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长QT综合征 (LQTS)是以QTc异常延长、反复发作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TDP)及心室颤动、临床上反复发生心源性晕厥、并常导致猝死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的单基因疾病〔1〕。1 病因及发病机制1 .1 病因LQTS是一种遗传性的心脏病 ,已经发现了LQTS的 2个主要临床综合征 :较常见的为只存在于心脏疾患的表现型 ,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RWS) ;较罕见的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JLNS) ,心脏病变与先天性耳聋并存。现已发现了引起LQTS的 7个基因 (表 1 ) 〔1〕。表 1 LQTS致病基因一览表表现型基因型染… 相似文献
2.
戚文航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2):138-139
特发性长QT综合征——致病基因的发现及其与临床联系的前景戚文航特发性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相对少见的疾病。1994年在世界范围内正式登记收编的不足500个家族。但疾病隐袭而凶险,致命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发生率颇高。据调查未经治疗的患者,21%... 相似文献
3.
4.
5.
长Q-T间期综合征(LQTS)是以心电图异常为主要表现并伴有相关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它可以引起室性早搏及室速等致命性心律失常(如TdP),临床上以心源性猝死和晕厥为主要特征。当前的研究重点是先天性LQTS,其中有伴有先天性耳聋的称为Jewerll—Lange-Nilsen综合征和不伴有先天性耳聋的Romano-Ward综合征两类。将LQTS电生理学基础同新的分子遗传学结合起来研究,解决了一些理论问题,同时在临床表现特点、处置和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方面也有了新的讲展。 相似文献
6.
长QT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T间期值可通过体表心电图测得,其数值与心率有关,而且必须要经过Bazett‘s公式加以校正(QTc):QTc=QT间期/RR间期比值的平方根(QT/RR^1/2。正常的QTc值在男性小于0.44s,而在女性小于0.46s。长QT综合征的QTc值通常应大于0.50s。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因基因突变致心室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异常而引起心律失常的疾病。LQTS的估计发病率为1:5000~7000,男女发病率为1:4。LQTS是猝死的主要病因之一,未经治疗者10年死亡率高达70%。本文主要对LQTS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获得性长QT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长QT综合征包括先天性长QT综合征(cLQTS)和获得性长QT综合征(aLQTS)。aLQTS与cLQTS的临床表现相似,均表现为QT间期延长,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加,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可蜕变为心室颤动,导致反复的晕厥、癫痫样发作和猝死。目前药物性aLQTS发病机制主要是药物阻滞HERG基因编码的IKr通道,引起外向钾电流的减少,导致心肌复极延长。其他aLQTS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尚不完全清楚,任何可引起心肌复极延长和离散度增加的因素均可导致QT间期的延长和TdP的发生。aLQTS常见的病因有药物、心律失常(快速或缓慢)、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遗传易感性等。目前治疗aLQTS的关键在于提高认识,去除病因,降低猝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又称为复极延迟综合征(dehy repolarlzation syndrome),指校正后的QT间期(QTc)延长及反复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vsade de pointes,Tdp),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晕厥甚至猝死,尸检心脏无阳性发现,近年来已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从病因学角度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LQTS。本文就其病因、分子生物学基础、电生理机制、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长QT综合征的起搏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起搏在继发性长QT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毋宁质疑,因为不论抗心律失常药物,电解质紊乱,还是缓慢心律等因素引起的继发性长QT综合征几乎都同时存在心率较慢。而对原发性长QT综合征的起搏治疗价值,只是近年来才达到共识,成为长QT综合征的常规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缝隙连接激动剂抗心律失常肽(AAP10)对兔长QT综合征(LQTS)模型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心肌细胞钠通道开放剂海葵毒素(ATX-Ⅱ,20 nmol/L)在兔左室楔型心肌块建立LQTS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LQTS组、AAP-100组和AAP-500组,采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心内膜、心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心电图.通过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反映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去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LQTS组QT间期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与正常组相比较显著增大,早期后除极(EAD),R-on-T期前收缩和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发生率也显著高于正常组,并伴有Cx43去磷酸化水平增高(均P<0.01).在LQTS模拟状态下,AAP-500组QT间期和TDR显著缩短(均P<0.01),EAD、R-on-T和TdP发生率显著小于LQTS组(P<0.01、P<0.01、P<0.05),并伴随Cx43去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结论:缝隙连接激动剂AAP10能通过防止Cx43去磷酸化来减少兔LQTS模型TDR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说明缝隙连接可能参与了兔LQTS模型TDR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长QT综合症(Long QT syndrome,LQTS)是因编码心肌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其临床特征是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可引起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尖端扭转性室速,室颤)甚至会出现晕厥发作和猝死亡。本文就LQTS遗传学基础及其遗传病因学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增加缝隙连接耦联对兔长QT综合征(LQTS)模型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应用心肌细胞快速延迟整流钾通道(IKr)阻滞剂E-4031(0.5μmol/L)在兔左室楔型心肌块建立LQT2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LQT2组、100 nmol/L缝隙连接激动剂(AAP-10)干预组(AAP-100组)、500 nmol/L AAP-10干预组(AAP-500组),每组10只。采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心内膜、心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心电图。结果:LQT2组QT间期,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早期后除极(EAD)、R-on-T期前收缩和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在LQT2模拟状态下,500 nmol/L AAP显著缩短了QT间期和TDR(P<0.05),降低了EAD、R-on-T期前收缩和TdP的发生率(P<0.05)。结论:增加缝隙连接耦联能减少兔LQT2模型TDR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长QT综合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长QT综合征 (LQTS)是一种遗传性心脏病 ,共有两种形式 :Romano WardSyndrome(RWS)和JervellandLange NielsenSyndrome(JLNS)。目前已发现 5个LQTS致病基因共 177个突变位点。该 5个致病基因均是编码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RWS相关基因分别是KvLQT1,HERG ,SCN5A ,minK ,MiRP1,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特征。KvLQT1和HERG均编码钾离子通道。KvLQT1和minK的编码蛋白形成心肌缓慢激活延迟整流钾通道。HERG和MiRP1的编码蛋白形成心肌快速激活延迟整流钾通道。两者通过负显性机制发挥作用。SCN5A编码钠离子通道 ,通过功能放大机制发挥作用。JLNS相关基因是KvLQT1或minK的纯合突变 ,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特征。此外尚有未知基因与LQTS有关。 相似文献
16.
长 QT综合征 (L QTS)指具有心电图上 QT间期延长 ,T波异常 ,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 ,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L QTS按病因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类型。获得性 L QTS通常与心肌局部缺血 ,电解质异常和应用某些药物有关。遗传性 L QTS由编码心脏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导致相应的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而引起 ,有两种形式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 RWS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 JL N。目前发现有致病基因 5个 ,遗传亚型 8个 ,突变位点近 2 0 0个。临床上依基因型的不同可有特异的触发因素和 ECG表现。 L QTS的标准治疗是抗肾上腺素能治疗 ,即β-阻滞剂和(或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L CSD) ;对少数病例 ,需辅以起搏器或 ICD治疗。对高危情况下的无症状患者也应进行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17.
普萘洛尔对21例长QT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观察β 阻断剂普萘洛尔对长QT综合征 (LQTS)患者的疗效。选择适于服用β 阻断剂又能规律服药的 2 1例患者进行用药前后的对比研究。结果 :患者年龄 2 4 .4± 12 .4岁 ,首次发病年龄 11.2± 11.1岁。跟踪观察的时间为 15 .9± 32 .8个月。服用普萘洛尔的剂量为 6 3± 4 4mg/d ,按体重计算为 1.3± 0 .7mg/kg ,到达 2± 4mg/kg的患者有 3例 (14 .3% )。部分首次发病时间较早的高危患者 ,由于本身的基础心率较慢 ,普萘洛尔很难加到所需剂量 ,故服用普萘洛尔的同时 ,有 8例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1例安装起搏器、1例埋置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2例服用美西律。普萘洛尔使QT间期 (QTc)从用药前的 5 70± 70ms降低到 5 0 0± 6 0ms(P <0 .0 0 0 1) ;同时心率并未降低 (分别为 6 5± 11次 /分和 6 5± 10次 /分 ,P =NS)。用药前有晕厥发作的 19例用药后发作次数显著减少 ,平均晕厥发作次数由 1.90± 1.72次 /年降至 0 .17± 0 .4 0次 /年 ,P =0 .0 2。单纯普萘洛尔与联合治疗亚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普萘洛尔能有效降低大多数LQTS患者的晕厥次数 ,缩短复极时程 ,但对那些首次发病时间较早的高危患者 ,可能需联合应用其它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重视对心脏性猝死和长QT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长琮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1,5(1):5-5
本期刊登了著名的电生理学专家 Vincent GM教授等有关长 QT综合征 ( long QT syndrome,LQTS)的文章 8篇 ,反映了国际和国内 LQTS的研究现状 ,希望能引起国内学术界对 LQTS研究的重视。 心脏性猝死是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以美国为例 ,每年有 3 5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 ,其中 90 %以上猝死病例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或心室颤动 (室颤 ) ,少数为缓慢心律失常所致。 早在 1 991年 ,Zipes曾预言 :如果说我们通过对预激综合征的研究 ,阐明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 )的发病机制 ,并且解决了其诊治的话 ,那么有可能通过… 相似文献
19.
20.
长QT综合征(LQTS)是首个被发现的心脏离子通道病,是引起青少年猝死的重要原因,包括先天性LQTS(cLQTS)和获得性LQTS(aLQTS)。已经发现了至少17个致病基因,但根据欧洲/美国/亚太/拉美心律学会最新发布的2022版心脏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只建议对其中11个证据明确的基因进行临床常规检测。本文就17个LQTS亚型的分子致病机制及其特征性临床表现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已报道的国人LQTS基因变异进行总结,最后讨论分子遗传学检测在LQTS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