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季防中风     
众所周知,天气太热容易中暑.而容易中风则鲜为人知。这一点得引起老年朋友的重视。据有关资料表明.气温达到32~40摄氏度时,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每100人中就有5人发生中风。  相似文献   

2.
早春防中风     
中风,是中医对脑血管意外的统称,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发病急骤,来势凶猛,而又难以预测,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故祖国医学素有"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之说.大量的临床医学统计资料表明,50%以上的中风患者发生在早春,故医学专家把中风又称之为"中老年人早春的流行病".  相似文献   

3.
姜红 《健康促进》2006,(3):12-13
正常心脏跳动是有规律的,称为窦性心律。某些疾病时心房活动不协调,心脏跳动完全无规律,称为心房纤维颤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且危害大的心律失常。在美国有200多万房颤患,据估计我国的房颤患达1000万人以上。它是血栓栓塞事件(尤其是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人脑卒中的1/3患是由于房颤引起的,但许多患对该病认识不足,忽略了治疗的重要性,而未积极治疗,为使患对该病进一步了解,更好配合医师选择恰当治疗方案,下面对该病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57岁的张老伯患有肥厚型心肌病,持续性房颤已有5年,虽然进行了药物治疗,但疗效很不理想。昨天张老伯病情加重,胸闷气喘持续近半小时,痛苦不堪,情急之下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科要求根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王庆杰 《药物与人》2000,13(1):27-27
中医把脑血管意外称为中风(也称为脑卒中)。中医描述中风如“矢之中人,骤然而至也”,意思是:中风病人好似被石头突然击中而倒,发病突然,来势凶猛,像风一样善变莫测,所以叫中风。这个名称现已被中西医共用。中风分为两大类。第1类是缺血性中风,它分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第2类是出血性中风,它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6.
防中风     
一些看来毫不起眼的小动作.常有预防中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老人家突然出现心悸、冒冷汗、脉搏不规律等症状时,可别不当一回事,这常是因老化造成的"心房颤动"(房颤)所致,最好能及早就医检查、治疗。它可能成为中风、心肌梗塞等严重心脑疾患的祸根,不可不慎。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不整,据统计,65岁以上老人10个当中可能就有1个。心房颤动是因心房肌肉老化、冲动传导不正常,造成心跳加快、心律失常。一般正常人每分钟心跳为72次左右,但这类患者每分钟却可高达100-200次,病人出现心悸、冒冷汗等症状。由于心房回动多突然发生,病患一开始多米特别在意,诊断为心房颤动的病患,有一半…  相似文献   

8.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发生率仅次于室性早搏。 2 0世纪 5 0年代 ,房颤最常见的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即所谓瓣膜性房颤 ,目前总体而言 ,瓣膜病已明显减少 ,而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非瓣膜病性房颤 (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 ,NVAF)及孤立性房颤(临床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有全身性疾病而心脏正常的患者 )日渐增多。有实验表明 ,4 0岁以上人群房颤的发生率为 2 3% ,6 5岁以上人群约为 5 9% ,年龄每增加 10岁 ,发病率增加约 1 4倍[1] ,75岁以上的房颤患者约占房颤总数的一半 ,所以NVAF在很…  相似文献   

9.
10.
《家庭医生》2012,(19):56-56
秋风起,慢慢吹走逼人的热浪,晨练也显得清爽很多。前一阵子,天天看到楼上刚退休的李老师精神抖擞地去锻炼,简直比我们年轻人上班还要积极勤快,可这几天怎么就不见人了呢?一打听才知道,李老师中风进医院了。  相似文献   

11.
少女小玲,芳龄18,平时身体健康,仅体力较同龄-人稍差,但也能挑起七八十斤的担子。不料一日突然感到右侧手脚不听使唤,说不出话来。急送医院检查,除失语和右侧肢体瘫痪外,不发热,神志清醒,血压、脉搏、心律及相关化验检查均正常,只是在心脏听诊时,可听到心跳声中有一种含糊的“喀嚓”声,经医生诊断后确认小玲患了中风。 为啥平时健康的妙龄少女会象老年人那样突然发生中风呢?医生根据心脏听诊中的疑点,再作超声  相似文献   

12.
提起中风,人们想到最多的就是高血压。然而,还有一种疾病引发的中风却令患者猝不及防,危害更大,那就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什么是房颤前几天,一个75岁的老大爷清晨起床后,突然倒地意识不清,紧急送往附近的医院,被诊断为“急性大面积脑梗塞”。医生解释,老大爷为“心房颤动”,心房内血液不能有规律地流动,淤积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引起中风,幸好送医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3.
时间 《长寿》2007,(7):28-29
最近,研究人员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的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逼近50%,其中糖尿病前期患者占35.2%,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达14.5%。由此可见,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为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冬季,中风的发病骤增,究其原因主要与气候的变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关.首先,寒冷会使人的血流缓慢,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这对于原有血黏度增高,动脉粥样硬化等中风危险因素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冬季里,温差也很大,包括室内外以及寒流来临前后的温度变化,它们都会使血管的舒缩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性能发生急剧的改变,一旦机体循环系统的调节功能减退,就会对环境中的温度变化难以适应,从而诱发中风,这种情况在老人中尤为常见.如果此时患者本身还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冠心病、心衰等疾患,这些疾患不仅会影响大脑氧的供应,而且会导致脱水、心脏血栓形成和脱落,直接引起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姚继霞 《大众健康》2004,(12):15-15
高血压病人易发生中风,轻则瘫痪,重则死亡。对此,我们该如何预防呢?有以下措施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姜玲 《医药与保健》2005,13(1):53-53
据测定每500克土豆中含天然脂肪3.1克,蛋白质10.1克,淀粉73克,粗纤维3.5克,维生素的总含量是胡萝卜的2倍,西红柿的4倍。土豆还舍有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而且常吃土豆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预防中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尘絮  常怡勇 《健康》2011,(1):62-64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在医学界同冠心病、癌症被认为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每年冬季,都会出现一个中风发病高峰,而且多发生在气温骤降的72小时之内.所以,中老年人,特别...  相似文献   

18.
<正> 每到冬春之际,由于气候变化较频,寒风、寒潮不时袭击,特别容易诱发中风,因此,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特别加强预防。 胸怀宜开朗 喜、怒、哀、乐、忧、思、惊乃人之七情,因七情致病者屡见不鲜。因此,老年人应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豁达的胸怀。喜莫狂,悲莫恸,保持心境平和,随遇而安,此乃养生之真谛。 饮食宜清淡 膳食安排上不宜暴饮暴食,不要贪图一时之口福而迷恋于油腻厚味,以防高血压而诱发中风。尤其是食不宜咸,食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6克以内。要改善日常的膳食习惯,务求“三低两多”——低盐、低糖、低脂肪和多蛋白质、多蔬果,饮食以清、淡、鲜为主。  相似文献   

19.
舌痛无明显原因的舌痛,多是微血管的炎症反应,也表明可能与血黏度升高有关。因此老年人若出现舌痛、麻木、活动不便,不仅应注意局部,更应进行全身检查,预防中风。鼻出血鼻出血是高血压病人即将发生中风的警报。经医学观察,排除外伤、炎症因素,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后1~6个月,  相似文献   

20.
中风后,由于肌肉力量的改变,病人无法做好一些动作,导致走起路来,双腿仿佛圆规一样,健康的腿做支撑,另一条腿则靠身体的力量甩到前面,如同画了半个圆,故称“画圆走态”这种步态,不仅让病人走起路来更轻,消耗更多的能量,而且还容易造成重心不稳而拌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