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43-45
目的探讨软瘫期电针针刺胫前肌及腓骨长短肌配合现代康复疗法预防脑卒中后出现足下垂及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软瘫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患侧下肢针刺足三里、阳陵泉、申脉、解溪、太溪、丰隆、照海、悬钟、承山、太冲等穴位,并选其中足三里-丰隆、悬钟-太冲两组穴位加用电针综合治疗仪进行刺激,周一至周六每日一次。实验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分别用电针针刺胫前肌及腓骨长短肌,其中周一周四电针针刺胫前肌,周二,三,五,六电针针刺腓骨长短肌。实验组和对照组电针综合治疗仪均选用20~30Hz的连续波进行刺激,每次30min。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的观察两组足下垂发生率和足内翻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足下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足内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软瘫期给予胫前肌及腓骨长短肌电针针刺配合现代康复疗法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后出现足下垂和足内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弹性绷带配合松动坍塌试验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初次发病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性给予松动坍塌试验的手法治疗,配合使用AQ踝足弹性绷带,通过8字形固定,弹性回缩牵引,使内翻、下垂足回至功能位进行行走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分别对功能性步行量表( FAC)、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 FMA)、10m步行测量步长、步速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A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FAC评分提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FMA下肢评分均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步速、跨步长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步速、跨步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步速、跨步长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绷带配合松动坍塌试验手法治疗,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存活患者仍有70%~80%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康复治疗护理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足下垂等继发障碍,使偏瘫肢体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恢复,是减轻和预防致残的关键。我们对脑卒中105例实施了早期康复护理护理,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规范化康复治疗在偏瘫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4):221-222
目的观察偏瘫患者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神经内科治疗相同,康复治疗组由经专业训练的康复治疗师进行系统的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及电疗等治疗。由同一康复医师对患者进行入院时及3个月后进行简单Ful-Meye运动功能评分及(BIADL)评分。结果康复治疗组织疗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患者92例,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作业治疗、电针、心理疏导等康复治疗.康复训练1次/d,20次/疗程.采用Bronnstrom偏瘫肢体功能评定法评定疗效.结果 92例患者的偏瘫肢体的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病后≤1mon与≤3mon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比较,上、下肢体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介入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蒋凤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76-1877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运用.方法:运用护理程序有针对性地实施康复指导.结果:126例患者自我护理和康复,保健意识在实施康复指导后有显著提高.结论: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康复指导,有利于患者掌握偏瘫后相关的自我护理和康复保健知识,积极参与康复治疗,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康复组加用良肢位摆放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良肢位摆放康复组在肢体痉挛、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废用综合征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良肢位摆放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胡巍巍 《安徽医药》2005,9(4):306-30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半随机对照试验.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康复组进行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2组均进行ADL的评价.结果治疗前2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康复组评分明显快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可减轻脑卒中后的残疾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井小安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131-131,13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将6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比较治疗前后患者ADL能力恢复情况。结果:67例脑卒中患者经过45d的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康复护理,其ADL能力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能力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名刊浏览     
朱雪辉翻译 《广东药学》2011,(2):I0002-I0003
氟西汀有助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康复 研究者探讨脑卒中造成运偏瘫或伴偏瘫的患者在入院后尽早给予氟西汀治疗能否提高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此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试验在法国9个脑卒中中心展开,年龄在18-85y有缺血性脑卒中伴偏瘫或轻度偏瘫的患者入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