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单位。因为绝大多数患者只在门诊就医,所以门诊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评价与选择。门诊特点是点多、面广、线长。患者就医的时间不确定,就医人数多,病种复杂,轻重程度不同。患者就医时间短,流动性强,期望值又高,并直接要面对一些就医环节。因此,医疗纠纷时有发生。这就客观要求门诊工作人员团结协作,在一些重点环节上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安全医疗。  相似文献   

2.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城市大医院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只需在社区就医。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居民80%以上的健康问题可以在基层解决。由此可见,社区医疗能够解决城市大部分人口的健康问题。而对社区医疗这样一种工作环境,通过多年的工作体会,要做好社区门诊的护理工作,必须具备以下能力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医院门诊是医院的窗口和缩影,是医院工作的重要部分,直接承担来院就医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任务。眼科门诊患者流量大、病情各异、各种急性眼部感染性疾病患者均在一般患者中间同时候诊就医,所有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及其他健康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机会始终存在。因此加强门诊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医院门诊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综合医院门诊部是患者到医院就医的主要场所 ,其数量是住院患者数的 30~ 4 0倍 ,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 ,是门诊工作流程研究的主要目标 ,而对患者就医过程中各个环节部分的组织、协调、质量监控 ,取决於门诊管理体制的作用。我院门诊管理体制基本按患者在住院前就医中进行处理所接触的部门 ,如 :挂号→就诊→检查→治疗→取药 ,实行环节点连贯性管理 ,即门诊患者在就医中所接触的科室基本由门诊部进行组织协调 ,做到门诊范围内的工作统一标准、统一要求 ,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满意放心的服务。1 门诊管理模式  我院是一所…  相似文献   

5.
门诊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第一线,也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窗口。患者到门诊就医,首先接触到的医务人员就是门诊护士,做好引导性的管理性护理对我们门诊护士来说固然重要,但对于广大门诊患者来讲,就医不仅有减轻或解除因疾病带来的痛苦,达到恢复身体健康的“生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医院门诊是面向社会的主要窗口,门诊工作的优劣、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因此,如何不断改善门诊服务质量,使门诊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地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成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关键。本期特别策划邀请国内知名医院的相关专家针对如何全面优化门诊管理、聚焦患者就医体验、提高门诊综合服务能力以及持续改善医疗服务等内容进行经验分享,以期为医院进一步改善门诊服务与就医体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礼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4):161-161
门诊药房是医院直接面对患者、开放性的对外服务窗口,担负着门诊患者处方的调配与发放任务,几乎是患者门诊就医活动中的最后一站。门诊药师要在短时间内解决患者用药的相关问题,容易发生差错,这不仅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康复,而且常常引起投诉,并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社会声誉。面对门诊处方量不断攀升、新药不断增加的现状,为了进一步降低药事纠纷发生率,更好地体现服务水平与服务特色,提升医院竞争实力,笔者对门诊药房药品差错投诉事件的原因与对策进行分析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门诊护士融洽医患关系的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患者到医院就诊最先接触的地方,而门诊护士又是第一个接触患者的,门诊工作质量的高低反映一个医院的水平和面貌,门诊护士的行为更是反映一个医院护理工作的水平。融洽的护患关系,和谐的就医环境,是提高门诊工作质量,减少医患纠纷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医院药剂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门诊药房是医院药剂科的重要部门,是医院的窗口。药房调剂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地用药的重要环节。以下谈谈本人在药房调剂工作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医院门诊是一个动态、复杂、多因素的环境,是医院医疗工作的最前沿,是承担来自各地患者接受诊疗的第一线,是社会的窗口。其特点是:流动性大、诊疗时间短、病种复杂、大部分患者对医院环境、就医程序、流程较为陌生而感到束手无策。为此,我院在门诊大厅设置了导诊、发热预检处,实施导医服务,竭力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就诊,也是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1.1例1,患者,男,16岁,因发热咽痛到社区门诊就医,以上呼吸道感染给输液。因在液体中加入批号不同的青霉素药、液体,输入约二十分钟时出现输液反应,病人出现寒颤、心慌,社区门诊即停止输液,立即给10%葡萄糖酸钙50ml静脉推注。10分钟后患者出现全身无力、恶心、心慌、头晕、不能自主行走,其它用药不详,当即送来我院就诊,家人扶入病房。  相似文献   

12.
刘淑芳  李芳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208-208
人文关怀与护理 人性化服务设施建设: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医院于2004年新建了十二层门诊大楼,加强了医院人性化服务设施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患者就诊的绿色医疗环境。整个门诊大楼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优美,让患者一进门诊大厅就有一种温馨的感觉。门诊设立了导诊服务台、方便门诊台,备有侯诊软椅、饮用开水、电视、  相似文献   

13.
门诊接诊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晓容  周方兰 《吉林医学》2009,30(12):1125-1126
人性化护理服务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是全方位体现医院人性化管理和服务的关键。人性化服务,即充满人情味的就医环境和服务举措。让患者、家属感到人文关怀,以患者为中心,真正做到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门诊服务站作为医院服务的窗口,是患者就诊的第一站,负责接诊、分诊、导诊、咨询、查询、护送患者检查、入院、健康宣教,并维持门诊就医秩序等工作,在医院护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门诊病人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瑛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4,44(5):100-101,103
目的 了解门诊病人就医需求.提高门诊病人就医满意率。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门诊病人需求问卷调查表,对97例门诊病人进行调查。结果 门诊病人普遍要求医生医术精湛;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与技术水平相比.服务态度更为重要;医院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附属配置设施完善。结论 普通门诊派有高级职称医生坐诊,病人对专家门诊医生要求高。提高门诊护理人员素质.加强业务学习,为病人提供无缝隙优质服务.护理人员应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进一步改善门诊就医环境,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人性化服务.来满足病人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门诊药房开展用药咨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医院各项工作与世界接轨,医院药学经历了保证药品质量与供应的传统药学阶段、临床药学阶段,进入到药学保健(Pharmaceutical CarePC)阶段,即从以药品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转移.实施药学保健,标志着医院药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1],药学保健要求药师应当对每位用药病人的药物治疗结果(包括防治疾病和改善生存质量)承担责任.因此对门诊、急诊就医患者的用药加以指导,使病人用药安全有效是药学保健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有必要在门诊药房开设"用药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在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就医需求,现大部分医院设立了导医。我院于2005年开始在门诊设置导医护士,特别是新门诊大楼启用后,随着医院的扩建,专业诊室的增加,门诊就医人次逐年上升,而就医患者大部分来自周边各县农村,初次来院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门诊导诊工作管理模式,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方法运用人性化服务理念,从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出发,在为病人创造方便、温馨、快捷的就医环境方面作了精心的策划与探索。结果护患纠纷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提高了医院的声誉和形象,为医院赢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结论做好门诊导诊工作管理,能改善就医环境,有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主要窗口,提高门诊护理工作质量,使门诊更优质、安全、高效、便捷地为患者提供优良的就医服务,满足各类人群需求是目前门诊管理需关注的问题之一[1]。导医护士在门诊护理工作中是满足各类人群需求的重要组织者、参与者、执行者。导医服务包括导向、咨询、分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我国"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热点话题。我国大城市的大医院常常人满为患,给医院应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北京市2010年在25家医院开设了无假日门诊,通过报纸、网络调查和医院假日门诊量前后比较来看,开设无假日门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患者的就医难题,特别方便了上班族和学生群体的就医需求,无假日门诊对病人进行了有效分流、缓解了医生的工作压力,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现代化门诊模式构想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提高门诊效率和改善病人的就医环境是当前医院工作的重点之一。该文阐述了目前医院门诊流程的现状和问题剖析,提出确立人性化门诊服务的理念主要介绍了建立就医磁卡以解决门诊的“三长一短”现象的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医院全面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门诊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