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韦莉君 《上海医药》2014,(10):53-54
目的:了解使用自助式健康体检系统的人群和效果。方法:问卷调查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社区居民使用情况。结果:男女使用比例为103︰140;50岁以上为主;慢性病患者占72%。满意度为95%以上;85.8%的居民认为可以减少医疗费用;97.04%以上的居民认为对慢性病自我管理有帮助。结论:自助式健康体检系统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意识,对慢性病管理有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莘庄社区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分的患病现况。方法:对2010年莘庄社区60岁以上老人体检的316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04年度推荐的有关中国人MS的标准诊断和组分分类。结果:MS患病率为33.5%,男性为29.2%,女性为36.8%。以中心性肥胖+高甘油三酯为主要表现,占总患病人数的45.0%;其次为中心性肥胖+高血糖,占36.6%。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人群中MS的患病率较高,要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4年60岁以上社区老年居民的健康体检结果,掌握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为慢性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社区419例60岁以上老年居民进行体检和辅助检查,询问一般情况、生活方式、既往病史、建立健康档案,将检查结果录入数据系统,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9例老年居民BMI体质量超标、高血压、高血脂、心电图异常、高血糖比例分别达63.25%、56.09%、38.19%、30.07%、18.62%。结论慢性病严重威胁着社区老年居民的身心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一级的预防机构,通过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存在的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逐步提高社区老年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老年体检人群对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体检中心2021年1—9月体检的老年人1 000人,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其一般人口学信息和健康管理服务需求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对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6份(96.6%)。老年体检人群对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需求由高到低前三位依次为:体检报告医生提供解读864人(89.4%),疑似患者绿色就医797人(82.5%),体检后健康宣教指导730人(75.6%);女性、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患慢病、了解健康管理知识是老年体检人群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OR=2.61、0.90、1.95、0.72、0.94、8.40、2.45,P <0.05)。结论 老年体检人群对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较大,建设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中应充分考虑健康管理需求的影响,加强健康宣教和体检的相关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5.
社区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现状,探讨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方法采取整群调查的方法,使用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表,对南宁市北宁社区60岁以上老年居民进行逐一入户调查。结果调查953名,高血压患者419名,患病率43.97%,知晓率62.2%,治疗率83.3%,控制率78.9%。高血压患者首诊发现方式:因高血压引起不适去医院发现(41.29%),在医院看其他病时发现(26.73%),到医院健康体检(22.67%),社区调查(6.21%),其他(3.10%)。结论加强60岁以上老年居民的高血压防治工作,改变首诊发现方式,开展健康体检和社区诊断,早期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进一步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65岁以上社区老年人的心电图异常情况,为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1144名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十二导联心电图体检,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男性心电图异常检出率55.81%,女性心电图异常检出率57.7%。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中ST-T检出率最高,其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大,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也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及搞好社区老人的健康教育。方法我们对社区60岁以上老人进行自编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结果社区中60岁以上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68.8%的老人患有老年常见病。83.8%的老人存有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大多数老人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主要有缺乏实施健康教育的专职人员、健康教育的系统知识和技能,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及主观上不重视等。结论培养专职人员在社区广泛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消除老人消极的心理感受,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常规心电图的特征,探讨社区老年人健康体检心电图检查的意义。方法 :对2 951名65岁以上社区老年人健康体检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心电图异常1 738人,异常检出率为58.90%,异常结果主要有:ST-T改变、窦性心动过缓、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等;异常检出率与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等有关。结论 :社区老年人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在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中,应重视心电图定期检查,为社区老年保健、慢性病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陶玉珍 《北方药学》2012,(11):80-81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随机选择大同市恒安新区泰昌社区常住的220位老人,年龄不小于65岁,采用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和标准,对所选老人进行调查。结果:确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24例,总患病率为56.36%,高血压的患病率与年龄大小、性别、吸烟、饮酒等都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对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方面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有利于疾病的防治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力度的加大(由2008年开始的每2年一次的60岁以上老人及35岁以上妇女免费体检至2011年起每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和人们对健康需求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加入了体检的队伍.在体检的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能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老年糖尿病甲真菌病感染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4月~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海地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09例老年糖尿病甲真菌病感染患者进行遵医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社区老年糖尿病甲真菌病感染患者的遵医行为较差,其用药依从性和足部保护依从性仅为2.8%。性别、有无畸形趾甲及皮肤干燥情况影响老年糖尿病甲真菌病感染患者的遵医行为,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甲真菌感染患者的健康教育,尤其是男性患者,从而提高甲真菌病防治效果,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朱慧蓉  刘天威 《上海医药》2016,(4):42-44,50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参加结直肠癌筛查的意愿和行为,分析影响人群参与结直肠癌筛查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4年9月至10月前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接受问卷调查的496位门诊患者中,170位参与了结直肠癌筛查,参与率为34.3%;参加筛查的前三位原因是:全科医生建议(43.3%)、检查免费(32.7%)、有助于早期发现结直肠癌(21.6%);未参加筛查的前三位原因是:自己患癌症的可能性小(34.3%)、没时间(27.1%)、觉得意义不大(19.1%);筛查参与意愿与年龄(P=0.033)和目前的工作状态(P=0.046)相关。结论:目前社区居民参与结直肠癌筛查的百分比偏低,全科医生要加强结直肠癌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居民对结直肠癌筛查工作的重视和参与度。  相似文献   

13.
盛文健  王小红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0):197-199,322
目的了解本社区城镇居民的卫生需求现况,科学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用重庆市卫生局统一制定调查表,分层抽样6000城镇居民,采取入户调查收集资料。结果65岁及以上老人占9%;高血压患病率为7.10%,占慢病构成的28.60%;15至64周岁的妇女中有67.50%未进行过乳房检查;71.4%未进行过宫颈涂片检查;82.20%的居民患病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结论以慢性患者及其高危人群良为切入点,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和慢性病防治,改变居民不良习惯与就医行为是本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张志叶  陈惠玲 《中国药事》2018,32(5):664-667
目的:充分了解影响农村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对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912名65岁以上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对所筛选出的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问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好、尚可、差所占比例分别为36.12%、28.49%和35.04%;用药依从性不佳的主要原因为记忆力减退和家属督促不力;对药物疗效完全了解、部分了解、不了解者分别占50.52%、31.87%和17.61%。结论: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对药物疗效等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高,不按时服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多。提示医、药、护人员要深入社区,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患者家属加强督促,使患者认识到药物治疗对控制血压的重要性,提高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出院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调查问卷对232例出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状况。结果:年龄、有无配偶、有无子女、体育活动频率与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相关(P<0.05)。无子女及有2个以上子女老人的生活能力评分相对较低。结论:社区全科医生应关注老年慢性病患者,特别是高龄、无配偶、无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做好出院指导,从而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潘静 《现代医药卫生》2014,(21):3229-3230
目的分析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实验室体检结果,了解当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方法对2013年在该院健康体检的1 751例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和血糖)进行分析。结果主要指标异常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三酰甘油、血糖、胆固醇、尿素氮、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男性尿素氮、肌酐异常高于女性,女性胆固醇异常高于男性;胆固醇异常65~70岁、〉70~80岁年龄组高于80岁以上年龄组,尿素氮、肌酐异常80岁以上年龄组高于65~70岁、〉70~80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人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和健康教育,可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贵阳城区老年慢性病人健康状况及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静  邓冰  胡艳文  孙连达  徐茜  韦旻 《贵州医药》2010,34(4):311-313
目的了解贵阳市城区老年慢性病人患病情况,卫生服务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 ,选取贵阳城区1185名老年人,通过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编的卫生服务需求问卷,同时结合60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的健康档案进行调查,了解老年慢性病人的一般情况、疾病史、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及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情况。结果 (1)贵阳部分城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50.5%,2周患病率为334.171‰;(2)日常生活能力有不同程度受损的老年慢性病人占27.9%,其中19.1%的老年慢性病人为轻度依赖(仅有IADL功能受损),中、重度依赖者占8.8%;(3)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首要因素;(4)有10.4%的老年慢性病人认为不需要社区卫生服务。在选择需要的社区服务项目中,仅定期体检所占比例较高(58.4%),实际常到社区卫生中心就诊的老年慢性病人仅20.3%。结论老年慢性病人的卫生服务客观需要量大,但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意愿较低,客观需要与主观需求及实际利用脱节。  相似文献   

18.
蒋石益  罗霞  陈睿 《上海医药》2013,(18):54-56
目的:调查延吉社区9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健康行为,并在社区加以推广。方法:选择延吉四村和友谊两小区中90岁以上健康老人50人,由家庭医生上门问卷调查,了解老人们健康行为。将调查结果组织社区健康讲座,了解听课者的满意度。结果:健康高龄老人无一例肥胖,自我保护意识强,性格开朗、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居民对健康长寿的宣教内容满意度≥93%。结论:在社区进行健康长寿卫生行为宣教,可以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s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changes in antidepressant use in an elderly population over a 2-year period and to determine which factors could predict these changes. Methods This longitudin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8,061 French community-dwelling subjects aged 65 years and over. At each wave, data on antidepressant use and general health status were collected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were evaluated using a standardized instrument.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to identify baseline predictors of subsequent changes in antidepressant use. Results Prevalence of antidepressant use increased from 7.0% at baseline to 8.6% at 2-year follow-up.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 accounted for the main part of this increase. Four percent of the baseline nonusers took antidepressants 2 years later. This chang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female gender, older age, higher education level, elevated depressive symptoms at baseline, history of major depression, poor self-perceived health, high consumption of nonpsychotropic drug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particular dementia). Approximately 5%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was treated with antidepressants at both examinations, and most of them reported using the same class of antidepressant. Antidepressant withdrawal occurred in only 30% of antidepressant users; we did not find any factor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ermination of antidepressant use. Conclusion In this large elderly population, the proportion of antidepressant users increased by 23% over a 2-year period. Increasing use was found in all age groups. Our data suggested that many elderly people are chronic users of antidepressants independently of their depression sta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