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血压病脉压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PP)增大对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24 h PP分为A组和B组,A组24h PP≥60 mmHg,B组24h PP<60 mmHg,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A组的PP、24h PP、24 h收缩压(SBP)、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4 h PP与LVMI密切相关(P<0.01);A组LVH发生率(60.0%)高于B组(21.7%),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PP增大是导致高血压病患者LVH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心功能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心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将患者按动态脉压分为3组:A组动态脉压<50mmHg;B组50rnmHg<动态脉压<60mmHg;C组动态脉压>60mmHg。比较各组的24小时动态血压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2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2、4小时白昼、夜间的平均脉压、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及左室舒张期充盈率。结果A组2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脉压呈轻度增高,LVMI无明显改变,左室舒张功能有下降(P<0.01);B组24小时收缩压、平均脉压与A组比较有增高(P<0.05),24小时舒张压与A组较接近,LVMI与A组比较明显增高,左室舒张功能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均P<0.01);C组的24小时收缩压与A、B组比较增高明显(P<0.01),舒张压急剧下降,脉压急剧上升,LVMI与A、B组比较增高明显,左室舒张功能与A、B组比较降低亦更明显(均P<0.01)。A、B两组的白昼、夜间平均脉压没有明显差异,而C组的夜间平均脉压较白昼平均脉压增高(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关系密切,夜间脉压增大在左室肥厚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脉压(24hPP)与左室结构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3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ABP)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分别测量ABP和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将24h PP≥60 mmHg的患者62例列为甲组,24 h PP<80 mmHg的患者68例列为乙组.结果甲、乙两组LVH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与24h Pp、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呈密切正相关(r分别为0.49、0.44,P<0.01),与脉压(PP)呈弱相关(r分别为0.27、0.21,均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脉压对左室结构及心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抗高血压药物能否更好地减少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晓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1):1691-1692,169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对59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ABP)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量ABP和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将24hPP≥60mmHg的患者29例列为A组,24hPP<60mmHg的患病30例列为B组。评价不同全天平均脉压(ABPP)对左室肥厚的影响。结果A组与B组比较,全天平均舒张压(24hABPD)和心脏射血分数(EF)明显下降(P<0.05和P<0.01),而全天平均收缩压(24hABPS)、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动脉僵硬度指数(ASI)明显增加(P<0.05)。结论脉压升高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曹芳英  朱智明 《广东医学》2012,(21):3265-3266
目的比较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合并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差(pulse pressure)、血尿酸(uricacid)水平。方法收集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酸及24 h动态血压检查资料,根据脉压差水平分为两组:脉压差<60 mmHg组(n=46)和脉压差≥60 mmHg组(n=48);根据患者疾病谱分4组:单纯高血压组(A)、高血压+冠心病组(B)、高血压+糖尿病组(C)和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组(D)。通过24 h动态血压计算脉压差: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结果 (1)脉压差≥60 mmHg组较脉压差<60 mmHg组尿酸水平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差≥60 mmHg组与脉压差<60 mmHg组比较,平均年龄增加(P<0.01),合并症明显增加(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A组尿酸水平最高,B组次之,D组尿酸水平最低,A组与B、C组,C组与B、D组之间比较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B组两组间尿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脉压差最大,A组次之,B组最低,A、B与C组3组间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B、C组之间脉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压差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且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尿酸水平与脉压差之间无明显相关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尿酸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非合并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脉压与左室功能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冰冰 《广西医学》2008,30(9):1346-1347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将149例高血压患者按照24 h脉压分为三组:A组23例,24 h动态脉压≤40 mmHg;B组51例,24 h动态脉压≤70 mmHg;C组75例,24 h动态脉压>70 mmHg.比较不同组别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分析24 h脉压与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各参数的关系.结果 随着24 h脉压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表现为E峰降低,A峰升高,E/A减低,在脉压较小的A、B组,收缩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脉压较高的C组,各指标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脉压增大是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一个重要因素,脉压较大时左室收缩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6例,根据患者脉压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PP<60mmHg组(n=77)和PP≥60mmHg组(n=79),比较两组患者晨起尿微量白蛋白。结果:PP≥60 mmHg组患者LDL-C、空腹血糖显著高于PP<60mmHg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P≥60 mmHg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及异常比例均显著高于PP<60mmHg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67,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60mmHg组(PP1组)30例和脉压在40~60mmHg之间组(PP2组)30例,并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尿2β-微球蛋白(2β-MG)、尿微量白蛋白(mA lb)及血尿素氮(BUN)、肌酐(C r)。比较两组24h血压动态参数及血、尿2β-MG、尿mA lb、血BUN、C r。结果:脉压>60mmHg组(PP1组)上述肾功能指标较脉压在40~60mmHg之间组(PP2组)升高(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损害与脉压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狭窄及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择149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及颅外段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颅外段颈动脉斑块指数(PI).分别以全天平均脉压(PP)第33及第67百分位数(57及67 mm Hg)为界值,将所有病例分为A、B、C三组,比较各组PI、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总动脉(CCA)狭窄发生率.结果 ①颈动脉PI与平均收缩压、PP均呈正相关,P<0.01;②A、B、C三组间年龄及颈动脉PI呈上升趋势,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CA狭窄发生率呈递增趋势.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③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 19.309,95%CI为2.001-186.306,P<0.05)、PP(OR 2.063,95%CI为1.215~3.506,P<0.01)是CCA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颅外段颈动脉PI与PP显著相关.年龄、PP是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杨继刚  江岩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41-2242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测值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有无左心室肥厚分成无左室肥厚组(A组)和左室肥厚组(B组),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其测值。结果: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比较,24h血压负荷值和夜间血压负荷值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白昼血压负荷值有显著性意义(P<0.05);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显著性意义(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有助于减轻靶器官损伤,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脉压对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以下简称高血压 )患者 2 4h动态脉压 (APP)与心脏功能的关系 ,对 5 5 5名初诊或停药 2周以上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男 2 75例 ,女 2 80例 ;年龄 ( 4 7.1± 1 2 .7)岁〕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脉压 (PP) ,将 5 5 5名患者分为 4组 ,A组 :PP≤ 5 .3 2kPa( 4 0mmHg) ;B组 :5 .45kPa( 4 1mmHg)≤PP≤ 6.65kPa( 5 0mmHg) ;C组 :6.78kPa( 5 1mmHg)≤PP≤ 7.98kPa( 60mmHg) ;D组 :PP≥ 8.1 1kPa( 61mmHg)。研究结果显示 :随 2 4hAPP增大 ,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主要表现为心房收缩期与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之比值 (A/E)增加 ,舒张早期充盈时间 (EDFP)延长 ;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提示 :脉压增高导致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而对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2型糖尿病(DM)及DM EH时全天动态血压和脉压的变化特点及与心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 将215例患者分为DM组(n=62)、EH组(n=86)及DM EH组(n=67),进行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DM EH组全天收缩压、全天脉压、左心室重量显著大于DM组及EH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值、等容舒张时间3组间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DM组左心室重量和全天脉压相关;EH组左心室重量和全天收缩压相关;DM EH组左心室重量和全天收缩压及全天脉压相关。3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患者的全天收缩压、全天脉压均显著高于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患者和异常患者比较。动态血压和脉压值无显著差异。结论 动态脉压可作为DM及EH心室肥厚及心舒张功能受损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脉胜与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3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24hPP分为两组,观察Ⅰ组(n=95)为24hPP不低于60mmHg的研究对象,观察Ⅱ组(n=95)为24hPP低于60mmHg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24h动态血压、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相关指标及24hPPI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功能不全在各级别患者间差异。结果①观察Ⅰ组与观察Ⅱ组比较24hSBP、24hPP均明显较高,而24hDBP均明显较低.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IVST、LVPWT、LVEDD、LVM、LVMI、LVEF、E/A在三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在不同分级患者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4hPPI明硅正相关于左心室肥厚、左心室功能不全(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功能减退中高脉压是一项重要的危险因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脉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临床监测中24hPPI是重要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24hABP)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10年以上病史、经冠脉造影或64排CT证实无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例,分别作24hABP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Doppler echocardiography,DECG)检查,观察24hABP,包括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平均脉压(24hPP)与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的关系。结果24hSBP、24hPP与IVST、LVPWT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随着24hSBP增高及24hPP增大而肥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临床有针对性的干预PP、预防高血压并发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老年高血压及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动态PP进行比较,同时对老年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组与正常组的动态PP进行比较。结果1)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的24h动态脉压(24hAPP)、白昼脉压(dPP)、夜间脉压(nPP)水平显著增大,24h平均收缩压(24hA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水平显著升高,24h平均舒张压(24hAD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水平显著下降,而两组间dSB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老年高血压患者IMT增厚组的24hAPP、dPP和nPP水平均显著增高于IMT正常组;3)与动态PP〈60mmHg者比较,动态PP≥60mmHg的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显著升高;4)与动态PP〈60mmHg者比较,动态PP≥60mmHg的单纯高血压患者的IMT显著增厚。结论动态PP增大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未来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马竹芬  孙琳 《海南医学》2008,19(5):17-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ABPM)参数及体重指数(BMI)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袖带式24小时动态血压仪监测29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ABPM,彩色超声测量左心室参数,LVH者为研究组(131例),非LVH组(162例)为对照组,研究LVH与ABPM监测参数: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脉压差(PP)、心率(HR)、BMI的关系。结果LVH与动态血压SBP、DBP、PP、HR水平成正相关(P<0.05),BMI的变化在上述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LVH与动态血压SBP、DBP、PP、HR水平密切相关,他们可能都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降压药物非洛地平和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1—2级高血压病患者85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予以非洛地平、贝那普利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动态脉压及左室肥厚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A、B两组治疗后动脉脉压均有下降,以B组夜间脉压下降最为明显,治疗后左室肥厚均有减轻,但以B组明显。结论非洛地平和贝那普利均能降低动态脉压,逆转左室肥厚,但以贝那普利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李维  夏豪  庞明  史文  苏卫红  郭清  梁湘琪  周芸 《广西医学》2010,32(4):398-40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左心室肥厚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30例根据脉压指数(PPI)分为A组68例,B组62例。统计并计算各组的性别、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脉压指数(PPI)、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短轴缩短率(EF)、射血分数(FS)。结果年龄、病程、PPI、PP、SBP与LVMI呈正相关(P〈0.01),而DBP与LVMI负相关(P〈0.01)。PPI≥0.5的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PI〈0.5的患者(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 4h平均脉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将 5 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 -左室肥厚 (LVH)组和非LVH组 ,进行 2 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①两组 2 4h平均脉压 (PP)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偶测PP(P <0 .0 5 ) ,LVH组显著高于非LVH组 ;②两组 2 4h平均PP及偶测PP均与左室后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呈正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是导致左室肥厚的相关因素之一 ,2 4h平均脉压较偶测脉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莫索尼定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 A 组( n=56)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B组(n=58)口服莫索尼定,0.2 mg/d。监测两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4周后24 h动态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 I),并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两种降压药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治疗后,A组24 h SBP、24 h DBP 、24 h SBPV 和24 h DBPV均低于B组,两组24 h SBPV 和24 h DBP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MI水平高于B组(P<0.05),而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在降低血压变异性上,苯磺酸氨氯地平优于莫索尼定;在控制BM I及血清脂联素水平上,莫索尼定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