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住院早期48小时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对近中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所有临床确定为UA患者入院24小时内采空腹静脉血测血脂等生化指标,对总胆固醇(TC)≥4.68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mmol/L患者则按随机原则分为辛伐他汀10mg组与30mg组:1)10mg组52例,辛伐他汀10mg/d。2)30mg组53例.辛伐他汀30mg/d。分别于服药后3个月、6个月时复查血脂,同时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辛伐他汀10mg与30mg均能有效降低UA患者血清TC及LDL-C水平,其中30mg剂量组降低TC及LDL-C疗效明显优于10mg组.两组之间各时间段的达标率差异显著(3个月时TC为30.8%比17.6%,LDL-C为32.7%比19.2%,P〈0.05;6个月时TC为41.2%比25.5%,LDL-C为47.1%比27.6%.P〈0.05);随访期间辛伐他汀30mg组心肌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及血管重建率明显低于10mg组。结论 两种剂量辛伐他汀应用于UA早期均能安全、有效降低UA患者血清TC及LDL-C水平;辛伐他汀30mg组疗效明显优于10mg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4例,按辛伐他汀用药剂量不同分为3组:20 mg组75例、10 mg组76例和对照组73例,进行2年随访,观察血脂改变、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和全因死亡情况.结果 ①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改善血脂方面辛伐他汀两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0 mg组优于10 mg组(P<0.05);②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复发辛伐他汀20 mg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③减少全因死亡情况辛伐他汀20 mg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较大剂量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脂、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减少全因死亡.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早期(2天内)应用不同剂量国产辛伐他汀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以及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连续入选ACS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辛伐他汀20 mg组37例、10mg组37例;对照组36例。他汀类两组均于入院24~48 h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测定三组入院时、入院后4周、8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的变化。随访近期内(2个月)发生心性事件。结果:(1)ACS住院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且20 mg作用优于10mg。这种益处早在治疗4周后即可见,8周时更为明显。治疗4周后TC、LDL-C开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而且随访期间治疗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ACS患者住院后尽早(24~48 h内)开始积极的降脂治疗有益于降低近期心性事件的发生。结论:ACS患者住院早期(24~48 h)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脂、降低炎症因子,可能有利于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20mg作用明显优于10mg。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使用他汀类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提供参考.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住笔者所在医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大剂量组60例与常规剂量组60例,两组均常规实施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常规剂量组入院24 h内加辛伐他汀20 mg/d;大剂量组入院24 h内加辛伐他汀40 mg/d.疗程均16周.结果 大剂量组总有效率93.18%高于常规剂量组的86.36%(P<0.05);大剂量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33%低于常规治疗组的15.00%(9/60).两组组均未发生与药物有关的严重肾功能损害、横纹肌溶解症等并发症;大剂量组ALT轻度升高(<3倍)者4例较常规剂量组2例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服药观察后恢复正常;两组肾功能、CPK无明显变化.结论 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早期常规治疗加40 mg辛伐他汀治疗,能更好地缓解心绞痛症状,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且耐受性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降脂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5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40mg组和20mg组,均为每晚口服辛伐他汀一次,在用药前、用药后5周、10周测血脂及肝肾功能和C反应蛋白,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0周显示40mg组较20mg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两者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服用40mg辛伐他汀较20mg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入选106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常规对照组32例,给予硝酸脂类药物、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辛伐他汀A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d;辛伐他汀B组37例,给予辛伐他汀40mg/d.;连续用药8周。分别于入院时及8周末测定血脂水平及血清CRP水平。结果:常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A、B组8周检测TC、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B组比A组下降更显著。治疗8周后CRP水平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A组、B组与常规对照组,B组与A组相比较CRP水平下降更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通过全面调脂、减轻炎症反应使UA患者受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入选106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常规对照组32例,给予硝酸脂类药物、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辛伐他汀A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d;辛伐他汀B组37例,给予辛伐他汀40 mg/d;连续用药8周.分别于入院时及8周末测定血脂水平及血清CRP水平.结果 常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A、B组8周检测TC、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B组比A组下降更显著.治疗8周后CRP水平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A组、B组与常规对照组,B组与A组相比较CRP水平下降更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通过全面调脂、减轻炎症反应使UA患者受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可行性。方法 9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各45例,均常规应用抗心绞痛药物,小剂量组加用辛伐他汀20 mg/日;大剂量组加用辛伐他汀40mg/日,疗程12周。结果大剂量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小剂量组77.8%(P〈0.05);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两组均有所下降(P〈0.05),但是大剂量组更加明显(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9%、6.67%,无显著性差异,均未发现伴有CK升高的肌肉疼痛。结论在常规基础治疗时每日使用40 mg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显著增加,安全、可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使用辛伐他汀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早期使用辛伐他汀对其急性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 86例UA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 (n =4 5 )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n =4 1) ,观察用药前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用药后总胆固醇 (TC)及低密度脂蛋白 (LDL -C)比用药前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UA患者早期使用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在该院行128层螺旋C T冠状动脉成像的17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年,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n=24例)和无心血管事件组(n=147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基线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间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2±7.69)mg/L vs .(9.33±5.37)mg/L ,P<0.05]。心血管事件组的脑钠肽(BNP)较无心血管事件组明显升高[(834.67±309.57)pg/mL vs .(762.29±246.55)pg/mL ,P<0.05]。两组间Gensin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56±28.78)分vs .(44.68±19.42)分,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BNP、Gensini评分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 BNP、hsCRP、Gensini评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尿激酶(UK)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较适宜剂量,总结了我院近几年对UA患者用UK溶栓治疗82例,并与肝素组74例作对照,观察30天病死率和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生率及心绞痛缓解程度.结果UA溶栓组AMI发生率及死亡率略高于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程度高于对照组.观察可能与UK剂量有关,提示UA不宜接受大剂量溶栓剂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尿激酶(UK)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较适宜剂量,总结了我院近几年对UA患者用UK溶栓治疗82例,并与肝素74例作对照,观察30天病死率和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生率有心绞通缓解程度。结果:UA溶栓组AMI发生率及死亡率略高于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程度高于对照组。观察可能与UK剂量有关,提示UA不宜接受大剂量溶栓剂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最重要的病理形式,病情发展迅速,其结果难以预料,随时都有发展成心肌梗死的危险。本文通过观察UA思者早期应用氟伐他汀治疗,探讨氟伐他汀在UA患者早期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患者 5 9例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和在常规治疗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 (观察组 )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疗程 4个月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表现、体征、心电图的改善程度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达 90 % ,与对照组疗效 71%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心电图的有效率分别为 92 %和 75 % (P <0 0 5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 10 % ,低于对照组 2 1% (P <0 0 5 )。结论 他汀类药物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好 ,可以降低AM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0月诊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0例,将其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的方法,对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呈显效的16例(35.56%)、有效的19例(42.22%)、无效10例(22.22%),总有效率77.78%;治疗组45例患者中呈显效27例(60.00%)、有效16例(35.56%)、无效2例(4.44%),总有效率95.5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肾功能、肝功能或心肌酶发生异常的情况。结论使用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以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具有安全、改善病症的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各危险层的疗效。方法采用Braunwald对UAP的危险度分级法,对84例UAP患者分为:I级19例,II级35例,III级30例。对各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疗程6个月,对照组不给予氯吡格雷。所有患者均予以阿司匹林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倍他洛克片剂治疗。观察6个月的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塞,顽固性心绞痛)。结果对I级患者,终点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I级患者在顽固性心绞痛事件上差异有显著性(P<0.0001)。III级患者在心肌梗塞、顽固性心绞痛上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为P<0.0001,P<0.001)。结论对不稳定性心绞痛II级、III级患者,均需要予以氯吡格雷强化治疗,以减少患者远期的急性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G)、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9例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20mg组(37例)、10mg组(37例)、对照组(35例)。他汀类两组均于24~48h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测定3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hs-CRP、FG水平变化。并从中选择45例(3组各15例)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行动脉内皮功能测定。随访近期内(2个月)发生的心源性事件。结果(1)UA住院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hs-CRP、FG水平(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改善血管内皮功能(P<0.05)。且20mg作用优于10mg(P<0.05)。(2)辛伐他汀20mg组心源性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1)UA患者住院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降低hs-CRP、FG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UA患者住院后尽早应用辛伐他汀有益于降低近期心源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