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收取我院2004年至2006年住院病人中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患者48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2例,给予优降糖+拜唐苹治疗,对照组241例,给予普通胰岛素+卡托普利+辛伐他汀治疗,10周后,复查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压,3个月后复查血脂并记录,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两组间比较无明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患者,口服降糖药物(优降糖+拜唐苹)对其血压、血脂有明确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唐苹对Ⅱ型糖尿病患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分析比较单用美吡哒及美吡哒+拜唐苹治疗Ⅱ型糖尿病时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美吡哒加拜唐苹组较单用美吡哒组治疗胰岛素敏感性提高显(P<0.001),结论:拜唐苹可以明显改善II型糖尿病患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给予叶酸和甲钴胺联合治疗后的变化情况。方法 测定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36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血清叶酸、维生素B12(VB12)、Hcy、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指数(BMI),患者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叶酸和甲钴胺,连用20d后复查血清Hcy浓度。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增高,且与血糖、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病程和BNI无相关性,与叶酸、VBl2水平呈负相关;药物干预治疗后,患者的Hcy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高Hcy血症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叶酸和VB12可降低其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将92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能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及血脂,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429例住院病人分为高血压病组(EH,17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DM+EH,117例),糖尿病组(DM,141例),比较三组患者血脂变化情况,并做分层分析,结果: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在高血压病例≤55岁男性患者中明显高于>55岁男性患者(P<0.01),女性患者的血浆TC、TG、LDL明显于男性患者(P<0.01),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55岁男性患者中主要表现为TG增高,同样>55岁女性患者为TC、TG、LDL也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1);在糖尿病组中,血脂变化与性别和年龄关系不大。结论:年龄和性别对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血脂影响较大,糖尿病和高血压时血脂异常的类型有所不同,但高血压对血脂紊乱的程度无明显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6例,均进行常规降血糖、调血脂治疗,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卡托普利组30例,美托洛尔组33例,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组33例.观察3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四项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下降程度较其他两组更明显.结论 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对血糖、血脂水平均无明显影响,均能有效降压,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具有协同降压作用,降压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5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为A组,57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为B组,均给予培哚普利治疗,2、4、6周末测血压,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血脂及血糖。结果6周后A组显效率47.2%,总有效率79.3%,B组显效率50.9%,总有效率7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6周末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末与治疗前比较,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血脂及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不良反应A组9.1%,B组7.2%。结论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降压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患者合并脑梗死的特点。方法11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对照组57例为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控制血压、扩血管、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同时治疗组通过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8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两组患者均测定血压(BP)、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对比并分析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组的脑神经损伤程度高于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组血压、血糖水平、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均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组的治疗效果低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组,病死率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致残率高,糖尿病为急性脑血管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和纠正血脂是预防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与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脉压、昼夜血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单纯高血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30例,均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C-反应蛋白(CRP),计算胰岛抵抗指数(IRI),高血压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各组的CRP、糖代谢指标、动态血压参数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结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FPG、2hPG、FINS、IRI、HbAlC及CRP各指标与单纯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高血压组FINS、IRI及CRP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组患者脉压(PP)增大,非杓型比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患者治疗后PP、非杓型比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与糖尿病同样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与CRP水平、PP、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相关,餐后血糖的控制可能有助于夜间杓型血压的恢复,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苯那普利缓释片、非洛地平控释片对Ⅱ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血压、血糖、血脂及尿白蛋白指数的影响,从而评价其疗效。方法:52例Ⅱ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服用苯那普利缓释片10-20mg/日,治疗对照组26例服用非洛地平控释片5-10mg/日,治疗3月后观察其血压、血糖、血脂及尿白蛋白指数变化。结果:治疗3月后,两组患收缩压、舒张压均显改善(P<0.05);尿白蛋白指数降低;苯那普利还有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结论:苯那普利可减少Ⅱ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非洛地平只有降压及一定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无创检测来观察氟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治疗价值。方法15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氟伐他汀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踝/臂血压指数(ABI)、上臂-脚踝间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观察组在氟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ABI明显提高,脉搏没导速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改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症状,血糖、血脂、游离脂肪酸的影响。方法:6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左卡尼汀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左卡尼汀组加用左卡尼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肌缺血症状,检查超声心动图及测定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游离脂肪酸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左卡尼汀组与对照组相比,对心肌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胸闷、胸痛、乏力缓解率显著下降(P〈0.05)。左卡尼汀组血糖、血脂、游离脂肪酸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血脂、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无严重副作用。结论:左卡尼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可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同时降低血脂、游离脂肪酸,且有辅助降糖作用,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3.
对70例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NIDDM患随机分为三组:诺和灵R+N强化治疗(A组),诺和灵30R治疗(B组),诺和灵30R+拜唐苹治疗(C组)。结果C组降糖效果优于B组,与A组相近,但低血糖发生频率均低于其它两组,胰岛素用量也明显减少,提示诺和灵30R拜唐苹联合应用是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65例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3例)予卡托普利、抗血小板、调脂和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n=8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每次10mg~20mg,每日两次。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用肱动脉超声方法判断内皮舒张功能,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内皮素-1(ET-1),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结果两组治疗组治疗后血压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扩张率(EDD)增加,NO明显增加,ET-1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不仅具有显著降压作用,而且可改善EH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舒血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胆固醇达标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脂变化。方法将57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血脂达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7mmol/L〕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予阿托伐他汀20mg,1次/日口服;对照组28例,除不服阿托伐他汀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观察8周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以及血脂变化。结果 8周后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27例,对照组总有效19例,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静息心电图有ST-T改变者50例,治疗组24例,总有效15例,对照组26例,总有效9例,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LDL-C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胆固醇达标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对血脂达标者仍有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6例患者分为强化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24小时尿蛋白的变化以及强化治疗对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结果强化治疗组血糖缓解率62.06%,甘油三酯(TG)明显下降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尿白蛋白排出量(UAE)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强化组的血压变异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改善及自主神经功能恢复有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与单纯性运动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标准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试验(SCANFT)(以下简称神功试验)检查结果分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组(38例)和单纯性糖尿病(SDM)组(42例),与自主神经功能检查阴性的40例健康组作对比分析,并分析其静态血压,运动负荷后血压及动态血压变化。结果 三组静态血压无明显差异,DAN组运动负荷后的血压及运动性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SDM组及对照组(均P<0.01)。动态血压显示:糖尿病患者2h SBP,dSBP,nSBP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DAN组的24h DBP,dDBP,nDBP及心率较SDM组及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 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糖尿病患者,运动负荷后的血压明显升高,运动性高血压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合并自主性神经病变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并发或不并发高血压时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2型糖尿病98例,依血压水平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48例,对照组30例为体检健康者。观察血糖、血脂、体重指数,应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有糖、脂代谢异常(P〈0.05),3组之间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L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间舒张早期血流充盈峰值流速E值及E/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下降(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受损,随血压升高,这些改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黎雪玲 《内科》2013,8(4):350-351,355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拉西地平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并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159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3例,A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B组给予拉西地平治疗,C组给予贝那普利联合拉西地平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三组患者血压均达标(≤130/80mmHg);治疗1年后,三组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MA)、胱抑素C(Cyt—C)及肌酐(Cr)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联合用药的C组疗效更好。结论贝那普利、拉西地平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降压作用及较好的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作用,两药合用可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扬  齐宝庆 《内科》2011,6(3):219-220
目的探讨立普妥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压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继续以往的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商品名:立普妥),对照组应用安慰剂。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检查指标以及心血管发生率的比较,评估立普妥对2型糖尿病的益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脂、血糖和血压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普妥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以及血脂,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