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证指南医案》痹证用药特点。方法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统计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并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复杂网络分析等。结果 筛选出83首处方,共涉及中药125味,使用频次前5位依次为桂枝、茯苓、白术、当归、苦杏仁,功效类别以补虚药为主,性味以甘温最多,归经主要涉及肺、脾、肝、心、肾、胃;关联规则得到10对常见组合,高频中药聚为4类,复杂网络分析得到1个核心组合。结论 叶氏常从络病角度治痹,或通、或补、或通补皆施,重视肺脾,注重调和气血营卫,擅长通补奇经治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国名老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证治用药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医药卫生科技领域数据库中筛选出60份全国名老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医案。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测定医案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全国名老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和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60个医案进行分析,确定医案中各证候出现频次、药物的使用频次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证候频次前3位分别是湿热阻络、瘀血阻络、风盛行痹证,使用频次前3位的中药分别是白芍、桂枝、防己。通过聚类分析挖掘出了多组核心组合,如阴阳双补的熟地黄、桑寄生、仙茅,祛风湿活筋骨的羌活、独活、秦艽等。在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通过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5个新处方,分别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阴阳两虚证、阳虚湿盛证、寒湿阻痹证、阳虚血瘀证和瘀血阻痹证。【结论】全国名老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在辨证上都统一于寒湿、湿热、瘀血等本虚标实的病机之上,辨证用药时常用祛风湿、活血化瘀、温经通阳等功效的药物,应用灵活,配伍严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处方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姜红江教授治疗膝痹病的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特色,以期薪火传承。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姜红江教授诊治的膝痹病医案,由专人对处方数据进行信息统计,在古今医案云平台建立“姜红江教授治膝经验”医案库,运用数据挖掘分析对医案的中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聚类分析分别得出中药配伍规律、核心组合和核心聚类群。结果 共收集到82首医案,包括中药68味。中药频次前3位为牛膝、焦栀子、川芎;药性以平、温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肺、肾、心、脾经为主,功效以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止痛为主;从中药配伍和关联规则得出中药组合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祛湿止痛为主;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方药组合为牛膝、焦栀子、当归、盐杜仲、黄芪、续断片、川芎、丝瓜络、炒没药、连翘;通过聚类分析得到4个核心聚类群。结论 姜红江教授治疗膝痹病以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止痛、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对临床用药和经验传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枝枝,中药学列为解表药。《金匮要略》对其广泛运用,灵活配伍,全书200首方剂中44方用之,论述的40多种疾病中半数以上用到桂枝。探讨仲景对桂枝的运用,对我们今天的临床用药颇有启迪。1风湿类疾病风湿类疾病中医慨之日"痹证"。多由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人,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用引起的各种以痹阻不通为特征的疾病。桂技辛温善行而通四肢,散风寒而活血脉,广泛运用于内外请痹。外痹者,如以寒在表为特征的桂枝配以麻黄,风湿表阳虑的桂技配附子,风湿表里阳气俱虚的枝枝配白术、附子,风湿历书的桂技配以白术、知母,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圣济总录·诸痹门》中治疗风湿痹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圣济总录·诸痹门》中的风湿痹方剂,并对药名及药物分类进行统一规范。在Excel表格中建立风湿痹方剂数据库,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结合中医药理论知识分析风湿痹方剂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整理符合标准的风湿痹方剂41首,累计用药119味,频数分析结果显示:累计用药频数381次,其中以发散风寒药为主,配伍温里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虚药等。使用频数10次以上的药物居首位的是肉桂(26次),其次依次为附子(17次)、防风(14次)、牛膝(14次)、川芎(13次)、当归(13次)、甘草(13次)、生姜(13次)、麻黄(10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川芎聚为一类,乌头、附子、肉桂、当归、防风聚为一类,甘草、白术、生姜聚为一类,绵萆薢、牛膝聚为一类,防己、麻黄、独活、羌活聚为一类。结论风湿痹的病因多与风寒之邪有关,所以在用药上以发散风寒药为主,在此基础上多配伍温里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虚药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名老中医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方法以《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为数据源,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对核心药物、药对规律进行探讨。结果通过对51则医案101诊次的分析,获得205味中药,1 370频次及核心药物38种;获得药对关联规则共22条。结论名老中医治疗心悸善用经方,喜用补气健脾、活血化瘀、补血养阴、清热泻火、养心安神、调畅气机等药物;丹参与诸药组成的药对,五味子与黄芪、五味子与麦冬、桂枝与甘草组成的药对在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心悸的医案中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杨子谦治疗月经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杨子谦治疗月经病的病案,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杨子谦治疗月经病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1)处方数据库的建立:以Epidata数据库平台为基础,建立名老中医经验总结录入模板,将29张处方89诊次录入到Epidata数据库平台,形成病历数据库。2)数据挖掘方法:单味药采用频次统计法,药对之间的关联使用无尺度网络分析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杨子谦治疗月经病的用药规律。结果杨子谦共用中药130味,其中以当归、白芍为核心药物,且配伍频次最高。结论杨子谦治疗月经病经验丰富,具有益气、活血、补血、理气的辨证用药特点,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探讨名老中医李声岳治疗变应性鼻炎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名老中医李声岳门诊处方,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获得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李声岳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96首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涉及161味中药,高频率(大于100次)的有8味中药,24组核心组合,挖掘出12个新方组合。结论:李声岳治疗变应性鼻炎经验丰富,多用温肺益气,散邪通窍。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国家服务平台"中收录的所有治疗淋证的处方用药规律,包括高频药物、药对、关联规则等,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整理截至2018年11月1日"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国家服务平台"中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淋证的处方,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统计分析,对治疗淋证组方规律进行挖掘。结果对筛选出的207张治疗淋证的处方进行分析,共涉及中药272味,显示使用频次20次的药有40味,使用频次20次的药对共有28对,置信度≥60%常用药物组合9个,应用提升度对常用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做出了网络化视图。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207张名老中医治疗淋证处方的用药规律,高频药物的配伍体现了治疗淋证多采用清热利湿通淋,有助于提高淋证的中医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挖掘中医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处方用药规律,并分析核心处方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中痛风性关节炎相关的临床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及系统聚类进行处方用药规律分析,通过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TMAN-TCM)对核心处方进行疾病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41篇,483首处方,涉及中药311味,主要为12类,前3位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用药频次达7 707次,频次>50的共计36味。药物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脾、胃经为主。关联规则得到常用药物组合18组,二项关联组合20项,三项关联组合26项。系统聚类得到12组药物常用组合。复杂网络分析提示,核心处方为土茯苓、薏苡仁、牛膝、苍术、黄柏、萆薢,以上药物配伍富集的生物学通路有48条,与痛风相关的信号通路有4条。 [结论] 中医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紧扣湿热痰浊瘀毒的病机特点,治疗以清热利湿健脾为核心,佐以解毒泄浊除痹、活血通络止痛、祛风湿利关节等法。核心处方用药可能是通过嘌呤代谢通路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调节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及相关神经递质,发挥降尿酸、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普济方》治疗肢体痹症的用药规律。方法 筛选《普济方》中治疗肢体痹的组方。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统计组方中中药的使用频次,以及药性、药味、归经的频次分布;针对高频中药(使用频次≥30次的中药),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建立可视化网络关联图,并采用Aprior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中的CHAID、CRT、QUEST决策树方法进行规律识别的挖掘。结果 共筛选271首方剂,涉及272味中药;高频中药有24味,使用频次位居前5的中药依次为肉桂、防风、附子、当归、川芎。272味中药的药性以温性、寒性为主,药味以辛味、苦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肾经、肺经常见。网络关联图提示防风、当归、川芎、肉桂、附子与其他药物的关联性较强,其中防风是核心用药。聚类分析将高频中药聚为5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5组2味药有效组合和3组3味药有效组合。以当归为因变量的决策树筛选出川芎、防风,其中川芎为最佳识别中药。结论 《普济方》中治疗肢体痹的组方以防风、川芎为核心配伍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严格筛选和采用"双录入"数据提取,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核心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纳入分析的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文献共187篇,涉及379份处方及270味中药。药物出现频数累计4 724次,使用频数排列在前10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芪、白术、甘草、当归、党参、升麻、山药、柴胡、陈皮、茯苓,用药类别以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为主。核心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形成5个类别。经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 30%,得出药对关联规则13条,3味药配伍关联规则24条,4味药配伍关联规则16条,基本以补虚药类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解表药类中的具有升举阳气功效的药物三者之间不同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药规律以补虚为主,药物之间关联多以补中益气汤的组方为核心,以补益脾肾为大法且贯穿病程的始终,兼以清热、祛湿、解毒等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中医治疗头痛的常用药物用药规律,如常见的和潜在的配伍规律、用药模式、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所占比等,为中医药治疗头痛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检索万方、知网数据库核心期刊中近10年来有关中医治疗头痛的相关临床研究报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药物频次统计排列在前面的依次是川芎、当归、白芷等。高频次的配伍药对是:白芷与川芎、当归、半夏、细辛、白芍等高频药物的配伍。用药模式显示:川芎与白芷是最常见的配伍。关联规则显示:当用到白芷时,一定出现川芎。基于熵聚类发现的潜在药对:代赭石与石斛、木贼、苦楝皮,钩藤与桂枝等高频潜在配伍。数据分析整合新处方13个。四气占主要比率的是温性;五味占主要比率的是辛、甘、苦味;药物主要归经是肝脾心肺。结论:川芎为治疗头痛的要药,数据显示:中医讲"头痛不离川芎"得到了临床的验证;在头痛治疗中,白芷也是用药频次较高的一味药,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常见配伍多是白芷与高频药物的配伍;治疗头痛的药物多是温性,味辛、甘、苦;归经主要为肝脾心肺,为头痛治疗主要从肝脾心肺论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门诊处方的收集整理,分析高明利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核心药物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21年7月—2022年12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首次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明利教授专家门诊的首诊处方,采用数据挖掘联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对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和功效进行分类统计,对所有处方进行K-means聚类分析;运用R语言进行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通过TCMSP数据库查找核心药物活性成分及靶点,并在DisGeNet数据库中预测治疗靶点;对预测的治疗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构建治疗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重要治疗靶点的筛选;以重要治疗靶点作为蛋白受体,核心药物活性成分作为配体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研究共纳入中药处方169首,涉及中药216味,高频用药为穿山龙、甘草、延胡索、白芍、桂枝、川芎、黄芪、透骨草等;药物四气以温性为主,兼有寒性等;五味以甘味为主,兼有苦味等;归经以足厥阴肝经为首;功效以补虚为主,兼活血化瘀、清热、祛风湿等;聚类分析得到以穿山龙、延胡索、透骨草、川芎、桂枝为首的处方3类;关联规则分析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纳西族、布依族骨伤用药规律。方法 摘录相关民族医药专著中纳西族、布依族骨伤的用药验方,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挖掘用药规律。结果 收集纳西族骨伤验方111条,涉及256味药物,频次≥6次的药物35味;布依族骨伤验方96条,涉及150味药物,频次≥3次的药物24味。纳西族高频药物以补益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多见;布依族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多见。两族高频药物的药性以温(含微温)为主,药味以辛、苦(含微苦)、甘为主,归经以肝、肾经为主。纳西族获得7种聚类组合和33组关联规则;布依族获得6种聚类组合和36组关联规则。结论 纳西族、布依族骨伤用药均善用辛、苦、甘,性温,归肝、肾二经的药物,纳西族骨伤用药以补肝肾为主,其次为祛风湿、活血化瘀,而布依族骨伤用药以祛风湿、活血化瘀为主,兼顾补益肝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胀方剂配伍的核心药物及其关联关系,揭示其配伍规律。方法 整理古今方剂文献资料,共搜集肺胀方剂194首,分别采用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关联分析结果见支持度在20%以上的药物为甘草、杏仁、麻黄、半夏、茯苓、陈皮、五味子,主要3味药组为杏仁-麻黄-甘草、麻黄-甘草-半夏、麻黄-五味子-细辛等;层次聚类发现麻黄、甘草、半夏、干姜、桂枝、五味子、细辛温肺化饮聚类;石膏、杏仁、麻黄、甘草宣泄肺热聚类;陈皮、枳壳、桔梗理气化痰聚类;当归、桃仁、川芎、竹沥活血祛瘀化痰聚类;附子、白术、茯苓温肾健脾聚类。结论 肺胀方剂具有宣肺化痰、温肺化饮、清热泻肺、活血祛瘀、温肾健脾等配伍特点。该结果对临床治疗肺胀相关疾病的辨证用药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治疗痹证方剂的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痹证提供参考。方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的治疗痹证的方剂,利用SPSS Clementine软件,采用软件内置的Apriori算法对筛选方剂进行处方分析。结果:共筛选1311首痹证方剂,涉及中药672味。对其中使用频率大于100次的42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常用药对配伍组合为没药、乳香,赤芍、当归和杜仲、牛膝等;常用三味药物组合为牛膝、川芎、当归,肉桂、川芎、当归和羌活、川芎、当归等。结论:通过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痹证方剂进行挖掘,可以得到痹证治疗的一些常用药物组合以及发现一些新的药物组合,对于开拓痹证临床组方用药思路,提高痹证临床治疗水平和效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沈红权治疗不寐的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方法 计算机收集并整理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沈红权主任门诊收治的不寐患者病史资料和医案处方,建立标准化数据库,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V2.3.7对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功效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药味组合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总结处方用药经验和组方规律。结果 共纳入处方245首,涉及210味中药,总结归纳出高频单味中药20味。药性以平、寒、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经为主。药物关联中得出高频药物药对关联规则8条;高频中药角药关联规则7条。药物聚类得出5个聚类处方。核心处方1主要用于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者;核心处方2主要用于伴下焦湿热伴便秘者;核心处方3主要用于气虚伴瘀热内蕴证者;核心处方4主要用于肝胆郁热证者;核心处方5主要用于肝郁脾虚证者。结论 沈红权主任治疗失眠以宁心安神、疏肝解郁为基本治法,实证常配伍清利湿热、凉血活血药物,虚实夹杂证配伍健脾养心、调和肝胃药物,虚证配伍益气养血、扶正安神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名老中医糖尿病肾病的证治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60位全国名老中医诊疗糖尿病肾病的病案,采用统计软件集成的数据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挖掘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辨证和用药规律。结果 发现了71份医案中证候、药物出现频次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6个核心组合和6个新处方。结论 数据分析方法可用于发现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全国名中医刘爱民治疗儿童寻常型银屑病用药经验。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刘教授治疗儿童寻常型银屑病临床医案,运用Excel 2021、SPSS软件、R软件,以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相关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和聚类结果作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134方,中药95味,用药频次≥20的药物20味,四气以寒、微寒为主,五味以苦为主,主要归心、肺、肝、脾、胃经,结合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分析得到1个核心组方,聚类分析出2个处方。结论 刘爱民教授从心、肺论治儿童寻常型银屑病,兼顾脾胃,治疗时常选用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