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3、1984年2~3月份,我们对本市各医院小儿科的住院患者和陪伴人及小儿用具、周围环境所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从235份不同来源的标本中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69株,检出率为29.36%。其中从患儿80份粪便标本中检出44株;陪伴人9份粪便标本检出4株,陪伴人45份手指标本检出9株;患儿用具及其周围环境标本101份,检出12株。现将对这些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4-2017年深圳地区腹泻患者沙门菌的感染特征和耐药性情况,为沙门菌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深圳市3家哨点医院腹泻门诊收集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对7家医院上送的住院病人分离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 4 847份门诊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92株沙门菌,检出率为4.0%。5-10月是沙门菌检出的高峰, 5岁以下儿童和6-17岁是感染的主要人群,检出率分别为6.2%和5.3%。192株沙门菌中鉴定出18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变种和肠炎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3种血清型,另有19株未能分型。77株住院病人分离的沙门菌中鉴定出20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变种、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占比分别为33.8%、13.0%和11.7%,另有3株未能分型。45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最为严重,自2015年开始出现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和多重耐药菌株,10株鼠伤寒沙门氏菌中多重耐药率为50.0%。结论 深圳市腹泻患者的沙门菌感染以17岁以下儿童为主,5-10月份为感染的高峰期,沙门菌的血清型分散,其中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变种是主要的血清型,多重耐药自2015年开始日趋严重,临床上应合理规范用药并且加强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3.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引起人和畜禽沙门氏菌病最常见的菌型,其中食物是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途径,鼠伤寒沙门氏菌通过动物和人或畜的粪便污染水源,饮用此水或供水系统被污染.亦可引起此菌流行。由于医院管理问题.国内有许多医院发生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感染,我省也发生两起院内感染,主要是妇产科的新生儿和儿科的幼儿,由于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给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4.
氟哌酸体外消除鼠伤寒沙门氏菌耐药性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氟哌酸消除鼠伤寒沙门氏菌耐药性质粒的可能性。方法以多重耐药且携带耐药性质粒的鼠伤寒沙门氏菌为靶细菌,应用氟哌酸作为耐药性质粒的消除剂,进行体外耐药性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结果18株鼠伤寒沙门氏菌耐药性质粒消除率为72.2%(13/18),不同菌株、不同耐药表型的耐药性质粒消除情况明显不同。13株菌株可消除2~11种耐药表型;介导氨基糖甙类、呋喃类、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和四环素耐药基因的耐药性质粒消除率高于6一内酞胺类和新一代抗菌药物;r质粒消除率高于R质粒消除率。结论氟哌酸是一种既可治疗严重耐药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鼠伤寒沙门氏菌耐药性质粒,且可供体内使用的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动物源沙门氏菌MLST和血清分型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动物源沙门氏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与血清分型的差别,获得动物源沙门氏菌在山东省的分布规律。方法从山东部分地区分离78株鸡源沙门氏菌、56株鸭源沙门氏菌和20株猪源的沙门氏菌,PCR扩增七段沙门氏菌内部保守的片段序列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同时用玻片凝集法分析其血清型。结果血清分析结果表明,鸡源沙门氏菌检出6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氏菌占88.5%、印第安纳沙门氏菌占5.1%、汤卜逊沙门氏菌占2.6%、鼠伤寒沙门氏菌占1.3%、山夫登堡沙门氏菌占1.3%、阿格玛沙门氏菌占1.3%;鸭源沙门氏菌检出2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氏菌占67.9%、鼠伤寒沙门氏菌占32.1%;猪源沙门氏菌检出3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占65%、德贝儿沙门氏菌占20%、肠炎沙门氏菌占15%。通过MLST分型,鸡源检出7种ST型:ST11、ST19、ST26、ST128、ST14、ST17和New1;鸭源检出3种ST型:ST11、ST19和New2;猪源检出3种:ST34、ST40和ST3007。结论整体来看,分离菌的血清型和ST型数量比较接近,二者分型能力相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沙门氏菌肠炎日益增多,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流行最广,占沙门氏菌感染的25~30%。本病在家庭感染及院内交叉感染极为严重,尤其新生儿室流行时有发生,有的医院病房4年未能控制。这是由于:(1)细菌在大便内存在时间长,大便已成形仍可培养出细菌;(2)有些成人大便带菌而无症状,成为健康带菌者和传染源;(3)患儿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不同来源沙门氏菌的致病力及毒力基因分布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改良寇氏法对7株不同来源的沙门氏菌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病理剖检和组织切片观察,应用PCR检测质粒毒力基因和部分毒力岛基因。结果 7株菌株的LD50按表中编号⑥、④、⑤、②、①、③、⑦依次降低,菌株⑦、①、③引致的病理变化最为明显,4株猪源沙门氏菌的致病力均高于3株鸡源菌株。仅菌株⑦菌株检出spvR、spvA、spvB、spvC、spvD质粒毒力基因;毒力岛毒力基因sscA、sseD、sseE 7株菌株全部检出,而sseC基因仅有③、④、⑤和⑦检出。结论 不同来源的沙门氏菌对小鼠的致病力具有明显差异,不同沙门氏菌对小鼠的致病力表型与其毒力基因的分布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m)是引起人和畜禽沙门氏菌病最常见的菌型(?)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妇产科、婴儿室和儿科病房在70年代就有本病发生和流行的报告。国内有关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噬菌体分型曾见陈亢川等1990年报道。为了解我省鼠伤寒菌生物学特征并做好本病的防治,我们对1990年7月 1991年8月自食物中毒、腹泻病患者排泄物中分离的276株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了噬菌体(?)耐药性测定及质粒检测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2015-2017年聊城地区主动监测哨点医院腹泻患者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进行病原学分析,了解沙门氏菌的感染现状及血清型分布、分子分型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5-2017年分离自腹泻患者的41株沙门氏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药物敏感性测试,并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菌株之间的相似度,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菌株耐药性检测。结果 腹泻患者中沙门氏菌总分离率为7.16%,且不同年龄段分离率存在差异。分离的沙门氏菌共有8个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分别为18株和7株,为优势血清型;PFGE分析发现41株菌共产生了34种不同的PFGE带型,相同血清型的沙门氏菌的PFGE带型比较相近,不同血清型的PFGE带型具有多态性,未发现菌株成簇存在现象。测试菌株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为73.17%,多重耐药率达68.29%,发现6株携带不同耐药基因类型的产广谱β-内酰胺酶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结论 聊城地区沙门氏菌具有一定的血清型及遗传的多样性,高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病例及环境联合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河南省腹泻病例粪便标本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的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耐药情况,并研究其分子学特征。方法 对河南省腹泻粪便中分离的124株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沙门菌,通过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并筛选产ESBLs菌株;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携带情况,采用质粒接合试验分析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情况,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 124株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沙门菌耐药严重,其中有16株为产ESBLs菌株。16株产ESBLs菌株均携带CTX-M型耐药基因,并检测出OXA型和TEM型耐药基因;其中9株菌可将CTX-M基因通过质粒转移到大肠埃希菌J53,药敏分析发现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可以发生共转移。16株产ESBLs 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沙门菌经XbaⅠ酶切后共分为14种带型,无明显的优势带型。结论 检出产ESBLs 的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沙门菌基因型具有多样性,耐药基因可通过接合性质粒在不同菌属间播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非伤寒沙门菌是一类肠道病原体,能引起人的腹泻性疾病。特从每年飞抵云南省昆明市的红嘴鸥中分离的非伤寒沙门菌,作分子分型研究,以反映红嘴鸥对于人群健康的潜在影响。方法 从2013年11月-2014年1月间,分3次分别采集500份红嘴鸥粪便样本,进行沙门菌的分离培养。得到菌株之后开展药敏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500份粪便样品分离到78株非伤寒沙门菌,其中鼠伤寒沙门菌75株(96.15%),韦尔克斯沙门菌1株,印第安纳沙门菌2株。药敏试验显示,所有非伤寒沙门菌对于利福平的耐药率高达97.44%,其次为萘啶酸(28.21%)和复方新诺明(25.64%);而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则完全敏感。PFGE结果显示,75株鼠伤寒沙门菌形成了3个带型,并且带型之间的同源性关系均大于95%,66株表现为完全一致的带型特征。与分离自病人的鼠伤寒沙门菌比较后发现,红嘴鸥中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与病人分离的菌株的PFGE带型被区分成了两个聚类群。结论 红嘴鸥有很高的非伤寒沙门菌携带率,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PFGE结果表明,红嘴鸥携带的非伤寒沙门菌可能与其生活环境和食物构成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尚未发现这些菌株与人群患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武汉市某区1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原因,探讨分离菌株之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为食源性疾病暴发溯源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食物中毒相关样本20份,提取样本总DNA进行18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同时按时GB4789.4-2016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应用传统玻片凝集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和耐药性检测,并提取所有菌株核酸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利用Abricate和SeqSero在线预测每株菌的血清型和耐药基因,然后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对分离的9株沙门氏菌分别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全基因组序列方法(WGS)递进分析。结果 共检出12株沙门氏菌(菌株编号DXH001~DXH012),其中病例肛拭子样本7份、病例粪便样本2份,工作人员肛拭子样本3份。常规血清型分型均为B群鼠伤寒沙门氏菌,与全基因组测序鉴定分型结果一致。12株菌株耐药谱完全一致,对阿米卡星、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四环素均耐药。基于全基因组预测的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青霉烷、四环素的耐药性与耐药表型结果完全一致。选取DXH001~DXH009开展PFGE和WG...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患儿粪便中检出鼠伤寒沙门菌氏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2岁,因间断发热伴腹泻4mo入院.期间,抽血进行淋巴细胞表型分析,CD4 为0.73%,遂做HIV抗体筛查,后经上级CDC证实患儿为HIV抗体阳性;同时,大便培养分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患儿确诊为艾滋病伴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肠炎型),且该分离菌株呈现多重耐药.此病例少见,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全基因测序方-法(NGS)分析印第安纳沙门氏菌耐药克隆的质粒结构特征并与肠杆菌科质粒BLAST分子溯源,通过质粒消除研究其耐药表型和基因型的变化,探索印第安纳沙门氏菌耐药克隆成因及起源。方法 通过对2株(编号222、15)泛耐药印第安纳沙门菌全基因测序结-果尤其是其质粒序列耐药I类整合子、耐药基因、移动元件的分析,并与NCBI中28株肠杆菌科菌的质粒BLAST比对溯源。 对3株印第安纳沙门氏菌(编号15、38、222),1株肠炎沙门氏菌(编号17)、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编号32)、1株德尔卑沙门氏菌(编号163)进行高温-SDS质粒消除试验并比较质粒消除后菌株耐药表型及基因型的变化。结果 全基因测序结-果显示5株菌株拥有1个带有1个以上的耐药I类整合子及多个转座酶(Tns)和插入序列(ISs)等多种移动元件的结构相似、携带大量耐药基因且同源性大于99%的质粒(>210 000 bp)。经质粒消除实验后菌株15、38对四环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恢复敏感,菌株222对头孢噻圬、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萘啶酸、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恢复敏感。菌株15不再携带TEM-1、OXA-1、sul1、aacC4、dfrA17、floR、qnrB等7种耐药基因,菌株38不再携带TEM-1、OXA-1、CTX-M、sul1、aacC4、dfrA17、floR,菌株222不再携带TEM-1、OXA-1、sul1、aacC4、aac6-1b。BLAST溯源结-果表明印第安纳携带的质粒与大肠杆菌质粒高度相似,同源性大于99%。结论 印第安纳沙门氏菌拥有含耐药I类整合子、多种移动元件(Tns)、插入序列(ISs)及大量耐药基因的耐药质粒是印第安纳沙门氏菌泛耐药克隆形成的主要原因。该质粒可能是其进化过程中从大肠杆菌类菌中获得。  相似文献   

15.
首先提取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株23566的染色体DNA,并用限制酶BamHI或HindⅢ进行酶切消化,将酶切片段连接到质粒载体pBR325的相应位点中,然后转化大肠杆菌宿主细胞HB101,我们通过这种随机克隆的方法建立了鼠伤寒沙门氏菌染色体的部分基因文库。其次,经广泛的杂交试验表明,重组质粒pLS2和pLS3中的插入片段(大小分别为8.0kb和3.4kb)能分别与被试验的33个群72种146株沙门氏菌属细菌中的143株和144  相似文献   

16.
医院内鼠伤寒沙门菌病暴发流行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州市儿童医院1989年发生一起鼠伤寒沙门菌病暴发流行。流行菌株为多重耐药菌,耐药种类达11~13种。质粒检测结果表明流行菌株均含四个质粒,最大质粒为122.6或103.3kb,其余三个为93.5、13.9和4.1kb。103.3kb质粒编码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性。122.6kb质粒除编码上述三种药物的耐药性外,还编码对氯霉素、四环素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根据药敏试验、质粒检测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此次暴发流行是由两株不同的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DNA重组技术将多房棘球绦虫特异性抗原的基因片段转入减毒活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LT2MIC株中复制表达,以研制能诱发中间宿主和终宿主保护性免疫应答的多价疫苗。将携带多房棘球绦虫基因片段(产生种特异性抗原Ⅱ/3—10)的重组pVM II/3-10质粒,转入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LT2MIC株虫,作为重组疫苗;将不含插入基因的pUR278质粒转入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LT2MIC  相似文献   

18.
伤寒沙门氏菌耐药性及其耐药质粒的监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1987~1992年从苏州地区分离的591株伤寒沙门氏菌的耐药监测发现,1987~1988年耐药菌株流行后的4年间,伤寒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恢复了敏感性。对耐药菌株进行的质粒检测、结合转移、转化及消除试验证明:伤寒杆菌的多重耐药性系一分子量为98.6Mdal的质粒所介导。对伤寒杆菌耐药性的持续监测,研究阐明其演变及消长规律,为耐药伤寒防治及最终建立对R质粒传递的消除和阻断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两起鼠间鼠疫流行鼠疫菌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了解陕西省动物间鼠疫流行的病原特点。方法对2000~2001年、2006年动物鼠疫流行期间所分离菌株的生化、毒力、毒力因子及质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被鉴定菌株发酵阿胶糖,分解甘油,不发酵鼠李糖、麦芽糖,脱氮阴性。所有测试菌株含有F1和Pst1因子,2000~2001年19株鼠疫菌除1株Pgm±外,均含有4种毒力因子,2006年5株测试鼠疫菌均不含VW因子,2株不含Pgm因子。2000~2001年5株测试菌LD50在41~180个菌之间,2006年5株测试菌LD50在100~12.5亿个菌之间;2000~2001年未进行质粒检出工作,2006年鼠疫菌检出6、45、65 MD 3种质粒。结论所有鉴定菌株生化特点符合鄂尔多斯高原沙鼠鼠疫菌生化特性,引起两起鼠间鼠疫的鼠疫菌毒力因子及毒力不完全相同,2000~2001年鼠疫菌为强毒鼠疫菌,2006年鼠疫菌毒力有强弱之分,5株测试菌3株强毒菌,2株弱毒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克隆幽门螺杆菌 (H pylori)全长hpaA基因 ,构建表达HpaA蛋白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 ,并研究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用PCR扩增全长hpaA基因 ,经适当的酶切 -连接反应将其连入原核表达质粒 pTrc99A ,并进行了基因测序。重组质粒经鉴定后再导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 6 1,提取重组菌质粒 ,PCR和酶切鉴定 ,筛选阳性克隆。用SDS -PAGE电泳和Westernblot进行HpaA表达分析和鉴定 ,用薄层扫描分析HpaA含量。重组菌 3× 10 8CFU/ 0 4ml/只免疫C5 7BL/ 6小鼠 ,4周后H pyloriSS110 5CFU/只攻击小鼠 ,再 5周后处死小鼠 ,取腺胃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 ,以明确H pylori定植情况 ,对照观察免疫保护效果。 结果 经PCR和酶切证实 ,构建了含 783bphpaA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 pTrc99A -hpaA ,并将后者成功转化了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重组菌能表达约 30kDaHpaA蛋白 ,重组HpaA量约占全菌体蛋白量的 38 9% ,Westernblot证实其有免疫反应性。重组菌对小鼠免疫保护率为 4 3 4 8% (10 / 2 3) ,与空白对照组比统计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构建了表达H pyloriHpaA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 ,该菌株对C5 7BL/ 6小鼠有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