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通过研究几种常见中药注射剂(TCMI)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讨RBL-2H3细胞模型应用于体外评价TCMI引起类过敏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培养RBL-2H3细胞,血塞通等7种TCMI与其共同培养,通过中性红染色法计数脱颗粒的RBL-2H3细胞,显色法计算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组胺含量,观察TCMI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结果 正常RBL-2H3细胞出现少量脱颗粒现象,血塞通、清开灵、双黄连、脉络宁、香丹、穿琥宁等能显著引起细胞脱颗粒;血塞通、穿琥宁和柴胡注射液能不同程度促进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血塞通、清开灵注射液可显著引起RBL-2H3细胞组胺释放.结论 RBL-2H3细胞脱颗粒的检测方法敏感、重复性好,其结果与临床报道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有评价TCMI所致的类过敏反应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临床含有绿原酸的中药注射剂脉络宁针剂对RBL-2H3细胞(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系)脱颗粒、释放介质的影响,探讨绿原酸与中药注射剂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关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含有绿原酸的中药针剂脉络宁为研究对象,以不含绿原酸的葛根素针剂为阴性对照,以绿原酸对照品为阳性对照,通过对体外培养RBL-2H3细胞模型的作用,观察该细胞模型发生脱颗粒反应和细胞形态变化,检测β-己糖胺酶释放量.结果:脉络宁、绿原酸组可显著引起RBL-2H3细胞释放β-己糖胺酶(P<0.05);葛根素注射液组能不同程度促进β-己糖胺酶的释放.结论:脉络宁组可显著引起RBL-2H3细胞释放β-己糖胺酶,提示绿原酸与中药注射剂脉络宁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鼠体外肥大细胞以及RBL-2H3细胞脱颗粒试验的方法,评估2种细胞脱颗粒方法对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TCMI)引起脱颗粒的可行性。方法:提取大鼠腹腔肥大细胞(rat peritoneal mast cell,RPMC),优化实验条件,用阳性药物C48/80和各种TCMI等与其共培养,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计数腹腔MC脱颗粒率;通过RBL-2H3细胞与TCMI共同培养,底物显色法检测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结果:阳性对照品C48/80的浓度与RPMC脱颗粒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参麦、冠心宁、痰热清、清开灵和生脉5种TCMI能显著引起细胞脱颗粒,并与药物浓度有一定的正相关性;RBL-2H3细胞脱颗粒方法中参麦、黄芪、银杏、痰热清、丹香冠心、清开灵和生脉7种TCMI能是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升高。结论:一些TCMI能引起体外RPMC和RBL-2H3细胞脱颗粒,2种细胞脱颗粒方法在评价一些TCMI可能引起类过敏反应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致敏RBL-2H3细胞模型,观察双黄连注射液对其组胺释放的影响,探讨该模型用于体外评价中药注射剂致敏性的可行性。方法:双黄连注射液联合弗氏佐剂免疫Wistar大鼠,收集致敏后大鼠血清,将其与体外培养RBL-2H3细胞孵育12h,建立致敏RBL-2H3细胞模型,双黄连注射液与致敏RBL-2H3细胞共培养1.5h,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组胺含量。结果:双黄连注射液致敏大鼠血清IgE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胺实验结果显示,双黄连注射液可显著引起致敏RBL-2H3细胞组胺释放,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黄连注射液可促进致敏RBL-2H3细胞释放组胺,提示RBL-2H3细胞模型具有评价中药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胃肠及肾脏改变,属于祖国医学“血证”范畴。2005年1月—2006年11月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在我院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50例,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4~11岁,平均7.15岁;病程1~18 d,平均5.23 d;皮肤紫癜26例,关节肿痛14例,消化道症状10例,紫癜性肾炎4例。对照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3~13岁,平均7.28岁;病程1~21 d,平均5.20 d;有皮肤紫癜24例,…  相似文献   

6.
肖颖  赵玉斌  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799-2802
双黄连注射液中致敏原的筛查是目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回顾了双黄连注射液中致敏原的筛查技术的国内研究进展,提出了利用RBL-2H3细胞模型对双黄连注射液过敏患者血清中致敏原进行个体化筛选的原理、具体方法及步骤.  相似文献   

7.
观察小青龙汤对体外培养RBL-2H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小青龙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机理。方法:取RBL-2H3细胞,含10%FBS的MEM培养液培养,传代后接细胞培养板,MTT法检测各浓度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倒置显微镜拍照记录细胞生长情况;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并拍照记录。结果:小青龙汤可抑制体外培养RBL-2H3细胞的增殖,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并可促进体外培养RBL-2H3细胞的凋亡。结论:小青龙汤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与其抑制肥大细胞增殖及促进其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液(SHLI)及其中间品(金银花连翘提取物、黄芩提取物)不同浓度对白血病细胞株RBL-2H3增殖和形态的影响,为类过敏细胞模型的建立及药品质量的监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双黄连注射液以体积比1∶16为初始浓度,按2倍梯度稀释至1∶4 096,中间品分别以体积比1∶8为初始浓度,按2倍梯度稀释至1∶2 048,作为受试样品。以各受试样品分别孵育RBL-2H3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各组RBL-2H3细胞增殖活力,并计算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根据IC50设置不同给药浓度,观察SHLI对RBL-2H3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随着给药浓度的升高,SHLI及其中间品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细胞存活力明显降低。给药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细胞损伤逐渐加重,形态发生明显变化。高浓度SHLI可引起RBL-2H3细胞凋亡。结论:SHLI可抑制RBL-2H3细胞增殖活力,为SHLI类过敏细胞模型的建立,评价SHLI及中间品的安全性及药物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痰热清注射液引起过敏性药疹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男,50岁。近1个月偶有乏力、厌食。查体皮肤、巩膜微黄染。化验检查,肝功能异常、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彩超显示,肝实质损害。于2005年2月21日按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收入本院,予保肝治疗。2月24日,患者出现发热、鼻塞、咽痛、咳嗽等症状。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罗音。血常规白细胞:3.94×109/L、中性粒细胞:40.9%、淋巴细胞:50.51%、血红蛋白:148g/L、血小板:78×109/L。血常规提示,未有细菌感染,24-28日,给予速感宁,清咽嘀丸及庆大盐水漱口。其间,24、26日体温最高达38.7、38.4℃,给予安痛定2m L肌注,口服巴米尔0.5g以退热。…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6,(7)
目的以双黄连注射液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8种主要成分的致敏性。方法采用RBL-2H3细胞模型,分别用双黄连注射液、黄芩苷、黄芩素、连翘苷、连翘酯苷A、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处理细胞,测定细胞脱颗粒率以及β-氨基己糖苷酶和5-羟色胺的释放率。结果双黄连注射液、绿原酸及隐绿原酸能直接引起RBL-2H3细胞脱颗粒,并能显著提高细胞内β-氨基己糖苷酶和5-羟色胺的释放,其他成分无显著的致敏性。结论双黄连注射液的致敏性可能是由绿原酸和隐绿原酸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RBL-2H3细胞初步评价清开灵、血塞通注射液类过敏反应,为完善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MTT法测定2种药物对细胞生长的IC50;采用不同浓度药物、C48/80或培养液分别刺激细胞30 min,检测上清液中组胺、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另取刺激后的细胞,观察其脱颗粒率及超微结构变化。取ICR小鼠进行类过敏试验,以含伊文思蓝的药物或生理盐水单次尾静脉注射30 min,记录每组耳廓蓝染的动物数、蓝染总耳数及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结果离体实验显示,清开灵、血塞通注射液的IC50均为12.5μL/mL;2种药物在较高浓度均能促进细胞释放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P0.05,P0.01),呈一定剂量依赖性;形态上可见细胞表面绒毛减少,内部空泡状结构增加。小鼠类过敏试验显示,2种药物对动物耳蓝染率均为100%、伊文思蓝渗出量明显增多(P0.01)。离体与整体实验结果一致。结论清开灵、血塞通注射液具有潜在的致类过敏反应性,RBL-2H3细胞模型用于中药注射剂类过敏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绿原酸对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绿原酸和绿原酸完全抗原对未致敏和致敏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讨绿原酸的致敏性及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正确评价绿原酸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地位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未致敏RBL-2H3细胞和致敏RBL-2H3细胞模型,观察绿原酸和绿原酸完全抗原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比色法检测过敏介质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中性红染色法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法检测 Annexin V阳性细胞率.结果:绿原酸和绿原酸完全抗原直接刺激RBL-2H3细胞并未引起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反应;将RBL-2H3细胞与绿原酸或双黄连致敏血清共孵育致敏后,绿原酸完全抗原再次作用于细胞,可引起细胞组胺释放率、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Annexin V阳性细胞率和中性红染色脱颗粒细胞率均明显增加.结论:绿原酸作为小分子物质,以半抗原形式存在,本身不具有致敏性,但它能与血清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而产生免疫原性,从而引起过敏反应.绿原酸作为双黄连注射剂的一种有效成分,同时也是双黄连注射剂引起变态反应的一种致敏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肥大细胞模型RBL-2H3和P815细胞激活后脱颗粒反应的差异,寻找早期、稳定、敏感的肥大细胞脱颗粒体外检测模型,为进一步建立基于细胞水平的过敏原和抗过敏药物的体外筛选模型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10μg.mL-1C48/80激活细胞15-60min,比色法检测组胺、β-氨基己糖苷酶及类胰蛋白酶等过敏介质的释放,中性红染色法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法检测AnnexinV阳性细胞率。结果:C48/80刺激P815、RBL-2H3细胞15-60min后组胺释放率均明显增加,并且相同刺激条件下,两种细胞模型的组胺释放率基本相当。C48/80刺激P815细胞15min以上,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类胰蛋白酶释放率、Annexin V阳性细胞率和中性红染色脱颗粒细胞率均明显增加;但相同浓度的C48/80需刺激RBL-2H3细胞30-45min以上,上述指标才出现显著增加。在相同的刺激条件下,P815细胞过敏介质释放率、AnnexinV阳性率和脱颗粒率均高于RBL-2H3细胞。结论:同RBL-2H3相比,在相同刺激条件下,P815细胞活化后脱颗粒时间出现更早、程度更高。提示除RBL-2H3细胞,P815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态观察针与灸血清对培养肥大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方法:应用荧光分子探针Fluo-3AM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针与灸血清对RBL-2H3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加入针与灸血清12h后,肥大细胞内游离钙浓度降低,而加入针与灸血清24h后,肥大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没有变化。结论:针与灸血清能够阻抑肥大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升高,但是这种作用可能有时间窗口限制。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RBL-2H3细胞用于检测药物类过敏的方法学研究,对评价类过敏反应的适用性进行考察。 方法: 采用MTT试验研究RBL-2H3细胞的密度、生长时间等基本生长特性,以化合物48/80(C48/80)为工具药物对其最佳给药浓度、作用时间及检测指标进行优化,以聚山梨酯(吐温80)、中华眼镜蛇毒作适用性考察,对血塞通、脉络宁注射液类过敏反应进行初步评价。 结果: RBL-2H3细胞试验作为药物类过敏反应体外检测方法,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最佳种植密度为(0.5~2.0)×105/mL。实验选用台氏液为反应溶媒,其C48/80致RBL-2H3细胞脱颗粒试验以25~50 mg·L-1质量浓度,反应30 min为优选条件。C48/80可使细胞上清β-己糖苷酶、组胺浓度升高,呈现良好的“量-时-效”关系;β-己糖苷酶、组胺释放率与药物剂量呈高度正相关(r=0.984,0.940;P=0.000,0.000),两指标之间相关性非常显著(r=0.957;P=0.000)。适用性考察显示,吐温80、中华眼镜蛇毒素在临床或高于临床浓度条件下均具有致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中药注射剂血塞通注射液存在潜在发生类过敏风险,脉络宁注射液类过敏反应阴性。 结论: RBL-2H3细胞作为药物类过敏的体外试验方法具有灵敏、快速、方便的特点,适用于包括中药注射剂在内的药物类过敏反应的检测和评价,对于存在明显色质的受试物,建议以ELISA法指标组胺检测结果为准,最终的确证还需结合整体动物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诱导大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探讨其诱发类过敏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清开灵注射液孵育RBL-2H3细胞30 min后,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发生脱颗粒反应形态学变化,阿利新蓝染色试验、Annexin V结合试验、β-氨基己糖苷酶测定试验检测细胞脱颗粒率,ELISA检测细胞组胺释放率。结果:不同浓度清开灵注射液可诱导细胞发生典型的脱颗粒反应形态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脱颗粒率及组胺释放率显著升高,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单次给药即可诱导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诱发类过敏反应,这可能是其临床首次用药即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