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超 《中国辐射卫生》2008,17(2):238-238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诊断亚段以上肺动脉栓塞(PE)的价值。方法 对16例因临床高度怀疑PE而行肺动脉造影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螺旋CT肺动脉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亚段以上肺动脉显示率95%,阳性14例,阴性2例。直接征象包括血管腔完全闭锁、部分充盈缺损、"轨道征"和附壁血栓;间接征象包裹局部肺纹理稀疏纤细、右室增大、肺动脉扩张、"马赛克"征、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梗死灶。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PE简便、安全、准确性高,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分析对肺动脉栓塞(PE)患者采用一日法肺通气/灌注(V/Q)断层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CTPA)进行诊断的效果,并分析其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77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一日法肺V/Q平面显像和断层显像,并给予常规ATP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其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并分析对比不确定诊断率的差异。结果:肺V/Q断层显像结果:共确诊52例PE患者(67.5%),排除23例PE患者(29.9%),不确定2例PE(2.6%),准确率为87.2%,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91.5%;肺V/Q平面显像结果:共确诊56例PE患者(72.7%),排除12例PE患者(15.6%),不确定9例PE(11.7%),准确率为80.3%,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92.6%;CTPA结果:共确诊,70例PE患者(90.9%),排除4例PE患者(5.2%),不确定3例PE(3.9%),准确率为89.6%,敏感度为86.2%,特异度为90.2%。结论:肺V/Q断层显像能够有效降低诊断不确定率,结果优于CTPA与平面V/Q显像,可将其作为诊断PE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采用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共14例,采用1.5mm准直,0.75~1.00mm重建层厚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结果 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对肺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亚段肺动脉显示良好,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显示受累肺动脉166支,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锐角附壁型(本组无此型)、钝角附壁型、完全闭塞型.均为急性肺栓塞.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少血征、胸腔积液等.结论 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1.5mm准直薄层扫描完全能满足临床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洽疗的需求.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与心胸联合造影及下肢深静脉造影联合成像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苏卫年  王加伟 《健康研究》2016,(4):398-400,48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和对患者病情的评价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经MSCTPA证实的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危重组(33例)与非危重组患者(43例)的MSCTPA表现及检测结果.结果 本组76例PE患者在螺旋CT图像上共显示肺动脉4387支,其中849支(19.35%)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栓塞;PE患者直接征象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163支(19.20%)、偏心型充盈缺损429支(50.53%)、附壁血栓52支(6.12%)以及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205支(24.15%);间接征象包括肺动脉高压、肺野透过度增高、胸腔积液、肺梗死、心包积液;病情危重组患者CT肺动脉阻塞指数与中央肺动脉受累百分率均显著高于非危重组患者(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快捷、安全、无创,且能够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采用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共14例,采用1.5mm准直,0.75—1.00mm重建层厚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结果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对肺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亚段肺动脉显示良好,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显示受累肺动脉166支,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锐角附壁型(本组无此型)、钝角附壁型、完全闭塞型。均为急性肺栓塞。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少血征、胸腔积液等。结论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1.5mm准直薄层扫描完全能满足临床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的需求。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与心胸联合造影及下肢深静脉造影联合成像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四中心临床学院PE住院病例资料68例,对CTPA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对临床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 68例PE患者经CTPA检查,均良好显示了肺动脉及其分支内的栓子形态和位置。重建图像可更清楚、直观显示肺动脉内栓子形态和累及范围。本组资料中显示,单独累及右肺动脉6例,单独累及左肺动脉6例,同时累及两侧肺动脉56例。左右肺动脉主干受累18例。共发现栓塞肺动脉分支956支,右侧分支为501支,左侧为455支。结论多螺旋CT的应用可对肺栓塞的诊断提供了最佳的选择,及时诊断及治疗对患者生命的挽救及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在肺小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肺小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PA表现。结果:12例患者肺栓塞均位于肺动脉段及亚段水平,受累肺动脉段及亚段126支,MSCTPA显示肺小动脉栓塞的征象为肺小动脉内的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所致的狭窄及闭塞改变,其中中心性充盈缺损44支,附壁性充盈缺损51支,闭塞31支。结论:MSCTPA是准确、快捷、无创的影像诊断方法,可以作为诊断肺小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与肺动脉磁共振(MRI)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78例高度疑似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MRI、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将CTP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SCT、MRI对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经CTPA诊断得知,入选78例高度疑似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中,34例确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占43.59%,共检出67个栓子;依据CTPA诊断金标准,MS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疾高于M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诊断与CTPA诊断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70);MRI诊断与CTPA诊断结果具有理想的一致性(Kappa=0.558)。结论对于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MSCT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剂量对比剂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65例高度怀疑为PE患者,根据CTPA检查时所用对比剂(非离子型碘普罗胺Ultravist 370)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35例)和小剂量组(30例).常规组行常规CTPA检查模式,注射对比剂50 ml,管电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30例未经确诊的PE患者的CT血管造影资料,讨论起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30例未经确诊的PE患者,对其进行CT血管造影扫描,扫描结束后使用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完成多平面重建(MPR)、3mm厚的轴面重建、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等处理。结果诊断结果显示30例患者共发现312处栓子,中心型为23.4%,附壁型为3.2%,完全型为21.2%,不完全型为52.2%;肺动脉主干为0.3%,左右分支为7.7%,叶肺动脉为18.3%,段肺动脉为48.4%,段以下肺动脉为25.3%;30例疑似PE患者中,28例最终确诊为PE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3.3%。结论 CT血管造影的临床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关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肺动脉栓塞(PE) 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研究较多,目前CTPA已被作为PE诊断的首选方法而广泛采用。研究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于PE诊断价值的较多,而单或双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PE诊断价值研究并不多,特别是溶栓治疗效果的观察还极少涉及。现将我院自2002年至2005年3月15例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64层CT肺动脉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的资料分析,探讨不同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资料完整并经64层CT肺动脉造影最后确诊的3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高分辨横断位图像基础上,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容积显示重建(volume rendering,VR)技术,对主干、叶、段、段间的肺血管的显示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CTPA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主干、叶、段、亚段及5~6 级分支内栓子.MPR 图像显示栓子优于MIP、VR 图像,但缺乏立体感,MPR 结合MIP、VR 图像能更明确、更真实定位及定性诊断肺栓塞.结论 CTPA在肺栓塞诊断中,三维重建应以MPR为主,MIP 及VR 为辅;64层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无创、快捷、有效、敏感性高、经济,可作为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ual energy perfusion imaging,DEPI)在疑似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9月在黑龙江省医院CT室进行检查的疑似PE患者3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肺动脉血管造影术(CT angiography,CTPA)肺动脉诊断图像资料,比较CTPA和DEPI在PE诊断中的成像特点及差异。结果 DEPI在肺叶动脉共反映出25例(89.3%)灌注异常;在肺段水平共反映出60例(98.4%)灌注异常;在肺亚段动脉共反映出51例(92.7%)灌注异常;DEPI总体诊断符合度为94.4%(136/144)。结论 DEPI在不增加对比剂使用剂量、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的同时,能够获得肺内血管的形态和功能信息和反映肺内血流的灌注状态信息,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PE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飞行员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患者行MSCT扫描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等图像处理操作,观察栓子的形态、大小及位置,并分析MSCT对PE的诊断结果。结果:15例疑似PE的患者中,MSCT确诊7例,共46支肺动脉发生血栓栓塞,其中肺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肺亚段动脉、5级肺动脉发生血栓栓塞的比例分别为6.52%、26.09%、45.56%、19.57%及2.17%。结论:MSCT对飞行员PE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准确、清楚地显示栓子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其他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LPI)联合肺动脉CT造影(CTPA)在诊断肺栓塞(PE)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经CTPA扫描确诊为PE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一时期行CTPA检查未见PE的患者60例为对照组。将这两组患者的CTPA图像分别在工作站生成的DELPI图像进行比较。总结出PE患者的DELPI特征性表象及常见假阳性征象。结果典型的PE DELPI图上显示表现为不规则灌注异常区。而在所有患者的非PE的部分区域也可以见到这样的灌注异常区,表现为灌注减低和灌注缺损。结论虽然DELPI在诊断PE上有其特征的表现,但是假阳性也比较多见,需要结合CTPA图像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和济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9例接受腔内治疗的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17例;年龄22~55岁,平均(36±8.18)岁。对所有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急诊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置管溶栓、机械碎栓、导管吸栓等腔内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照治疗前后患者肺动脉高压和Miller评分,评价腔内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效果。 结果47例患者(47/49,95.92%)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好转,肺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及Miller评分显著改善(P<0.05),2例患者(2/49,4.08%)症状改善不明显。 结论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腔内治疗可以恢复肺灌流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治价值。方法分析11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均经肺动脉造影、肺核素扫描、计算机体层摄影及手术证实)。所有患者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超声直接检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主干近端血栓6例,右室内血栓2例,右房内血栓1例,下肢血栓5例;具有右心负荷过重超声征象者8例(其中包括超声直接检出血栓的6例),CT或核素肺灌注/通气扫描提示为双肺多发性大面积栓塞;超声心动图检查大致正常者3例,但核素肺灌注/通气扫描或CT均提示为肺段或亚段栓塞。结论超声心动图可直接检查出右心系统及肺动脉内血栓,以及右心负荷过重表现,而直接或间接提示肺动脉栓塞,并在肺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也起重要的作用。但是对肺段或亚段栓塞者超声不能做出或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18.
探讨肺癌患者合并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表现及CT血管成像(CTA)特点,提高对肺癌并发肺动脉栓塞的防治认识,并研究两者在临床上诊断上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3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9例确诊肺动脉栓塞,同时分析其诊断及治疗相关性。结果:肺癌患者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约1.2%(9/763)。9例患者均静脉应用肝素和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2例采用了尿激酶溶栓治疗,经积极溶栓及抗凝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重视肺癌合并肺栓塞的及早期诊断与治疗,CTA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简便、安全、准确率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诊断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症的理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深静脉血栓与肺动脉栓塞诊断中无创心血管超声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本文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46例临床综合诊断患者的资料(深静脉血栓与肺动脉栓塞),年龄段为25~78岁,平均年龄为51岁,其中女患者22例,男患者24例.综合检查本组的全部患者,均被诊断为深静脉血栓或肺动脉栓塞.结果 对46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30例患者周围血管的超声检查显示伴有深静脉血栓;37例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显著升高而且右心系统出现形态改变;有直接的血栓征象出现在15例患者的肺动脉内.结论 对肺动脉栓塞进行检查时使用无创心血管超声具有便捷、无创、快速的优点,此外,为了避免漏诊,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还需要在诊断中对各种检查方法进行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64排螺旋CT肺血管成像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方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今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64例,选用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结果 64例患者的检出情况,在1级动脉MPR、MIP、VR三种处理方式无任何差别;在2-3级动脉血管MPR检出率较高,与MIP和VR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5级动脉血管MPR也高于MIP和VR,但是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A诊断在诊断肺栓塞方面,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方式能增大疾病的检出率,有助于PE确切的疗效评价,做到疾病的早期诊断,可以显著地降低病死率,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