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血常规是临床常用检查之一,也为其他疾病诊断提供依据。准确、快速、可靠的血液分析仪已经逐步代替传统手工法进行血常规检验,而标本送检时间以及保存温度都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中检验科的检测大多都在8:00点后才能进行,使得患者标本不能及时检测,为探讨静脉血保存时间与温度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标本保存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为提高临床血液检查分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抽取3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的静脉血,2份/人,立即测定后分别存放室温和4℃,并每隔4 h、6 h、8 h、24 h、48 h、72 h 测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项参数。结果室温6 h 和4℃24 h 内各时间点与即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室温保存24 h 后红细胞体积(MCV)与即刻比较差异显著(P<0.05),8 h 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压积(HCT)与即刻比较差异显著(P<0.05);4℃保存48 h 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即刻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参数72 h 内与即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温保存血常规比室温保存稳定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清晨采集80名健康体检者的空腹静脉血,比较不同放置时间、温度下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探讨血常规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室温22℃,放置30 min以及3、6 h时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22℃,放置3、6 h时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水平均高于放置30 min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时WBC、RBC水平均高于低温时,RDWSD、Hb、PLT水平均低于低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度、放置时间均是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需加强控制影响因素,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静置时间对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U%)、淋巴细胞比值(LYM%)、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30例患者,每位患者抽取静脉血2mL,EDTA.K2抗凝,室温保存,在抽取样本后第2h、4h、第6h、第8h、第lOh、第12h上机进行血常规测定,分析上述项目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6个时间点的WBC、NEU%、PLT不全相等(P〈0.05),第2小时、第4小时的WBC、NEU%、PL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到了第4h以后,WBC逐渐上升,NEU%、PLT均逐渐下降。6个时间点的LYM%、RBC、H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静置时间对血常规部分结果有显著影响,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6.
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Beckman Coulter STKS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Beckman Coulter STK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10名健康自愿者血液经抗凝后分成三组,每组10管,置于4、22、37℃三个温度下,在0、5、8、12、24h五个时间用Beckman Coulter STK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分析。结果:标本置于4℃时,WBC、HGB、MGV值在24h内均保持稳定(P>0.05),差异不显著,而RBC和PLT在8h时(P<0.05),差异显著;标本置于22℃时,WBC、RBC、HGB值在12h内均保持稳定(P>0.05),差异不显著,PLT在12h、MCV在5h时差异显著(P<0.05);37℃时,只有HGB在24h,WBC、RBC在12h时差异不显著(P<0.05),PLT和MCV在5h差异显著(P<0.05)。三个温度所测得三组WBC分布点图提示,在24h时白细胞分布点图异常。结论:标本保存的最佳温度为4℃;常温下标本测定的最佳时间为5h以内。  相似文献   

7.
黄秋荣  麦伟图 《西部医学》2006,18(2):246-246
目的了解稀释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数据影响,寻求测定血常规最佳时间。方法用东亚KX-21血球计数仪对门诊随机200个病人稀释样本分别进行采血稀释后1、5、20、30 m in测定以及全血测定,观察白细胞(W 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的变化情况。结果W BC、RBC、HB的四个时间稀释标本与全血标本统计学上无差异;PLT测定在采血稀释后5、20、30 m in时与全血标本统计学上无差异;而PLT在采血稀释后1 m in时则定值与全血测定值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进行稀释模式测定血常规,放置时间最好在采血稀释后5~20m in内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探讨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60例,随机分成室温保存组和冷藏保存组,测定结果进行对照,记录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变化情况。结果:室温保存24h血常规指标中WBC、RBC、Hb、MC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CT、PLT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冷藏保存72 h血常规指标中WBC、RBC、MCH、Hb比较稳定,HCT、PLT在48 h内比较稳定,超过48h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不同温度下保存血液样品随着时间的增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在临床应用时要结合保存条件在最优时间内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9.
管学军 《大家健康》2014,(8):247-247
目的:通过探讨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60例,随机分成室温保存组和冷藏保存组,测定结果进行对照,记录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变化情况。结果:室温保存24h血常规指标中WBC、RBC、Hb、MC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CT、PLT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冷藏保存72 h血常规指标中WBC、RBC、MCH、Hb比较稳定,HCT、PLT在48 h内比较稳定,超过48h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不同温度下保存血液样品随着时间的增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在临床应用时要结合保存条件在最优时间内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常规标本不同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Sysmex XE-2100测定血细胞各参数的影响。方法观察40例K2-EDTA抗凝血标本全血细胞计数(CBC)、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各参数在室温和4-6℃保存下不同时段的变化情况,同时结合血涂片、散点图、报警信号等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建立合适的血常规标本保存方法。结果室温条件保存下RBC、HGB、MCH、PLT及RET#在72h内无显著变化,而WBC在72h时显著降低;HCT、MCV、NEUT#随时间呈现较明显的上升趋势;MCHC、LYMPH#、MONO#和EO#呈下降趋势;BASO#由于细胞数量少而差异较大;72h内IRF轻度上升而LFR轻度下降,但均无显著性改变。而其余血细胞参数,虽然4-6℃条件能延缓血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的趋势,但对于保存超过24h的标本,其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结论血常规标本4-6℃保存对参数影响小于室温保存;对于保存时间在24h到72h的标本,WBC、RBC、HGB、MCH、PLT及RET#的检测结果可靠;由于血细胞形态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发生肿胀变性,其余参数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异常血常规标本存放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鹏  陈进  李艳 《四川医学》2004,25(6):625-626
目的 探讨异常血液常规标本存放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用Bayer ADVIA-120型白细胞分析仪对异常值血液标本分6个时段(0h,2h,4h,8h,12h,24h)连续检测,观察标本结果的变化。结果 在异常高值标本中白细胞参数嗜碱细胞(BASO)12h有显著变化,血小板参数MPV 2h后显著增加;异常低值标本中白细胞参数LUC在24h有显著增加,血小板参数MPV 8h后显著增加。红细胞参数24h内观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值异常标本存放时间较低值标本存放时间对检验结果影响较大,但在4h内完成对异常值血标本的检测,结果能满足临床常规需要,能较好反映结果的真值。  相似文献   

12.
时间、温度及保存条件对血标本生化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时间、温度及保存条件对血标本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血标本用中生公司质控血清为标本,测试不同温度、不同放置时间情况下生化结果变化状况。结果除K 、Na 、Cl-及个别酶学血糖检测项目外,血清标本可在4℃冰箱中保存24小时。结论血标本应尽快分离血清及时检测,如不能及时检测应将分离血清置冰箱4℃密封保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和分析温度和时间在血常规检验中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所有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健康检查者中选取其中的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分析对象,根据不同保存温度将这90例样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样本在室温下保存,对照组样本在-4℃的冰箱中保存;然后将两组样本分别在放置1 h、2 h、4 h、12 h以及24 h后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样本在不同时间下的检验结果。结果从时间上来看,两组血液样本的RBC、WBC、MCH均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是没有明显变化,P 0.05;PLT、Hb和HCT则呈逐渐上升趋势,且24 h后的Hb水平和PLT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从温度上来看,12 h后,观察组的H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4 h后,观察组的MC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率需要选择最佳检验时机并妥善保存样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做好血常规检验工作。方法随机抽取血常规检验标本100例,从温度、时间两方面进行检测,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均有影响,放置时间越久对检测结果影响越大。结论应选派高素质的检验人员使用和维护血常规标本,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送和保存的时间,以获得最佳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常规标本混匀静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96例患者的血常规血样为质控组,同时选取血库中血样标本为标准组,比较两组患者0min、10min、30min的检验结果。结果质控组在静置10min、30min后血小板计量数明显升高而白细胞明显降低,与0min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标准组的检测结果变化不大。同时,质控组的数据与标准组的相比,也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静置时间内,质控组指标变化大于标准组指标,说明静置时间延长会直接改变检验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白细胞的数量,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肿瘤患者的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赤峰市肿瘤医院送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与60例肿瘤患者血液样本,分别在不同时间段:0.5 h、1 h、2 h、4 h、8 h、24 h的血常规参数进行比较。并以0.5 h的检查结果作为基本数值进行参考。结果在20℃的室温下,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标本经过血常规检查后得知,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YT)、淋巴细胞(LYMPH)、单核细胞(MONO)、嗜酸性粒细胞(EO)、嗜碱性粒细胞(BASO)、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等血常规数据与0.5 h时间段的血常规数据进行比对,差异较小,P0.05;在20℃的室温下,对照组的血液标本经过血常规检查后得知,WBC、NEYT、LYMPH、MONO、EO、BASO、RBC、HB、PLT等血常规数据与0.5 h时间段的血常规数据进行比对,差异较小,P0.05。结论在常规室温条件下对血液样本进行保存,肿瘤患者的血液样本与正常体检的健康人群血液样本稳定性相同,但依然需要对部分参数的变化进行考虑,以便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到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36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保证患者抽血时处于早晨空腹状态,对所有体检者进行外周静脉抽血,进行抗凝处理后,分别进行血常规检测,对比不同静置时间下的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压积,并对比白细胞计数分类指标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结果通过对不同静置时间的血常规样本进行检测发现,静置30 min内血常规标本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压积指标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血小板计数会随着静置时间增加而升高(P0.05),静置1 h、2 h之间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静置时间的血常规样本淋巴细胞的比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中性粒细胞的比值在静置30 min时处于最高水平,随着静置时间增加有所降低(P0.05)。结论在临床进行血常规检测的过程中,血常规标本的静置时间对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长时间静置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应合理控制检测时间,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分析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200名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展开此次研究。所有体检者均在早晨空腹状态下完成采血,对采集的血液样本放置1 h、2 h、4 h、6 h、8 h、12 h分别实施血常规检测;观察并对比各时间点的检测结果。结果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在不同时间点下检查,1 h、2 h、4 h后检查结果没有显著差异,6 h、8 h、12 h的检测结果则发挥较为显著的变化,P0.05。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在不同时间点下检测,结果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临检前样本静置时间,对于血常规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三项指标,影响十分显著;所以在血液检测过程中,要合理掌控检测时间,才能有效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常规标本在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检验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集的180例实施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为患者实施血常规检验的标本收集后,针对血常规检验标本在放置0.5h、1h、2h、3 h及6 h后进行血常规检验,分析不同混匀静置时间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静置3 h以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等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静置6 h后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与静置3 h以内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不同混匀静置时间对于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大,应合理掌控检验时间,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进行血常规标本的检验时,临检时混匀时间的不同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按照规范采集88例患者的血常规标本,将标本分别放到序号为①~⑤的试管中,试管所对应的混匀静置时间分别为0s、10s、20s、30s、40s,对各个标本均进行10次的检验,对5份不同序号标本检验结果中的白细胞数目(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的均值、变异参数及偏差进行分析。结果标本混匀后静置0s后检测的各项参数均值最低、变异系数最大且与靶标本的偏差最大;标本混匀后静置10s、20s检测结果相对一致,变异系数及偏差最小;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均值逐渐增高,偏差也越大。结论血常规检验中,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控制在10~20s可使检测结果同靶值的偏差下降,提高检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