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对腮腺区占位性病变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区占位性病变的病人进行腮腺区CT平扫及增强扫描,总结其CT表现。结果腮腺内病变16例,其中腮腺内恶性占位10例;腺腮外病变3例。CT能鉴别腮腺内外肿块,能够显示肿块的部位、大小、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CT对腮腺区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幕下占位性病变的CT和MRI表现及特征,提高对幕下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分析我院74例经临床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下占位性病变的CT和MRI表现。结果74例中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各12例:听神经瘤和转移瘤各10例:髓母细胞脑瘤8例:血管母细胞脑瘤7例:室管膜瘤、结核瘤和蛛网膜囊肿各3例:动脉瘤2例:三又神经瘤、胆脂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动静脉畸形各l例。幕下占位性病变中脑内病变44例,脑外病变30例。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听神经瘤、转移瘤、髓母细胞瘤及血管母细胞瘤为幕下常见的占位性病变,该区占位性病变大部分有特征性的CT和MRI表现,本组CT定位、定性准确率为78%、69%:MRI为95%、89%。结论CT和MRI对该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彭湘晖  彭俊玲  宾精文 《中外医疗》2009,28(21):154-154
目的小脑蚓部肿瘤及第四脑室肿瘤位于小脑中线区,是儿童较常见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好发部位。MRI因其优良的组织分辨率、无骨伪影及其可多平面成像等优势为小脑蚓部及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无损伤的立体直观的诊断方法。方法本文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小脑占位性病变39例,对各种病变的MRI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探讨MRI对儿童脑蚓部及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安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脏囊性占位性病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螺旋CT诊断,以术后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MRI、螺旋CT诊断检出率,分析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危险因素。结果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在MRI、螺旋CT检查中均有特异性表现,炎症性囊性病变CT值10~20 HU,MRI示长T1、长T2信号,囊性肿瘤示"快进快出"征,MRI示T1低信号、T2稍高信号,发育性囊性病变CT值0~10 HU,MRI示多发或单发水样信号;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长T1、长T2信号、CT值为鉴别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独立预测指标;MRI检查炎症性囊性病变检出率100.00%(29/29)较螺旋CT检查72.41%(21/29)高(P0.05);结论 MRI在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检出率,能弥补螺旋CT诊断不足,可根据T1、T2信号异常情况鉴别病变类型,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肝肾间隙的巨大肿块临床并不少见。我院收集了经手术及病理、临床证实的肝肾间巨大占位性病变18例,回顾性分析和讨论肝肾间隙病变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旨在分析该区不同部位起源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肝肾间隙巨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秦江波  张辉  王俊波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1):1016-1018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肿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第四脑室肿瘤的MRI表现。结果20例肿瘤中,检出星形细胞瘤5例,髓母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2例,脑膜瘤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胆脂瘤3例,转移瘤3例。结论MRI对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96-98
目的分析肾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探讨CT对肾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肾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肾透明细胞癌24例,乳头状肾癌6例,嫌色细胞癌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例,嗜酸细胞腺瘤2例,纤维肉瘤1例,肾炎性假瘤合并化脓性炎症1例。不同肾占位病变CT表现不同。结论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典型的肾脏占位性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竹青 《浙江实用医学》2004,9(6):429-430,444
目的评价和探讨第四脑室内肿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第四脑室肿瘤37例的CT和MRI表现.结果第四脑室肿瘤以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和星形胶质瘤多见,肿瘤与发病年龄关系密切.CT上的钙化灶对肿瘤的诊断意义较大.MRI可以三维成像,准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及邻近情况.结论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其CT和MRI表现,结合年龄特征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肿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0例第四脑室肿瘤的MRI表现。结果术前定位正确率为100%,定性正确率为70%。10例肿瘤中。2例室管膜瘤。2例髓母细胞瘤,2例脉络丛乳头瘤,2例星形细胞瘤,1例胆脂瘤,1例转移瘤。结论MRI对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幕下占位性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临床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下占位性病变,所有病例均作MRI平扫,其中47例同时作了增强扫描。结果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听神经瘤、转移瘤、髓母细胞瘤及血管母细胞瘤为幕下最常见的占位性病变,该区占位性病变大部分有好发部位和特征性的MRI表现,本组MRI定位、定性准确率为98%、84.2%。结论MRI对该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四脑室占位病变的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四脑室占位病变的MRI影像学表现,其中经手术证实83例;经三名以上专门从事神经放射诊断工作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确诊7例.结果 本组病例中包括:髓母细胞瘤(27例)、室管膜瘤(1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1例)、转移瘤(7例)、星形细胞瘤(6例)、胶质瘤(混合型或未分类5 例)、表皮样囊肿(5例)、脑囊虫(4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静脉血管畸形(3 例).肿瘤形态呈类圆形及不规则形,可为实性或囊实性.增强检查多数病灶可强化,少数无明显强化.结论 四脑室病变的诊断主要依据MRI的影像学征象.在诊断时注意区分原发于四脑室内或外侵至四脑室的病变,以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CT与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11例行MRI检查,11例行CT检查,其中两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肿块边界清楚,呈椭圆形或圆形。cT平扫呈均匀低密度,平均cT值约24HU,4例可见散在颗粒状和或细线状钙化,4例可见小斑片状脂肪密度影,动脉期不强化或不均匀轻度强化,延迟期均进一步强化。MRI扫描T1wI多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动脉期不强化或不均匀轻度或中度强化,2例明显强化,延迟期均进一步强化。结论节细胞神经瘤具有特征性cT、MRI表现,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张希中  韩东明 《中原医刊》2006,33(23):15-16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区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R 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四脑室肿瘤的MR I表现。结果第四脑室肿瘤以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多见,肿瘤类型与其起源、发病年龄、信号特征关系密切。肿瘤的MR I征象及其起源对于正确诊断非常重要。结论MR I对于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8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1岁,肿瘤位于胰头3例,体尾部3例,胰尾2例。瘤体多呈囊实性团块,最大直径约4—16cm,平均直径7cm,中心均位于胰腺外,边界多清楚:较小(〈5cm)者为实性结构为主,直径增大,囊实性比例增大。CT平扫为不均匀低密度,1例显示钙化。MRI上呈混杂信号,实性部分呈T1WI上稍低、T2WI上稍高信号,裘性部分呈T1WI上低、T2WI上高信号。CT、MR1增强扫描均见瘤内实性结构早期未见明显强化,后期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低或稍低于正常胰腺组织。袭性结构各期均无强化。8例中3例肝转移,2例显示胰胆管侵犯并扩张,脾静脉内癌栓、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各1例。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免疫组化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确诊的肺部肿块(结节)性病变进行前瞻性CT灌注成像分析并记录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及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49例中,恶性肿块组36例,良性肿块组13例。两组病变间BF、BV、PS值均表现为恶性>良性,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MT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肺部恶性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有明显的上升支,达峰值后走行平缓;良性肿块曲线走行平坦,无明显上升支。结论CT灌注成像能较全面地反映肺部病变的血流信息,可为肺部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胃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超声(US)、胃肠道造影检查(GI)、计算机断层成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儿童原发性胃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5月经手术证实的17例儿童胃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包括胃重复畸形7例,胃异位胰腺2例,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未成熟畸胎瘤2例,间质瘤2例,胃憩室和低分化腺癌各1例。其中行US检查11例次,行GI检查9例次,行CT检查15例次,行MRI检查6例次,分析儿童原发性胃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在影像学上的表现特征。结果17例患儿共发生20处病变,其中发生在胃窦部5例,胃底4例,胃体9例(胃大弯5侧,胃小弯侧4例),贲门2例。肿块平均长径为5.5cm,形态多样。囊性肿块7例均为重复畸形;1例气囊为胃憩室;1例含钙化的囊实性肿块为畸胎瘤;实性肿块8例,包括畸胎瘤、间质瘤、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腺癌和异位胰腺等。结论儿童原发性胃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主要分为囊性和实性肿块,囊性或囊实性肿块(胃重复畸形、胃憩室和典型畸胎瘤)在影像学上有特征性,而胃实性肿块表现缺乏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下肢软组织肿块的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1例下肢软组织肿块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男44例,女27例,年龄36 ~ 78岁,平均56岁;病程:2周~21年;CT检查28例,MRI检查43例;重点回顾肿块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特征、密度或信号强度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结果]神经鞘瘤20例,腱鞘囊肿8例、滑膜囊肿8例,肌肉内血管瘤4例,脂肪瘤7例,脂肪肉瘤5例,血肿及血肿伴机化11例,粘液瘤3例、纤维瘤病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增生性肌炎1例;下肢软组织肿块的CT特点是低密度肿块为主,MRI表现各异.[结论]大多数下肢软组织肿块的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正确认识其影像表现及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内瘤样髓外造血组织(EMII)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胸内瘤样髓外造血组织的胸部平片和CT表现,并文献复习。结果 胸内瘤样髓外造血组织的平片和CT表现:脊柱旁沟内、两侧对称分布的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滑,密度均匀,CT增强后均一强化。活动期髓外造血组织的MRI表现为TWI和TWI上相对呈低信号,而在缓解期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结论 胸内瘤样髓外造血组织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和MRI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该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结果:单发8例,多发4例,共计15个病灶,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实质性肿块,无钙化,瘤周水肿相对较轻,占位效应轻,增强后瘤体呈均匀性中度强化,无囊变及环形强化。MRI显示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结论:脑内原发淋巴瘤少见,影像学表现与颅内其他肿瘤互相重叠,CT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应用有助于脑内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adenocarcinoma,OCCA)患者的多层螺旋CT及MRI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OCCA患者临床资料,均行CT及MRI检查,归纳其影像特点。结果 14例患者均为囊实性混合型肿块,多层螺旋CT平扫可见瘤体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晰,肿块内可见不规则团块样实性成分或乳头状结节,增强扫描囊性成分未见明显强化,实性成分动脉期见中等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MRI检查见囊腔T1WI为低信号10例,等高信号4例;囊腔T2WI均呈等高信号;实性成分T1WI呈等低信号,T2WI则为稍高信号,DWI为高信号。结论 OCCA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MRI影像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缺乏明显的特异性,建议联合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降低误诊及漏诊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