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手术经验、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和术后视力。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马来西亚地区医院行白内障手术逾2a的患者。查看病人基本信息、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和医生手术经验,记录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结果:在1 007名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其中以后囊破裂最为常见(3.6%)。术中医生的手术经验及麻醉方式对并发症的发生不存在影响。白内障囊内摘除术(ICCE)、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失败后转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均是与白内障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的两种手术方式(P<0.001),并且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术后视力均不理想(P<0.001)。

结论: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可显著影响术后视力,并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但与医生手术经验和麻醉方式无关。建议今后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失败后转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时,需格外注意并发症的发生,以期减少术后不良视力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角膜切开术治疗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散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进步,术后激光已成为限制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降低术后散光已成为提高视力的关键,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对散光的基本概念、散光的测定、影响白内障术后散光的因素、白内障术后屈光及角膜地形图变化、手术矫正角膜散光的历史、散光矫正手术的原理、散光矫正手术的术式、角膜切开术矫正白内障术后散光的研究现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的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对97例(127眼)患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术后患者的视力及并发症进行分析,并选取同年龄段、同性别、同时期、同一手术医生施行的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做对照。手术采用小切口隧道式超声乳化及爱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法。随访期为3mo。 结果97例患糖尿病的白内障术后病人视力达 0. 5 及以上 85. 82%,达 0. 3及以上 88. 98%。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晶体前沉积物、晶体前膜和后囊混浊。未合并有眼底病变或合并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与非糖尿病白内障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大部分视力改善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病变。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糖尿病患者40例62眼,对照组为同期随机抽取的非糖尿病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45例62眼。对两组术前、术后视力及手术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显著提高。糖尿病组患者术后视力差的原因主要由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所致。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前房反应及眼压升高。结论糖尿病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以提高视力,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并为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激光治疗提供了条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玻璃体手术中,同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有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30例(30眼)。实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25眼(83.33%)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视力改善,视力不变者3眼,视力下降者2眼。影响视力提高的主要原因为不同类型的黄斑病变。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一过性高眼压、术后炎症反应、后囊浑浊,均可治愈。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玻璃体切除联合术治疗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它有利于患者视力改善,避免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白内障再次手术。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不会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角膜切开术治疗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散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进步,术后散光已成为限制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降低术后散光已成为提高视力的关键,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对散光的基本概念,散光的测定,影响白内障术后散光的因素,白内障术后屈光及角膜地形图变化,手术矫正角膜散光的历史,散光矫正术手术的原理,散光矫正手术的术式,角膜切开术矫正白内障术后散光的研究现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在白内障手术中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观察白内障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术式与超声乳化术式的手术技巧与临床效果,探讨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法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各85眼,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后视力、术后角膜散光、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操作时间。结果:两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手术操作时间经t检验无显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同轴双侧劈核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临床效果相近,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玻璃体灌注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行玻璃体灌注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特点、手术并发症和视力预后。方法对52例52只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行玻璃体灌注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记录术中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和视力预后。结果2只眼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灌注偏离综合症”,39只眼可见角膜后壁细小灰白色乳化硅油集聚并排出眼外。所有病例未出现巩膜塌陷、晶状体掉入玻璃体腔等术中并发症,11只眼术中发现后囊混浊机化,其中9只眼行后囊连续环行撕囊术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2例撕除全部后囊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52只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对曾行硅油填充、虹膜后粘连、小瞳孔、多次手术后低眼压、怀疑晶状体损伤的复杂性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术中应行玻璃体腔液体灌注以利手术操作和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周边虹膜切除术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联合手术中的必要性。方法连续非选择地随机将需行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联合手术80例(80眼)分成两组,每组40例,A组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中按常规进行周边虹膜切除术,B组联合手术中不进行周边虹膜切除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眼压,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未行周边虹膜切除术组术中并发症少,而且术后前房反应较轻;两组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平均服压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中,进行或不进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对手术疗效无明显影响,且不进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可降低术中并发症及手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手术技巧、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321例(356眼)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恢复良好,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周≥0.6者182眼(51.1%);术后1月≥0.6者248眼(69.7%);术后半年≥0.6者为288眼(80.9%),术中、术后并发症很少.结论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是有效、安全、经济的白内障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如何安全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方法对79只眼白内障患者的手术进行总结,观察视力恢复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该手术可以安全开展,疗效满意,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治疗白内障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8眼白内障患者的手术进行总结,观察视力恢复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该手术方式疗效满意,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于洁  王晓洁  庞秀琴 《眼科》1999,8(2):82-84
探讨儿童白内障手术,特别是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94例先天性,外伤性,后发性白内障分别行不同术式的手术,对术后视力,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视力比术前提高者90只眼,随访37只眼,视力提高29只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国山西省贫困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视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变化,分析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成本/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334例334眼接受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患者进行基本情况、术前及术后1 wk视力、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的病历采集及现场调查,对其中83例进行视功能和生存质量调查,225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和120例非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成本/效果的对比分析,使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及 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术后视力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 wk视力明显高于术前视力( P<0.05),其中术后1 wk视力≥0.5的为235例(70.4%)、视力<0.05的为16例(4.8%)。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眼部其他疾病、白内障分类是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视力低、眼部有其他疾病是术后低视力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其95%CI依次为6.5(2.8-14.8)和1.3(1.0-1.6)。术后视功能以及生存质量均高于术前。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成本/效果低于非贫困白内障。结论:贫困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视功能明显提高,且手术成本低,显著改善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适合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随机抽查超声乳化白内障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治疗高度近视30例,常规白内障囊外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ECCE)治疗的30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PHACO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ECCE组,术后视力恢复以PHACO组为佳。结论:PHACO适合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较ECCE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特殊类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外伤后并发白内障等特殊类型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34眼特殊类型白内障施行手术,术后随访1-6月,观察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等并发症。结果:术后1月30眼(88.23%)有不同视力提高,视力≥0.318眼占52.94%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面积,大细胞面积,术前术后均未发生显性差异,六棱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发生显性差异。除2例角膜水肿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好适应症,做好必要的术前检查,熟练掌握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对特殊类型白内障患能够做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白内障手术由复明手术向屈光手术的转变,角膜散光已成为影响白内障术后裸眼视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矫正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控制手术源性散光,是解决白内障术后因散光导致的术后视力不佳的有效方法。本文将对控制和矫正白内障术后散光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麻风患者白内障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28例住院麻风患者白内障手术前后临床观察,分析并发症、手术时机与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的关系。结果术后12个月进行追踪观察。视力≥0.4占21.43%、视力0.1~0.3占67.86%、视力〈0.1占10.71%。结论麻风患者以继发性白内障为主,本组病例占71.42%。手术改善患者因白内障所致的视力障碍有良好效果,手术时机及并发症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少菌型麻风患者白内障手术效果优于多菌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Ⅱ型糖尿病患白内障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17例21眼糖尿病患行白内障囊外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以122例152眼非糖尿病患同类手术为对照组,进行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的比较。结果:糖尿病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与非糖尿病组无显性差异(P>0.05),术后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手术前后血糖无显性差异(P>0.05),未发生严重的眼部并发症。结论:糖尿病患血糖控制稳定,实行ECCE+IOL治疗白内障可改善视力,无全身及眼部并发症,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何伟  胡守龙  徐玲  邓志峰 《眼科》2004,13(3):145-147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何氏钩的手术技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28例(30只眼)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应用何氏钩采取拦截劈核法以及非切开瞳孔牵拉法扩大瞳孔进行白内障手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变化、角膜内皮细胞情况以及并发症。随访时间3~24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升高;术后角膜内皮丢失率平均为8%;全部患者保持功能滤过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何氏钩以及采用我院的手术技巧可成功实施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手术,保持功能滤过泡,获得良好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