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直肠微小息肉是指结直肠黏膜上直径≤0. 5 cm的微小隆起性病变。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佳切除方法尚存争议。且对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的增生息肉,有指南指出,可做随访处理,不做切除,而上述观点在中国的临床实践中却少见实行。因此,本文对结直肠微小息肉常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进展,PIVI策略及随访策略,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为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约85%的结直肠癌由结直肠腺瘤发展而来。结肠镜检查作为发现结直肠息肉的金标准,存在一定的漏诊率。提高腺瘤检出率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本文就提高结直肠腺瘤检出率的方法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对结直肠表浅型微小腺瘤的研究日益增多 ,对其与结直肠癌关系的认识也日趋深入。本文简要介绍结直肠表浅型微小腺瘤的基础及临床进展。结直肠表浅型微小腺瘤  一、扁平型及凹陷型腺瘤Mutoetal[1] 于 1985年首先使用“扁平型腺瘤”(flatadenoma ,FAs)一词来描述微隆于结直肠粘膜表面的扁平腺瘤。此后 ,人们又将其表面有中央凹陷者称为“凹陷型腺瘤”(depressedadenoma ,DAs)。此类腺瘤可在家族遗传性疾病或散发性疾病中发现。Kubotaetal[2 ] 统计的凹陷型、扁平…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计算机辅助内镜下病变的发现和鉴别因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而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深度学习和卷积神经网络的出现,极大推动了智能化内镜的发展。结直肠息肉的人工智能化检测,是人工智能消化内镜应用领域中发展最快的方向,近年来不断涌现结直肠息肉智能检测和性质鉴别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计算机辅助诊断和人工智能在结直肠息肉性质鉴别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波士顿量表(BBPS)评分与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拟行结肠镜检查的127例患者,所有患者结肠镜检查结束后行BBPS评分;根据BBPS分值将肠道准备质量分为差(1~4分)、合格(5分)、良好(6~7分)、优秀(8~9分);记...  相似文献   

6.
高占娟  胡晓娜 《胃肠病学》2012,17(6):366-368
叶酸是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中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在DNA的合成和复制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中,叶酸缺乏易导致腺瘤性息肉发生;如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已形成,叶酸补充可能增加其进展风险。800μg/d的适量叶酸摄入是有益的,应不会增加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源于结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2015年全世界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是癌症相关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发病位于第3位,死亡位于第2位~([1])。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2015年我国CRC新发病例达37.63万,上升至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19.1万例~([2])。散发结直肠癌多由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及其相关的异型增生是重要的结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生、发展及诊断、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自Lee等[1]于1993年在秀丽隐杆线虫中发现了第1个定时调控胚胎发育的微小RNA( microRNA,miRNA)以来,与人类疾病相关的miRNA相继被报道.miRNA是一类仅约22个核苷酸长度的单链小分子非编码RNA,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其通过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代谢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广泛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化学治疗药物抵抗等过程.miRNA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相关.结直肠肿瘤的发生是一个连续的递进过程,基因突变和异常甲基化在其中起重要作用,miRNA也参与该网络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切除术后复发息肉的特点.方法 收集2005年5月-2012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完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病理组织学确诊为CRA,术后行肠镜复查,并发现复发息肉的患者103例.统计分析初发息肉的大小、数目、病理分型、发生部位、肠镜间隔时间与复发息肉的大小、数目、病理分型、发生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 93%的患者复发息肉大小都在1 cm以内;复发息肉在左半结肠占65%,在右半结肠占12%,在全结肠占22%;初检CRA大小、数目、病理分级与复发息肉的大小、数目、病理分级,经统计分析均无关联,初检发生部位与复发息肉的发生部位有相关性(P<0.05).结论 复发息肉通常是多发、较小、低危的,虽然大部分在第1年已经出现,但在5年之内其镜下特点及病理分型均无统计学意义.初检位于左半结肠的CRA患者,复发息肉更易在左半结肠,而初检位于全结肠的患者复发息肉更易在全结肠.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内镜下息肉切除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医师可通过微创、高效的内镜下操作,实现结直肠息肉的完整切除,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其中圈套器冷切除术因操作简单、耗时短、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被推荐为1~9 mm结直肠(微)小息肉切除的首选方法。近年来,圈套器冷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研究进展迅速,笔者围绕该项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对长径≥10 mm的扁平息肉治疗的应用及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多种无需高频电的冷切除技术已逐步应用于结直肠息肉的治疗,其中包括冷活检钳钳除术,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 冷黏膜切除术等,本文对各项冷切除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术后相关组织学改变和技术操作及注意事项,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利用结肠镜息肉检出率(polyp detection rate,PDR)估算腺瘤检出率(adenoma detection rate,ADR)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利用2017年全年结肠镜数据计算PDR与ADR的换算系数,利用PDR和换算系数估算结肠镜医师的ADR,并与实际ADR进行一致性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联动成像模式(linked color imaging,LCI)提高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尤其是腺瘤检出率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3月入院接受LASEREO系统结肠镜LCI模式或普通白光(white light imaging,WLI)模式检查的患者,比较两种模式下结肠镜检查整体息肉检出率、腺瘤检出率、扁平息肉检出率、小息肉(≤5 mm)检出率及右半结肠息肉检出率的差异。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CIE)于1976年制定的L*a*b*颜色空间分析比较两种模式下腺瘤性息肉与周边黏膜的色差(ΔE)。结果 LCI组患者整体息肉检出率,尤其是腺瘤检出率高于W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53%比32.83%,P=0.038;53.65%比39.62%,P=0.009)。LCI组腺瘤性息肉与周边黏膜的色差(ΔE)明显高于W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24±8.67比15.28±6.68,P<0.001),且LCI组扁平息肉、小息肉及右半结肠息肉检出率均高于W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98%比47.17%,P=0.005;60.94%比42.77%,P=0.001;45.83%比32.70%,P=0.012)。结论 LCI能有效提高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尤其是腺瘤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是重要的癌前病变。目的:分析老年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结肠镜和病理检查证实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老年患者178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腺瘤部位、腺瘤大小、病理类型、异型增生、癌变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大小的腺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腺瘤直径的增大,管状腺瘤的检出率下降,绒毛-管状腺瘤的检出率增高(P0.01),腺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的发生率增加,腺瘤的癌变率增加(P0.01),且绒毛-管状腺瘤的腺上皮异型增生程度和癌变率明显高于管状腺瘤(P0.01)。结论:随着腺瘤直径的增加,老年腺瘤性息肉患者绒毛-管状腺瘤的发生率、异型增生程度以及腺瘤癌变率均明显增加,早期发现并治疗腺瘤性息肉可有效减少老年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2013年5月完善肠镜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2 165例,随机分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413例及正常对照组1 752例。统计两组NAFLD患病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关系。结果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NAFLD患病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独立高危因素(OR:1.16;95%CI:1.04-1.58)。结论 NAFLD可增加患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中老年人结直肠腺瘤型息肉(colorectal adenoma polyps,CA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2010-10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院干部消化内科住院期间做电子结肠镜检查的45岁以上患者114例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患...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进展期结直肠腺瘤(ACA)及高危腺瘤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经内镜下治疗的结直肠腺瘤患者4573例(10653枚腺瘤),根据腺瘤直径大小、是否有绒毛结构形成或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分为进展期腺瘤组(1205例患者,1619枚腺瘤)、非进展期腺瘤组(336...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3大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经"腺瘤-癌"的发展模式演变而来,对结直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的早期检出和及时治疗明显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内镜检查技术日益发展,提高分辨率、图像增强、提高可视化等相关技术应用于结肠镜,显著提高了息肉检出率及腺瘤检出率。在内镜下治疗中,应该根据结直肠息肉生长部位、大小、形态选择合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脂联素受体1(adiponectin receptors1,R1)和R2在人结直肠癌组织、腺瘤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3种组织中R1和R2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1例新鲜结直肠癌组织,42例结直肠腺瘤组织,35例癌旁组织中脂联素受体R1和R2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R1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高于腺瘤组织(P=0.047),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2),腺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42).R2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高于腺瘤组织(P=0.035),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2),腺瘤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46).在3种组织中,R1与R2的表达无关联性(P>0.05).在5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脂联素受体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均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脂联素受体在人结直肠癌组织、腺瘤组织、癌旁组织中普遍表达,且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最高,腺瘤次之.脂联素受体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tumor regional lymph node and metastasis)分期有关.脂联素受体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