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4~2005年深圳市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2004~2005年深圳市儿童肺炎支原体的流行情况.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的5 725例患儿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结果 两年间该地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的总检出率为43.1%,其中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Mp-IgM的检出率持续达40%以上,感染患儿经临床相应治疗均取得明显效果,证实该期间存在支原体流行;发病年龄前移,1~3岁的儿童Mp-IgM的检出率高达53.5%,≤1岁的婴儿检出率为26.7%.结论 肺炎支原体为深圳市2004~2005年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本病的发生及流行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3.
儿童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进一步分析目前儿童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特点,及其占总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以提 高对该病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本院诊治的78例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例进行临床和实验室分析。结 果 支原体感染以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多见,其中婴幼儿20例,占25.64%;学龄前儿童33例,占42.30%;总体病 情较轻,并发症少,胸部X线表现局部斑片状和网点状阴影占优势。与其他年龄组相比,3岁以下患儿喘息及肺部 罗音发生率较高(P<0.05);6岁以上儿童肺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支原体IgM多在病程8-10天被检出 (69.23%)。末梢白细胞总数正常率为80.76%;中性粒细胞分类>50%者占53.84%。C反应蛋白(CRP)升高率为 51.27%。结论 儿童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年龄趋于小龄化、总体病情虽轻、但不同年龄儿童发病有其不 同特点,抗体检出时间往往滞后于临床症状,外周血常规检查及CRP水平无特异性。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肺炎支原体(MP)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流行特点。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用ELISA法进行肺炎支原体IgG/IgM定量检测,测定MP-IgM阳性率,分析MP感染与季节、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MP感染一年四季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四季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P感染仍以学龄前儿童、学龄期儿童好发,但有低龄化趋势,婴儿组发病率高达18.3%(P<0.01)。结论MP感染一年四季好发,在本地区尤以秋冬季节发病率最高。婴幼儿组中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梧州市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MP分离鉴定培养基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91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进行MP培养.结果 91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培养阳性247例,总检出率为27.0%.男女性别之间MP检出率无差异.~6岁组与大于6岁组之间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P<0.05),其他年龄组之间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7及2008年的7~9月份MP检出率与同年其他季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季节之间M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为梧州市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各年龄段儿童普遍易感;本病的发生及流行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支原体引起儿童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状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88例各年龄组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液快速检测.结果 88例中支原体阳性者30例,总阳性率34%,其中48例肺炎中21例阳性(43.7%),12例毛细支气管炎中2例阳性(16.6%),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中1例阳性(12.5%),14例上感中6例阳性(42.8%),支气管炎中未查到支原体.结论 支原体是我国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占重要地位,喘息性支气管炎中的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谭艳华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5):442-44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在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3个月~14岁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497例,进行MP—IgM测定。并记录临床资料。结果1497例惠儿MP—IgM阳性305例(20.34%)。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临床多以咳嗽(100%)、发热(73.11%)为主要表现,喘息多发于1岁以内的患儿。结论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中,支原体是重要病原体。MP~IgM测定可确诊。 相似文献
8.
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的流行状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511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用乳胶颗粒凝集法检测患者急性期血清MP-IgM。结果:511例患儿中,急性MP感染89例(17.4%),感染率随年龄段增加呈升高趋势(P<0.01)。连续2年MP急性感染率分别为14.5%、19.6%。不同季节MP感染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感染率秋季最高(27.27%),春季最低(10.2%)。MP-Ig M阳性率随呼吸道感染患儿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1)。MP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发病年龄11月~12岁,平均年龄(5.5±3.0)岁,所有患者均有咳嗽,52.8%有发热,13.5%有喘息;肺炎96.4%,其次是支气管炎2.2%、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1.1%。肺炎儿童胸片显示肺部斑点或斑片渗出阴影占61.8%,伴有间质改变9%,大病灶炎症或节段性炎症占29.20%。结论:肺炎支原体是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重要的致病原,感染率随年龄增高加而升高,秋季为感染发病高峰季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ALRTI)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ALRTI 患儿3280例,取其血液用XK2100生物芯片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结果3280份血液标本中,IgM阳性137份(4.18%)。男女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8.94%(P<0.05);秋季阳性率最高为5.73%,但季节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在梧州市儿童 ALRTI中占重要地位,≥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无明显季节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97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儿童肺炎支原体(MP)、嗜肺军团菌Ⅰ型(LP1)双重感染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2004~2008年我院临床诊断为ALRI住院患儿,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检测血清中MP、LP1-IgM抗体,对符合MP、LP1双重感染实验室血清学诊断标准的97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例患儿中以发热、咳嗽为首发症状占86.6%,部分患儿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数患儿体温峰值在38~C左右,呈不规则热,少数患儿热程可达1个月以上。肺部体征表现为呼吸音粗,占62.9%,临床可表现消化、神经、心血管系统受损症状及体征。97例患儿表现泌尿系统受损11例;肝功能异常26例;心肌酶异常24例;白细胞计数(10~20)×109/L31例,伴CRP〉8mg27例。胸部X线摄片显示肺纹理增多44例、肺部斑片状影36例(右侧21例、左侧15例)、肺门影增浓7例、双肺问质性改变4例、胸腔积液6例。心电图异常15例,肝脏增大13例,脾脏增大4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对症治疗,除3例患儿效果不明显外,所有患儿疗效显著,各项指标检查恢复正常,治愈出院。结论ALRI儿童MP、LP混合感染时表现复杂多样,可致多脏器损伤的肺外合并症表现,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病原学情况。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我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疑似MP感染的患儿采用明胶颗粒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MP-IgM滴度。结果<1岁MP-IgM阳性率最低(5.15%),冬春季节为MP感染的高峰期,男、女患儿MP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可累及心、肝、肾、胃肠道、血液等多种肺外器官。结论MP是儿童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快速检测深圳市2007年一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爆发流行的病原并分析其基因进化。方法采集8例疑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的眼拭子标本,提取病毒核酸。用三套可能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体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反应,根据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所产生的目的条带快速判定病原体类型。将扩增产物测序后,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相应病原体的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树分析。结果在8例疑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中检测出5例柯萨奇病毒A24型变异株阳性,阳性率为62.5%。基因进化分析显示这5株柯萨奇病毒A24型变异株的VP4序列的组内核苷酸同源性为100%,与同时期广东省流行的CA24v毒株的VP4序列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为100%;与柯萨奇病毒A24型变异株原型株EH24/70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4.5%;与柯萨奇病毒A24原型株Jospeh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6.3%。结论本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爆发流行的病原体是柯萨奇病毒A24型变异株,毒株可能来源于同时期广东省流行的株型。 相似文献
13.
14.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认识我国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概况。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1年 ̄1996年国内正式发展的47篇MPP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MPP文献总量呈上升趋势,1993、1996年为两个增长高峰,实用医学类、中华系列类等期刊刊载国内MPP研究文献的主要期刊、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对其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结论:MPP在国内研究的水平呈逐年增长趋势,国内对该的认识不断提高,但对该病并发症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试验,对3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测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IgM抗体。从感染性别、年龄、季节、感染部位进行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男性高于女性,而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女性高于男性。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及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3岁组高于>3岁组。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及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夏秋季高于冬春季。肺炎支原体感染以支气管炎、肺炎为主,衣原体感染以支气管炎为主,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以肺炎为主。结论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男性高于女性,以≤3岁婴幼儿为主,以夏秋季感染为主,以下呼吸道支气管炎、肺炎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民睡眠质量流行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深圳市民的睡眠质量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全国精神疾病流调方法,对深圳市户籍人口进行整群分层随机抽样,对所抽样本家庭15岁以上成员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评睡眠质量,共调查948人.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诊断标准(CCMD-2-R)及影响因素进行诊断分类.结果1、PSQI测评睡眠质量不好组(总分>7)PSQI总均分为8.42±3.38;睡眠质量正常组(总分7分)为2.29±2.06(P<0.01).2、睡眠质量不好发生率总体发生率为10.8%(102人/948人);男女(38人/9.9%64人/11.3%)及城乡(42人/10%60人/12%)比较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诊断、分类发生率失眠症5.2%(49人)神经症2.4%(23人)躯体伤病1.7%(16人)睡眠习惯不良占0.5%(5人)其他1%(9人).结论深圳市民睡眠质量不好发生率为10.8%,其中,失眠症最多(48%),神经症居次(23%);后者女性人数显著多于男性(P<0.05). 相似文献
17.
18.
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12):1574-1576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485例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抗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IgM和咽拭子MP DNA PCR检测,同时对45例肺炎患儿进行血清IgG、IgM、总补体活性(CH50)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结果 NO DNA PCR检测结果与血清MP抗IgM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P肺炎组CIC阳性率为44%(11/25);非MP肺炎组阳性率为10%(2/2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P肺炎组血清IgG、IgM浓度高于非MP肺炎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CH5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 DNA PCR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可能与MP肺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张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5,25(12):1574-1576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485例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抗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IgM和咽拭子MPDNAPCR检测,同时对45例肺炎患儿进行血清IgG、IgM、总补体活性(CH50)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结果 MPDNAPCR检测结果与血清MP抗IgM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P肺炎组CIC阳性率为44%(11/25);非MP肺炎组阳性率为10%(2/2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P肺炎组血清IgG、IgM浓度高于非MP肺炎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CH5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DNAPCR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可能与MP肺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0.
小儿支原体肺炎CT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笔者所在医院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小儿支原体肺炎116例CT胸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间质浸润51例,表现为肺纹理增厚、增多、模糊或呈网点状阴影;(2)节段或大叶型实质浸润42例;(3)小斑片或扇形浸润型23例,病变自肺门向肺野外呈扇形分布,并发肺门淋巴结肿大7例.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CT呈多样性表现,易与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相混淆,认真分析CT等影像征象,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