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对降压疗效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和门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根据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选择降压和降糖方案,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血糖水平时的降压疗效,同时检测治疗开始与结束时的空腹血糖(FPG)、血浆内皮素(ET-1)及尿清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结果随着治疗过程中血糖水平的逐渐改善,血压达标人数明显增加。经过4~6周的降糖治疗,血糖接近达标(6.1~6.9mmol/L)和达标(<6.1mmol/L)时,血压达标率分别为82.35%和95.59%,和血糖≥7.0mmol/L(血压达标率51.47%)及≥7.8mmol/L(血压达标率27.94%)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治疗前后患者FPG、血浆ET-1及UAER均明显下降。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降压疗效关系密切,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利于血压的治疗,从而改善内皮功能,更好地预防靶器官损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转换为甘精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50例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或二甲双胍;B组为预混胰岛素调整组;两组以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为目标,治疗24周,观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的发生率及体重变化等指标。结果两组在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空腹血糖达标率、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的发生率、体重增加程度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加口服药治疗与继续使用预混胰岛素相比,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相似,但空腹血糖下降更明显,低血糖发生率少,体重增加少且胰岛素剂量更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空腹静脉血2 mL,用糖化血红蛋白仪以及配套的试剂进行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另外采空腹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后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比较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8.98±3.13)mmol/L,糖化血红蛋白检测(8.69±3.23)%,对照组空腹血糖(4128±0.75)mmol/L,糖化血红蛋白检测(4.05±0.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准确反映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并且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值采取合理用药,因此它在糖尿病的病情监测和疗效评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1年9月内分泌科和全科门诊就诊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均为自主选择医生就诊,将其中在全科门诊就诊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于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糖尿病管理;观察组基于全科医学管理模式进行糖尿病管理。比较观察两组管理前后空腹血糖、非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统计达标率,另以SDSCA量表评价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价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管理后空腹血糖(6.81±0.72)mmol/L,非空腹血糖(9.57±1.13)mmol/L,糖化血红蛋白(6.83±0.54)%,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三项指标达标率依次为93.33%、90.0%、83.33%,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管理后SDSCA(79.42±3.97)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可以强化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与患者角色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的关系.方法 本样本回顾分析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门诊和住院就诊的142例糖尿病患者搪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检测结果 的临床资料.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观察组142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检测结果 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体检人群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142例患者中空腹血糖正常者(≤6.1mmol/L)有36例,占25.35%,有10例糖化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26例高于正常水平,包括12例>7%病例.空腹血糖>6.1mmol/L患者占74.65%.结论 单纯检测空腹血糖来监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是很不够的,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分为A组(19例)、B组(35例)及C组(46例)。A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7%, B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7%~9%, C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9%。对比三组患者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结果 C组患者空腹血糖(9.95±1.1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0±0.75)mmol/L、甘油三酯(2.89±0.52)mmol/L、总胆固醇(7.75±0.50)mmol/L均高于A组的(8.11±0.95)mmol/L、(2.88±0.57)、(2.44±0.44)、(6.45±0.35)mmol/L和B组的(8.45±1.01)、(2.93±0.68)、(2.63±0.48)、(6.61±0.4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3±0.11)mmol/L低于A组的(1.37±0.23)mmol/L和B组的(1.12±0.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0年5月接收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氧化酶对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并分析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水平血糖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其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间具有正向相关性(r=0.587,P〈0.05)。对比分析健康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空腹血糖浓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健康对照组空腹血糖为(4.8±0.9)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4.6±0.9)%。而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为(9.8±3.9)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9.6±3.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准确评价糖尿病治疗方案是否具有合理性,从而可以避免仅仅依靠空腹血糖检测结果的片面性。在监测和治疗糖尿病方面对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进行联合检测比单独检测结果更为可靠,可以为临床上医护人员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争取时间,所以联合检测对疾病的诊断、血糖控制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春瑾  石哲群 《中国医药》2013,8(9):1249-1250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不良与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关系,为血糖控制不良患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65例为糖尿病组,6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超声胃液体排空功能检查,分别检测第60、90、120分钟各时相的胃排空率,同时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 糖尿病组胃排空时间较对照组延长[(125 ±22) min比(85±10) min],其60 min胃排空率低于对照组[(62±5)%比(90±4)%],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9.1±3.3) mmol/L比(4.7±1.7) mmol/L,(15.6±4.0)mmol/L比(8.6±1.9) mmol/L,(10.2±2.2)%比(7.5±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存在胃肠功能紊乱,胃排空时间延长,胃排空率低.对无法解释的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应考虑胃肠动力紊乱引起,应尽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陈海英 《河北医药》2013,35(8):1181-1182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情况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患者入院后次日分别进行空腹血糖检查,常规进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胰岛素检测,血酯,ALT检查,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将分为观察组(糖尿病患者40例)和对照组(非糖尿病患者80例),并对2组患者各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2组患者2型糖尿病家族史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分别为(6.9±1.0)mmol/L,(7.3±0.6)mmol/L,(6.2±0.7)mU/L,对照组分别为(8.2±2.3)mmol/L,(7.8±0.8)mmol/L,(6.7±1.1)mU/L,观察组TG和ALT分别为(2.68±0.58)mmol/L,(36.75±9.38)U/L,对照组分别为(2.08±0.58)mmol/L(28.65±8.25)U/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控水平及血脂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尤其是有2型米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并积极进行降脂治疗,以降低防止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11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二甲双胍+利拉鲁肽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5.93±0.81)mmol/L、糖化血红蛋白(6.05±0.86)%及餐后2 h血糖(7.75±0.76)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7.59±0.52)mmol/L、(8.42±0.51)%、(9.23±1.0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并不会对安全性造成影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1.
STUDY OBJECTIVE: To assess whether clinicians are treating patients with both type 2 diabetes and hyperlipidemia according to national goals for blood pressur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 and glucose levels. DESIGN: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SETTING: University-based family medicine teaching practice. PATIENTS: One hundred twenty-four patients with both type 2 diabetes and hyperlipidemia. MEASUREMENTS AND MAIN RESULTS: Sixty-nine patients (58%) met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Panel II's goals for LDL (< 130 mg/dl for primary prevention and < 100 mg/dl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Only 47 patients (38%) were in compliance with national standards for both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 The mean hemoglobin A1c (A1C) level was 8.6%; 27 patients (21.8%) had A1C levels below 7%. CONCLUSION: A high percentage of patients in our family practice clinic met their goals for reducing lipid levels, but more aggressive therapy is necessary to attain glucose and blood pressure goals. Data from this study emphasize the need for understanding which factors influence clinicians' treatment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2.
张淑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08-3509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的预后与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将急性脑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的157例患者分为3组,空腹血糖分别为7.8~11.0 mmol/L组,11.1~16.7 mmol/L组,≥16.8 mmol/L组,都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观察空腹血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以脑梗死多见.入院时空腹血糖<16.8 mmol/L者,病情多较轻,血糖≥16.8 mmol/L者,重症者多,预后差.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的轻重及预后与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高低有关.若空腹血糖≥16.8 mmol/L者,提示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广,病情严重.所以,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和治疗其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120例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对掌握相关知识、危险因素、遵医行为改变、满意率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监测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对遵医行为改变、危险因素和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11.46±2.83)mmol/Lvs.(6.79±1.31)mmol/L,(14.67±3.13)mmol/LVS.(8.65±2.23)mmol/L,(7.85±1.33)%VS.(6.18±0.76)%1,/9〈0.05。结论住院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联合培菲康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4月1日—2015年6月30日期间在甘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100例,采用1:1配对分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降脂、降压治疗,试验组加用培菲康840 mg,2次/d口服,疗程为6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变化以及停药后6周的疗效差异。结果:6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糖、血压、血脂、体质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然而停药6周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数值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节肠道菌群,能够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糖、血脂指标,远期疗效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5.
朱云峰  王涛  覃艳 《药品评价》2021,(4):254-256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血糖、血脂等指标变化、肝脏脂肪沉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新发2型糖尿病后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血糖、血糖漂移及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入组患者随机分为疏导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9例和38例)。疏导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心理疏导,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监测两组患者入组时、入组后半年及2年时血糖最高值、最低值、日平均血糖值、以及血糖最大漂移幅度,同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并观察其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疏导组入组后半年和2年时,血糖最高值、最低值、日平均血糖值、血糖最大漂移幅度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疏导组入组后半年(除心理问题外)和2年时各指标均得到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疏导对新发2型糖尿病后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具有改善其血糖、血糖漂移及依从性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研究2型糖尿病(T2DM)强化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特征。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50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HbA1c〈7.0%的2型糖尿患者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结果本组患者血糖42.8mmol/L(低血糖)占3.3%,但以21:00-24:00最多,0-3:00点次之。血糖在2.9-7.8mmol/L之间占71.3%,血糖在2.9-10.0mmol/L之间占89%,血糖〉10mmol/L(血糖控制不良)占7.7%,各时段均能见到,以6:00-12:00为多。探头监测到低血糖患者27例,低血糖的发生率为54.0%(27/50)。21:00-3:00(定义为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为66.7%(18/27)。结论CGMS能及时准确地发现低血糖,了解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及低血糖后的反应,以指导临床治疗,制定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9月~2018年11月于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6例,进行计算机抽样分组。对照组患者31例给予单纯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舒张压和收缩压、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和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治疗疗效上研究组为94.29%(33/35),对照组为77.42%(24/31),组间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1例、头晕1例,对照组胃肠道反应1例、头晕1例,恶心1例,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给予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后取得良好成效,可有效提高治疗疗效,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还能改善血糖水平,同时还具有较高安全性,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分级诊疗对其血糖控制效果与并发症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 19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诊疗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分级诊疗模式。将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与并发症预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为(6.2±0.5)mmol/L、(9.8±0.6)mmol/L、(6.1±0.4)%,均低于对照组的(6.8±0.8)mmol/L、(10.9±0.9)mmol/L、(6.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围、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2%,低于对照组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分级诊疗模式不仅能够积极保障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也可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