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朱丽美  任喜凤 《中原医刊》1999,26(10):63-64
1995年以来我院成功地为6例冠心病病人作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45~63岁,平均54岁。病程1~15年,均有顽固性心绞痛,经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控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4支病变5例,3支病变1例。心彩超显示左室射血分数50~70%。左室造影显示左室形态及收缩功能大致正常。提示病人心功能尚好。本组搭桥4根4例,3根1例,2根1例,除1例合并轻度脑栓塞术后两个月恢复,余均顺利恢复出院。2 术前护理2.1 观察了解病人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8例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8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术后加强监护,根据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术前冠状动脉造影与术中所见冠状动脉病变相符合,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8例患均治愈出院,结论:做好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患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现在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手术后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手术后严密的监护,可以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笔者所在科室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行CABG 66例,现将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搭桥术又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现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我院胸心外科从 1 997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1 2月共施行CABG 9例 ,均康复出院。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9例患者中男 8例 ,女 1例。年龄 38~ 6 7岁 ,平均 5 1岁。体重 5 0~ 83kg,平均 6 9kg。不稳定型心绞痛 8例 ,无心绞痛史者 1例。其中合并高血压 2例 ,糖尿病 1例 ,室壁瘤2例 ,左室附壁血栓 2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状动脉造影示 9例均为 3支以上病变。狭窄程度 4 0 %~95 % ,其中 90 %以上 9支。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E…  相似文献   

5.
心内直视术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变化规律以及临床意义。选择 19例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 ,分别采术前、术中及术后 2、12、2 4、48h血样 ,分析血清中 FT3、FT4、T3、T4、r T3和 TSH浓度。结果 :术中和术后 48h内的 FT3、FT4、T3、T4浓度均明显低于术前 (P<0 .0 5 ) ,T4仍属正常值范围 ;r T3术后 12、2 4、48h均明显高于术前、术中和术后 2 h(P<0 .0 5 ) ;TSH无明显变化 (P>0 .0 5 )。提示在术中和术后 48h内 ,甲状腺激素变化是围绕着机体的自我保护调节使血中的 FT3、FT4、T3浓度处于较低水平波动 ,出现了“低 T3综合症”,并在此浓度基础上相对稳定 ,达到一个新的动态平衡 ,T4和 TSH浓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在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下进行,可以避免或降低与体外循环有关的并发症,具有出血少、拔管早、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本文总结了我院2000年12月~2001年12月间14例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围于术期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冠状动脉搭桥是冠心病治疗的三大治疗方法之一;随着心胸外科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病人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成为保障手术安全顺利进行,促进病人术后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将我院9例肥胖症患者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对20例CABG围手术期观察处理,认为除一般体外循环手术的常规准备外,有些特殊情况必须重视和处理,以保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成功.  相似文献   

9.
Yin YQ  Luo AL  Guo XY  Li LH  Ren HZ  Ye TH  Huang YG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6):456-459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围手术期褪黑激素昼夜节律性分泌。方法 将 4 0例在低温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的男性病人 ,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 ,每组2 0例。所有病人均在麻醉诱导前 (基础值 )、气管插管后 10min、肝素化后 10min、转机后 30min(或切皮后 2h)、中和肝素前和术终各时点及术后每 3h抽血 1次 ,持续到术后 2 4h。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浆褪黑激素含量。结果 体外循环组病人在转中和转后褪黑激素浓度高于术前 ,非体外循环组病人术中血浆褪黑激素浓度没有变化。诱导后、转中和转后时点体外循环组病人和相应时点非体外循环组病人褪黑激素浓度分别为 7.2± 3.4、10 .5± 5 .2、9.5± 4 .0和 5 .5± 2 .5、6 .3± 2 .0、5 .7± 2 .1ng/ml(均P <0 .0 5 )。在术后 2 4h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中各有 2例和 6例病人褪黑激素表现为昼夜节律性分泌 ,其余病人则无褪黑激素昼夜节律性分泌。结论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多数病人褪黑激素昼夜节律性分泌紊乱 ,但非体外循环组病人术后早期有褪黑激素昼夜分泌节律性的病例数多于体外循环组。体外循环可能是褪黑激素分泌节律紊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单纯冠状动脉搭桥作为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有效措施,近年来随着麻醉、心肌保护、外科手术技术和术后监护水平的提高,围术期病死率已降至2.4%,但冠状动脉搭桥术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报告较少,围术期病死率也明显高于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病死率可高达11.63%~17.00%[1-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结合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剂量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56层螺旋CT,选取26例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搭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组(37支桥血管)和前瞻门控扫描组(34支桥血管),图像重建均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测量2组左右冠状动脉及桥血管的CT值、噪声、SNR和CNR,对比分析2组冠状动脉及桥血管的客观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结果前瞻性心电门控组及回顾性心电门控组CT值、图像噪声、左右冠状动脉及桥血管的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组与回顾性心电门控组主观图像质量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顾性心电门控组及前瞻性心电门控组辐射剂量,分别为(10.0±2.1)msV、(2.1±0.4)msV,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组较回顾性心电门控组辐射剂量降低79.0%。结论采用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应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既保证了桥血管可评估率及图像质量,又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是冠脉搭桥术后随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前后呼吸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体外循环(浅低温)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择期行CABG患者,全身麻醉下应用旁气流肺功能监测仪及血气分析分别监测开胸前、体外循环(CPB)前后、关胸后呼吸遥变化。结果 CPB前后,呼吸系统阻力没有明显改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CO2-PetCO2)无显著增加,而开胸后肺动态顺应性在CPB后明显降  相似文献   

13.
梁恒  谢丹 《北京医学》2015,(3):250-25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后患者血乳酸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我院55例行OP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8±7)岁。分别监测患者返回监护室、术后6、12、24 h 4个时间段的血乳酸变化,对比血乳酸的变化与患者早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死亡13例,存活42例。死亡组返回监护室时血乳酸为(5.33±1.41)mmol/L,之后逐渐上升,至术后12 h 达峰值(12.80±2.76)mmol/L。存活组返回监护室时血乳酸为(3.68±3.49)mmol/L,之后逐渐上升,至术后12 h达峰值(6.09±3.09)mmol/L。死亡组术后12 h血乳酸值显著高于存活组;2组12 h 后血乳酸值逐渐下降,至术后24 h 死亡组血乳酸值仍显著高于存活组[(6.80±1.07)mmol/L vs.(2.90±1.0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术后血乳酸值增高是预测术后死亡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Li AP  Hu DY  Zhao Z  Ma WL  Zhang X  Mei YQ  Liang YL  Zhao XD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1):2188-2191
目的观察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患者在术前、术后抑郁发生和变化情况。方法患者分为体外循环下CABG(ONCAB)组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组,在手术前一周内、术后3个月和术后半年进行Beck抑郁问卷(BDI)的自我测评。结果术前抑郁的发生率为49.2%,其中中重度抑郁为24.6%,在术后有下降,但仍然有26.7%的抑郁存在;术前总分值大于5,77分,呈现抑郁状态,术后有改善,分别为4.12和3.06分;在术后不同时间,抑郁组的评分虽有所减少,但仍相对较高(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为14,18和12.76,无明显抑郁组为4.07和23.06);术后抑郁组离开原工作岗位者居多(继续工作情况分别为16%和21%,而无明显抑郁组为25%和30%)、心绞痛发生相对较多(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12%、15%,无明显抑郁组为5%和24%)、女性比例逐渐增加(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23%和27%,无明显抑郁组为16%和18%);OPCAB与ONCAB两组之间比较手术前后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BG术患者在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存在;手术后抑郁状态随时间延长有明显改善;术前抑郁可能预测患者术后抑郁的发生情况;ONCAB和OPCAB两组之间在术后不同时间点抑郁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血浆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实验组依达拉奉0.5mg,/kg于麻醉诱导后5min静脉滴注及O.5mg/kg于主动脉开放前5min加入体外循环机内;对照组不用依达拉奉。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5rain(T1)、主动脉开放后5rain(T2)及手术结束后1h(T3)、2h(T4)、6h(T5)、24h(T6)采集患者颈内静脉血,检测血清S100-B蛋白水平。结果两组S100-B蛋白在他~T5时间段高于T1(P〈0.01),实验组S100-B蛋白浓度在亿-T5时间段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依达拉奉可减轻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血脑屏障,有效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抑制脑细胞的过氧化作用,减轻脑缺血和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1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松  萧明第 《上海医学》1998,21(12):703-704
目的:介绍桡动脉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材料的取材和处理技术。方法:选用11例冠心病患者运用桡动脉作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并常规应用钙离子拮抗剂以防止桡动脉痉挛。结果:11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围手术期心肌梗塞,无上肢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桡动脉作为一种动脉搭桥材料,在冠状动脉手术中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在取材过程中应避免上起桡动脉冯的刺激因素,同时合理应用钙离子拮抗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冠心病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7年4月至2003年12月进行的3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男性2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2岁,平均体重64kg,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28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7例;同期行瓣膜置换术6例。结果医院内死亡3例,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动脉无死亡,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无死亡。结论精细、熟练的手术技术,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80岁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治疗难点、围术期处理,以提高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4月—2006年12月62例≥80岁冠心病患者行CABG,男46例,女16例,年龄80~87岁,平均年龄为(82±2)岁。其中停跳CABG30例,不停跳CABG32例。结果全组行单纯CABG54例,CABG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DVR)1例,CABG 二尖瓣置换(MVR)1例,CABG DVR 三尖瓣成形(TVP)1例,CABG 室壁瘤切除3例,CABG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TMLR)2例。共搭桥145支,胸廓内动脉桥41支,静脉桥104支。术后住院期间死亡6例,病死率为9.7%。术后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随访40例(71.4%),平均随访时间为(6.2±5.0)个月;6个月时,90.0%(36/40)的患者无心绞痛发作。结论≥80岁高龄冠心病患者行CABG是可行的,应重视围术期处理,及时处理并发症,不应因患者年龄大而放弃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21例择期非停跳冠脉搭桥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麻醉维持用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和异氟醚,监测10例多支搭桥手术打开心包时(基础值)、前降支(LAD)搭桥、回旋支(LCX)搭桥、右冠状动脉(RCA)搭桥、血管吻合完成时循环指标。结果21例手术都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与基础值比较,LAD、LCX、RCA搭桥均出现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增加,其中LCX、RCA搭桥时平均动脉压(MAP)下降。结论非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维持循环的稳定和心肌氧供需的平衡,手术在心脏上操作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连续进行109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其中包括113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于35%的病例,分析与围手术期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采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外科1999年12月至2009年12月1 098例CABG手术临床资料,对全组患者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对全组病例进行单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是年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手术、术前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周围血管病变、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中度以上的二尖瓣返流、室壁瘤形成、主动脉瓣返流、同期二尖瓣成形或置换、室壁瘤切除、同期主动脉瓣置换、围手术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使用左心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和非体外循环下(off-pump)CABG手术等;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时,非体外循环下off-pump CABG对于围手术期的预后倾向于是保护性因素;而年龄、性别(女性)、急诊手术、术前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围术期使用IABP是明确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女性、急诊手术、术前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围手术期使用IABP,对于全部患者是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需特别注意并谨慎处理;CABG同期合并其他非心脏手术以及同期处理中度以上的二尖瓣返流和室壁瘤切除、左室重建均不是影响围手术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