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就诊的临床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固定支架治疗组和内固定治疗组,各43例。外固定支架治疗组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内固定治疗组采用内固定进行治疗,对两种手术方式临床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内固定治疗组腕关节背伸、旋后、桡偏及尺偏的角度均大于外固定支架治疗组[(41.2±3.9)°比(39.1±3.6)°,(72.5±3.5)°比(69.4±3.1)°,(14.6±2.3)°比(13.4±2.0)°,(26.4±3.1)°比(24.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内固定组的优良率为83.7%(36/43),高于外固定支架治疗组的55.8%(24/4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效果,腕关节旋后及桡偏的程度大于外固定,且两组的骨折中愈合时间接近。  相似文献   

2.
刘淑永  王帅 《安徽医学》2015,36(11):1368-1371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 AO 分型 C 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2例桡骨远端 AO 分型 C 型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采用 LCP 内固定治疗27例(内固定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25例(外固定组)。通过术后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掌倾角、尺偏角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内固定组患者术后6个月 Gartland-Werley 评分(4.12±1.41)分显著低于外固定组评分(5.06±1.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 Gartland-Werley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内固定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100%)高于外固定组优良率(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CP 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 AO 分型 C 型骨折与外固定支架效果相当,但其对早期腕关节功能恢复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林小平  杨骏 《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621-4622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手术内固定与石膏外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选择治疗方案,其中行掌侧T形锁定接骨板内固定53例,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45例。治疗后6个月分别对手术治疗组与石膏外固定组进行影像学检查及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价标准[任国文,吴学元.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3):254-255.]评分。结果9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手术内固定组较石膏外固定组术后影像学检查及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手术内固定优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中的效用。方法:对58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在术后1~2年,测定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影像学指标,对腕关节进行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均在3月内临床愈合,患者腕关节的背伸和尺偏活动范围显著小于正常腕关节(P<0.05),掌屈、桡偏、旋前、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骨高度和尺偏角与对侧正常腕关节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掌倾角显著小于正常腕关节(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应成为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首选,其固定牢靠,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采用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C型骨折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AO分型,其中C1型8例,C2型11例,C3型13例,均为新鲜骨折,测定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影像学指标,对腕关节功能进行Gartland-Werle评分。结果:随访6~8个月,其中1例因开放骨折,术后出现伤口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治愈,其余均未见针道感染和神经、肌腱损伤,骨折均获痊愈。患侧腕关节功能的屈伸和尺偏范围显著小于正常腕关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前和旋后活动范围与正常腕关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掌倾角显著小于正常腕关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骨高度和尺偏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3.7%。结论:采用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的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是一种损伤较小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邱湘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29-1330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后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后给予石膏固定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89%;观察组尺偏角度和掌倾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桡骨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有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5,(11):1504-1505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两种治疗方法对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C型骨折患者53例,其中27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A组),26例采用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B组),术后12~14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外固定支架,进行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均获得12~18个月随访,疗效根据Dienst评分系统进行评定。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腕关节的功能恢复比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 对12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DASH评分进行随访.结果 患侧的活动度包括: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旋前、旋后均较健侧明显降低(P<0.05),但是DASH评分功能良好.结论 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本院48例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测量患腕活动度及腕关节评分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48例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平均屈曲45.7°,背伸58.2°,旋前82.2°,旋后60.2°,桡偏20.4°,尺偏29.8°,腕关节评分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其中优27例,良16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91.67%。结论: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可以提供坚强内固定,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外固定支架+有限内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双盲法将10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行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分别为(8.7±2.6)°、(16.2±6.7)°,优于对照组的(6.5±2.8)°、(12.7±4.4)°(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有限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近期疗效明显,能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术式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6年3月-2013年3月5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实验组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接受外固定支架固定,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尺偏角与掌倾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术后3个月背伸、掌曲的角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桡偏的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尺偏、旋前、旋后角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关节活动度,更适用于精神病患者的实际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动力性外固定支架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数字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随机划分为两组,甲组50例采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乙组36例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功能评分、复位评分明显高于乙组,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0%)明显少于乙组(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性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效果显著,有助于骨折的顺利复位以及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比较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骨科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164例患者随机分为外固定支架组和钢板内固定组,分别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进行固定,比较两组的Gartland-Werley临床功能评分、骨折复位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钢板内固定组的优级比例为58.4%,显著高于外固定支架组的优级比例43.9%(P<0.05),相比于外固定支架组,钢板内固定组的复位情况较好,掌倾角和尺偏角的减少以及桡骨短缩均较少(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钢板内固定可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实现骨折处的良好对位,对恢复掌倾角和尺偏角效果较好,对预防桡骨短缩、恢复腕关节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术后生活工作能力显著增强,临床疗效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1例,将其分为内固定组与外固定组。其中,内固定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22~67岁,平均(42.30±3.10)岁;按AO分型:C1型12例,C2型17例,C3型3例。外固定组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24~66岁,平均(41.53±3.70)岁;按AO分型:C1型11例,C2型14例,C3型4例。采用腕关节活动度、X线片测量指标及GARTLAND-WERLEY评分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内固定组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22.1±1.5)个月;外固定组12~36个月,平均(25.3±2.0)个月。X线片均显示两组骨折全部愈合。两组患者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背伸、掌屈、尺偏、桡偏、旋前、旋后等腕关节活动度及GARTLAND-WERLEY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固定组掌倾角(12.05±3.01)°明显优于外固定组(7.05±2.9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77,P<0.05)。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9.4%)明显小于外固定组(24.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80,P=0.006)。钢板内固定组伤口感染2例,正中神经损伤1例;外固定组钉道感染3例,固定松动2例,碗关节僵硬2例。结论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钢板内固定固定可靠,未发生固定松弛现象,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5):66-68
目的分析三种固定方式在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12月景德镇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及住院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病例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2例,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4例。A组患者采用小夹板固定,B组患者采用石膏托固定,C组患者同时采用石膏托与小夹板,统计分析三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VAS评分、Dienst评分、临床疗效。结果与保守复位前比较,三组患者保守复位后的掌倾角、尺偏角、Dienst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复位后与A组、B组患者比较,C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Dienst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C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结论石膏托与小夹板联合固定方式在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中的疗效较小夹板固定、石膏托固定显著,更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治疗中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共计抽取62例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2017年4月-2019年4月入我院治疗,将其随机分2组,对照组使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分组对比患者治疗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以及VAS疼痛评分,手术后掌倾角以及尺偏角角度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2例患者手术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以及VAS疼痛评分分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掌倾角以及尺偏角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在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患者掌倾角以及尺偏角恢复的促进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闭合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2010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骨折复位后予外固定支架固定,对照组复位后予石膏、夹板固定,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评价治疗效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H=13.12,P〈0.05)。优秀率实验组为80%,对照组为24%,组间优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P〈0.05)。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症状评分、工作能力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以上各项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各项指标恢复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无畸形愈合、腕关节炎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支架闭合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固定可靠,疗效确切,与传统外固定相比可提高患者愈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中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的3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腕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Gartland-Werle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03%)略低于对照组(15.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易恢复等优势,且具有较佳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2例,均为AO分型B3、C2型新鲜闭合骨折,采用局麻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4周后去除外固定,早期腕关节功能恢复锻炼。结果复位6个月后复查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优良率达87.5%。结论应用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满意、经济性好。  相似文献   

20.
闫小龙 《当代医学》2016,(28):89-90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分别采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2组患者Cooney腕关节评分优良率,随访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B组患者Cooney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者随访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均显著高于A组(P<0.05);同时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能够显著改善术后腕关节功能,提高关节活动度,且未诱发严重术后并发症出现,疗效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