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钉螺在长江中依附或不依附载体漂流扩散已有报道。但在长江汛期有螺地带的涵闸引洪灌溉,有关钉螺随水扩散到垸内渠道尚无系统报道。我省沿江、河的有螺地带建有数百座引洪涵闸,据各地反映,这类地区的钉螺面积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弄清开闸放水是否造成钉螺扩散到垸内,对制定防制钉螺扩散对策,巩固垸内血防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7年7~9月在嘉鱼县双益闸进行了拦、捞钉螺观察。现将  相似文献   

2.
采用量化指标价防螺扩散设施的费用与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止涵闸引洪灌溉扩散钉螺,在嘉鱼县双益闸外增设了中层取水防螺安全工程设施。我们首次采用卫生经济学中的费用—效益分析法对该设施实际运行结果进行评价。1 基本情况双益闸位于嘉鱼县合镇乡长江南岸江堤上,1962年建成,为单孔圆管式涵闸。每年汛期直接从长江引洪灌溉合镇乡5万多亩农田,灌区人口5万。该闸是我省1987年首次通过拦捞钉螺调查,证实为引长江水灌溉造成钉螺扩散的涵闸之一。为了杜绝钉螺向垸内渠道扩散,我们经过实验室(场)试验,在取得钉螺运动的若干基础理论公式和技术参数的基础上,根据双益闸外的地理…  相似文献   

3.
钉螺水力学新技术防止钉螺扩散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血吸虫中间宿主螺蛳的生存和繁殖与水有密切的关联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造成血吸虫中间宿主螺蛳扩散、疫情蔓延 ,血吸虫病疫情严重回升的现象在国内外屡见不鲜 [1 - 3]。据调查 ,湖北省长江、汉江等 14条主要江河水系两岸的 381座涵闸 ,有 114座涵闸因引洪灌溉向垸内扩散钉螺 ,占 2 9.9%。湖南省洞庭湖区沿岸的涵闸 5 39座中有 15 7座涵闸因引洪灌溉向垸内扩散钉螺 ,占 2 9.2 %。我国其他省份血吸虫病疫区也有类似情况。目前我国在建和拟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如三峡建坝、南水北调、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都有造成钉螺扩散、疫情蔓延的…  相似文献   

4.
安乡县安保大垸沿堤建有涵闸33座,1989年已扩散钉螺的涵闸21座,占总数的63.6% .1990年7—8月我们选择了上游闸和同兴电排引洪渠进行了涵闸扩散钉螺的定量观察.  相似文献   

5.
君山区西闸中层引水工程防螺防蚴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君山区西闸中层引水方法防止钉螺和血吸虫尾蚴经灌溉涵闸向垸内扩散的效果。方法收集2001-2006年的螺情、病情资料;2007-2008年每年春季进行垸内、垸外螺情调查;秋季对居民先用IHA方法筛查,阳性者以Kato-Katz法(1粪3检)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西闸外洲长江洲滩活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历年均较高,工程建设前后无明显变化;涵闸改造后垸内有螺面积及钉螺密度大幅度下降,2008年已查不到钉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西闸中层引水工程可有效防止钉螺及尾蚴向垸内扩散。  相似文献   

6.
为了巩固垸内灭螺成果,为农业引用外河水灌溉开辟一条安全的途径,对三角堤电力排灌站采用改造涵闸工程,防止垸外钉螺随水扩散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好的防螺效果,随水流入的385只钉螺均被阻拦在过滤沉集池A格前。  相似文献   

7.
我省疫区湖泊密布,沟渠纵横,涵闸众多,钉螺沿水系分布面积广。涵闸引洪灌溉导致钉螺扩散相当严重。据报道,小型渠底涵管对防止钉螺扩散有一定的作用,为观察大型倒虹吸管的作用,我们于1988—1989年对潜江市张义咀斜管式倒虹吸管进行了实验观察。 倒虹吸管基本情况 倒虹吸管垂直穿过160m宽田关河河床底部,呈“”形,有4孔涵管上连荆么河,下接西荆河,管首有4个闸门控制水流,每个闸孔高2.85m,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洞庭湖区所有涵闸分布分类及改造情况, 探讨涵闸运行与钉螺扩散分布的关系。方法 收集当地水利部门涵闸和血防部门查螺资料, 用GPS map76精确定位每座涵闸的经纬度并做记录。结果 洞庭湖区共有涵闸589座,可进螺闸190座, 已改造69座; 进螺闸49座, 已改造8座。引水闸钉螺出现率明显高于排渍闸 (χ2 =4.48, P < 0.05); 涵闸外有螺时闸内钉螺出现率明显高于涵闸外无螺时 (χ2 =8.78, P < 0.05)。结论 引水灌溉是洞庭湖区涵闸外钉螺向涵闸内扩散的主要途径。进螺闸亟需改造, 同时应加强涵闸内外灭螺, 以巩固垸内灭螺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防止沿江河涵闸引水灌溉扩散钉螺,在不同流速条件下钉螺沉降运动规律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沉螺池加拦网”防螺工程设施的设计,于1992年在应城市王台闸增设了这一防螺扩散设施。通过3年来的实际运行结果及验证性试验初步证实,该设施具有防止钉螺扩散作用。这种设施将为类似涵闸改造提供新的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10.
工程设施防止涵闸扩散钉螺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防止沿江河涵闸引水灌溉扩散钉螺,在不同流速条件下钉螺沉降运动规律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沉螺池加拦网”防螺工程设施的设计,于1992年在应城市王台闸增设了这一防螺扩散设施。通过3年来的实际运行结果及验证性试验初步证实,该设施具有防止钉螺扩散作用。这种设施将为类似涵闸改造提供新的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如何阻止垸外钉螺向垸内扩散问题的研究甚多.本实验则以改变传统的涵闸直接进水方式,即在进水闸口安装悬吊式弯管,实行深层进水,从而达到有效地阻止垸外钉螺进入垸内的目的.现将其现场实验情况和结果报告如下.工程概况安乐潭涵闸位于武汉市汉南区乌金农场,是一座老式双层引水灌溉闸.即在两个闸门之间有一个10m~3的进水池.第一闸外为河滩,有一条长约50m的引水渠,通向通顺河.河滩沿线及引水渠均有钉螺分布.涨水季节,河水自流经涵闸灌入垸内.在进水池上方约  相似文献   

12.
防止涵闸引水扩散钉螺两种工程模式简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随涵闸引水由外滩向堤内扩散,国内已有不少调查报告;涵闸引水防止钉螺扩散工程的建造,国内也有报道.但运用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相应的防止钉螺扩散工程模式方面,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将“沉螺池十两层半幅拦网”及“中层取水”防螺两种工程模式简介如下.1“沉螺池十两层半幅拦网”防螺工程1.1设计原理 根据钉螺、螺卵在水  相似文献   

13.
五氯酚钠仍为目前我国使用广泛的一种灭螺药,多用于垸内能控制水位的沟港、塘、田等处,也有用于江湖洲滩(芦、草滩)筑圩引洪药浸或提水药浸。我县垸内百里长渠60年代建成时没有钉螺,因近年开闸引入江水灌溉,造成垸外钉螺向垸内大量扩散。该水系主渠钉螺分布18km,面积为481,518m~2,对人畜危害严重,为了彻底消灭渠内钉螺,在关闭大堤上的两处进洪闸,阻断钉螺流入的前提下,1987年11月份,对百里长渠采用五氯酚钠浸杀灭螺,灭后1~7d(尼龙袋法)、1月及5月进行灭螺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人工灌区钉螺扩散与水位之间关系。方法在陈村水库灌区的引水总干渠内选择一处坡滩,每月系统抽样查螺;选择一典型涵闸,测量其进水口高、宽;勘测滩地及涵闸高程;收集总干渠内来水量及历年逐月水位情况;综合分析水位变化对钉螺扩散的影响。结果干渠滩地淹水季节适宜钉螺孳生,螺情严重;干渠内钉螺分布在齐涵闸高2~3m水位的沿岸地带。干渠可以经涵闸对农田实施常年自流灌溉;水位齐涵闸高2m及以上时,自流灌溉易造成钉螺扩散。结论钉螺在总干渠内由上游向下游扩散是肯定的,经涵闸向支渠及灌溉农田扩散是可能的,主要受水位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江堤排灌设施对垸外钉螺向垸内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湖沼型疫区湖洲钉螺经江堤水利排灌设施向垸内扩散蔓延已得到证实,没有那一种人类实践象灌溉那样直接地影响着螺口的增长。安乡县因灌溉扩散钉螺,1988年垸内钉螺面积比1981年上升109倍。然而,并非所有大堤排灌设施都能引进钉螺,灌溉也并不意味着增加螺口。那一类型的水利设施,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能引进钉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为了解江堤排灌设施对钉螺扩散的影响,以便采取针对性防制措施,我们对洞庭湖区安乡县试点作了如下调查。  相似文献   

16.
应城市王台闸增设沉螺地加拦网设施防止钉螺扩散取得了明显效益,我们运用费用一效益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基本情况王台闸建于1971年,位于汉北河北岸,为一孔自流排灌涵闸,灌溉面积14674ha,涉及6个行政村。建成后,汉北河外滩钉螺逐年向境内扩散,致使疫区范围不断扩大。为此,1992年由国家水利部投资、长江水利委员会规划处设计、应城市组织施工,在原闸内增设了沉螺地和两道拦网。分析方法1费用指标1.1设施工程费(含材料、人工费)。1·2设施运行时的管理修缮费。2效益指标指在防止钉螺扩散2年内灌区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效…  相似文献   

17.
对造纸厂购进芦苇夹带钉螺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湖沼地区烷外钉螺随涵闸引水、捕虾等方式向垸内扩散已有报道.但造纸厂从疫区购入芦苇作造纸原料,钉螺能否随之带入,我们带着这一问题于1982—1992年,对常德市造纸厂进行了螺情调查.  相似文献   

18.
湖区垸内钉螺分布与渠道类型及环境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垸内钉螺分布与渠道类型及环境的关系,为防止垸内钉螺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定点等距离设框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调查各类渠道及不同环境钉螺分布。结果 湖区垸内4种渠道、不同边坡比、不同杂草密度、不同小环境均与钉螺密度、感染性钉螺有相关关系。结论 湖区垸内钉螺分布与渠道类型及不同环境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索湖沼型垸内亚型疫区的垸内钉螺控制对策。方法 收集汉寿县血吸虫病流行及防治档案资料,对2004~2015年汉寿县垸内钉螺指标变化、垸内钉螺控制的主要措施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汉寿县垸内钉螺面积由2004年的99.64hm2减少到2015年的0.87hm2,下降幅度达99.1%;活螺平均密度由2004年的0.15只/0.11m2下降至2015年的0.03只/0.11m2;感染性钉螺处数与面积显著下降,2006~2015年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结论  在药物灭螺的基础上,针对垸内钉螺采取水改旱、养殖灭螺、沟渠硬化、国土平整、涵闸改造、小环境治理等措施,对控制并消灭垸内钉螺有显著性作用。为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经费的投入。  相似文献   

20.
钉螺和螺卵静水沉降及运动方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湖北省沿江河涵闸、倒虹吸管引水灌溉扩散钉螺严重。以往对钉螺扩散现象的实验观察做得较多,但运用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和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钉螺扩散机理及特征,借以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等方面,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是“江河水系中钉螺动态机理及灌溉系统防制钉螺扩散技术研究”课题的基础研究部分之一,旨在探索钉螺和螺卵的静水沉降规律,为动水动态试验提供数理依据,进而研究简便、有效防制钉螺扩散与兴修水利结合灭螺更优化的技术和方法。本实验于1989年7月至1990年6月进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