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刘春华教授从“脾主运化”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随诊,收集整理典型案例,总结刘教授对2型糖尿病前期的临证心得、遣方用药特色,并列举验案加以分析。[结果]刘教授认为,糖尿病前期应归属于“脾瘅”范畴而非“消渴”,病位当责之于脾,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脾虚不运为本,兼夹湿热、痰浊、气滞、血瘀等证为标,虚实夹杂、标本并存。临证施治过程中健脾助运贯穿始终,再随证兼顾祛邪,标本同治。所附验案以虚证为主,辨为脾胃虚弱证,治以健脾助运、益气养阴,配合生活方式调整,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刘教授重视临床辨证,从“脾主运化”辨治2型糖尿病前期,并提出“健脾助运”为治疗大法,遣方用药重视脾虚之本,兼顾标实,临证疗效甚佳,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2.
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体质、病情严重程度、肠镜结果、细胞因子、microRNA、肠道菌群、用药规律等方面综述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研究进展。溃疡性结肠炎的证候要素主要涉及湿热、寒湿、风寒、气滞、气虚、阳虚、阴虚、血瘀,痰湿质、湿热质和阴虚质者更为易感,在轻中度患者中脾虚湿蕴证较为常见。内镜下分型为Ⅰ型者以实证为主,多为大肠湿热证;而Ⅲ型患者以虚证为主或虚中夹实,多为脾虚湿热证。microRNA表达、细胞因子水平、肠道菌群与中医证候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用药方面,临床多注重选用清热、利湿、益气、健脾之品。积极探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证候规律,优化诊断标准,对提高诊疗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谢晶日教授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师学习,收集整理医案,对谢师治疗胆石症的理论基础、辨证特点和用药经验的独特之处进行总结,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谢师认为,胆石症的病机以肝郁脾虚为本,湿热互结为因,胆腑瘀阻为标,并首次提出了“土木升降相因”理论,主张升发肝脾之气,和降胆胃之气,脾胃肝胆升降有序,则气机运转通畅,中焦生机不息,结石无由以生。临证时以升发肝脾、和降胆胃为纲,标本兼治,以复土木之升降;针对兼症,灵活采用利湿、化瘀等法。所举医案患者症状反复发作,为胆胀肝郁气滞兼相火炽盛证,治以疏肝行气、利胆通腑之法,临床症状好转,复查超声结石基本消失。[结论]谢师治疗胆石症注重肝脾同调,遣方用药灵活多变,疗效显著,其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路志正教授认为,五脏六腑皆可致心痛,非独心也。心与脾经脉相连,功能相属,脾心痛病位在心,实由脾的病变所引起。如心脾两虚,宗气不足,脾虚湿困,痰热壅阻,脾胃虚寒,肝气犯脾,脾肾阴虚等皆可导致心的病变而引发心痛。脾心痛重在辨病位,辨兼证,辨标本,辨虚实。治疗上根据审因论治的原则,使用健脾益心,补益宗气,健脾祛湿,涤痰清热,温中祛寒,疏肝健脾,滋补脾肾诸法,治病求本。  相似文献   

5.
陈意教授对泄泻的中医治疗有着独到的经验。认为六淫伤人,脾胃失调,皆能致泻,但实泻以湿邪为主,久泻以脾虚为主。实泻治以祛湿兼清热或温寒,久泻治以益气健脾,兼以疏肝补肾。辨证分为寒湿泄泻,湿热泄泻,脾虚泄泻,肾阳亏虚。  相似文献   

6.
罗凌介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擅长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出“肝脾同治”的辨治思路.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由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其发病以湿热毒邪为其致病外因,正气亏损为致病内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肝、脾、肾三脏虚损为主.根据肝病传脾的理论,辨证多属肝郁脾虚证或夹杂肝郁脾虚证.制定“疏肝健脾法”贯穿治疗始终,以慢迁肝方为基础方,临证灵活加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汪受传教授从足三阴经辨证论治小儿水疝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侍诊,收集整理和记录分析汪教授治疗水疝的医案,分析汪教授治疗水疝的辨治思路,阐述汪教授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详细论证其辨证分型,并举验案加以分析。[结果]汪教授认为小儿水疝病因不离寒湿水气,辨证论治不离足三阴经,尤重足厥阴肝经,并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有关,治疗以疏肝、实脾、温肾为主。案一辨证为湿聚足太阴脾经,治以健脾化湿利水;案二辨证为寒凝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治以疏肝温肾利水,治后均获良效。[结论]汪教授治疗小儿水疝从足三阴经辨证入手,治以疏肝健脾、温阳利水,临床收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谢晶日教授运用中药治疗单纯性甲胎蛋白升高的临证经验,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借鉴。[方法]通过跟随谢晶日教授临证学习和对验案的整理,总结谢师运用中药治疗单纯性甲胎蛋白升高的学术观点和治疗特色,并举典型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谢晶日教授认为单纯性甲胎蛋白升高其病因主要责之于三个方面,即虚、瘀、毒。"虚"指脾虚,包括脾气虚、脾阳虚、胃阴虚;"瘀"责之于肝,包括气郁和血瘀;"毒",即湿毒、热毒、痰毒。病变脏腑主要责之于肝、脾,并将其病机概括为"因病致虚,因虚得实,复又因实致病"。治疗当以疏肝健脾、化瘀解毒为主要治疗原则,临床应用每收良效。所举验案,具体展示了上述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结论]谢晶日教授详辨病证,从虚、瘀、毒三方面辨治单纯性甲胎蛋白升高的临床经验,值得总结效法,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UC)的中医药治疗一直是中医药界研究的热点。笔者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UC的现状及展望作一综述。1 辨证分型根据文献归纳 ,中医辨证分型大致有 :脾虚 (包括脾气虚、脾阳虚、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脾虚湿滞及脾虚寒湿等 ) ,脾肾两虚 (含脾肾阳虚 )、湿热郁结(大肠湿热 )、肝脾不和 (肝旺脾虚 )、血瘀肠络 ,此外还有气滞湿郁 ,寒热夹杂及气血双亏等证型。2 中药治疗2 .1 中药内服李寿山[1 ] 将本病分为肝脾不和、气滞湿郁和脾虚湿盛 ,寒热夹杂两型 ,分别用四逆散和理中汤加减治疗 ,参苓白术散加减善后。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吴金玉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临床跟诊,收集整理并分析记录吴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医案,查阅相关古籍和文献资料,阐述吴教授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分析其诊治思路,并附验案加以佐证。[结果] 吴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总以本虚标实为主,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血为标,在临床治疗中重视顾护脾胃,从脾治肾,同时兼顾补益气阴,而邪实中又以“瘀血”为要,擅用活血化瘀之法。所举医案中医辨病为水肿,属脾肾气虚、瘀血内阻之证,治以健脾益肾、活血祛瘀、益气养阴、标本同治,以后天脾气固补先天肾气,祛除湿浊瘀血,邪去正安,疗效显著。[结论] 吴教授辨治慢性肾脏疾病,详辨病因病机,标本兼治,治疗上以脾肾亏虚、湿浊瘀血为切入点,据证化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疏肝健脾方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大鼠结肠溃疡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为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大鼠结肠溃疡修复的影响 ,在大鼠造成结肠溃疡后 ,治疗组开始每天用药 ,并在 3、6、9d后处死大鼠检测结肠组织。结果表明 :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模型组 ,结肠溃疡粘膜组织在光镜下可见到大量炎细胞浸润、出血、水肿、结肠溃疡比单纯溃疡性结肠炎组严重。另外结肠粘膜组织一氧化氮 (NO)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也比单纯溃疡性结肠炎组显著升高。然后用疏肝健脾方药治疗后上述实验指标改善明显。说明疏肝健脾方药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大鼠结肠溃疡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中医内科学脾系病证概要,包括脾系的概念、病因病机、辨治要点、病证举要、治法方药和临证要点。脾系病证的病因病机,实为湿盛而阳微,湿困脾运;虚则脾不化湿,阳微湿盛。辨证分气、血、虚、实、寒、热,治疗要点不在补而在运。病证常见有胃痛(胃痞)、腹痛、呕吐、呃逆、噎膈、反胃、泄泻、便秘、吐血、便血、痰饮、脾瘅等。治法有温中燥湿、清热化湿、攻逐水湿、补中益气、健脾运中、益胃养阴、健脾温中、化瘀通络等,兼证治法有健脾舒肝、健脾和胃、疏肝和胃、抑肝扶脾、培土生金等法。临证要点包括虚实寒热常易并见;治脾当祛湿为主;治胃以调气为先;胃腑热证,注意养阴;脾胃与他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马丽俐教授从脾论治瘾疹的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临证收集和记录门诊病历,整理马教授从脾辨证论治瘾疹的经验,总结本病的病因病机及遣方用药规律,并举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 马教授认为,瘾疹的核心病机为脾虚失运,感邪致病,总属正虚邪中,本虚标实,临证常见脾虚营卫失和、脾虚湿困、脾虚肝郁。治疗上马教授灵活运用补运二法以健脾体,以调和营卫、运脾化湿、补土疏木分治,同时注重因人制宜,个体化论治。所举验案中患者年逾花甲,皮疹反复,诊断其为脾虚湿蕴之瘾疹,治宜运脾祛湿、祛邪止痒,后期兼扶正补虚,随症加减,用药灵活,疗效显著。[结论] 马教授秉承以脾为本的辨治思想施治瘾疹,疗效明显,其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胰腺炎等脾胃病常见脾虚湿热证,以脾虚为主,兼夹湿热。邵荣世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常运用补虚健脾、清化湿热之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总结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朱莹教授从伏毒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证经验。认为正虚邪恋、伏毒损络为核心病机, 提出分期论治辨标本、既病防变逐伏毒、瘥后防复重脾肾之治则, 临证治疗以健脾固本为先,辅以疏肝温肾,以祛风、泻火、化湿、散瘀、逐痰之法荡涤伏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连建伟教授辨治失眠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以期指导失眠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连教授治疗的不同证型失眠验案4则,结合平素跟师随诊的心得体会,详加按评,从病因病机、辨证重点、组方化裁、用药特色等方面探索连教授治疗失眠的特色和经验。[结果]连教授认为临床上失眠多见痰热扰心、肝郁脾虚、气滞血瘀、心脾亏虚4种证型,其辨证重点在于两手关脉之表现和舌质、舌苔之变化。临证治疗,连教授善于以经论为指导,应用历代名方,加减化裁,合而成方,熔数方于一炉,疗效显著。所选4则医案,分别代表上述4种证型。痰热扰心者治以化痰清热以安神,肝郁脾虚者治以疏肝健脾以安神,气滞血瘀者治以行气活血以安神,心脾亏虚者治以健脾养心以安神,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连建伟教授辨治失眠,突出舌脉的辨证意义,并根据虚实之不同,随证论治,临床疗效颇佳,其学术观点和临床遣方用药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何若苹治疗失眠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及搜集、整理何师治疗失眠的典型医案,从诊治思路、遣方用药方面总结其辨治特色与临证经验,并举两则验案予以佐证。[结果]何师认为,失眠病位主要在心,与脾、肝、肾关系密切。虽病因病机多样,但不离虚、实两方面。虚者,包括心、脾、肝、肾四脏亏虚,从补心、健脾、养肝、益肾入手,分别予天王补心丹、归脾汤、酸枣仁汤、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实者,包括气滞与瘀血,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为治,分别予逍遥散、血府逐瘀汤、癫狂梦醒汤施治,同时随症加减,灵活使用药对。所举验案,分别以活血化瘀、疏肝健脾养心为法,方选血府逐瘀汤、逍遥散加减,患者睡眠质量均得到改善。[结论]何师从虚与实两方面论治失眠,临床疗效肯定,值得后辈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谢晶日教授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观点和临证经验。[方法]从疾病归属、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证加减、病后调护等方面论述谢晶日教授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观点和临证经验,总结其用药规律及治疗特色,并举典型病案一则佐证。[结果]谢晶日教授认为脾虚是本病的病机之本,湿热是发病的关键因素,而肝与肺、脾、大肠密切相关,能够调畅情志,调节全身气血津液的运行,故在治疗时除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为基本大法外,还应重视从肝论治,兼以调畅气机,活血化瘀之法,同时注重病后调护,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谢晶日教授辨证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周亨德教授诊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缓解期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方法]通过复习相关中医文献,跟师临诊及整理医案,总结周教授对UC缓解期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认识,以及治疗思路和用药特色,并列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周教授认为,UC缓解期多为虚证或虚中夹实证,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湿、热、瘀、滞为发病之标。虚证可分为脾气亏虚、脾阳不足两型,以益气健脾、温阳健脾为治则,脾气亏虚型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脾阳不足型选用理中汤加减;虚中夹实者在上述证型基础上分别选用疏肝理气、消食导滞、清热燥湿、活血化瘀之品,强调适时调养胃阴,以防燥湿太过。所举验案中患者辨证为脾气亏虚,经过益气健脾燥湿、疏肝行气导滞等治疗后,收效良好。[结论]周教授认为UC缓解期多为本虚证或本虚标实证,以脾气亏虚为本,湿邪为标,健脾化湿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其临床经验值得传承推广。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张小萍教授运用脾胃气化学说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虚,标实为湿热、疫毒、寒湿侵犯肠腑。其发生发展与脾胃的纳化失常、燥湿失衡、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有关,临床常以调升降,清内邪;理出入,抗外邪;顾纳化,复脾胃;兼燥湿,固肠腑等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