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生菌VSL#3治疗DS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转录因子STAT1、T-bet的影响,了解益生菌治疗实验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DSS溶液诱导大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美沙拉嗪灌胃组、模型+VSL#3灌胃组、联合组(模型+VSL#3+美沙拉嗪灌胃)。采用DAI积分及组织损伤学评分检测各干预组疗效,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TAT1、T-bet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DAI积分及组织病理积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模型+美沙拉嗪组和模型+益生菌VSL#3组DAI评分则明显低于模型组,联合治疗组则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益生菌VSL#3、模型+美沙拉嗪及联合干预后转录因子STAT1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而T-bet的表达升高(P均<0.05)。其中又以联合治疗组效果最佳。结论益生菌VSL#3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可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其部分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STAT1,提高T-bet的表达水平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分析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及结肠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意义,并分析益生菌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 istar大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UC组)和益生菌治疗组(PC组);UC和PC组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PC组大鼠给予双歧三联活菌悬液(2.2×10^9CFU/只)治疗,1次/d,共4周。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炎性反应并评分;鲎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W estern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结肠TLR4和NF-κB p65蛋白及mRNA的表达,分析其变化及益生菌的作用。结果PC组炎性反应评分较UC组明显降低(P〈0.05),但高于NC组(P〈0.01);PC组血浆内毒素明显低于UC组(P〈0.05),但高于NC组(P〈0.01);UC组TLR4和NF-κB p65的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高于PC组和NC组(P〈0.05、0.01),PC组高于NC组(P〈0.01)。结论内毒素-TLR4-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内毒素的产生、降低大鼠结肠TLR4和NF-κB表达可能是益生菌减轻大鼠结肠炎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生菌VSL#3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和对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STAT4、STAT6蛋白表达的影响,了解益生菌VSL#3治疗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DSS溶液诱导建立UC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益生菌组,每组8只。模型组、美沙拉嗪组、益生菌组均采用5%DSS溶液造模,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益生菌组给予益生菌VSL#3灌胃;采用组织损伤学评分及HE染色检测各组干预疗效,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大肠组织中STAT4和STAT6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组织病理损伤最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美沙拉嗪组和益生菌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和益生菌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破坏明显减轻,破坏程度介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与模型组比较,益生菌组、美沙拉嗪组STAT4蛋白和STAT6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益生菌VSL#3对大鼠UC有治疗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STAT4和STAT6的表达水平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益生菌VSL#3对减轻TNBS诱导的大鼠急性结肠炎结肠黏膜中IL-4、IL-13、IFN-γ、IL-12表达对Th1/Th2平衡的影响以及益生菌VSL#3的调节作用.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VSL#3组、美沙拉嗪+VSL#3组,建立TNBS大鼠结肠炎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排便情况、组织病理学变化及Th 1/Th2表达情况.取结肠组织做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IL-4、IL-13、IFN-γ、IL-12的表达.结果 与TNBS模型组比较,VSL#3组、美沙拉嗪组、VSL#3+美沙拉嗪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肠组织MPO水平、结肠炎大鼠病理评分均降低.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与TNBS组相比,VSL#3组、美沙拉嗪组和VSL#3+美沙拉嗪组均可下调促炎因子IL-12、IFN-γ的表达,上调抗炎因子IL-4、IL-13的表达,VSL#3组与美沙拉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的比值依如下顺序减少:TNBS模型组>VSL#3组>美沙拉嗪组>美沙拉嗪+ VSL#3>正常对照组,其比值逐渐趋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VSL#3对TNB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FN-γ、IL-12,上调IL-4、IL-13炎性因子的表达,使Th1/Th2的平衡趋于正常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益生菌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IECs)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for,TLR)、TLR4表达及肠黏膜核因子,kappa B活化的影响,探讨益生菌预防与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模型组(M)、益生菌组(P)。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给予含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ulfate sodium的饮用水10 d建立亚急性结肠炎模型,第11 d开始常规饲养观察2周;益生菌组则在建立模型后给予双歧三联活菌500 mg.kg-1.d-1灌胃,1次/d,共2周;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组织学评分(HPS)和分离ICEs并提取ICE中的总RNA,用RT-PCR法检测TLR2、TLR4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的活性情况。结果益生菌组的症状、组织损害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模型组和益生菌组TLR2和TLR4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与模型组比较,益生菌组TLR2的表达增加(P<0.05),而TLR4的表达则明显下降(P<0.001);模型组NF-κB活性明显高于益生菌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益生菌组与正常对照组NF-κB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通过促使TLR2表达进一步增加,并可抑制TLR4的表达,进而控制NF-κB的活性,并在缓解肠道炎症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清肠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粪便常见需氧菌群和肠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p65激活的影响,探讨清肠汤治疗大鼠实验性UC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硫酸葡聚糖钠加乙酸复合方法制作UC大鼠模型,分别给予柳氮磺胺嘧啶(SASP)和中药清肠汤治疗,通过肠道菌群培养分析观察治疗后大鼠肠道菌群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肠组织中TLR4与NF-κB p65的表达,对肠道菌群中大肠埃希菌的特征变化与肠组织TLR4、NF-κB p65的表达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造模后大鼠肠道菌群发生了变化,各中药治疗组治疗结束后大鼠肠道内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减少(P〈0.05),各治疗组治疗结束后大鼠肠组织中TLR4与NF-κB p65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大鼠肠组织中的TLR4和NF-κB阳性细胞数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1),TLR4、NF-κB阳性细胞数与粪便中大肠埃希菌的含量存在相关性(均P〈0.01)。[结论]清肠汤对UC模型大鼠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并可由此抑制肠组织TLR4、NF-κB p65的激活,这可能是清肠汤治疗大鼠实验性UC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与核因子(NF)-κB在实验性结肠炎大鼠中的表达。方法 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美沙拉嗪组大鼠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模。模型组不设干预,正常饮食;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治疗15d后观察大鼠的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用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STAT6mRNA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的表达。结果 STAT6 mRNA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1);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蛋白在模型组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STAT6 mRNA和NF-κBp65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 STAT6 mRNA和NF-κB p65在实验性结肠炎大鼠中呈现高表达。美沙拉嗪可能是通过STAT6和NF-κB双信号途径下调炎症,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TLR4/NF-κBp65信号通路在急性胰腺炎中起促炎作用,可调控炎症因子释放,但其在重度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TLR4/NF-κBp65信号通路在实验性SAP合并AKI中的作用。方法:32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AP 6 h、12 h、18 h组,每组8只。模型组大鼠以4%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诱导SAP。动态测定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观察肾脏大体和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脏组织TLR4、NF-κBp65定位和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肾脏组织损伤随造模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同时血清Cr、BUN和TNF-α、IL-6水平逐渐升高,肾脏组织TLR4、NF-κBp65表达逐渐增强(P均0.05)。肾脏组织TLR4、NF-κBp65表达与血清Cr、BUN、TNF-α、IL-6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实验性SAP中,肾脏组织TLR4、NF-κBp65的表达变化与肾损伤严重程度和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的变化相一致,提示TLR4/NF-κBp65信号通路在SAP合并AKI的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Toll样受体(TLR)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益生菌组和美沙拉嗪组。对照组正常饲养,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益生菌组和美沙拉嗪组给予含5%葡聚糖硫酸钠饮用水10 d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益生菌组和美沙拉嗪组于第11天分别给予酪酸梭菌活菌和美沙拉嗪灌胃治疗14 d。14 d后处死所有大鼠,观察疾病活动指数,进行组织学评分,RT-PCR法检测TLR2和TLR4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转转录因子(NF)-κB的活性。结果模型组的疾病活动指数和组织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益生菌组和美沙拉嗪组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TLR2和TLR4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益生菌组和美沙拉嗪组高于对照组且低于模型组(P<0.05),而益生菌组和美沙拉嗪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模型组NF-κB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益生菌组和美沙拉嗪组高于对照组且低于模型组(P<0.05),而益生菌组和美沙拉嗪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中TLR表达异常,NF-κB的活性增加,益生菌及美沙拉嗪制剂可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TLR表达和NF-κB的活性,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我国溃疡性结肠炎(UC)的患病率明显增高,Toll样受体4(TLR4)与UC的发生、发展可能密切相关。目的:探讨维生素D_3对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维生素D_3组。模型组和维生素D_3组大鼠给予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制备结肠炎模型,维生素D_3组给予胆维丁乳灌肠。行HE染色,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病理学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TLR4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DAI、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增高(P0.05),结肠组织TLR4表达显著增高(P0.05)。给予维生素D_3干预后,DAI、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TLR4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高表达,可能与UC发病有关。维生素D_3可通过抑制TLR4表达减轻结肠炎大鼠的肠道炎症反应,从而发挥辅助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肠炎清对免疫复合溃疡型结肠炎模型(ICUC)大鼠结肠组织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及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IB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加免疫复合法造模。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肠炎清低、中、高剂量组(8.33、16.67、33.33ml/kg)、柳氮磺吡啶(SASP)组(0.5g/kg)。造模后第2天,用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7d后,麻醉处死大鼠,取新鲜结肠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p65的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法(qRT-PCR)检测TLR4mRNA、MyD88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 NF-κBp65在各组各只动物均可见阳性表达,其中肠炎清高剂量组及SASP组可显著下调NF-κBp65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结果:造模后动物结肠组织TLR4mRNA、MyD88mRNA的表达量均有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TLR4 mRNA、MyD88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炎清能下调NF-κBp65蛋白表达、TLR4、MyD88基因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LR4/MyD88/NF-κB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p)是一种肠道共生菌,其数量减少是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的重要特征之一。既往研究显示Fp上清液在实验性结肠炎中具有明显的抗炎效应。目的:探讨Fp上清液在实验性结肠炎中的抗炎效应是否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方法: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结肠炎模型组和Fp上清治疗组。通过予小鼠连续5 d饮用3.5%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急性结肠炎模型,观察小鼠体质量和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以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TLR4 mRNA和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环氧合酶-2(COX-2)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肠炎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结肠缩短,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TLR4 mRNA和p-NF-κB p65表达以及血清TNF-α、IL-6、COX-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Fp上清治疗组上述指标均较结肠炎模型组显著改善(P0.05),其中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Fp上清液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及其下游炎症因子表达,在实验性结肠炎中发挥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13.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发病机制不明,且缺乏有效治愈手段.对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药物干预的作用机制.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对NF-κB、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四组,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另三组以噁唑酮诱导实验性结肠炎,随后分别腹腔注射0.9%NaCl溶液(模型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苷组)或予柳氮磺砒啶(SASP)灌胃(SASP组)7 d.观察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大体和组织学损伤评分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0)活性,蛋白质印记法检测结肠黏膜NF-κB、STAT3活化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DAI、大体和组织学损伤评分、MP0活性以及结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中活化NF-κB p65、STAT3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甘草酸苷组和SASP组则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甘草酸苷组与SASP组间仅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有效改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炎症活动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STAT3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清肠栓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TLR1、TLR2、TLR3及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组)、模型组(M组)、清肠栓组(QCS组)、美沙拉嗪组(5-ASA组)。造模期间,C组给予蒸馏水,其余组予5%DSS自由饮用6d制备UC模型。药物干预期间,QCS组、5-ASA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肠7d。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指数、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结肠组织TLR1、TLR2、TLR3及TLR4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C组比较,M组DAI评分显著升高(P<0.05);QCS组DAI评分较M组显著下降(P<0.05)。2与C组比较,M组TLR2、TLR4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M组比较,QCS组、5-ASA组TLR2、TLR4的表达较M组显著下降(P<0.05)。3各组间的TLR1及TLR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肠栓对UC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LR2、TLR4的表达,影响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最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抗大鼠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的疗效和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注射制备急性胰腺炎模型,治疗组于造模前用沙利度胺100 mg/kg灌胃8 d。观察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肺组织的湿/干比率、血淀粉酶及血氧分压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NF-κBp65、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NF-κBp65、TNF-αmRNA表达。结果沙利度胺治疗组大鼠胰腺组织及肺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其肺组织的湿/干比率、血淀粉酶、NF-κBp65和TNF-α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血氧分压水平和IκBα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沙利度胺可以有效地抑制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的进展,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对TNF-α表达的诱导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对氯苯丙氨酸(PCPA)致失眠大鼠脾脏Toll样受体(TLR)/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关键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SPF级Wistar雄性大鼠1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安定组和电针组,每组4只。模型组以腹腔注射PCPA建立大鼠失眠模型,安定组给予腹腔注射安定,电针组给予电针百会、神庭穴位,连续治疗5 d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测定大鼠脾脏TLR3、TLR4、髓样分化蛋白(My D)88、TAB2及NF-κB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脾脏TLR3、TLR4、My D88、TAB2及NF-κB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安定组和电针组大鼠脾脏TLR3、TLR4、My D88、TAB2及NF-κB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但电针组与安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可以上调TLR/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TLR/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免疫与睡眠的调节;电针可通过调节TLR/NF-κB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相关免疫物质的释放而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肠栓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oll样受体(TLR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大鼠60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清肠栓组,每组20只,然后对大鼠进行模型建造,造模时对照组给予蒸馏水,其余组均给予5%的葡聚糖硫酸钠。模型建立后清肠栓组给予清肠栓灌肠,比较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指数以及TLR1、TLR2、TLR3以及TLR4表达。结果模型组DA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清肠栓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清肠栓组结肠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TLR2和TLR4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清肠栓组TLR2和TLR4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TLR1和TLR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栓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大鼠TLR2和TLR4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 (STAT6 )与核因子(NF)-κB在实验性结肠炎大鼠中的表达.方法 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美沙拉嗪组大鼠均采用三稍基苯磺酸(TNBS)造模.模型组不设干预.正常饮食;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治疗15d后观察大鼠的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用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STAT6 rnRNA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 p65的表达.结果 STAT6 mRNA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1);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 p65蛋白在模型组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STAT6 mRNA和NF-κB p65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 STAT6 rnRNA和NF-κB p65在实验性结肠炎大鼠中呈现高表达.美沙拉嗪可能是通过STAT6和NF-κB双信号途径下调炎症,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实验性结肠炎大鼠Toll样受体2和4表达及益生菌治疗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和分析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意义,并分析益生菌治疗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UC组)和益生菌治疗组(PC组).UC和PC组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PC组大鼠给予双歧三联活菌悬液(2.2×109 CFU/只)治疗,1次/d,共4周.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炎性反应并评分.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结肠TLR2和TLR4蛋白及mRNA表达,分析其变化及益生菌治疗的作用.结果 NC、PC和UC组炎性反应评分分别为4.35±0.88、10.25±1.36和7.94±0.85.PC组炎性反应评分较UC组明显改善(P<0.05),但高于NC组水平(P<0.01).NC、UC、PC组TLR2和TLR4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26±4.24、47.20±4.62、36.64±3.67和8.16±4.50、25.84±4.46、19.71±3.28.二者在UC组的表达明显高于NC组(P<0.01)和PC组(P<0.05),PC组高于NC组(P<0.01).NC、UC、PC组TLR2和TLR4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240±140、10 570±2690、6640±1420和210±110、8580±2710、5290±1540.二者在UC组的表达明显高于PC组(P<0.05)和NC组(P<0.01),PC组高于NC组(P<0.01).结论 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TLR2和TLR4表达明显增高,提示肠腔内抗原摄取增多.双歧三联活菌可明显降低二者的表达水平,提示该益生菌可能通过降低TLR2和TLR4表达减少肠腔抗原的摄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乙醇灌肠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100mg/kg),罗格列酮组(2,4,8m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给药时间从造模后第2天开始至实验结束共8d,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生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酶(MPO)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肠黏膜NF-κBp65和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DAI、CMDI评分及结肠组织MPO活性明显升高(2.11±1.29vs0.11±0.17,2.67±0.82vs0.33±0.52,1.26±0.36U/gvs0.27±0.07U/g,P<0.01),结肠黏膜NF-κBp65及ICAM-1表达明显增强(0.7081±0.0671vs0.2293±0.0474;0.4846±0.0366vs0.1783±0.0201,P<0.01).罗格列酮中、高剂量组DAI,CMDI评分及MPO活性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DAI:1.11±0.50,0.61±0.25vs2.11±1.29,P<0.05;CMDI:1.67±0.52,1.17±0.75vs2.67±0.82,P<0.05;MPO:0.82±0.13,0.51±0.10U/gvs1.26±0.36U/g,P<0.01),NF-κB及ICAM-1表达也有不同程度降低(NF-κB:0.4544±0.0379,0.2577±0.0131vs0.7081±0.0671,P<0.01;ICAM-1:0.3854±0.0277,0.2830±0.0234vs0.4846±0.0366,P<0.01).大鼠结肠黏膜NF-κB的表达与ICAM-1表达呈正相关(r=0.927,P<0.01),ICAM-1的表达与结肠组织MPO活性也呈正相关(r=0.580,P<0.01).结论:罗格列酮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化,减少黏附分子ICAM-1产生以及降低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