平均3±7年),经过至少一次的体外同步心脏电复律,房颤均在30 min内复发.电生理标测指导下的肺静脉隔离方法为(1)最早激动点指导下消融.肺静脉内的Basket导管记录的心房电活动显示节律较规整,激动顺序一致.(2)房颤长间歇(连续记录的最长心房电活动间期>300 ms)指导下消融.肺静脉内电位节律紊乱,激动顺序不一致,房颤长间歇后的第一次心脏搏动的最早激动部位为消融靶点.(3)3型房颤波指导下的消融.房颤频率快,肺静脉内Basket导管记录的电活动激动顺序紊乱,部分电极记录的心内电图等电位线消失而不能确定孤立的心房电活动(3型房颤),此部位作为消融靶点.在房颤过程中完成4支肺静脉电隔离后,房颤不能自发终止者应用体外同步电复律.重新将Basket 导管放入肺静脉,仍记录到肺静脉电位者将在窦性心律下完成电隔离.结果 (1)临床结果所有患者在肺静脉隔离后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其中1例患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2例患者转为心房扑动,经右心房峡部消融后转为窦性心律,余患者经体外同步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随访3~19个月(平均8±9个月),维持窦性心律者9例(45%),11例(55%)患者复发,无有症状性的肺静脉狭窄.(2)消融结果20例患者的76 支肺静脉电隔离被完成.68支(89.5%)肺静脉电隔离在房颤中完成,其中的23支肺静脉在窦性心律时记录到肺静脉电位,继续在窦性心律下消融,均完成电隔离;8支(10.5%)在房颤时未能完成电隔离的肺静脉,在窦性心律下成功隔离.手术时间4.2~7.6 h(平均5.3±3.7 h),平均X线曝光时间2.7 h,无栓塞、心包填塞及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1)电生理指导下的肺静脉隔离治疗慢性房颤仍能达到较高的临床成功率.(2)电生理指导下的肺静脉隔离是安全可行的.(3)房颤过程中隔离的肺静脉仍需要在窦性心律下被重新证实.(4)在房颤过程中较难隔离的肺静脉可在转复窦性心律后进行隔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使用伊布利特( ibutilide,Ibu)对消融即刻疗效的作用.方法 99例经充分线性消融仍为房颤或转为左心房心房扑动(LAFL)的患者,静脉推注Ibu,推注中若复律立即停止;注射完lmg后10 min仍未转复者,可重复注射但总量≤2 mg.在静脉推注Ibu的同时重复标测并加强消融.记录给药前后心律变化,测量复律后的QT间期和RR间期.术后心电监护至少12 h.结果 静脉推注Ibu并加强消融复律者77例(77.8%),其余22例患者中16例接受体外同步电复律,13例(81%)成功转复;l例LAFL经超速抑制转为窦性心律;最终仍为房颤者6例、LAFL 2例.给药至成功转复时间2~41 min.Ibu用量0.4~2.0 mg(平均1.04 mg).手术结束时91例恢复窦性心律,校正的QT间期(QTc)为364 ~ 599 (469±40) ms,其中70例(76.9% )QTc≥440 ms、16例(17.6% )QTc≥500 ms.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经充分线性消融仍为房颤或转为LAFL患者,静脉推注Ibu并加强消融能提高手术即刻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