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16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各项临床护理,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 141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恢复较满意,生活能自理,其中有39例可参加日常工作,10例可进行简单语言交流,4例不能进行语言交流但能进行非语言方式交流。结论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护理,有效落实基础生活护理,根据患者实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提高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和心理康复,提高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早期护理及心理护理加强患者功能锻炼。结果早期的康复训练及加强心理护理,调动了患者对康复训练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脑血管偏瘫患者的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心理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有助于患者日后的生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中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运用康复综合手段对6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后,采用心理疗法、肢体语言训练、配合针灸、按摩。结果:全面、系统、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中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及指导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时间:2013年1月份到2016年12月份,研究对象为我院治疗的200例中风偏瘫患者。通过随机建组,将研究中的中风偏瘫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为10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而研究组则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及指导,最后采集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护理效果的数据资料并对比处理。结果:根据本次研究成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后,肢体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并高于对照组患者。此外,护理效果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及指导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慧 《现代保健》2011,(35):67-6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院收治85例急性新发脑梗死患者住院接受康复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半年的治疗后早期进行康复护理的患者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均恢复较快。结论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专业康复训练对神经功能及语言功能的恢复均有显著效果,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减少了脑梗死后遗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病导致残障后康复护理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脑血管病残障及早进行康复护理,以期达到减轻病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方法:采用床上体位摆放、变换体位、肢体功能锻炼、按摩等,及早对患者进行残障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结果:通过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减轻了病残损害程度,促进了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给患者进行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肢体功能恢复,降低残障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肢体功能不同程度受限的老年病人的护理促使肢体功能恢复,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方法 回顾总结我科2002年1月-2002年10月收治的53例伴肢体功能受限老年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结果 53例患者经康复护理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说明积极、耐心、科学的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树立生活的信心,为晚年的幸福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患者肢体活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早期康复护理可帮助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肢体活动功能的恢复,建议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早期应用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康复护理对农村中风瘫痪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92例农村中风瘫痪失能老年患者,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手法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康复护理对农村中风瘫痪失能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贺桔红 《现代保健》2010,(13):101-10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3个月后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肌力进行重新评估,观察两组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能力及肌力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加快脑卒中患者受损的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中医针灸科治疗的76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早期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功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及BI指数明显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联合康复锻炼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效果显著,利于运动功能的改善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中风急性期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各种康复要求的卧位、按摩、床上翻身训练等方法,对4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另40例作为对照,以Barthel指数积分与PMA肢体运动功能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经平均2个月治疗,康复组患者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提高幅度明显增大(P>0.01).结论 在中风急性期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语言及肢体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WAB评分、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WAB评分、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恢复脑梗死患者的语言功能,促进其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4.
正A中风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高发早期、正规、全面的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主能力,减轻家人的护理负担,最大限度地恢复工作能力,最终能够正常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错误的康复治疗不仅对患者无功,反而危害甚大,这其中尤以肩关节半脱  相似文献   

15.
伍琼珍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104+2107
目的总结人工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1例关节置换术病人从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方面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结果 21例患者中,除1例因有脑梗塞后遗症,一侧肢体活动不灵,不能早期下床活动外,其余20例患者出院前均可下床活动,肢体功能恢复好。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肢体功能和恢复生产生活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脑梗塞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的治疗以及护理,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结合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评定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FMA评分以及ADL评分情况,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脑梗塞患者早期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丁雯 《工企医刊》2013,(5):404-405
目的 做好偏瘫患者护理工作,增强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使偏瘫患者早日康复,同时也提高患者对于偏瘫的认识,增强自我护理能力和训练信心.方法 通过各种方式来对偏瘫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结果 对患者进行有关疾病功能锻炼的要领,使肢体功能最人限度的恢复,同时也让患者掌握一定的康复的技能.结论 通过对脑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健康护理,预防偏瘫患者致残帮助达到或保持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展开探究。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率,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康复、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和语言功能康复评分。结果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0 0,P<0.05)。护理前,两组语言功能康复、肢体功能康复、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语言功能康复、肢体功能康复、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运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使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提高,且使其语言功能、肢体功能得以恢复,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增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80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上肢、下肢功能评分及语言功能评分的结果。结果:观察组的上肢、下肢功能评分及语言功能评分更高,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不仅改善了肢体功能,还促进了语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69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疔及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肢体功能和吞咽功能的训练,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及肢体功能恢复状态。结果康复组总有效率81.2%,与对照组49.1%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