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3月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间TF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治疗组治疗后T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除了可调节血脂外,还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TF表达,从而减少急性冠脉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血脂变化、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治疗后血脂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ACS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调节血脂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降压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及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LDL-C、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HDL-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水平,并可减轻炎症反应,对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以及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ACS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测定血脂、血管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血脂指标改变不明显;观察组血脂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的改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6个月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ACS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反应,长期使用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缓释片对高龄(年龄>80岁)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高龄ACS患者,入院时随机分成两组.氟伐他汀组56例,给予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每晚一次口服.阿托伐他汀组2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一次口服.两组随访8周,观察血脂、肝功能、肾功能水平及缺血心脏事件(需住院治疗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心功能恶化)发生的影响.结果 氟伐他汀缓释片组患者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伐他汀缓释片组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在降低血脂水平及缺血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伐他汀缓释片可明显降低高龄ACS患者近期的血脂水平、改善预后;氟伐他汀缓释片在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近期降低血脂水平及缺血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方法: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及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均予以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强化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0(IL-10)以及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并观察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前血清hsCRP、IL-10和MMP-9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2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强化组下降或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强化组治疗有效率为88.6%,对照组为68.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急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应用于ACS疗效好,能降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通常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前者包括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1〕。由于存在冠状动脉中的不稳定性斑块破裂、糜烂以及出血会形成血栓,甚至心肌梗死,最终导致猝死〔2〕,其中炎症反应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全程。ACS早期会并发诸多并发症,发病30 d内死亡发生率高,早期加强治疗方案有利于预后。他汀类药物不仅对降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是冠心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ACS患者体内凝血功能增强,而纤溶活性降低,从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发生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在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PAI-1的主要功能是快速、有效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PAI-1作为急性期反应产物,易诱发动脉血栓形成[1]。本文旨在观察氯吡格雷对ACS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1对象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12月至2003年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87例ACS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组44例和阿托伐他汀组43例,其中根据瑞舒伐他汀剂量又分为瑞舒伐他汀20 mg组22例和瑞舒伐他汀10 mg组22例,治疗6月;另选35例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浆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检测斑块的形状和回声情况、大小、数量和厚度,同时测量分叉内膜厚度(IMT)。结果瑞舒伐他汀20 mg组、瑞舒伐他汀10 mg组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瑞舒伐他汀20 mg组、瑞舒伐他汀10 mg组在斑块厚度、IMT减少方面,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但瑞舒伐他汀20 mg组与瑞舒伐他汀10 mg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ACS患者早期服用小剂量瑞舒伐他汀可降低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减轻反应炎症,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从而降低严重心血管病发生率,改善AC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刘志福  杨光  梁英  刘蕴玲 《山东医药》2004,44(22):40-4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造成血栓形成所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血栓形成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CS患者内皮纤溶功能紊乱,血浆纤溶指标异常,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证实,ACS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具有安全性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ACS患者92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20 mg/d的阿托伐他汀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40 mg/d的阿托伐他汀进行强化治疗,均连续用药4周.治疗前、治疗2周末及4周末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指标进行测量.结果 治疗2周末及4周末,观察组患者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及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ACS患者内皮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可以抵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2.
王立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442-244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造成人类致死、致残的严重心血管事件;其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斑块破裂,继而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研究表明,他汀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强化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阿司匹林、肝素、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强化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qn,连续治疗8周。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qn,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血清hs-CRP、IL-10以及MMP-9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治疗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IL-10和MMP-9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血清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t=2.44、2.27、2.46、3.05、2.91、2.92,P<0.05或P<0.01),且强化组下降或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t=3.27、3.31、6.11,均P<0.05)。强化组治疗有效率为88.6%(31/35),对照组为68.6%(24/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急诊强化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能降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从而抑制斑块局部炎性反应,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且药物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浆内皮微粒(EMP)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 76例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10 mg组(低剂量组)、20 mg组(高剂量组)各38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外周血CD31+/CD42b-EMP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水平。结果治疗2 w后,两组血浆CD31+/CD42b-EM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而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血浆CD31+/CD42b-EMP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高剂量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高剂量组TC、TG、LDL-C水平下降幅度较低剂量组明显增大,高剂量组HDL-C上升幅度较低剂量组更明显(均P<0.05)。血浆EMP与TG、LDL-C呈线性相关(r=0.541、0.538,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303,P<0.05)。结论每日1次20 mg瑞舒伐他汀对老年ACS患者是安全的,能迅速调节血脂水平,降低血浆EMP水平,减轻内皮功能障碍,从而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尽早获益。  相似文献   

15.
动脉硬化被认为是一种炎性疾病。C-反应蛋白(CRP)与心血管危险相关。一些研究已证实,他汀类药物在一级与二级预防中可使CRP水平下降。其中阿托伐他汀使CRP水平下降83%,对照组下降74%。然而,他汀类药物对住院患者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尚未被充分评价。本文旨在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人院后早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对出院时及出院后30d时CRP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3例,起始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次日每日20 mg;B组40例,每日阿托伐他汀20 mg.于服药前、服药后1周分别测定sICAM-1及hs-CR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ICAM-1及hs-CR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1周A组sICAM-1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sICAM-1及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心肌灌注、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20例行PCI术的ACS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术前8 h给予80 mg负荷量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帧数(CTFC)、术前、术后三羟甲基丙烷(TMP)心肌灌注分级,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 w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水平。结果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研究组CTFC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TMP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术后1w两组患者hs-CRP、NO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1 w两组患者ET-1水平均低于术前,研究组术后1 d及术后1 w hs-CRP及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ACS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炎症反应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肌再灌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高、低剂量两组,每组32例,自入院起低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均服用7 d;并选择3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后采血行心内科相关化验检查及血浆hs-CRP水平检测。结果治疗前高、低剂量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高、低剂量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 ACS患者初期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浆hs-CRP水平,且高剂量较低剂量作用更明显,说明早期大剂量使用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炎症反应、有利于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有益于降低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8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照阿托伐他汀剂量分为20mg/d组、40mg/d组、80mg/d组,每组29例。对3组不同时间血脂水平和C反应蛋白含量、心血管事件、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统计。结果 3组药物剂量均能降低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肪蛋白和C反应蛋白含量,但80mg/d组与40mg/d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0mg/d组与20mg/d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80mg/d组与40mg/d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40mg/d组与20mg/d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80mg/d组与40mg/d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以40mg/d为宜,但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延长随访时间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河北省正定县人民医院内科、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共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31~88岁,平均(55.3±5.9)岁。将其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强化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连续治疗8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强化组治疗后较治疗前hs-CRP、MMP-9降低,IL-1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强化组hs-CRP、MMP-9降低,IL-1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强化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增加(88.6%vs.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vs.5.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