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替加环素(tigecycline,tigcil)是首个用于临床的甘氨酰四环素类(glycylcyclines)新型广谱抗生素~([1]),特别是对泛耐药致病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具有非常高的活性,主要用于治疗成年患者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复杂腹腔内感染,如烧伤感染、深部软组织感染等,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和呕吐等胃肠道不适,一般可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控制.方法 提取30株非重复性鲍曼不动杆菌,应用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对其进行处理,观察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同时采用PCR技术观察菌株中的外排泵基因Ade ABC、Ade FGH、Ade J、Ade E、Abe M与外排泵调控基因Ade RS的基因分布.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范围为0.25~8.00μg/L,其中对替加环素敏感的菌株有27株,非敏感菌株有3株;通过CPR技术处理后发现非敏感菌株中除了Ade E外均为阳性,在敏感菌株中Ade ABC、Ade RS的基因检出率都在90%以上.讨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降低可能是受外排泵基因Ade ABC、Ade FGH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TGC )治疗免疫力低下合并重症感染的血液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0例次使用TGC治疗免疫力低下的血液病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次血液病重症感染患者,1例接受TGC单药治疗有效,9例接受TGC联合抗菌药物治疗中,7例有效。TGC平均使用(7.70±2.31)d,起效时间平均为(2.37±0.92)d。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结论使用TGC能有效控制免疫力低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重症感染,安全耐受。TGC联合用药方式可以考虑作为免疫力低下的血液病患者严重感染时拯救性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替加环素作为甘氨酰环素类的静脉用抗菌药物,首个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c SSTI)、复杂性腹腔内感染(CIAI)和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了解该药对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给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本研究对本院ICU分离的各种常见的多重耐药菌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收集2013全年本院ICU住院患者的常见多重耐药菌(剔除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包括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对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从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41株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 bacterbaumannii,MDR-AB),采用SIEMENS公司MicroScan Walk 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菌株,用K-B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占80.5%;病区主要分布在ICU(37%)和神经外科(22%)。除亚胺培南外,其余11种抗菌药物的非敏感率均大于80%。替加环素的非敏感率为80.4%,敏感率为19.5%;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为36.6%,非敏感率为63.4%。结论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非敏感率很高,可能与外排泵系统有关。替加环素对MDR-ABA感染的治疗效果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替加环素挽救性治疗血液病合并重症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7例血液病合并重症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使用替加环素挽救性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抗感染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7例患者总有效18例,其中痊愈7例(25.93%),显效5例(18.52%),有效6例(22.22%),总有效率为66.67%。常规剂量患者总有效率为68.75%,加倍剂量总有效率为6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粒细胞缺乏患者总有效率为53.33%,非粒细胞缺乏患者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经验性抗感染患者总有效率为68.42%,目标治疗总有效率为6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3例患者检出病原菌,分离病原菌28株,多重药耐(MDR)菌9株,ESBLs菌3株。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3例,心律失常2例,胆红素升高1例,多可耐受。结论 替加环素挽救性抗感染治疗疗效较好,对MDR G-菌具有较高敏感性,但加倍剂量患者未观察到更高疗效。替加环素不良反应较轻可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临床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选取122例使用替加环素的住院患者资料,从抗菌药物的管理、适应症、用药方案、病原学、联合用药、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评价替加环素临床使用的合理性。结果:血液内科和重症监护病房为替加环素的主要使用科室,主要用于肺部感染和腹腔感染。122例患者中,病原学检测121例,其中检出病原微生物92例,标本送检率99.18%,检出率76.03%;发生不良反应7例(5.74%);治疗有效92例(75.41%);存在不合理用药77例次,主要表现为超说明书用药56例次(72.73%),其中超适应症用药5例次,没有首剂加倍39例次,浓度>1 mg/mL 12例次;联合用药抗菌谱重叠16例次(20.78%);多药耐药菌未联合用药4例次(5.19%);使用替加环素治疗铜绿假单胞菌1例次。结论:替加环素临床使用在抗菌药物管理、病原学送检、适应症方面基本合理,超说明书用药和联合用药合理性有待提高,应根据说明书及相关指南规范替加环素的使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了解长期抗菌药物压力及常用紫外线消毒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影响及替加环素(TGC)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在群体中存续的能力。方法 选取临床分离TGC敏感鲍曼不动杆菌3株,分别采用多步法及紫外线照射体外诱导耐药,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诱导前后鲍曼不动杆菌对TGC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变化。选取临床分离TGC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株,在空白MHA平板中反复传代,测定其MIC值。最后选取TGC敏感株及TGC诱导同源耐药株进行TGC耐药株适应度代价研究。结果 应用多步法成功诱导出TGC耐药株;紫外线照射虽然对TGC耐药性未发生影响,但其MIC值有上升趋势。TGC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传代40代后菌株MIC值无明显变化。TGC敏感株及TGC诱导同源耐药株进行相同条件下培养,体外单独培养时耐药株达到对数生长期及平台期的时间均较敏感株长;混合培养时,随着连续传代,耐药株菌落数量较敏感株迅速减少,甚至耐药株被清除。结论 TGC可诱导鲍曼不动杆菌产生获得性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TGC的耐药可能具有遗传稳定性。TGC耐药株较敏感株适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作为二线方案治疗血液病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血液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时,使用一线抗感染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原学提示多重耐药或是临床高度怀疑多重耐药的情况下,经验性使用替加环素为二线治疗方案,并进行联合抗感染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50例患者中痊愈11例,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治愈率22%,总有效率76% ?替加环素起效时间2~6 d(平均3.2 d)?死亡7例,其中有5例患者死亡与感染未控制有关,2例与感染无关?使用过程中患者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恶性?呕吐?腹泻,一般经对症处理后均能耐受?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经验性二线抗感染治疗方案在血液病肺部感染中获得较好疗效,且患者耐受良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CRKP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Cox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相关因素和替加环素单药治疗或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基础疾病、年龄和病原菌不影响CRKP肺炎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均P>0.05),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替加环素单药治疗9例,有效3例,有效率为33.3%;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治疗12例,有效9例,有效率为75.0%,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替加环素单药治疗(P<0.05),总临床有效率为52.4%。8例患者治疗后达到细菌学清除标准,清除率为38.0%。CRKP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最常见,感染率为47.6%,铜绿假单胞菌的存在并未影响患者预后(P>0.05)。结论替加环素能有效清除CRKP,可作为CRKP肺炎常规抗感染治疗用药,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能有效治疗其他条件致病菌引起的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培养的4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药敏情况。方法:22例住院患者一共分离出40株对目前临床常用药物不敏感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析菌株来源的病区、部位、患者的呼吸道情况和预后等。培养出来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选用15种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5株菌株来自中心ICU(62.5%),8株来自急诊ICU(20%),5株来自呼吸ICU(12.5%),2株来自老干部病区(5%)。从取标本部位看,32株来自痰液(80%),来自腹腔引流液和伤口分泌物各2株(各5%),血流、深静脉导管、胸水、腹水各1株(2.5%)。这22例患者均有肺部感染(100%),有创机械通气20例(90.9%),需气管切开术12例(54.5%),死亡9例(40.9%)。药敏试验显示,对15种常用抗生素均不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高达,82.5%、87.5%。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15%。结论:体外药敏试验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性已相当严重,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可以作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河南医学研究》2017,(23)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替加环素治疗ICU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垣县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ICU重症肺炎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血必净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血必净+替加环素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血清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清细菌清除率(85.45%)高于对照组(63.64%),总有效率(92.72%)高于对照组(7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6%,对照组为25.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替加环素治疗ICU重症肺炎效果显著,不仅可提高血清细菌清除率,且安全性好,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医院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发生医院感染且分离培养到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8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老年患者(≥60岁,45例)与非老年患者(<60岁,42例)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科室分布、感染部位、抗生素使用情况、临床操作、合并基础疾病、临床感染指标、疾病转归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住院时间、替加环素耐药前各类抗生素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脑科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气管插管及使用呼吸机、合并高血压及脑血管疾病者比例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均P<0.05)。感染期间老年组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最低值、末次测量值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均P<0.05)。两组患者疾病转归比较,非老年组优于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可能与气管插管及使用呼吸机等操作有关;应重视合并高血压或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发生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不同治疗方案对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接受治疗的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80例,通过随机法分为对照组(替加环素治疗)与研究组(替加环素联合舒巴坦/头孢哌酮治疗)各40例,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TRKP)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特性,为临床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各类送检标本中分离的261株TRKP,采用VITEK-2 compac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K-B法加测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TRKP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261株TRKP主要来自痰液(123例,47.13%)、尿液(55例,21.07%)和胆汁(37例,14.18%)。TRKP的科室分布主要是ICU(含EICU)、肝胆外科和神经外科(含NICU),分别占22.61%、17.62%和15.71%。在22种抗菌药物中,TRKP对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80%,对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50%,而合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TRKP菌株,对1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90%,对2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80%。TRKP为多重耐药(MDR)菌株总共有249株,占95.40%,其中合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TRKP菌株有93株,其多重耐药(MDR)率达到100%。TRKP对丁胺卡那的总体耐药率相对较低,为16.09%,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肝胆外科均不高于ICU和神经外科。 结论 TRKP临床分布广泛,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有限,丁胺卡那为少数可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