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呼吸道症状病人筛查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呼吸道症状病人主诉咳嗽和(或)咯痰≥2周,在不同时间采集2次痰标本检测。结果:125例呼吸道症状病人纳入研究,60例病人(48.0%)至少进行过1次痰标本检测,4例痰涂阳性,3例培养阳性。结论:现行筛查呼吸道症状病人依从性低,应实施强化筛查措施。  相似文献   

2.
外刊     
《中国医院院长》2014,(19):27-27
The Washington Post《华盛顿邮报》2014年9月28日美国抗击埃博拉的“五个误区”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期发表声明称,埃博拉疫情可能成为全球性危机,各方应加紧从资金、人员等方面继续为抗击埃博拉提供支持。但美国在抗击埃博拉病毒期间却陷入了“五个误区”:认为埃博拉病毒不会在发达国家大肆传播;认为“9·11事件”后的应急能力足以抗击埃博拉病毒;认为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相似文献   

3.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全世界最热门的词汇莫过于“埃博拉( Ebola)”!从2014年2月埃博拉出血热这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在西非重现;到年中疫情“走出非洲”,在欧美、印度等地零星现身;直至岁末,尽管经过疫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疫情仍在持续。与“有史以来最严重”埃博拉疫情的搏斗,几乎贯穿了整个2014年度。甚至西方国家也呈现出“如临大敌”般的恐慌,世界卫生组织拉响了“埃博拉”全球警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12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已导致20206人疑似或确诊感染,其中7905人死亡;从埃博拉疫情爆发至今,一共有142名医疗工作者被感染,其中109人死亡,后者包括2014年12月18日因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的塞拉利昂“埃博拉”首席感染科医生。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中国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不仅向非洲疫情暴发国家提供了物质援助,还派出了多批主要由感染科医生和卫生防疫人员组成的专业医疗队支持和指导当地救治埃博拉病人并控制疫情。同时,国内也全面启动了重大疫情防控体系,以防止疫情扩散到我国。在这场抗击埃博拉的“战役”中,感染科医师再一次显示了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当代心血管领域亟须攻克的两大“堡垒”之一,而传统的房颤筛查存在“检测时未发病、发病时未检测”的局限,导致房颤管理存在检测率低、规范管理率低等不足。可穿戴设备为房颤早期发现和科学管理创造了技术条件,其在房颤筛查中的可行性、高灵敏度和特异度逐步得到验证。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可穿戴设备在房颤人群筛查与管理中的流行特征、应用现状、局限及前景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可穿戴设备用于房颤的筛查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华北地区埃博拉病毒莱斯顿亚型的分布和流行情况, 为埃博拉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华北地区动物园及养殖场的多种哺乳动物血清, 对其进行埃博拉病毒莱斯顿亚型的检测。结果 采集各种哺乳动物血清共109份, 经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未检出阳性样品。结论 埃博拉病毒尚未在华北地区流行, 应加强对埃博拉病毒病的知识宣传, 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神经衰弱显著症状检测筛查与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林科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2):1567-1569
目的:探讨大学生神经衰弱显著症状的检测筛查和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神经衰弱项目检测大学生3558例,对样本作频数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大学生神经衰弱显著症状有:常常失眠、心身疲乏、悲观忧郁、心悸心慌、紧张性头痛、焦躁不安、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情绪易破坏、情绪起伏过大(P<0.05);常常失眠和心身疲乏者患神经衰弱的发生率(OR)3.8倍和2.9倍于无此症状者。结论:用UPI作普查可借此模型预测大学生神经衰弱的发生,本模型对大学生神经衰弱症状筛查和临床诊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国际     
《中国医院院长》2014,(22):24-24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称已开发出能快速检测埃博拉病毒的小型仪器——Ebola eZYSCREEN,并通过权威机构证明对西非埃博拉病毒有效。据悉,10月底,其已完成产品试制,将其尽快进行临床检验。相关专家介绍,仪器在使用时只需将受检者血液或尿液滴于检验槽内,15分钟后观察窗内即可明显检测结果,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尤以适于疑似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初次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1月内脱离/未脱离震区的亲历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筛查阳性的发生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什邡地区235人(现场组, 称A组)、转入湘雅二医院住院的伤病员44人(伤病员组, 称B组)及家属36人(家属组, 称C组)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等进行心理评估。结果:(1)灾后1月内PTSD筛查总阳性率为35.5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16.27,P<0.001);A组、B组和C组PTSD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9.15%, 31.82%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mh=5.243,P<0.05);在PTSD筛查阳性者的3组人群中,A组在“麻木/回避”和“过度唤起”症状得分上明显高于B组和C组(均P<0.01)。(2)A组和B组的“焦虑”、“抑郁”和“躯体化”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C组(均P<0.05);(3)性别、居住地和是否脱离震区是PTSD症状的影响因素。结论:震后1月内对亲历者的心理影响较大,PTSD症状群、焦虑与抑郁症状是其主要心理问题,尤其是女性群体,应予更多关注。早期脱离震区环境、扩大和强化支持系统是其保护性因素。早期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亲历者的心理承受力,有效预防PT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5例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确诊患者的诊治情况,为更好地防治EV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12月5日至2015年1月17日在利比里亚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Center,ETC)收治5例EVD确诊患者,对其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确诊的5例患者,其中3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有3例患者首次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第2次复检为阳性;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呕吐、腹泻等为主,少有出血相关症状及体征;通过尽早采取退热、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3例患者康复出院,2例死亡。结论对有明确密切接触史但首次埃博拉核酸检测阴性的患者,必须于72 h后复检;治疗上目前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治疗的重点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内环境稳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利比里亚在防控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疫情中,逐步构建形成一套相应的指挥协调体系。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批援利医疗队赴利执行埃博拉病毒病患者诊疗任务以来,积极参与并融入利比里亚埃博拉防控指挥协调体系。作者作为我军首位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医院院长,亲自参与了利比里亚埃博拉防控指挥协调体系相关工作。本文分析总结认为该体系具有应急组建、结构开放、实体运作、交互作用、利方主导等特点,在埃博拉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我国未来疫情防控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联防联控机制、改进援外实施策略、提高疫情防控能力、深化军队走出战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医疗援助团体“无国界医生”先前提醒,埃博拉疫情在超过60个“热点”地区暴发,已经“失去控制”。美国卫生部门7日说,埃博拉病毒“必然”会传播至西非以外地区。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过程中,针对不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通过定期培训,促进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人员专业技能的掌握;做好“新筛”知识宣传,提高人群自觉参与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意识;多环节联动作用,提高了“新筛”;相关账册资料的建立,使工作程序环环相扣;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强化了管理的途径,不断在工作中总结分析,从而促进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正常开展,管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埃博拉病毒病死亡病例的特征,为埃博拉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和结果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批援利医疗队于2015年初抵达利比里亚,历时2个月,共收治5例埃博拉确诊病例,死亡2例。病例1为年轻女性,表现为发热、乏力、纳差、腹泻、出血等症状,入院后迅速死亡,死亡后口腔分泌物检测确诊为埃博拉病毒病。病例2为老年男性,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纳差、剧烈腹泻,治疗过程中血液病毒载量居高不下。最终2例患者均死于低容量性休克。结论 接触者追踪隔离、感染者的早期诊治以及为感染者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是防治埃博拉病毒病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由于妇科恶性肿瘤有效的筛查手段有限,要实施妇科恶性肿瘤的早期检测有赖于妇女认识到出现症状的重要性并及时就医。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筛查的目的是对筛查的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预防患儿智能低下及其他严重后果的发生。新生儿筛查所用的样本为滤纸干血片,筛查试验无临床症状参照,是不可失误的一次性检测;新生儿筛查要求有较高的筛查率,以便尽可能地发挥社会效益,有些国家还把新生儿筛查列入国家卫生法,使筛查覆盖率接近100%,因此新生儿筛查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样本的采集、递送和筛查率。  相似文献   

16.
《疑难病杂志》2014,(11):I0001-I0001
埃博拉病毒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呈长丝状体,外有包膜,病毒颗粒长度为970mm,直径大约80mm、电镜下观.病毒粒子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也可能出现“U”字、“6”字形。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筛查的目的是对筛查的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预防患儿智能低下及其他严重后果的发生。新生儿筛查所用的样本为滤纸干血片,筛查试验无临床症状参照,是不可失误的一次性检测;新生儿筛查要求有较高的筛查率,以便尽可能地发挥社会效益,有些国家还把新生儿筛查列入国家卫生法,使筛查覆盖率接近100%,因此新生儿筛查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样本的采集、递送和筛查率。  相似文献   

18.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以发热和出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烈性传染病。本病于1976年首次发现于非洲的扎伊尔和苏丹地区,此后在非洲造成多次大规模流行,其中2014—2016年西非暴发的疫情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复杂的埃博拉疫情,导致的病例和死亡人数超过了历次疫情病例和死亡人数的总和,截至2022年共报告约3.5万例埃博拉病毒病病例,死亡约1.5万例。埃博拉病毒病在非洲大流行期间还外溢至美洲和欧洲等非洲大陆以外地区,成为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2022年在非洲乌干达和刚果共和国再次出现该病流行,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埃博拉病毒病的历史、流行病学分布、病毒感染途径、患者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与控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为国内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特定关键词的搜索引擎数据与埃博拉认知需求的相关性,探讨互联网搜索指数在埃博拉认知需求分析中的应用。方法根据以"埃博拉"为搜索词,通过百度、微博搜索得到百度指数、微指数,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数据移动对2014年西非埃博拉暴发期间埃博拉认知需求与疫情监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埃博拉搜索百度指数、埃博拉热搜微指数的变化趋势均与埃博拉疫情发展趋势成正相关关系(相关指数分别为:r=0.497、r=0.628,P0.05)。结论搜索词"埃博拉"的百度指数和微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在埃博拉疫情发生期间公众认知需求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对一些代谢性、内分泌性疾病,在新生儿期症状未出现前,通过实验筛查出来,并得到及早治疗,以防止不可逆的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从而降低致残率及小儿的病死率,这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随着这项工作在全国的普遍推广,给产科护理工作增加了新的课题。采集的血标本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影响着新生儿疾病的筛查,特别是较高的假阳性率,不仅因二次复查所致检测与受检双方的麻烦,更给受检方带来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