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0例DN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包括降糖、降压、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调节血脂等,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莫沙必利和胰激肽原酶治疗,治疗21d后观察两组的血糖、血脂、血压和膀胱残余尿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压及血脂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少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DNB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减少膀胱残余尿量,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在治疗之后的疗效及其相关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70%,实验组治疗后膀胱余尿量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及血糖的改善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残留尿量明显比治疗前少,并且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探讨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从2012年8月27日—2014年3月27日期间选取的88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研究,将88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44例)以及实验组患者(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血糖水平、膀胱残余尿量、胆固醇的改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尿动力学指标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评分差异。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血糖水平、膀胱残余尿量、胆固醇的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尿动力学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生存质量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PK)对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方法40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女性患者随机分为PK治疗组(PK组)、对照组(Con组)各20例。PK组日1次肌注PK40U;Con组日1次肌注维生素B12 500μg。治疗前及治疗后的1个月、2个月检测尿流率、残余尿、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结果治疗后PK组残余尿量显著降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均显著增加(P〈0.05)。Con组治疗后1个月各项结果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个月残余尿量轻度降低,最大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升高,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组与Con组比较,残余尿量更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可以作为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用药之一。  相似文献   

5.
纳入DNB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包括降糖、降压、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调节血脂等,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莫沙必利和前列地尔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和膀胱残余尿量以及血糖、血脂、血压、体征改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7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自身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比较,组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糖、血压及血脂组间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和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前列第尔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DNB能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不失为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1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激肽原酶 (怡开 )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1 32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66例接受怡开 40 IU qd im 8w;对照组给予 Vit B1 2 50 0μg qd im 8w。分别观察治疗不同时期膀胱壁厚度、残余尿量的变化和症状的改变。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 ,怡开组病人膀胱壁厚度在治疗 3w后已由治疗前的 1 2 .2 0± 2 .1 4 mm减少到 1 0 .0 0± 1 .91 mm,而且随治疗时间延长厚度减少愈明显 ;而对照组在治疗后第 7周才由治疗前的 1 3.1 0± 1 .69mm减少到 1 1 .0 2± 2 .0 8mm。残余尿量的变化同膀胱厚度改变相似 ,怡开组病人膀胱残余尿量在治疗 3w后已由治疗前的 2 93± 32 .5cm3减少到 1 1 6± 51 .3cm3,而且随治疗时间延长残余尿量减少愈明显。而对照组在治疗后第 7周才由治疗前的 30 4± 47.8cm3减少到 2 54± 2 1 .3 cm3,两者差异显著 (P<0 .0 5)。结论 怡开在改善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 ,减轻膀胱壁厚度和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比较莫沙必利及其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2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对照组40例应用莫沙必利进行治疗,治疗组42例应用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排空时间、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0例具有食后腹胀症状,9例具有呕吐症状,11例具有上腹部不适症状,5例具有便秘症状,胃排空时间为(215.43±17.28)min;经观察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2.50%。治疗组患者治疗后,4例具有食后腹胀症状,3例具有呕吐症状,5例具有上腹部不适症状,未见患者出现便秘症状,胃排空时间为(153.65±16.69)min;经观察显效25例,有效16例,无效仅有1例,总有效率为97.62%。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排空时间、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促进胃排空时间,显著提高疗效和总有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成3组,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缬沙坦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GM)、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肌肝(Sc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结果治疗后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及缬沙坦组UAER及尿β2-M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较缬沙坦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3组治疗后MA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DN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9.
将66例DN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口服依那普利、胰激肽原酶及二药合用。结果三组均能降低尿微量自蛋白/肌酐(P〈0.01)。结论依那普利联合胰激肽原酶在减少尿蛋白排出上优于单用依那普利或胰激肽原酶。  相似文献   

10.
50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均采取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治疗,40U/天,15至20天。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表(IIEF-5)对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治疗后,IIEF-5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展开治疗,该院选择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展开治疗后,对临床效果展开探究。方法随机选择患者共计200例(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诊),其中100例对照组选择莫沙必利展开治疗,另100例观察组行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展开治疗,对临床病症的改善情况、治疗总效率进行探讨。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9.0%(99/100),比对照组的85.0%(85/100)更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适应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排空时间上,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选择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展开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胃排空时间缩短,安全性较高,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肾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口服及肾康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经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15例,稳定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显效11例,稳定14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2.9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肾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观察。方法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该院内分泌科治疗的8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糖、控制饮食、运动锻炼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胰激肽原酶治疗,观察组采用胰激肽原酶联合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力变化、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水平(0.44±0.16)与对照组(0.31±0.13)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粘度(1.51±0.36)mPa·s、血浆粘度(1.43±0.40)mPa·s、纤维蛋白原(2.94±1.01)g/L、TC(4.47±0.85)mmol/L、TG(1.24±0.33)mmol/L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眼底血液循环,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视力,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内科》2016,(2)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硫辛酸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选择11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胰激肽原酶片治疗,240 U/次,3次/d;观察组患者在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硫辛酸胶囊治疗,0.6 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14%)显著高于对照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与血液流变学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显著;硫辛酸可能具有降脂作用,与胰激肽原酶合用可有效改善DR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在综合治疗糖尿病足中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控制血糖、血压达标,局部换药、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抗炎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胰激肽原酶,比较疗程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后,患者足部症状以及创口愈合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和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足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足患者微循环障碍及周围神经病变,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臭氧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感染性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臭氧气浴治疗联合胰激肽原酶肌内注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难治性糖尿病感染性足溃疡疗效显著、保肢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10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病历,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为5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而给予观察组患者胰激肽原酶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24 h内尿微量清蛋白的检测值。结果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24h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值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而对照组为76.47%,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胰激肽原酶治疗效果显著,24 h尿微量清蛋白明显降低趋于正常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4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仅口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24 h尿微量白蛋白(UAER)、血肌酐(C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BG、Hb A1c和Cr比较无明显差异,但UAER均明显下降,观察组的UAER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明显。结论联合应用胰激肽原酶和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有效减少尿蛋白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门诊及住院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2型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胰激肽原酶(怡开)120U,3次/d。对照组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疗法,运动及降血糖等常规治疗,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微量清蛋白显著减少,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尿微量清蛋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前列地尔凯时)与胰激肽原酶(怡开)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DA)疗效。方法将120例PD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前列腺素E1联合胰激肽原酶及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共四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情况,检测下肢血管踝肱指数(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下肢ABI指数和足背动脉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前列腺素E1与胰激肽原酶联合应用具有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作用。二者均能有效改善PDA,两药联用效果更佳,是治疗PDA及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