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人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老年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总结,对症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老年胆心综合征患者症状及心电图改变与冠心病相似,但治疗不同。结论胆心综合征症状及心电图改变为可逆性,祛除病因后可改善或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陈扬波  罗书裕 《广东医学》2005,26(9):1262-1263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25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和心脏症状,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束支传导阻滞和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经手术或保守治疗,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正常。结论胆道症状治疗缓解,心电图改变恢复正常是诊断胆心综合征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分析了28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症状与心电图(ECG)变化。结果,28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中,24例经手术治疗,4例经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或减轻,心脏功能也得到改善;对胆心综合征的诊断应注重其病史、症状及ECG的改变,手术治疗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胆心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对心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心电图变化关系及对心脏的影响。方法:对193例胆心综合征患者分别进行针对心脏及胆系疾病的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心电图STT改变及心律失常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胆心综合征患者经过针对胆病治疗(手术切除胆囊或给予消炎、利胆、解痉等治疗)后,心脏情况及心电图较前显著改善(P<0.01),而对患者进行针对心脏的扩张冠状动脉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疗效较差。结论:有胆系疾病的心脏病患者注意是否为胆心综合征并早期进行胆囊切除术及给予消炎、利胆、解痉等针对胆系疾病的治疗,以使相关症状消失或减轻,心脏功能及心电图得到改善,避免心脏发生不可逆转的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张立军 《当代医学》2011,17(20):59-60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发病机制及诊治特点。方法对10例胆心综合征患者胆道疾病有效治疗前后的心脏症状及心电图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10例胆心综合征患者随着胆道疾病的控制和治愈,心脏症状及心电图较前显著改善。结论胆心综合征患者应早期进行胆囊切除术及给予消炎、利胆、解痉等针对胆系疾病的治疗,以使相关症状消失或减轻,心脏功能及心电图得到改善,避免心脏发生不可逆转的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6.
胆心综合征是由于胆系疾病反射性引起的心脏功能失调或节律改变及心电图(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异常的综合征.当胆系疾病经治疗,心脏症状即可消失、心电图改变好转或恢复正常.为进一步了解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4例胆心综合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薛红梅  全新 《海南医学》2012,23(2):104-105
目的 提高临床对老年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例老年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老年患者开始均按冠心病治疗,效果不理想,后经内科保守和外科手术治疗胆道疾病后,心脏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心电图好转.结论 胆心综合征误诊率高,对以心脏症状为主诉的老年患者,临床诊疗中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8.
邓有辉 《右江医学》2003,31(4):314-315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胆道系统疾病与心脏疾病的关系和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 70例老年人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情况。结果 都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和心脏症状。出现室性期前收缩 ,窦性心动过速、束支传导阻滞和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 ,经保守治疗 ,症状体征消失 ,心电图正常。结论 胆道症状治疗缓解 ,心电图改变恢复正常是诊断胆心综合征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心综合征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 对8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给予消炎利胆、解痉或手术治疗后,心脏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 胆心综合征常以心脏症状为主诉,临床误诊率高,诊疗工作中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临床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探讨胆道系统病变与心脏病的相关性,分析其心电图变化。方法对我院145例不同年龄阶段胆系疾病合并胆心综合征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临床特点,比较其手术前后心电图变化。结果 145例患者经内科消炎、利胆、解痉等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术前心血管系统不适症状共342项次,术后1周共35项次,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5例胆心综合征患者术前发生心律失常和(或)其他心电图改变者共444项次,术后1周复查,患者心电图109例恢复正常,36例不同程度好转,心电图异常共87项次,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心综合征是一种可治的功能性疾病,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大部分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胆心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唐河县人民医院2004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92例胆石症、胆囊炎合并有冠心病症状及心电图异常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2例中以冠心病症状为主38例,占41.3%,长期误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或心神经官能症,所有病人均有心电图改变,B超提示胆系病变。所有病人均行胆道手术,术后1 a心脏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86例(93.6%),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80例(87%),心脏症状持续存在6例(6.4%)。结论:胆心综合征易误诊误治,手术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祁兰  焦键 《中国医学杂志》2005,3(4):150-152
目的:探讨老年与老年前期胆心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6例老年与老年前期胆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胆心综合征患者.老年20例,老年前期6例。21例外科胆道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心脏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正常。5例用解痉药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胆道疾病和冠心痛在病因上有着相关性,老年前期与老年人诊断胆道疾病时应进一步检查有无冠心病,反之在诊断冠心病时应注意是否同时患有胆道疾病,避免漏诊、误诊。胆心综合征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手术治疗胆心综合征患者的原发病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主要措施。高龄患者不能视为手术的禁忌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老年人胆心综合征26例分析,进一步证实其发病机理是由神经反射或中毒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治疗中把胆病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视为手术禁忌是不妥的。相反它常是手术的适应症。胆病愈后心脏症状好转或消失本病便可确诊。如果胆道疾病长期延误得不到正确的治疗。心脏的病变常成为不可逆性损害。可见胆心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与老年前期胆心综合征的诊治经验。 方法 :对 30例老年与老年前期胆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0例胆心综合征患者 ,老年 2 2例 (73.3% ) ,老年前期 8例 (2 6 .7% ) ;2 7例外科胆道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心脏症状消失 ,心电图检查正常 ;3例应用解痉药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 :对老年前期和老年患者诊断冠心病时应注意是否同时患有胆道疾病 ;诊断为胆道疾病时应进一步检查有无冠心病。胆心综合征的治疗要二者兼顾 ,高龄不能视为手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择经临床确诊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合并心前区疼痛、心悸、胸闷及心电图ST—T等改变患者共100例,行胆囊切除术后临床症状消失及心电图恢复正常55例,好转18例,符合胆心综合征诊断标准。并就此73例手术前后的心电图改变进行对比分析。 一、一般资料 73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男31例,女69例,年龄  相似文献   

16.
王秧秀 《医学文选》1999,18(3):465-466
非冠心病性胸痛心电图ST-T改变,临床常误诊为冠心病。本文对产生冠心病样症状部分易误诊疾病发病率、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作一简述。1 胆心综合征  胆心综合征指由于胆道疾病反射性地引起心脏功能障碍,和/或中毒因素引起心肌代谢失调,而发生心血管系统症状及心电图改变[1~4]。本病临床并不少见,有学者报道发生率在胆道疾病患者中占20%~51%。常误诊为冠心病。本病发生机制是由于支配心脏的胸4~5脊神经与支配胆囊的胸4~9脊神经在胸4~5处发生交叉,在胸5~8相重叠,当胆囊疾病时这种内脏——内脏牵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结石性胆囊炎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胆石症、胆心反射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8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有冠心病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1~11年随访观察。结果68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术前均有冠心病方面症状:如心前区不适、心悸、气促、胸痛等类似心脏病发作的症状;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如S-T段下移、T波低平,以及心率过缓、心律不齐。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或消失,心电图正常或好转。有18例手术2年后冠心病症状复发、心电图阳性改变,6例2年后死于心脑血管意外及其他病变。结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通过胆心反射对心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结石性胆囊炎通过胆心反射可引起心脏症状或(和)加重冠心病。胆心综合征及结石性胆囊炎并发冠心病者,切除胆囊可消除胆心反射对心脏的刺激,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冠心病症状。  相似文献   

18.
马少都 《中原医刊》2007,34(14):66-66
胆心综合征指由于胆道疾病反射性地引起心脏功能障碍,和(或)中毒因素引起心肌代谢失调,可诱发心脏异常,导致心绞痛发作和(或)引起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而发生心血管系统症状及心电图改变发病,严重程度与胆系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我们对近几年收治的98例胆心综合征急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急诊观察和治疗,疗效较好,现总结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ST-T改变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对伴有ST-T改变胆心综合征的60例患者和冠心病60例患者ST段及T波改变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心电图ST-T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心综合征ST段主要呈水平型或近似水平型压低,压低幅度≥0.05mV且以0.05~0.1mV为常见,T波改变为低平或浅倒置。冠心病ST合并T波改变,ST-T分布比较广泛,ST段主要呈水平型和下斜型压低,压低幅度常>0.1mV,T波多为倒置。结论:胆心综合征ST-T改变有病理性意义,但较冠心病轻微,结合病史等有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Brugada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rugada综合征是以晕厥和猝死为首发表现。心脏结构“正常”,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的一种无器质性心脏病变的室性心律失常或称之为心脏电疾病。本文就此综合征的临床心电图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