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免疫分型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AL)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68例BAL患者骨髓标本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确定其FAB亚型,运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及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进行免疫分型。结果 BAL患者细胞形态学以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1、M2亚型多见,免疫表型以髓系、B淋系共表达常见,CD34在BAL中表达较高。FAB诊断为AML的BAL患者中,B淋系CD10、CD19共表达的患者较多,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BAL患者中,髓系CD13、CD33共表达者较多。结论 BAL为起源于比较早期的造血细胞且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2.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双表型急性白血病诊断依据EGIL标准。结果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构成比为6.2%,其中B系、髓系抗原共同表达的占66.7%,T系、髓系共同表达的占33.3%。CD34阳性率为44.4%;9例患中治疗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11.1%),总有效率44.4%。结论 免疫表型对双表型急性白血病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以B系和髓系共同表达最常见,缓解率低,易复发;P170与BAL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成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MIC分型及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BAL)是急性混合性白血病(AMLL)中的一类,白血病细胞同时表达淋巴系和髓系特征。我科2002年1月-2003年7月收治BAL 1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免疫表型分析在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高度异质性、异源性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过去以形态学、细胞组化为基础的分类方法被广泛应用 ,但有很大的局限。目前运用单克隆抗体技术了解是否存在双表型、双克隆等现象 ,本文应用一组单抗对 2 6 0例急性白血病的白血病细胞作免疫表型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2 6 0例初发急性白血患者骨髓片 (FAB分类 ) ,每一病例均按 1986年天津会议修订的标准确诊。1.2 方法 :ABC- AP免疫酶标法 (Vecter公司 ) ;单抗 CD系列 (Dako公司 ) ;阳性标准 :阳性细胞 >2 0为阳性 [1、2 ] 。2 结果见表 1、 2。表…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 (AL)FAB形态学分类是目前诊断分型AL的基本方法[1 ] ,由于AL的异质性、白血病细胞形态的多样性以及复合型白血病、转化型白血病的存在[2 ] ,使单纯形态学检查的准确率偏低。免疫分型是用已知的单克隆抗体 (单抗 )来测定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免疫标志[3 5] ,进一步剖析细胞的来源及分化阶段、疗效及预后。现将 1 70例急性白血病形态学与免疫表型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2年 5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AL患者1 70例 ,其中男性 81例 ,女性 89例 ,年龄 1 7~ 78岁 ,中位年龄 50岁。初诊时按FA…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胞浆CyCD79a,探讨其在协助诊断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13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及31例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进行胞浆内抗原CyCD79a标记染色,83例B-ALL患者同时进行胞浆内抗原CyCD79a和CyCD22标记染色,以CD45/SSC设门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134例AML及31例T-ALL患者CyCD79a均阴性;83例B-ALL中,CyCD79a阳性率占98.8%,而CyCD22阳性率仅占59%.结论CyCD79a是B系列的特异性标志,在协助诊断B-ALL时,敏感性高于CyCD22.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AL)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治疗疗效。方法对40例急性双表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析,采用直接培养法或24/48h短期培养法G显带技术检测染色体。应用兼顾髓系和淋系的V(M)DALP方案联合化疗,Ph阳性患者部分加用伊马替尼治疗。结果符合急性双表型白血病诊断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发病时WBC≥30×10^9/L者20例(50.0%),WBC≥100×10^9/L者6例(15.0%),合并肝、脾肿大者16例(40.0%),2例患者(5.0%)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以同时表达髓系和B系抗原者最常见,占72.5%,髓系和T系抗原共同表达者占25.0%,B系和T系抗原共同表达者占2.5%。急性双表型白血病患者中CD34阳性高表达占80.0%;对30例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核型者13例,占43.3%,异常核型者17例,占56.7%,其中9例(30.0%)Ph染色体阳性表达;40例患者完全缓解19例(47.5%),9例Ph染色体阳性患者完全缓解3例(33.3%)。结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高白细胞者多见,以表达髓系和B系抗原共表达者最常见,异常核型发生率高,Ph染色体阳性者多见,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的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78例AL的免疫表型。结果(1)5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为31.0%,其中CD13阳性率29.3%,CD33阳性率13.8%,T-ALL和B—ALL髓系抗原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阳性ALL的髓系抗原表达率78.6%明显高于CD34阴性ALL的髓系抗原表达率20%(P〈0.01)。ALL髓系相关抗原表达(My^+ALL)的完全缓解(CR)率33.3%明显低于My^-ALL的CR率82.5%(P〈0.01)。(2)2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淋系抗原表达率为30%,其中CD715%,CD1910%,CD225%,CD7主要分布在AML-M1和AML-M2亚型中。CD34^+AML的淋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AML的淋系抗原表达率(66.6%与9.1%,P〈0.05)。淋系抗原表达的AML(Ly^+AML)的CR率低于Ly—AML的CR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与71.4%,P〉0.05)。结论成人AL的抗原错译表达与治疗缓解率负相关;ALCD34的表达率与抗原错译表达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患者女,36岁。以腰痛1月余,头晕、心慌1天于2004—12—14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3℃,脉搏124/min,血压96/60mmHg。重度贫血貌。双侧颈部可触及3个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结,表面光滑。质中,活动度好。无压痛。口、眼、鼻、咽喉未见异常。心肺听诊检查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均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3.1&;#215;10^9/L,血红蛋白68g/L,血小板8&;#215;10^9/L。外周血分类;原始淋巴细胞0.05,幼稚淋巴细胞0.56,成熟淋巴细胞0.38,中性分叶核细胞0.01。肝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人类造血细胞抗原 (h HCA)在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流式细胞仪对 36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和 7名正常对照者进行检测。结果  36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 h HCA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 ,频率范围为 1%~ 88.1%。 h HCA阳性组病例更多出现髓外浸润征象 ,较 h HCA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在诱导化疗疗效方面 ,h HCA阳性组完全缓解 (CR1 )率为 (2 7.3% )低于 h HCA阴性组 (38.9% ) ,获 CR1 后 6个月内的复发率 ,h HCA阳性组高于 h HCA阴性组。结论  h HCA在AML 中的表达明显异质 ,h HCA阳性患者更易出现髓外浸润征象。至于急性髓性白血病预后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彭勇泉 《上海医药》2016,(23):59-61
目的:探讨MICM(形态学、免疫学与细胞遗传学)分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治疗的103例白血病患者,比较分析单一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与MICM分型3种检查方法对白血病诊断的符合率。结果:骨髓细胞学联合免疫学分型诊断白血病的符合率(94.17%)明显高于单一骨髓细胞学分型(76.69%)和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78.64%)(P<0.05),而单一骨髓细胞学分型与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诊断白血病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CM分型在白血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髓系抗原表达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初治AL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分为髓系抗原阳性表达(MyAg+ ALL)和阴性表达(MyAg ALL),分析髓系抗原表达与临床特征、近期疗效及5年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103例ALL患者中,髓系抗原表达占46.5%,以CD13、CD33为主,分别为34.2%、21.4%;CD34在MyAg+ALL中表达率高于MyAg-ALL组(75.3%与60.5%,P<0.05);髓系抗原表达在T-ALL高于B-ALL(66.7%与42.8%,P<0.05);MyAg+ ALL患者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分型不相符率(12.3%)明显高于MyAg ALL(0.0%).结论 ALL髓系抗原表达与ALL患者临床特征、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D34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CD34抗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某些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CD34抗原及髓系与淋系抗原的表达.结果53例初治AML中CD34阳性表达22例,占41.5%.CD34抗原表达与FAB分型无明显相关,但在M3亚型中表达明显低于其它亚型.其它各髓系抗原表达在CD34+组与CD34-组无显著性差异,淋系抗原表达CD34+组明显高于CD34-组.染色体核型异常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CD34+组与CD34-组在年龄、性别、初诊时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均无明显性差异.CD34+组完全缓解率为40.91%,明显低于CD34-组的67.75%.结论CD34+AML对常规化疗效果差,检测CDa4抗原对预测AML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多项生物学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老年重症病人合并急性肾损伤( AK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 2020年 5月至 2021年 6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 150例老年重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AKI发生与否分为 AKI组( n=56)与非 AKI组(n=94)。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入住 ICU即刻、 4h、12 h、24 h尿[金属蛋白酶阻滞抑制剂 -2(TI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7(IGFBP7)]分析不同时间点[ TIMP-2]×[IGFBP-7]与重症病人 AKI及预后不良的关系,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评价不同时间,点[ TIMP-2]×[IGFBP-7]对重症病人 AKI的诊断价值。结果 AKI组年龄、高血压、 APACHEⅡ评分、血乳酸、肌酐、降钙素原、谷丙转氨酶、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非 AK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KI组 ICU 4 h、12 h、24 h尿[ TIMP-2]×[IGFBP-7]分别为( 0.45±0.08)、(0.68±0.17)、(0.89±0.27)、(1.13±0.32)(μg/L)2 均高于非 AKI组2(0.43±0.07)、(0.50±0.14)、(0.54±0.18)、(0.75±0.21)(μg/L)(P<0.05); logistic回归方程调整年龄、高血压、 APACHEⅡ评分、血乳酸、肌酐、降钙素原、谷丙转氨酶、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等其他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 ICU4 h、12 h、24 h尿[TIMP-2]×[IGFBP-7]均为重症病人 AKI发生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绘制不同时间点[ TIMP-2]×[IGFBP-7]对重症病人 AKI诊断价值的 ROC曲线,结果显示 ICU 4 h、12 h、24 h尿[ TIMP-2]×[IGFBP-7]对重症病人 AKI诊断价值的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为 0.778、0.830、0.875;Cox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均显示 ICU 4 h、12 h、24 h尿[ TIMP-2]×[IGFBP-7]与重症病人预后不良有关(P<0.05)。结论老年重症病人入住 ICU后 4h、12 h、24 h尿[ TIMP-2]×[IGFBP-7]水平对 AKI具有早期评估价值,可作为 AKI早期预警、诊断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肌三联检测卡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心肌三联检测卡定性测定41例AMI患者和2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Mb,CTnI,CK-MB和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测定CK-MB(CK-MB≥25IU/ml为阳性)。结果用心肌三联检测卡定性测定AMI患者的Mb,CtnI,CK-MB早期的阳性率分别为87.80%,51.00%,21.95%;健康体检者阳性率为4.76%;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K-MB的阳性率为26.83%,健康体检者阳性率为4.76%。心肌三联检测卡和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MI患者CK-MB阳性率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心肌三联检测卡对AMI早期诊断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心肌三联检测卡操作方便,实用,实验结果快速准确,对诊断AMI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1年6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90例经临床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收治的88例良性乳腺肿瘤及1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上述3组人群血清内的CEA及CA15-3水平,确定这两种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乳腺癌患者中的血清CEA及CA15-3水平与乳腺肿瘤、健康人群血清中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EA与CA15-3两种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中的的敏感性分别为32.2%(29/90)、50.0%(45/90),特异性分别为97.8%(88/90)、92.2%(83/90),有效性分别为60.0%(54/90)、73.3%(66/90)。CEA与CA15-3这两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31.1%(28/90),特异性为70.0%(63/90),有效性为80.0%(72/90)。结论 CEA及CA15-3两种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二者进行联合检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