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房颤抗凝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我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人群房颤患病率为0.77%,60~69岁人群房颤患病率为1.3%,而≥80岁为7.5%[1].血栓栓塞是房颤最常见的并发症,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而合理的抗凝治疗是降低血栓栓塞的有效方法.本文分析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老年非瓣膜房颤的口服抗凝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在老年人占有一定比例,房颤关联的脑中风是老年中突出的一个问题,非瓣膜房颤比其它原因导致的脑中风更严重、死亡率和致残率更高;大规模临床随机试验结果表明,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房颤患者的缺血性脑中风发生率,使用华法林比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中风效果更好,尤其是降低心源性栓塞中风;高龄患者是高危人群,应加强抗凝治疗,但抗凝强度应该是:小剂量的、尽可能低的有效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ms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在1.7~2.5范围更合适。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陕西关中地区县级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查询住院电子病历和门诊存档病历,采用临床资料分析、电话随访+面对面随访、问卷调查的方式,筛选出2019年1~12月于陕西关中地区8家县级医院心内科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房颤患者,分析中高危栓塞风险患者的抗凝治疗现况、华法林和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长期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心内科医生房颤患者的栓塞风险评估、抗凝药物选择、栓塞风险及抗凝获益宣教情况。结果 共纳入房颤患者4 577例,平均年龄(67.9±10.1)岁,其中男性2 793例,女性1 784例,门诊患者1 968例,住院患者2 609例。采用CHA2DS2-VASc评分,门诊抗凝治疗率为14.9%,住院抗凝治疗率为44.9%。华法林抗凝治疗1年依从性良好、一般、较差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4.0%、26.7%、49.3%;NOACs抗凝治疗1年依从性良好、一般、较差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2.7%、25.2%、42.1%。影响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频繁监测凝血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难以保持目标水平、过于担忧出血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抗凝治疗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抗凝药物的规范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明光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出院诊断中含有NVAF的25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抗凝治疗情况分组:抗凝治疗组(n=75)和非抗凝治疗组(n=175)。对比分析2组临床特征,分别使用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评估患者血栓栓塞、出血风险,分析不同血栓栓塞风险、出血风险患者抗凝治疗情况,总结患者未抗凝原因。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老年NVAF患者抗凝治疗的因素。结果 250例老年NVAF患者中男性135例,女性115例,年龄60~93岁,平均年龄(77.9±9.0)岁;其中年龄≥75岁152例(60.80%), BMI>28.0 kg/m2 23例(9.20%),吸烟45例(18.00%),饮酒36例(14.40%),持续性房颤186例(74.40%),病程<2年124例(49.60%),合并心功能不全184例(73.60%),因NVAF就诊时使用抗凝药...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罹患卒中后开始抗凝治疗的时间及对于老年房颤患者是否给予抗凝治疗,一直是存有争议的问题。本文报道1例非瓣膜性房颤的老年卒中患者急性期抗凝治疗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出血性转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的衰弱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表现为躯体储备功能下降和并发症增加,影响抗凝治疗的安全性。老年房颤患者栓塞风险较高,除了进行栓塞评分外,还应进行衰弱评估,个体化地选择抗凝方案。衰弱的老年房颤患者不应拒绝抗凝治疗,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会有更多获益。本文就衰弱对老年房颤患者的抗凝决策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75岁的老老年是房颤高危人群。而年龄本身是引起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如何平衡老老年房颤患者抗凝获益和出血风险,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老老年房颤患者抗凝的必要性、抗凝药的选择及抗凝药物剂量的选择等内容,以期对临床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分为瓣膜性和非瓣膜性房颤,但临床医生常将其混淆。根据目前的指南,瓣膜性房颤是指机械瓣置换术后或二尖瓣中-重度狭窄合并的房颤,其他的均称为非瓣膜性房颤。区别瓣膜性和非瓣膜性房颤是由于其血栓形成的机制和栓塞风险及抗凝策略不同,目前瓣膜性房颤只能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抗凝,而非瓣膜性房颤可选择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首选NOACs。现就瓣膜性和非瓣膜性房颤定义的演变和药物治疗的循证做一综述,旨在让临床医生对瓣膜性和非瓣膜性房颤的诊治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54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比较两组终点事件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华法林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华法林抗凝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莉娟  吴英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4):289-289,280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发生率逐年上升,心房颤动对临床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脑栓塞及周围动脉栓塞是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并发症,具有一定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加强房颤病人血栓栓塞的预防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对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观察,探讨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用华法林长期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疾病,而老年房颤最常见的并发症即为脑卒中及其他血管栓塞事件,其致残率及致死率高。但临床中老年房颤患者抗凝不足,故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因素,为提高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寻求解决方法。方法对2009-10-01—2010-04-30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年龄≥65岁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观察分析全因死亡、抗凝比例、未选择抗凝的原因、抗凝终止的原因、不抗凝(抗凝终止)后的抗栓方法等指标。结果共70例连续入院的患者纳入研究,平均随访9.1个月(6.0~13.5个月)。有效随访63例,其中包括年龄<75岁组33例和年龄≥75岁组30例。失访7例(10%)。随访期间共8例(12.7%)死亡,包括年龄<75岁组1例(3%)和年龄≥75岁组7例(23.3%)。有效随访病例中,进行抗凝治疗的仅16例(25.4%),这16例中INR达标13例。8例死亡患者均未进行抗凝治疗,其中6例称大夫未交待抗凝,另2例有明确抗凝禁忌证。结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比例低,有效抗凝率低。抗凝过程中中断的比例高。解决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抗凝过程的具体困难是有效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房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在老年人中,年龄越大,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多个临床试验显示,目前华法林仍是治疗房颤的主要药物。欧美国家的房颤指南建议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0~3.0,但亚洲和欧美人群之间存在种族差异,应适当降低华法林抗凝强度,尤其是对于有高卒中、高出血风险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INR控制在1.5~2.5是安全有效的,但这一结论仍缺乏大量的临床试验及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可显著增加患者卒中的风险,并且与非房颤相关的卒中相比,房颤相关的卒中更致残和致命。由于口服抗凝药物可有效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因此制定合理的抗凝策略是预防卒中、实现房颤综合管理的关键。文章围绕房颤抗凝治疗的这一临床问题,对房颤抗凝的适宜人群、抗凝药物的选择以及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房颤患者规范化抗凝提供一定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心房颤动(房颤)的最常见致命性并发症是血栓塞事件,血栓事件一旦发生将危及老年患者的命。在2010年ESC房颤治疗指南推荐中除低危患(孤立性房颤、年龄<65岁)或存在抗凝治疗的禁忌证患者,所有房颤患者均应接受抗凝治疗[1]。本文对  相似文献   

16.
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体循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卒中,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率,但我国目前仅有2%的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原因主要是应用华法林所致出血并发症而且老年患者常有肝、肾功能不全,或有痴呆,影响用药依从性。本文着重探讨房颤患者用药过程中的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17.
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发生率及高龄患者(≥65岁)运用华法林的安全性.方法 观察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204例,按照是否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抗凝,起始剂量为2.0 mg/d,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之间),对照组常规治疗,未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年脑卒中发生率,其次将治疗组按照年龄是否≥65岁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比较两组年出血率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 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年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高龄患者与低龄患者的年出血率明显差异(P>0.05).结论 非瓣腊性心房勯动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且高龄患者运用适当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性脑卒中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颤患者是发生血栓性脑卒中的高危患者,而脑卒中患者中20%是由房颤导致的.目前防治与房颤有关的血栓栓塞策略主要是口服抗凝药物,而对那些口服抗凝药物有禁忌或耐受性差的患者行左心耳封闭术是有效的替代方法.文中对近年来关于房颤脑卒中的预防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房颤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增高。房颤所导致的血栓栓塞并发症高,致死、致残率高,未经治疗的房颤患者脑卒中年发生率平均为5%。在临床工作中,年龄是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分层及指导抗凝策略的重要因素,对75岁以上、肾功能异常、高血压未能良好控制者在抗凝治疗中应加强监测,可考虑适当降低抗凝强度,以防止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抗凝治疗用于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标准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低抗凝治疗,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栓栓塞发生率、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非瓣膜病慢性房颤患者采用标准抗凝治疗,疗效确切,能够降低患者的血栓栓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