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侵袭能力与粘附分子表达产在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探讨白血病的细胞浸润及转移与粘附分子表达的关系。胜免疫组织化学APAAP、免疫印迹方法研究5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和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粘附分子VLA4(CD49d)、LFA1(CDD11a)的表表达。结果发现AML浸润组CD49d、CD11a表达较非浸润组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细胞粘附分子作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及川芎嗪对其影响。方法建立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模型,腹腔注射磷酸川芎嗪注射液,每次5mg,每日2次,第14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CD49d、CD49e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VCAM1的表达。结果27只BALB/c小鼠,平均分为3组。再障组CD49d、CD49e、VCAM1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组(t=1196,1718和709;P均<0001),而川芎嗪组其表达均显著高于再障组(t=905,1461和691;P均<0001),且CD49e和VCAM1已近正常。结论川芎嗪能增强免疫介导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和基质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利于造血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3.
探讨CD^+34干/祖细胞与纤维连接蛋白(FN)的粘附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①采用细胞术双标记法检测初治CML慢性期30例正常骨髓10份CD^+34细胞上整合素β1链(CD29)和α4链(CD49d)的表达;②结晶紫染色法观察免疫磁珠分选的CML慢性期5例和5名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FN的粘附功能;③极限稀释液体微培养观察FN对正常和CML慢性期骨髓粒细胞-巨噬细胞祖细  相似文献   

4.
不同病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D34阳性细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APAAP法对3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和(或)骨髓单个核细胞(MNC)CD34抗原进行检测。CML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外周血MNC的CD34抗原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8%±3.59%(n=20),17.55%±1.92%(n=6)和21.25%±8.25%(n=8)。慢性期与加速期、急变期相比差异显著(P<0.001)。CML慢性期患者低、中、高危组外周血MNCCD34抗原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6%±2.01%(n=8).8.30%±2.16%(n=8),11.65%±2.35%(n=4),差异显著(P<0.05)。CML初诊者外周血MNCCD34抗原阳性率较马利兰治疗者高。外周血和骨髓MNCCD34抗原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阐明免疫紊乱在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3例初诊SAA、7例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治疗后恢复期SAA(rS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及对照组(包括9名骨髓对照和11名外周血对照)的HLA-DR+T细胞进行检测,并对部分患者和对照组刺激的外周血去单核细胞的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PHA-LYCMs)的造血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初诊SAA患者骨髓及外周血HLA-DR+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ALG治疗后rS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HLA-DR+T细胞较初诊SAA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1);SAA患者骨髓内HLA-DR+T细胞显著高于外周血(P<0.001);与对照组比较,初诊的SAA患者外周血PHA-LYCMs对正常骨髓BFU-E和CFU-GM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1),而ALG治疗后rSAA患者PHA-LYCMs对正常骨髓BFU-E和CFU-GM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论:HLA-DR+T细胞在SAA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 ̄(51)Cr标记细胞株的方法,研究了白细胞介素6(IL-6)及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U266、XG-7)、EB病毒阳性细胞株(Daudi)和内皮细胞间粘附的调控作用,观察了粘附作用对XG-7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IL-6及其受体(IL-6R)gp130相关性生长因子GM-CSF不仅是人MM细胞体内、外的生长因子,而且可以提高MM细胞-内皮细胞间的粘附能力,有助于MM细胞的扩散;②粘附作用亦能引起肿瘤细胞XG-7表面CD_(11a)、CD_(54)、CD_(44)、CD_(49d)表达的异常改变;③CD_(49d)及其配体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MM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过程。  相似文献   

7.
探讨WBC流变性和细胞粘附分子(CAMs)与肾小球肾炎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体外。栓血小板粘附两用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了4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和45例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滤过指数(LEI)、白细胞粘附率(LAR)、白细胞CD18表达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一1(SICAM-1)浓度的变化。结果肾小球肾炎患者LFI,LARt,白细胞CD18表达和sICAM-1浓度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01),且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各指标增高较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更明显(P均<0.001)。结论白细胞流变性异常及CD18表达、血清sICAM-1浓度增高与肾小球肾炎病情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用造血因子体外培养5例正常人和1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同时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检测培养0,5,10天时两组造血干、祖细胞和髓系分化阶段标志抗原(CD34、CD38、CD13、CD11b、CD15)表达的变化,研究AML细胞抗原分化途径和阻滞点。结果显示AML细胞虽然在培养0~5天能沿正常髓系分化途径分化成熟,但培养6~10天间AML细胞则不能象正常骨髓细胞一样继续分化成熟,表现在CD34+、CD38+、CD13+细胞持续升高。证明AML细胞自身存在独特的调控失常机制  相似文献   

9.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骨髓(BM)或外周血(PB)细胞GATA-2和IgH胚系基因Cμ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GATA-2与IgH胚系基因Cμ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与共表达及意义。在正常人BM和PB细胞中未检测到GATA-2和IgH胚系基因Cμ。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以及慢怀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GATA-2检出  相似文献   

10.
CD117在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意义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 观察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7在各型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单标或双标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标记20种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经流式细胞仪测定。对185例白血病患者骨髓或外血白血病细胞的免疫分型及CD117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CD117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表达率极低,仅占1.5%,CD117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_MO,M1,M2中表达率较高;AML-M3患者,表达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常人骨髓、脐血及动员后外周血CD34+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D34+MultiSortKit免疫磁珠分离系统,分离纯化出正常人骨髓、脐血及动员后外周血CD34+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选择与CD34+细胞相关的粘附分子CD44、CD11a、CD18、CD49d、CD54、CD58及CD62L,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及短期液体培养后再行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动员后外周血CD34+细胞粘附分子表达CD44为(92.7±2.2)%[骨髓(93.1±2.3)%]、CD11a为(56.3±6.0)%[骨髓(61.8±7.8)%]、CD18为(65.2±6.0)%[骨髓(70.6±7.5)%]、CD49d为(39.4±7.2)%[骨髓(66.9±5.1)%]、CD54为(20.9±4.1)%[骨髓(24.1±3.8)%]、CD58为(77.9±5.8)%[骨髓(81.9±5.6)%]及CD62L为(45.9±5.6)%[骨髓(63.9±4.3)%],其表达均较骨髓为低,尤以CD49d和CD62L为著.脐血CD34+细胞CD11a为(55.5±6.5)%、CD18为(66.7±7.5)%、CD44为(90.3±4.0)%、CD49d为(63.7±6.7)%、CD62L为(50.8±5.9)%,其表达亦较骨髓为低,尤以CD62L为著,但脐血CD54的表达[(29.1±4.9)%]较骨髓及动员后外周血为高,尤较动员后外周血为著.结论不同来源CD34+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存在差异,外周血细胞动员的机制可能与粘附分子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49例初治病人及12例化疗、8例BMT后病人不同时期骨髓细胞AML1/ETO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1)AML1/ETOmRNA可表达于AML-M2,AML-M4及MDS-RAEB-T中;(2)9例病人化疗后、5例Allo-BMT及1例Auto-PBSCTrg RT-PCR结果分别转为阴性并处于持续完全缓解状态,2例化疗病人由阴性转为阳性而后复发,1例化疗开门见山人持续弱阳性后转阳性并复发,2例Allo-BMT病人移植后持续阳性并分别死于复发及GVHD,研究结果提示,化疗及骨髓移植可以使RT-PCRAML1/ETOmRNA转为阴性。由阴性转阳性或持续阳性可能预示复发,因而定期监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血浆中CD68因子的表达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初诊AML患者、23例对照组(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骨髓原始细胞CD68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85例初诊期、29例缓解期AML患者与24例对照组外周血血浆中CD68的表达情况。分析CD68因子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非M3型AM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中CD68表达率中位数为1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P<0.001)。非M3型AML患者外周血中CD68浓度中位数为67.97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94 pg/ml(P<0.01)。配对分析非M3型AML患者初诊时(45.72 pg/ml)与缓解期(55.12 pg/ml)外周血血浆中CD68浓度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非M3型AML骨髓中CD68的表达率、外周血中CD68浓度与白细胞计数等临床资料相关性的结果表明:骨髓中CD68表达率越高,外周血白细胞数越高,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越低;外周血血浆中CD68浓度越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越高,完全...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1,LFA-1)和极迟反应抗原4(very lateantigen 4,VLA-4)在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HPP—EPCs)归巢过程中与血管内皮的黏附和跨内皮迁移中的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PP—EPC中整合蛋白B1和B2的表达以及小鼠骨髓内皮细胞相应的受体的表达。利用体外黏附和迁移实验研究经过功能级别的中和抗体阻断VLA-4和LFA-1后HPP—EPC黏附和迁移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表明,HPP—EPC表达整合蛋白B1和B2,活化后小鼠骨髓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加CDlla抗体组黏附细胞或CD49d抗体组黏附和迁移细胞均较同型对照抗体组少,而且加CDlla和CD49d两种抗体联用组黏附和迁移细胞明显减少,其细胞数较任何单一抗体组少。结论:LFA-1和VLA-4在HPP—EPC与血管内皮的黏附和跨内皮迁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探讨化疗合G-CSF动员前,后患骺髓及外周血CD34^ 细胞表达CD44,CD49d,CD6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动态变化,用免疫荧光直接三角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测定G-CSF动员前,后骨髓及外周血CD34^ 细胞的CD44,CD49d,CD6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表达,观察输注各表达亚群细胞数与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关系。结果发现,动员后骨髓中CD34^ CD44^ 和CD34^+CD49d^ 细胞的百分比较动员前明显降低, 而外周血中二的比例则显升高;动员前,后骨髓中CD34^+CD62L^+和CD34^+CXCR4^ 细胞的变化并不明显,而外周血中前明显增加,后则显减少。输入CD44^+,CD49d^ ,CD62L^ 及CXCR4^ 的CD34^+细胞的量与移植后血中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未表明有显的相关,结论:G-CSF动员可下调骨髓CD34^+细胞的CD44,CD49d,CD62L及CXCR4的表达,从而进入外周血循环,输注这些细胞的临床意义有待累积更多病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阐明VLA-4(CD49d)和造血细胞迁移方向之间的相关关系,将重组人G—CSF稀释后注射于小鼠皮下,以流式细胞仪检到不同时间后Sca-1^ 细胞表面CD49d的表达,并分析Sca-1^ 细胞计数与CD49d表达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注射G—CSF后骨髓和外周血的CD49d的表达都明显下降,同时在第7—9天外周血Sca-1^ 细胞数达到高峰,骨髓有核细胞数下降。而随着CD49d的表达回升,外周血Sca-1^ 细胞数下降,骨髓细胞数却又有增多趋势。结论:VLA-4介导造血细胞与骨髓微环境的粘附,调节CD49d的表达可能合导致造血细胞在骨髓和外周血之间相互迁移。  相似文献   

17.
神经毡蛋白-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索神经毡蛋白(neuropilin-1,NRP-1)和NRP-2在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抑制NRP-1基因表达后对白血病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采用RT-PCR观察NRP-1和NRP-2 mRNA在2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及7种髓系白血病细胞系中的表达;以小干扰RNA(siRNA)干扰NRP-1基因在HEL细胞的表达,用MTT和细胞迁移试验观察细胞增殖、迁移的变化.结果显示NRP-1在24例AML患者骨髓MNC中表达,其阳性率为10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7%(p=0.03).79%AML患者表达NRP-2,67%正常人表达NRP-2,两者无明显差异(p=0.6).NRP-1的表达与AML患者骨髓、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5,r=0.4,p<0.05).NRP-1和NRP-2 mRNA分别在6/7和3/7种髓系白血病细胞系表达.用siRNA转染HEL细胞24小时后NR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当有VEGF165作用时,对照组细胞增殖明显增加,而干扰组无变化(MTT值对照组vs干扰组0.6±0.01 vs 0.49±0.02,p<0.001).转染24小时后干扰组细胞迁移显著降低,其迁移细胞数干扰组vs对照组为500±17 vs 123±7(p<0.001).结论NRP-1在AML患者骨髓MNC中表达增高,并在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细胞粘附分子(CAMs)CD11a、CD49d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的表达及与临床的关系,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法)测定2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在SSL/C方案治疗前后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粘附分子CD11a和CD49d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发现,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治疗后骨髓及外周血MNC的CD11a及骨髓MNC的CD49d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升高,外周血MNC的CD49d表达治疗前后无显差异。结论:细胞粘附分子表达降低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中发挥了一定作用,随着病情的缓解粘附分子表达增强,纠正再生障碍性贫血患粘附分子的异常表达,可以改善其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