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国家标准GB14925-2001中规定,清洁级和SPF实验动物应该在屏障系统中饲养,按照国标的要求来饲养实验动物是必须的。在屏障系统里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1991,(Z1)
通过笼内氨浓度和垫料含水量的测试,判断一般鼠笼和载过滤帽鼠笼的气体交换情况,结果:在24~48h期间,带过滤帽鼠笼内氨浓度由45.64μg升至133.32μg,而笼内换气方式是53.1~16.67μg,垫料含水量增加情况与氨浓度变化相似。我们认为,过滤帽阻碍笼内外气体交换,导致笼内氨浓度和湿度明显升高。而笼内换气方式能改善动物所处的微环境,并减少笼与笼之间的干扰,便于清洗和易于操作是笼内换气工艺流程设计时应加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在独立通风笼盒(IVC)所处环境不同湿度条件下,IVC 不同换气次数时,大、小鼠 IVC 微环境湿度和氨浓度的变化。方法屏障环境内,以7 d 为换笼周期,分别设定室内环境低湿(40%)、中湿(50%)、高湿(60%),IVC 换气次数为40次/h、60次/h 时,对3个品牌大、小鼠 IVC 微环境进行测定,观察笼盒内湿度和氨浓度的变化。结果当室内环境为低湿条件,小鼠和大鼠 IVC 换气次数设置为40次/h 时;当室内环境为中湿条件,小鼠换气次数设置为40次/h、大鼠换气次数设置为60次/h 时;当室内环境为高湿条件,小鼠换气次数设置为60次/h 时,笼盒内微环境均基本能够满足 GB14925-2010对湿度和氨浓度的要求。而在高湿情况下,即使大鼠 IVC换气次数置为60次/h 也不能满足要求。结论室内环境湿度和 IVC 换气次数是影响 IVC 微环境的关键指标,只有依据室内环境条件合理设置 IVC 换气次数才能较好地维护 IVC 微环境和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运行中的独立通气笼盒(Individually Ventilated Cages,即IVC)在大鼠饲养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变化及饲养只数与氨浓度的关系,指导科学饲养与管理。方法每天记录运行中的IVC的温度、湿度变化,用大气采样机和气体吸收管进行采样,按GB14925-2001方法测定。结果全年温度在(22.3±1.9)℃,相对湿度为(70.1±14.9)%,氨浓度随动物只数增加饲养天数增多而升高,有的超标严重,未达屏障环境国家标准。结论大鼠体重在(290±6)g时,每笼饲养不超过3只,且2 d更换一次垫料为宜。 相似文献
5.
赵维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4,24(8)
目的 评估在IVC所处环境不同湿度条件下,IVC不同换气次数时,大、小鼠IVC微环境湿度和氨浓度的变化。 方法 屏障环境内,以7天为换笼周期,分别设定室内环境低湿(40%)、中湿(50%)、高湿(60%),IVC换气次数为40次/h、60次/h时,对3个品牌大、小鼠IVC微环境进行测定,观察笼盒内湿度和氨浓度的变化。结果 当室内环境为低湿条件,小鼠和大鼠IVC换气次数设置为40次/h时;当室内环境为中湿条件,小鼠换气次数设置为40次/h、大鼠换气次数设置为60次/h时;当室内环境为高湿条件,小鼠换气次数设置为60次/h时,笼盒内微环境均基本能够满足GB14925-2010对湿度和氨浓度的要求。
而在高湿情况下,即使大鼠IVC换气次数置为60次/h也不能满足要求。结论 室内环境湿度和IVC换气次数是影响IVC微环境的关键指标,只有依据室内环境条件合理设置IVC换气次数才能较好地维护IVC微环境和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独立通气笼盒设备(IVC)饲养大、小鼠时笼内小环境指标的变化,为制定IVC国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在IVC笼内饲养小鼠、大鼠时,连续观察笼内温度、湿度和氨浓度指标,探讨换气次数和笼内温度、湿度及氨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饲养小鼠的IVC在更换垫料后当日、第2、3日笼内温度要比笼外(室内)温度高1.5~2.2℃,相对湿度高10%~15%,氨浓度则在更换垫料后逐日升高,到第3目测量时氨浓度就高于国家标准。而饲养大鼠的IVC在更换垫料后笼内温湿度逐日升高,换气次数20次/h时更换垫料第3目的笼内温度要高于笼外温度近3℃,相对湿度高于20%;而氨浓度则在更换垫料后逐日升高,到第3目测量时氨浓度显著超出国家标准。增加换气次数能小幅降低笼内温湿度和大幅减低笼内氨浓度。结论IVC笼内小环境温度、湿度和氨浓度极易受动物饲养数量、体型大小和换垫料间隔时间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动物实验的结果。为有效降低笼内氨浓度,大鼠IVC笼内的换气次数应在60次/h以上。为保证在IVC笼内饲养动物的安全,有必要对IVC笼内氨浓度进行定期监控。 相似文献
7.
造血干细胞(HSCs)的微环境(Niche)是一类特化的结构,HSCs驻留在其内并受其调控。HSCs Niche主要由基质细胞和非细胞成分组成。目前,根据位置和功能不同可将HSCs Niche分为骨内膜HSCs Niche和血管HSCs Niche。研究表明骨内膜表面的细胞参与形成Niche,但不能肯定这些细胞确实参与构成了Niche,还是通过分泌HSCs相关细胞因子或生物大分子在骨内膜附近参与Niche的调控。血管及血管周围同样也可能具有Niche,因为大量的HSCs驻留其中。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骨髓中可能存在非骨内膜Niche或脉管Niche的其他HSCs Niche。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发酵用压缩空气制备站中冷却装置温度调节的通常做法并分析其原因;通过实例计算,指出其耗能大的不合理性;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合理的并能使能耗降低的再冷却器排气温度和空气加热的温升。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癌症一直是寰球死亡的主要起因之一,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迅速增加。食道癌患者的预后依然很差,5年生存率仅为15%-25%。肿瘤免疫微环境中,不同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表面分子相互作用,对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免疫疗法可以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在此,本综述结合食管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常见的相关肿瘤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神经调节具有迅速、精确和整体协调的特点 ,这与神经元具有接受、传导和传递信息 ,以及支配和调节全身各种细胞的功能有关。但是 ,神经元的活动是如何调控的 ?本文运用微环境 (micorenvi ronment,ME)概念(皖南医学院学报 ,2 0 0 1 :2 0 (1 ) :66~ 69)加以叙述。1 神经元反应性ME的基本构成与调控方式调控神经元活动的ME ,除缝隙连接构成的电突触 ,一般可相互传递电信息 ,有利功能相同的神经元产生同步化活动外 ;基本上以化学性突触———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 ,扩散通过突触间隙 ,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为架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半网式饲养盒,探讨半网式饲养大鼠的可行性。方法R5型饲养盒改进后,以普通饲养盒和半网式饲养盒饲养大鼠,计算换盒工作量,计算动物生产能力,按GB14925-2001测定不同时间盒内氨气浓度。结果1)半网式饲养与盒式饲养相比可减少动物垫料用量50%,工作量可减少75%以上。2)两种饲养方式用于大鼠饲养,效果没有区别。3)两种饲养方式在换盒后的前4天氨气浓度几乎无差异,5d以后.半网式饲养方式的饲养盒内氨气浓度低于盒养式饲养方式。结论半网式饲养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既能取得盒式饲养方式的饲养效果和适用范围.又能具备网式饲养方式节约垫料和减少工作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固态青霉素钾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青霉素钾降解的动力学规律。方法在恒温恒湿条件下使青霉素钾降解,定时测定其含量,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数学分析。结果青霉素钾的降解反应速率为-dc/dt=k(c0-c B),降解曲线符合c=c0-Bexp(kt) B,速率常数k可表达为k=Aexp(-Ea/RT)exp(mHr),其中活化能Ea=77.26kJ/mol,常数m=0.1159。结论反应速率表达式表述了青霉素钾的降解过程,符合其实际降解规律。 相似文献
13.
OU Chun Quan YANG Jun OU Qiao Qun LIU Hua Zhang LIN Guo Zhen CHEN Ping Yan QIAN Ju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BES》2014,27(12):917-925
Objective Al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ambient temperatures on mortality, little evidence is on health impacts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impacts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n mortality in Guangzhou, China.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213,737 registered deaths during 2003-2011 in Guangzhou, China. A quasi-Poisson regression with a 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 was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atmospheric pressure/relative humidity. Results We found significant effect of low atmospheric pressure/relative humidity on mortality. There was a 1.7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38%-3.22%) increase in non-accidental mortality and a 2.27% (0.07%-4.51%) increase in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comparing the 5th and 25th percentile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A 3.97% (0.67%-7.39%) increase in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was also observed comparing the 5th and 25th percentile of relative humidity. Women were more vulnerable to decrease in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than men. Age and education attainment were also potential effect modifiers. Furthermore, low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creased temperature-related mortality. Conclusion Both low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ar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of mortality. Our findings would be helpful to develop health risk assessment and climate policy interventions that would better protect vulnerable subgroups of th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4.
在肿瘤干细胞(TSC)的自我更新及分化过程中,肿瘤微环境(TME)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癌变过程中,微环境顺应肿瘤的发展而变化,促使肿瘤细胞获得更多的侵袭性。对肿瘤发展过程中微环境改变的深入研究,将有可能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荷瘤小鼠体内炎性微环境中IL-6、IL-8、NF-KB和TNF-a的变化情况。方法:选用雄性C57小黑鼠24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和肿瘤组,每组12只。肿瘤组接种Lewis肺癌,正常组不做处理,待肿瘤直径达到0.5~1cm后,分别于第7天、第14天各组各处死6只C57小鼠,取其血清,ELISA法检测NF-KB、TNF-α、IL-6、IL-8。结果:肿瘤组的肿瘤相关炎性因子NF-KB、TNF-α、IL-6、IL-8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肺癌荷瘤小鼠体内促进肿瘤生长的炎性因子明显升高,炎性因子有望成为肺癌筛查及诊治效果评价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解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门诊就诊人次的关系,以及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的影响是否存在滞后效应.方法: 采用泊松广义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 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兰州市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及其交互作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结果: 日均气温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门诊就诊人次呈非线性关系,-12 ℃~-8 ℃时门诊就诊人次随着日均气温的下降而逐渐增加,气温每下降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门诊就诊人次增加11.60%.日均相对湿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门诊就诊人次也呈非线性影响,日均相对湿度在15%~28%范围时,门诊就诊人次随着相对湿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加,相对湿度每下降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门诊就诊人次增加37.05%.气温与相对湿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即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气温作用有所差异,当日均相对湿度≤50%,日均气温≤11 ℃时,气温的效应最明显,气温每下降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门诊就诊人次全人群增加12.68%,男性5.62%,女性7.56%,<65岁人群5.24%,≥65岁人群14.74%.当日均相对湿度>50%,日均气温≤11 ℃时,气温每下降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门诊就诊人次全人群增加9.00%,<65岁人群7.11%,≥65岁人群10.93%.当日均相对湿度>50%,日均气温>11 ℃时和日均相对湿度≤50%,日均气温>11 ℃时,气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门诊就诊人次无影响.结论: 日均气温与日均相对湿度有一定的交互作用,低温干燥(相对湿度≤50%,气温≤11 ℃时)环境和低温高湿(相对湿度>50%,气温≤11 ℃时)环境均可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门诊就诊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解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门诊就诊人次的关系,以及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的影响是否存在滞后效应.方法: 采用泊松广义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 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兰州市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及其交互作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结果: 日均气温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门诊就诊人次呈非线性关系,-12 ℃~-8 ℃时门诊就诊人次随着日均气温的下降而逐渐增加,气温每下降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门诊就诊人次增加11.60%.日均相对湿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门诊就诊人次也呈非线性影响,日均相对湿度在15%~28%范围时,门诊就诊人次随着相对湿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加,相对湿度每下降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门诊就诊人次增加37.05%.气温与相对湿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即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气温作用有所差异,当日均相对湿度≤50%,日均气温≤11 ℃时,气温的效应最明显,气温每下降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门诊就诊人次全人群增加12.68%,男性5.62%,女性7.56%,<65岁人群5.24%,≥65岁人群14.74%.当日均相对湿度>50%,日均气温≤11 ℃时,气温每下降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门诊就诊人次全人群增加9.00%,<65岁人群7.11%,≥65岁人群10.93%.当日均相对湿度>50%,日均气温>11 ℃时和日均相对湿度≤50%,日均气温>11 ℃时,气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门诊就诊人次无影响.结论: 日均气温与日均相对湿度有一定的交互作用,低温干燥(相对湿度≤50%,气温≤11 ℃时)环境和低温高湿(相对湿度>50%,气温≤11 ℃时)环境均可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门诊就诊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