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二硫化碳对作业女工妊娠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进一步探讨二硫化碳 (CS2 )对生殖机能的损伤作用。方法 应用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追踪观察待孕作业女工的受孕时间和确诊妊娠女工的妊娠经过和妊娠结局 ;监测研究现场CS2 浓度。结果  (1) 2 5 7名接触组女工各月经周期妊娠率均明显低于 36 6名对照组女工 ;且受孕时间随其接触CS2 浓度的增高 (r=0 .1198,P =0 .0 2 4)及接触时间的增加 (r=0 .2 799,P <0 .0 0 1)而延长 ;(2 )接触组女工自然流产率 (8.5 5 % )、死胎率 (1.2 8% )、新生儿死亡率 (1.46 % )、出生缺陷率(0 .97% )、早产率 (3.42 % )、过期产率 (2 .5 6 % )和足月产率 (80 .0 5 % ) ,与对照组比较 ,均无明显差异 (P>0 .0 5 ) ;(3)新生儿体重、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和性比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4)接触组女工各种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1) 8.6 7mg/m3 CS2 平均接触 4.98a ,虽然使妊娠所需时间延长 ,但对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体重、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和性比等均未见明显影响 ;(2 )妊娠时间可作为生殖损伤的筛选指标 ,提示毒物的早期胚胎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二硫化碳作业女工受孕能力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确证回顾性研究发现二硫化碳(CS2)作业女工受孕能力受抑的现象,并探讨“受孕时间”作为标志生殖损伤筛选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在回顾性研究现场对欲生育的女工受孕时间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结果 ⑴257名接触组女工第一个月经周期受孕率为27.2%,前三个月经周期累积受孕率为58.7%,一年内累积受孕率为93.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5.8%、69.1%和97.0%,P值分别为0.081、0.0  相似文献   

3.
二硫化碳对作业女工受孕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二硫化碳(CS2)对作业女工生殖功能的影响,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35名近5年生育过1胎活婴的女工进行了受孕时间的研究。接触组女工孕前CS2作业工龄1年以上。结果表明:接触组女工在希望妊娠的第1个月经周期里受孕率为18.9%(24/127),低于对照组女工的受孕率(24.1%,26/108),在希望妊娠的前3个月经周期里的累积受孕率接触组为45.7%,明显低于对照组(61.1%)(χ2=5.584,P<0.05);接触组有11.8%的女工在1年内不能获得1次成功妊娠,而对照组仅为3.7%(χ2=5.162,P<0.05)。提示:女工接触CS2可使受孕时间明显延迟而影响其生育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二硫化碳影响女工受孕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观察欲生育女工妊娠所需的月经周期数,采用Cox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影响女工受孕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接触组女工的平均受孕时间中位数为2.25个月,对照组女工的平均受孕时间中位数为1.70个月,接触组女工的受孕时间明显延长(P<0.001);接触组女工的早早孕丢失率(2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早早孕丢失率(13.11%,P<0.001);Cox回归分析提示,二硫化碳作业女工受孕时间延长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女工接触二硫化碳(P=0.001,RR=0.327)和工作紧张(P=0.001,RR=0.694).结论女工接触二硫化碳和工作紧张可能是导致该行业作业女工受孕时间延长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致二硫化碳(CS2)作业女工早早孕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前瞻观察的30个危险因素,结果:导致早早孕丢失率明显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女工接触CS2(P=0.0414)和工作紧张感(P=0.0301),配偶接触CS2(P=0.1740)、避孕史(P=0.1035)痛经(P=0.1840)等因素对早早孕丢失也有一定作用,结论:女工接触CS2和主观感觉紧绑是导致该作业女工早早孕丢失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前从事坐位作业的职业妇女人数众多,而对于坐位作业对女性妊娠结局的研究还较少。为了更好地保护职业女性的生殖健康,并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某军工被服厂的部分缝纫女工进行了有关生殖健康的回顾性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7.
生产场所中CS2对神经、心血管、内分泌系统毒性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动物实验表明,CS2具有生殖毒性和胚胎毒性,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亦有报道接触女工的自然流产率、子代先天缺陷发生率、低体重儿出生率、早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月经失调发生率亦增高,似与生产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人造丝厂二硫化碳作业女工月经情况及生殖结局的调查,以及哺乳女工乳汁中二硫化碳排出量的分析,发现接触低于目前的最高容许浓度(10mg/m~3)的CS_2时,女工月经异常患病率及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已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CS_2作业女工的劳动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二硫化碳作业女工妊娠时间影响因素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硫化碳 (CS2 )作业女工妊娠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COX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前瞻性观察的 16项有关因素。结果 导致CS2 作业女工妊娠时间延长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女工接触CS2 (P =0 .0 0 1,RR =0 .6 6 5 )和早早孕丢失 (P =0 .0 0 7,RR =0 .72 4 )。结论 女工接触CS2 和早早孕丢失是导致该行业作业女工妊娠时间延长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从事铅作业女工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以期了解铅作业女工生殖功能的影响,为保护女工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某蓄电池厂直接接触铅女工99人为接触组,对照组为当地某制衣厂女工95人。接触组与对照组女工在年龄、吸烟、饮酒、文化程...  相似文献   

11.
二硫化碳致作业女工早期胚胎损伤剂量反应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女工二硫化碳 (CS2 )接触水平与胚胎早期发育障碍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前瞻观察欲生育女工妊娠所需的月经周期数 ;收集每个月经周期胚胎植入期尿样 ,检测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含量 ;监测女工作业地点CS2 浓度。结果 ①接触组女工各月经周期妊娠机率低于对照组 ,时间妊娠率随接触水平 (孕时CS2 接触浓度乘以CS2 接触工龄 )升高而降低 :妊娠率 =0 70 3 3 -0 0 0 15×接触水平 ( χ2 =64 71,P =0 .0 0 0 ;r =-0 .979,P =0 .0 0 0 ) ;②检测 3 4 0个月经周期尿样的早早孕丢失率 ,接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随接触水平升高而增加 :丢失率 =0 4717 0 0 0 2 8×接触水平 ( χ2 =2 5 .5 9,P =0 .0 0 1,r =0 .977,P =0 0 0 0 )。结论 随着接触水平的增高 ,早早孕丢失率明显增加 ;每个月经周期妊娠率降低 ,均呈现出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表明CS2 对胚胎早期发育的损伤作用具有蓄积性  相似文献   

12.
二硫化碳作业女工早早孕丢失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 探讨二硫化碳( C S2) 对作业女工孕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早早孕丢失为观察指标进行了研究,在观察期间共征集到139 名欲要生育的女工,于每个月经周期21 天开始收集晨尿及隔日晨尿,至月经来潮或临床确诊妊娠止,共340 个月经周期,2 045 份尿样,单克隆酶免方法定量测定尿样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含量。结果 接触组女工早早孕丢失率为48 .7 % ,明显高于对照组(26 .3 % , P= 0 .004 1) 。夫妻双方均接触 C S2 时,早早孕丢失率明显升高( P= 0 .007 4) 。作业地点 C S2浓度与早早孕丢失率相关( r = 0 .999 , P= 0 .001) 。结论 接触 C S2 的女工早早孕丢失的危险性升高, C S2 浓度与早早孕丢失率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时间作为妊娠早期生殖损伤观察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以二硫化碳(CS2)作业女工为观察对象,(1)采用回顾性流行百闻不如一见 学研究方法调查已孕女工妊娠所需的月经周期数;(2)应用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追踪观察待孕女工至临床妊娠时的月经周期数;(3)整理回顾性研究现场空气中CS2监测结果,监测前瞻性研究期间各观察时对象接触左浓度,结果 回顾性研究(127名接触者和108名对照)和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257名接触者和366名对照结果均表明,女工接触CS2后各月经周期妊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妊娠时间随其接触CS2浓度的增高(r=0.1198,P=0.024),腻主接触时间的增加(r=0.2799,P=0.000)而延长,结论 妊娠时间可作为妊娠早期生死损伤筛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二硫化碳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二硫化碳(CS2)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受损。短时间接触高浓度二硫化碳,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脑病;长期接触低浓度二硫化碳者,主要表现周围神经病或临床周围神经病。神经-肌电图检查可见失神经电位等神经原性损害或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及其远端潜伏期延长。神经肌电图检查是诊断慢性二硫化碳中毒周围神经病的一项客观而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compares three analytical methods that may be considered for monitoring workers who are exposed to carbon disulphide (CS2). An estimate of the uptake of CS2 was assessed by the measurement of "bound" CS2 in blood, CS2 in expired alveolar air, and 2-thiothiazolidine-4-carboxylic acid (TTCA) in ur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TTCA in end-of-shift urine samples was related to exposure and appears to be a good measure of uptake of CS2.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ree-day pretreatment of rats with a daily dose of 80 mg/kg phenobarbital sodium i.p. and subsequent 8-hour exposure to 20 or 200 ppm CS2, followed by a narcotic dose of 100 mg/kg hexobarbital sodium i.p., did not cause appreciable fat accumulation in the liver cells, SGOT and SGPT also remaining normal. Fat accumulation also was absent when exposure to 200 ppm CS2 (48 hrs and 7 days, respectively) was preceded by hexobarbital treatment. By contrast, extensive accumulation of fat in the Kupffer cells as well as in the centrilobular, intermediate and acino-peripheral hepatic areas was found in phenobarbital-pretreated rats 24 hr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 very high CS2 dose of 1 ml/kg in 1 ml/kg olive oil. At the same time, SGOT and the esterified fatty acids in the liver were raised. Accumulation of fat in the liver cells was less extensive in rats not having received phenobarbital pretreatment. Administration of olive oil alone remained without effect. From the results obtained it is concluded that degenerative hepatic damage (e.g. fat accumulation or necroses) is not likely to develop in individuals without hepatic disease receiving barbiturate-containing drug therapy, who at the workplace are exposed to a concentration of 20 ppm CS2 (maximum acceptable concentration, threshold limit value), with occasional peak concentrations around 200 ppm.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自然妊娠与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术后妊娠早期流产胎儿的绒毛染色体核型,为优生优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收集56例ART妊娠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观察组)和51例自然妊娠(对照组)的绒毛组织标本,无菌条件下进行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两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细胞培养成功52例(92.86%),其中异常核型26例(50.00%),而三体核型16例(约占61.54%)最多。对照组细胞培养成功47例(92.17%),其中异常核型22例(46.81%),三体核型15例(68.18%),两组产妇正常核型中流产次数<2次的均高于≥2次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早期自然流产次数与胚胎染色体异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温CO2气腹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宫外孕且择期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加温CO2气腹组和不加温气腹组,每组各50例,加温组患者在手术中使用WOLF加温气腹机,CO_2加温至37℃,不加温组患者常规处理,不使用加温CO_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变化、手术前后体温变化以及寒战发生情况。结果加温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不加温组,加温组手术开始后各个时间点的体温以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不加温组的体温,加温组患者中有6例(12.00%)发生寒战,而不加温组患者中有41例(82.00%)术后发生寒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加温CO_2建立气腹,能够降低寒战发生率,有效维持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正常体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