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肠癌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02年1~12月收治的51例行结肠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组,即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N组)、胃肠外营养(PN组)及常规补液组。营养支持共5~7d,分别测定其术前及术后营养相关指标,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0d测定肠内营养支持组白蛋白为(35.2±5.8)g/L,前白蛋白(280.3±52.2)mg/L熏体重(59.9±5.0)kg熏均较常规补液组白蛋白穴31.6±4.2雪g/L,前白蛋白穴231.6±55.8雪mg/L,体重穴56.5±5.3雪kg明显升高穴P<0.05雪,与PN组眼白蛋白穴35.8±5.5雪g/L,前白蛋白穴289.3±49.2雪mg/L,体重穴60.2±4.7雪kg演差异无显著性,排气时间比PN组及对照组均缩短穴P<0.05雪,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及PN组明显降低穴P<0.05雪。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结肠癌术后营养状况,降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在结直肠癌术后应用对患者脏器功能和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和肠外营养支持组,两组均给予等热量等氨基酸的营养支持至术后第7天.检测术前、术后脏器功能指标,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肠内营养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总胆红素较肠外营养组显著减少(P<0.01,P<0.05).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期实施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康复,减少手术后住院时间,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食管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传统的完全胃肠外营养组,每组30例.肠内营养组为术中将鼻肠营养管置入患者的十二指肠降部,术后12h开始经鼻肠营养管通过输液泵滴注肠内营养剂(能全力),术后6d给予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为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渐过度到肠内营养.观察两种方法患者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及实验室的生化指标.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肠外营养组提前10~14h,输液量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日,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而且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4.
孙林  向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4170-4171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营养状况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2例胃肠道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17例,肠外营养组15例。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发热时间及胃肠道恢复时间等,均较肠外营养组低。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在术后早期采有肠内营养支持具有优越性,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6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第一天随机分为(1)肠外营养(PN)组;(2)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3)对照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和PN组(P<0.05)。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较EN-PN组和PN组明显延长(P<0.05),而EN-PN组与其余两组比较显著缩短(P<0.05)。EN-PN组和P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缓慢,负氮平衡均得到有效纠正。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全肠外营养相似,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的作用,同时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运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两种支持治疗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24例,分别在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液及肠外营养液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在术前1天及术后第8天检测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较术前均升高,EN组较PN组升高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具有优势,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增强患者的体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癌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6例)和B组(n=66例),A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B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0 d的营养状况,并观察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均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情况,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在胃癌病人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在胃癌术后病人中的应用价?方法:将60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肠内营养支持(EN组)和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PN-EN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三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肝功能、血糖及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肝功能、血糖无明显差异;EN组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和PN-EN组(P<0.05).各组术后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负氮平衡均得到有效纠正.结论:三种营养支持方法均能明显改善胃癌术后病人机体营养状况,肠外联合肠内营养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病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态影响。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胃癌术后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各40例,分析两种营养支持后患者身体各指标差异。结果: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与住院时长上,肠内营养组组均显著少于肠外营养组,p<0.05;在免疫指标水平上,肠内营养组患者要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患者,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肠内营养组为2.5%,肠外营养组为17.5%,p<0.05。结论:胃癌术后进行肠内营养可以有效的提升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加速术后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老年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行胃底贲门癌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40例,肠内营养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而肠外营养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第7天营养状况、术后临床指标、并发症等。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7天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的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短,营养费用低,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内营养组的腹胀、腹痛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的27.5%(P0.05);而两组间的恶心呕吐、感染、肝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加快机体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有效、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胃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鹏  李为  高春  刘震 《中国校医》2007,21(6):692-693
目的研究老年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选择年龄60岁以上胃癌手术的68例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肠外营养(EN+PN)组(36例)和早期肠外营养(PN)组(32例)。检测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氮平衡,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天数、营养支持费用及各种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两组病人之间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营养支持前后差异明显(P<0.05);术后第8d病人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营养支持费用两组病人差异明显(P<0.05);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人胃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应为首选,可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改善营养代谢,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卵巢癌早期应用肠外(PN)与肠内(EN)联合营养支持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38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肠内联合营养组(PN—EN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不同方式营养给予,PN-EN组由短期肠外营养逐渐过渡为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常规糖、盐水输液。测定术前、术后2周营养指标: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体重。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PN-EN组在术后2周测定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5)。PN-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手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 卵巢癌患者早期给予肠外与肠内营养,符合人体生理要求、安全可行,对机体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是卵巢癌手术后患者首选的合理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术后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外科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46例,根据术后营养主要供给路径的不同分为肠内营养组(24例)和肠外营养组(22例),肠内营养组术后所需营养主要通过空肠营养管供给,肠外营养组主要通过静脉供给。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临床症状和指标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的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高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均P〈0.05),血、尿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肠外营养组(均P〈0.05),而胰腺假性囊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症胰腺炎术后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且不增加死亡率,是安全、有效、符合临床需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进行胃癌根治术的7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37例,对照组采用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术后发热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术前、术后1d,两组CD3+、CD4+等免疫功能指标比较(P<0.05);术后7d,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1d,两组上述指标呈下降趋势,术后7d有所回升;③术前、术后1d,两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营养指标比较(P<0.05);术后7d,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1d,两组上述指标呈下降趋势,术后7d有所回升;④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整理我院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资料,探讨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根据数据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肛门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短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对患者的术后情况改善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胃癌根治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照组为术后早期完全肠外营养;记录并比较两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7天营养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结果:术后24小时渐进式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不耐受率低;与早期完全肠外营养相比,明显缩短了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研究组术后并发生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根治术后24小时实施渐进式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耐受性与早期完全肠外营养相比效果好,还可有效地预防和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为临床护理提供了路径。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术后试验组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给予对照组患者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道恢复时间、营养、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均较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患者手术后及时给与肠内营养更有助于使肠道具有合理的生理状态,更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同时也提高了免疫力,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郭明发 《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4):218-220,224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n=30)组和全肠外营养(TPN,n=28)组,两组均行营养支持8 d.所有病人在手术前1d、术后第9天分别测定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肝功能、体重等,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80例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40例.肠内营养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肠外营养组给予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变化差值(△值)、2周内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值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2.65±0.51) g/L比(1.41 ±0.57) g/L,(4.82±1.82)g/L比(2.75±0.64)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少于肠外营养组[(7.6±0.7)d比(10.8±0.9)d,(11.6±2.4)d比(16.8±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2周内撤机成功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的70.0%( 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腹胀发生率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30.0%(12/40)比0],而肠外营养组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及中心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高于肠内营养组[ 15.0%(6/40)比0,15.0%( 6/40)比0](P<0.05).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符合生理状态,较肠外营养有更好的营养效果,能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同时可缩短患者住ICU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胃癌术后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患者中的护理体会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入的胃癌手术患者80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全胃肠外营养护理,观察组40例予以早期空肠造口营养支持,对两组干预前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5%,低于对照组32.5%,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体重增加量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术后空肠造口患者,能有效增加自身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