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A-T皮瓣在修复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A-T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以来,应用A-T皮瓣修复面部色素痣、瘢痕、基底细胞癌等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患者158例,术中将病变组织行圆形或椭圆形切除,再修整成三角形缺损,于缺损邻近处设计、形成A-T皮瓣,将缺损两侧的皮肤向中间推进闭合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应用A-T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其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应用Burow's楔形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在遵循肿瘤切除的原则和面部分区修复的基础上,应用Burow's楔形推进皮瓣修复面部肿瘤和瘢痕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并使辅助切口顺应面部分区自然轮廓线(鼻唇沟、鼻翼沟、颌鼻缝、睑缘、唇红缘、发际等)或皮肤皱纹处,尽可能隐藏切口线.结果 本组共84例患者,面部缺损面积最小为1.0 cm×2.0 cm,最大为3.5 cm×6.0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其中61例获随访1~50个月,修复组织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相似、匹配良好,且未见肿瘤复发病例,切口线相对隐蔽、切口瘢痕平软,面部外形轮廓及视觉效果良好,均获得满意的面部形态和美学效果.结论 利用Burow's楔形推进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创面,辅助切口少且切口相对隐蔽,同时皮瓣转移后较自然,过渡平滑,创面修复后外形结构特征更为自然,可获得满意的面部形态结构和美容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3.
A-T皮瓣在修复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应用A-T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以来,应用A-T皮瓣修复面部色素痣、瘢痕、基底细胞癌等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患者158例,术中将病变组织行圆形或椭圆形切除,再修整成三角形缺损。于缺损邻近处设计、形成A-T皮瓣,将缺损两侧的皮肤向中间推进闭合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期愈合,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应用A-T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其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多种局部皮瓣联合修复面部较大范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 介绍应用多种局部皮瓣联合修复面部较大范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在修复面部较大范围或特殊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时,根据创面的大小、形状、部位及周围皮肤情况,将2个或2个以上的局部皮瓣联合分区修复创面.修复皮瓣的面积为1.5 cm×2.0 cm~4.0 cm×5.0 cm,并将切口线沿面部分区的自然轮廓线(如鼻唇沟、鼻翼沟、颌鼻缝、睑缘、唇红缘、发际等)或皮肤皱纹处设计,使切口隐蔽.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发生.87例患者获随访1~48个月,修复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较匹配,切口瘢痕平软而且较隐蔽.肿瘤患者无复发.面部的轮廓及视觉效果良好,其形态及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 应用局部皮瓣联合修复面部较大范围或特殊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是在遵循面部分区原则及保持面部固有形态结构特征的美学基础上,能获得满意的面部形态和美容效果的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改良A-T皮瓣修复颜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应用改良A-T皮瓣修复颜面色素痣、瘢痕、体表肿瘤等切除后缺损患者48例,术中将病变组织行五边形切除,于缺损邻近处设计改良A-T皮瓣,将A-T皮瓣推进修复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形态满意。结论:改良A-T皮瓣是修复颜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佳选择,其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遵循解剖特点的A-T皮瓣在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笔者对22例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行A-T皮瓣修复,根据患者各个区域软组织缺损情况、周边相连组织特点、解剖纹理及langer线走向综合设计遵循解剖特点的A瓣的底边。唇周、鼻翼缘设计在皮肤黏膜交界区;眼周设计线多位于睑缘;眉区设计线多位于眉上或者眉下眉毛和皮肤交界处;睑袋区设计线可在泪沟线;额部近发际线可设计在发际线。根据各区解剖特点,皮瓣切口线可呈弧形、对应线长短不一定相等。将外伤创面或者需切除物设计包含在A瓣内,根据创面或者需切除物大小,沿轮廓线或自然交界线向两侧延长底边至合适长度。沿设计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掀开皮瓣,对合A瓣底边两点并缝合成T瓣,各对应边对位缝合。结果:22例患者A-T皮瓣修复术后,术区未见明显缺血、瘀血和皮瓣收缩,皮瓣全部存活,切口瘢痕形成不明显。结论:遵循解剖特点的A-T皮瓣在修复面部相关区域软组织缺损时效果较好,对周边形态影响小,瘢痕形成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美容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面部肿物、瘢痕、外伤患者89例,术区缺损面积1.0 cm×1.2 cm~4.5 cm×5.3 cm,以面部美学亚单位分区为原则,根据面部软组织缺损部位、面积等,设计局部皮瓣一期美容修复。结果皮瓣成活良好,切口一期愈合。随访4~24个月,术区无明显瘢痕,肿物无复发,皮瓣与周边皮肤组织厚度、色泽无明显差异,无牵拉及不对称,外观与功能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局部皮瓣美容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损伤范围较小,操作简单,修复皮瓣的厚度、色泽与缺损处相似,瘢痕隐蔽,能够获得较满意的美学与功能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刚  田治国  窦建华  徐倩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5):1930-1931
目的:探讨A-T推进皮瓣修复腹直肌切口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下腹部瘢痕切除,形成长三角形创面,在创面邻近处设计A-T皮瓣,将两侧缺损松弛的腹直肌收紧缝合;A-T皮瓣向中间推进修复创面。自2006年6月~2011年6月共成形腹部瘢痕36例。结果:本组36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年,切口纹理走向和腹部外形近似横切口,瘢痕轻微,腹部平整,效果满意。结论:A-T推进皮瓣是修复腹直肌切口瘢痕理想方法之一,术后腹部收紧,外形平整,基本达到横切口的外形。  相似文献   

9.
局部皮瓣在颜面外伤软组织缺失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外伤软组织缺失的美学效果.方法 自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收治因各种外伤导致的颜面局部皮肤软组织缺失患者27例,采用鼻唇沟皮瓣、改良的菱形皮瓣、皮下蒂皮瓣、滑行推进皮瓣、A-T皮瓣等多种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27例面部软组织缺失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所有皮瓣全部成活,经6~18个月随访,伤口瘢痕不明显,功能满意,美学效果良好.结论 面部外伤导致的皮肤软组织缺失,情况复杂多变,根据软组织缺损的部位、范围、形状,选择适当的局部皮瓣进行修复,能达到理想的美学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测应用A-T皮瓣修复红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020年就诊皖南医学院整形美容外科的红唇部色素痣、瘢痕、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应用A-T皮瓣对缺损畸形进行美容一期修复,评价其疗效。结果:16例患者其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红唇外形满意,无继发畸形。结论:红唇缺损面积较小的创面,可应用A-T皮瓣进行美容修复,简单易行,创伤小,术后恢复效果佳。  相似文献   

11.
A-T推进皮瓣修复眼周基底细胞癌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T推进皮瓣修复眼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基底细胞癌病灶行椭圆形切除,并修建成三角形创面,在缺损邻近处设计A-T皮瓣,将缺损两侧皮肤向中间推进修复缺损.自2002年9月至2010年9月,共修复眼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36例.结果 本组36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年,瘢痕轻微,肿瘤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 A-T推进皮瓣是修复眼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较理想的方式之一,不仅可以彻底根除病灶,也可兼顾术后功能和外形的完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筝"皮瓣(亦称皮下蒂推进皮瓣)在面部部分区域(耳、鼻翼区、上唇区、眉区等)体表肿物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本组30例患者切除体表肿物后,于缺损邻近部位按照尽量不影响局部解剖单位为原则设计"风筝"皮瓣,推进转移修复皮肤缺损。结果:30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血供可靠,随访时间3~6个月,皮瓣平整,瘢痕无增生,局部外形佳。结论:面部部分区域的创面不宜直接缝合,用"风筝"皮瓣进行修复简单易行,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美容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头面部肿物、瘢痕、外伤患者60例,根据面部软组织缺损部位、面积设计局部皮瓣美容修复,观察患者皮瓣修复效果、心理变化及患者满意度及复发情况。结果:皮瓣成活良好切口愈合,术后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58例患者的皮瓣与周边皮肤组织厚度、色泽无明显差异,无牵拉及不对称,外观与功能修复效果满意,满意度为96.67%;仅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33%。结论:局部皮瓣美容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修复皮瓣的性状与缺损处相似,瘢痕小,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参照鼻部美学亚单位的原则,根据鼻翼缺损的大小和毗邻亚单位的缺损,选择鼻翼缺损的修复术式。方法自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我们共收治6例鼻翼缺损的患者。其中鼻翼亚单位缺损4例,行耳郭复合组织游离移植;鼻翼合并鼻尖亚单位缺损2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逆行颞浅血管供血的耳前皮瓣游离移植,血管蒂与受区邻近的鼻唇沟处角动、静脉吻合。结果本组6例游离组织均成活,随访6~12个月,重建的鼻翼皮肤色泽与周边接近,弹性正常,瘢痕隐蔽。结论大于鼻翼亚单位50%的缺损,用耳郭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鼻翼合并鼻尖亚单位的缺损,用吻合血管的逆行游离耳前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T皮瓣修复眼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28例患者眼周肿物手术切除后均行A-T皮瓣修复缺损。在肿物周围设计A-T皮瓣,切除肿物组织的同时将缺损创面修剪成等腰三角形,底边线向两侧延长,在延长线上至三角形尖端点面积分离皮瓣,将两侧皮瓣向中间推进游离闭合缺损,如果张力大可在延长线下两边各设计一个等边三角形切除。结果:全部患者A-T皮瓣均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无明显瘢痕遗留,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应用A-T皮瓣修复眼周皮肤缺损简单可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Burow's楔形皮瓣联合A-T皮瓣在头面部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Burow's楔形皮瓣和A-T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面部肿瘤切除后的病灶修整成规则的三角形,设计邻近A-T皮瓣及发际线前Burow's楔形皮瓣,并使切口线顺应面部分区自然轮廓线,联合修复创面.自2006年8月至2009年10月,共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39例.结果 本组39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9例患者3个月至3 年,面部外形良好,肿瘤无复发.结论 将A-T皮瓣与Burow's楔形皮瓣联合应用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有利于皮瓣推进并保持蒂部平整,两种皮瓣可以互补,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局部旋转皮瓣用于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笔者医院诊治的46例面部肿瘤切除术后选择局部旋转皮瓣进行创面美容性修复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46);选择同期进行推进皮瓣修复的4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n=49)。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恢复效果、瘢痕外观[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ancouver scarscale,VSS)评分]、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创面恢复效果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VS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面部修复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推进皮瓣修复相比,局部旋转皮瓣用于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鼻面沟带蒂皮瓣在鼻部亚单位修复中的应用及优缺点。方法 自2015年1月以来,采用鼻面沟带蒂皮瓣修复因肿瘤、外伤等引起鼻翼、鼻尖亚单位缺损患者共15例,根据缺损大小设计鼻面沟皮瓣并旋转覆盖创面,术后观察供、受区情况,三维激光扫描评价鼻部三维立体情况。结果 15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显示鼻部外形良好,供区瘢痕隐蔽,三维扫描显示鼻部立体结构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 采用鼻面沟带蒂皮瓣修复鼻部亚单位缺损,可以获得良好的鼻部外观,且供区损伤较小。该方法是修复鼻部较小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运用额部阶梯状皮瓣修复烧伤后鼻部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烧伤后鼻部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选择烧伤后鼻部有多个亚单位存在瘢痕挛缩或缺损的患者,其额部皮肤正常或留有浅表瘢痕。依照鼻部美学亚单位分布或整个鼻部单元,切除鼻部挛缩的瘢痕及部分正常皮肤,以使创面规则完整、移位的鼻翼及外翻的鼻黏膜复位。松解、切除鼻翼软骨与鼻侧软骨之间的瘢痕,以显现鼻翼沟。而鼻尖亚单位区的瘢痕则给予部分保留。若有衬里缺损,可翻转瘢痕瓣或周围正常皮肤制作衬里。以一侧滑车上动脉在眶上的皮支为蒂,形成额部正中或旁正中三叶状皮瓣。分离时,皮瓣大部在额肌表面掀起,近蒂部时达额肌下,呈阶梯状。皮瓣分离后,带蒂转移修复鼻部创面,供区移植皮片。3周后断蒂、修整。结果本组12例,术中均发现滑车上动脉在眶上1.5-2.0cm水平出现皮支走行于皮下。术后皮瓣均成活,随访3-12个月,鼻外形逼真,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瘢痕不明显,通气良好。其中5例额部供区移植皮片后皮片色素沉着显著,3个月后行扩张皮瓣修复。结论以滑车上动脉眶上皮支为蒂的额部阶梯状皮瓣是修复烧伤后鼻畸形的一个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4种局部穿支皮瓣修复鼻翼缺损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各种原因导致的鼻翼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15~93岁,平均45岁。鼻翼处缺损处面积为0.4 cm×0.4 cm^2.5 cm×2.5 cm,分别采用鼻唇沟角形穿支皮瓣(20例)、鼻翼基底穿支鼻唇沟岛状皮瓣(6例)、唇上-鼻唇沟角形穿支岛状皮瓣(5例)或鼻外侧动脉角形穿支皮瓣(10例)进行修复。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鼻翼形态和鼻部功能,以及癌肿病例复发情况。结果41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切取范围为0.5 cm×1.5 cm^4.0 cm×4.0 cm,鼻翼缺损完全修复,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所有病例均进行了4个月至1年的随访,术后鼻翼形态较好,鼻部功能未受影响,癌肿病例未见复发。结论鼻翼缺损面积较大时选用鼻唇沟角形穿支皮瓣,面部皮肤张力较大时采用鼻翼基底穿支鼻唇沟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修复,缺损邻近鼻唇沟处时宜用唇上-鼻唇沟角形穿支皮瓣,缺损面积较小时采用鼻外侧动脉角形穿支皮瓣修复。根据情况合理地选择皮瓣,均可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