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患者常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高血压同时减少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对延缓左心房病变有着重要意义.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s,ARBs)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有报道此类药物能预防房颤的发生并改善左心房结构.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使用1型ARBs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基于现有的研究结果分析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左心房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房颤者110例,其中阵发性房颤者42例,非阵发性房颤68例。收集心脏超声断面图收缩期左心房前后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非阵发性房颤组LAD显著增大(P<0.05),房颤的发生与维持与血压、年龄及LAD相关。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房颤者可出现显著的左心房扩大,年龄、高血压、左心房扩大均为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平均血小板容积(MPV)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AF)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T2DM患者222例,根据其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及对照组,并进一步根据房颤的类型将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永久性房颤组。统计各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院24小时内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年龄、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容积、肌酐、天冬氨酸转氨酶、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在房颤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高龄及平均血小板容积增高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永久性房颤组及对照组MPV分别为11.6±1.0、11.8±1.1、11.1±1.0fL。MPV在阵发性房颤组与对照组间,以及在持续性/永久性房颤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4)。而MPV在阵发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永久性房颤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570)。MPV预测T2DM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4(P<0.01,95%CI 0.569~0.719)。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小板容积与心房颤动的发生间具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d)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关系.方法 测量9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组)患者窦性心律时12导联心电图的P波离散度,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单纯高血压87例(无房颤组)比较.分析Pd和Pmax检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结果 最大P波时限(Pmax)房颤组显著高于无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测值房颤组显著高于无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min、LAD、LVEF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ms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度为89.89%,特异性为80.46%;Pd≥40ms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度为86.67%,特异性为75.86%;Pmax〉110ms+Pd≥40ms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度为78.89%,特异性为88.51%.结论 Pmax和Pd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预测指标,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心房颤动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在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心房颤动患者69例,分为三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27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组19例,永久性心房颤动组23例,对照组(窦性心律)21 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心脏超声测量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组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均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永久性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增大,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阵发性心房颤动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左心房前后径虽有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可能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提示RAAS系统的激活具有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系统炎症因子在高血压病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137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高血压无房颤组41例、阵发性房颤组43例和持续性房颤组53例,测定并比较各组hs-CRP水平、左心房内径(LA)。结果血清hs-CRP水平阵发性房颤组比高血压无房颤组明显增高(P〈0.01),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1)。LA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6,P〈0.05)。结论hs-CRP在高血压病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在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阻断RAS可逆转心房重构,从而预防房颤的发生。一些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的后续分析提示,ACEIs和ARBs可以减少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忠者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缬沙坦联合螺内酯与单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4例原发性高血压(1,2级)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基础降压治疗后,随机分为缬沙坦联合螺内酯组,每日口服缬沙坦80mg~160mg,螺内酯40mg;缬沙坦组,每日口服缬沙坦80mg~160mg。观察9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左房内径大小与房颤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左房内径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9个月后房颤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但缬沙坦联合螺内酯组更为有效(P〈0.01)。结论应用缬沙坦可延缓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房扩大,防止房颤发作,联合螺内酯预防房颤发作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颤)与心力衰竭(心衰)常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射频导管消融术在治疗房颤伴心衰中的表现优于传统药物,但消融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研究表明,左心房内径、容量和球形度、术后早期复发、左心房疤痕组织与纤维化以及多种生物标志物等可用于预测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后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0.
肺静脉内的折返是促使心房颤动(房颤)发作的最可能机制,肺静脉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在实时左心房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肺静脉环状射频消融电隔离治疗阵发性房颤已成为可能。这里我们评价术前16排螺旋CT指导下肺静脉节段性消融治疗顽固性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GFR水平及左心房直径与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HP-AF组)104 例以及原发性高血压未合并房颤患者(HP组)110 例为研究对象,统计一般临床资料和入院抽血化验指标。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GFR水平及左心房直径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结果 多因素分析中,eGFR水平及左心房直径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测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eGFR 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2,截断点为68.12 ml/min/1.73m2,左心房直径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4,截断点为35.5mm。 结论 eGFR水平下降与左心房扩大同样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87例,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45例(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患者42例(持续性房颤组),另选择同期就诊的单纯性高血压患者40例(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数据测量,包括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左心房内径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房颤组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持续性房颤组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272.95±26.21)ng/L vs(225.48±53.78)ng/L,P0.05;(5.74±1.46)mg/L vs(4.89±1.17)mg/L,P0.05;(16.93±3.33)μmol/L vs(15.05±3.97)μmol/L,P0.05]。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41.9±2.4)mm vs(40.4±2.0)mm,P0.05],LVEF明显低于阵发性房颤组[(55.1±4.5)%vs(57.7±5.9)%,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825,r=0.884,r=0.832,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发作与B型钠尿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密切相关,并随着房颤持续而加重,预防心肌重构可能降低房颤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进展过程中左心房/肺静脉重构的作用.方法 连续47例孤立性房颤患者在房颤心律下接受左心房/肺静脉CT检查,其中25例为阵发性房颤,22例为新发持续性房颤.通过对两组间有差异的CT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孤立性房颤进展的预测指标.结果 新发持续性房颤组的平均房颤持续时间为1~12(6.4±4.3)周.与阵发性房颤组比较,新发持续性房颤组呈现如下的左心房/肺静脉重构特征:(1)左心房非对称扩张;(2)左心房容积显著增大;(3)肺静脉开口扩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房容积(P=0.003,OR=1.139,95%可信区间:1.046~1.240)是预测孤立性房颤进展最强的独立指标.左心房容积≥108 ml预测孤立性房颤由阵发性进展为持续性的敏感性为68.2%,特异性为88%.结论 孤立性房颤在由阵发性进展为持续性的过程中伴随有显著的左心房和肺静脉重构;左心房容积显著增加是该过程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对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病人进行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指导左心房消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应变/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时心房肌的收缩舒张特性,探讨高血压病和房性心律失常特别是阵发性房颤对心房肌收缩舒张特性的影响。方法 32例健康志愿者和110例高血压病患者被纳入研究,分为4组:对照组(A组),单纯高血压病组(B组),高血压病合并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组(C组),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D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应变/应变率成像检查。结果 与A组相比,D组心率校正的舒张晚期应变率达峰时间、舒张早期应变率差值(AESR)、舒张晚期应变率差值(AASR)和心率校正的舒张晚期应变率达峰时间差值(ATASRc)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D组的收缩期应变率(SSR)、△ASR、△TASRc、△ESR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时,左心房心肌储存器功能受损表现为储存血液势能的能力不变,而效率下降;阵发性房颤损伤了高血压病患者心房肌的传导性,降低了左心房整体的助力泵功能,同时增加了左心房行使管道功能的时间。应变率指标能够无创性定量评价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的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6.
冠状静脉窦起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 (房颤 )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 ,起搏治疗是临床的选择之一。 1997年 ,Papageorgiou等[1] 的电生理研究表明冠状静脉窦起搏能有效防止房颤发生 ,但冠状静脉窦起搏治疗阵发房颤的长期临床应用尚未见报道。资料和方法患者 6例 ,男性 ,年龄 6 4~ 79(平均 6 9 2 )岁。 6例均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窦 )患者 ,其中 3例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直径为 2 7 3~ 37 5 (平均33 7)mm ,其中 3例左心房增大。 6例患者均反复发生阵发性房颤 ,其中 2例合并心房扑动、1例合并二度房室阻滞 ,5例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P波时限≥ 0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老年病房2003年1月~2007年6月期间住院的60例男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分别占12%、22%、66%;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房颤的主要病因(发病率分别占65%、52%、47%);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心功能明显差于阵发性房颤心功能(P〈0.01);其左房内径显著大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房内径,而射血分数显著低于阵发性房颤的射血分数(P均〈0.01);慢性房颤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类型的其它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60例老年房颤患者均用过抗凝剂,仅有5例患者使用过华法林,24例患者发生脑栓塞,2例患者发生下肢或上肢动脉栓塞。结论: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房颤的主要病因;随着房颤的发展,左房内径增大、心功能逐渐恶化、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房颤常合并其它形式的心律失常;脑栓塞发生较高.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8.
双心房同步起搏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伴有房间阻滞的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房扑动,国内从1998年开始陆续有部分病例报道,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随访的时间都较短。本文报道了自1998年10月到2000年11月间在我院13例植入了双心房同步起搏器患者随访至今的结果,对双心房起搏预防阵发性房颤的长期疗效及冠状静脉窦起搏左心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探讨和评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了解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否有效防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的再发率,以探讨ACEI在AMI合并房颤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8年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工作的状况。方法根据房颤注册研究网上平台获得的资料,对2008年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截至2010年10月5日,调查共收到53家医院提供的注册登记病例资料2808份,其中男1946例,女862例,平均年龄(57.4±11.4)岁。阵发性房颤占71.5%,持续性房颤占22.8%,持久性房颤占5.7%。47.2%的患者合并1种或1种以上的基础心脏疾病。左心房直径(40.6±11.7)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8.4±5.4)mm,左心室射血分数0.63±0.08。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主要术式是环肺静脉隔离术和环肺静脉隔离加必要心房辅助线,消融能源全部为射频。2008年总的消融术成功率为82.1%,复发率为17.9%,对成功率和复发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左心房直径、房颤类型和消融术式。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严重并发症如心脏压塞和肺静脉狭窄的发生率为0.74%,无心房食管瘘的发生。结论建议在相关条件较好的医院,可将经导管消融作为无基础心脏疾病的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