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 了解胫后肌腱前移术矫治麻风垂足的远期效果。方法 : 近 3年随访了 1985~ 1996年部分手术患者 ,对其 80例 82只足的步态、踝关节主动背屈、跖屈功能、移位肌肌力变化、有无足部畸形、溃疡发生以及患者对手术疗效的满意度等进行检查和记录 ,并结合标准综合评定手术疗效。结果 : 随访82只足中 ,远期效果优 5 1足、良 17足、尚可 12足及无效 2足。其中 :移位肌止于骨孔 37足中 ,优良 31足 ,2足移位肌腱滑脱。移位肌止于肌腱的 4 5足中 ,优良 37足 ,3足发生轻度的内翻 ,2足出现垂趾 ,2足肌腱止点处皮下粘连 ,3足发生溃疡 ,3足内翻复发。骨间膜法与皮下隧道法不论移位肌的止点是骨孔还是肌腱其术后优良足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 胫后肌腱前移术加跟腱延长术矫治麻风垂足可获得优良的远期效果 ,选择移位肌腱路径及止点应依据垂足合并足内翻的程度、垂趾以及骨质疏松的有无 ,胫腓骨下段间隙的大小来确定。手术前、后移位肌肌力锻炼和步态训练也属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中足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平足症的手术方法和中短期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5月,通过关节融合手术治疗中足损伤后成年人创伤性平足症22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9.2岁(21~58岁);左足14例,右足8例。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足部力线改变情况,并通过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和VAS疼痛评分评估中足功能的预后。结果有2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5个月(14~42个月)。足负重正位X线片上距骨第1跖骨角和距骨第2跖骨角均有显著改善(P0.05);足负重侧位片上Meary角有显著改善(P0.01),距骨跟骨角较之术前有增加,但未获得显著差异。术后平均AOFAS中足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30.5±14.9 vs.81.5±6.3,P0.01),VAS疼痛评分也有显著改善(P0.01)。有1例跟骰关节融合不愈合,2例切口皮缘坏死,未出现深部感染或骨髓炎。结论中足融合手术可以显著改善创伤性平足患者的足部力线及外形,稳定足弓,且可较好地缓解临床症状。但多数患者仍无法完全恢复伤前活动能力,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中足骨折脱位仍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足截骨结合数字外固定支架的数字化矫正在严重马蹄足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3年5月—2019年5月,采用后足截骨加泰勒空间外固定支架(Taylor Spatid Frame,TSF)治疗的19例严重马蹄足患者(23足),其中主要表现为马蹄畸形>40°13足;马蹄合并前、中足明显内收及内翻>20°10足。以马蹄畸形为主合并轻度内翻及旋转的患足实施后足U形截骨加标准足踝TSF构型及安装,参数测量时以距下关节前方为畸形旋转中心及起始点,以全足与胫骨对照进行矫正。马蹄合并前足内收、旋转及后足内翻,实施V形截骨。足部空间足够时,在足部及跨踝关节安装6+6串联TSF,分别以距舟关节内侧缘及距下关节前方为畸形旋转中心及起始点,同步矫正前足及马蹄畸形;足部空间狭小时,先以前足与胫骨为对照安装TSF矫正前足畸形。然后再次变换固定模式,将足与胫骨对照矫正足的马蹄及内翻畸形。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成治疗,畸形矫正85%~100%,平均93.3%,无严重的并发症。获得0.5~1年随访20足,依据课题组马蹄足畸形矫正标准:优7足、良11足、可2足、差0足;依据ICFSG评分系统:优3足、良14足、可3足、差0足。结论后足截骨安装外固定支架牵伸矫正严重的马蹄足畸形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并发症少。应用数字外固定及数字化矫形技术,可以更加精准地矫正严重的马蹄足畸形,容易被医生掌握,是足踝外科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胫后肌移位术已公认是治疗垂足畸形的方法,有两种:“骨间膜法”和“皮下隧道”法,前者手术操作复杂,后者如移位肌尽量向近侧游离,其隧道位于踝关节中线,也能矫正内翻畸形,本文介绍的皮下隧道法是将肌腱固定在第二楔骨水平的韧带和骨膜上。术前应维持踝关节正常的被动运动范围(背屈20°~25°,跖屈40°~45°)。跟腱轻度挛缩可通过理疗矫正。如马蹄足较久,术中应作跟腱延长。如有固定内翻畸形或出现异常的距下关节运动,则应作三关节融合术,在关节获得良好的稳定后,再作肌腱移位  相似文献   

5.
1974年以来,我院采取胫后肌移位术矫治麻风垂足35例,其中5例无效。对手术成功的30例进行了远期随访。5例无效者中,1例于术后4天发现移植肌腱有脂肪性变, 4例移位肌腱滑脱,均未作远期随访。在远期随访的30例中,男23例,女7例,年龄15~59岁,平均36岁;T27例,L3例,均为单足,畸形时间2~30年,平均11年,16足被动背屈70°以上,胫后肌肌力均正常;28例用皮下法(半数同时作跟腱延长术),2例用骨间膜法,移位腱均止于骨;术后石膏制动6周;随访3~13年,平均11年。术前将手术情况与影响效果的因素告诉患者,使其对手术效果有正确认识。同时结合每个病人的特点,要求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锻炼不懈。同时要求做增强胫后肌肌力的锻练和矫正畸形的练习。  相似文献   

6.
<正>1.1基本资料患者53岁女性,因"左足外翻术后3年,畸形加重伴疼痛2年"来诊。1.2现病史患者双足外翻30年病史,3年前于外院行左足外翻矫形术,术后1年畸形复发并伴有行走疼痛。1.3查体左足平足,足弓塌陷,跟骨外翻,提踵试验(–);伸膝状态下踝关节背伸0°,屈膝状态下踝关节背伸20°。趾外翻伴旋前,跖趾关节40°(背伸)= 5°(跖屈),活动时伴关节疼痛。第1跖楔关节松弛,活动后无疼痛;第2趾向背侧脱位骑跨于趾之上,跖趾关节活动受限;第2~3跖趾关节  相似文献   

7.
在印度两种最常见的拇指畸形,即尺神经麻痹和高位尺神经、低位正中神经麻痹的拇指畸形,主要见于麻风。拇指的解剖特点和运动时各种力的相互协调维持了正常拇指的完整性。这些力包括肌力、软组织的粘弹力、关节韧带的抑制力、骨的结构力和运动时的外力。这些力的不平衡会导致畸形和功能异常。弄清这些情况有助于理解异常拇指的临床特征,也有助于设计手术方案。外展拇短肌由正中神经支配,尺神经支配内收拇肌;拇指对掌肌由正中神经支配,有时受尺神经支配;屈拇短肌一般是深头由尺神经支配,浅头由正中神经支配。但常会发生变异,因此必须对每个拇指作详细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和外固定器技术矫正先天性垂直距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0月—2017年1月34例儿童先天性垂直距骨患者(49足)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25足采用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复位距骨-舟骨关节。B组24足采用外固定器技术复位距骨-舟骨关节。采用Adelaar评分标准评估先天性垂直距骨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和外固定器矫正的临床外观、功能和影像学结果。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14年,平均4.2年。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组优良率为80.0%,外固定器组为91.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P>0.05)。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组距舟关节半脱位率为12.0%,外固定器组距舟关节为45.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P<0.05)。结论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和外固定器均是矫正2~5岁先天性垂直距骨的有效方法,但外固定器矫正先天性垂直距骨有较高的距舟关节半脱位率。  相似文献   

9.
<正>基本资料:患者53岁女性,因"左足拇外翻术后3年,畸形加重伴疼痛2年"来诊。现病史:患者双足拇外翻30年病史,3年前于外院行左足拇外翻矫形术,术后1年畸形复发并伴有行走疼痛。查体:左足平足,足弓塌陷,跟骨外翻,提踵试验(–);伸膝状态下踝关节背伸0°,屈膝状态下踝关节背伸20°。拇趾外翻伴旋前,跖趾关节40°(背伸)=5°(跖屈),活动时伴关节疼痛。第1跖楔关节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7岁,因患麻风导致足部畸形。近期跑步时患者右足剧烈碰撞后出现红肿疼痛不适2月余,流脓伴发热3周。右足正斜位X线检查示:右足第2和3跖骨化脓性骨髓炎,右足第2和3跖趾关节半脱位。行右足第2和3跖骨骨髓炎清创术,术后溃疡面恢复良好;右足X线检查示:骨髓炎控制,骨质无异常。  相似文献   

11.
<正>足踝部畸形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先天性、外伤性、神经麻痹、脊椎裂、脊髓灰质炎、脑瘫、感染、类风湿及不明原因等。严重畸形主要表现为骨关节的变形、足的短小、软组织的僵硬、缺损及溃疡、血管神经的短缩及变异等[1],可能还合并有肢体的畸形,如肢体不等长、肢体畸形、骨髓炎、骨不连等,因此它是一组相当复杂的畸形。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软组织松解、关节融合术、截骨术等。许多时候不能既满意地矫正畸形,又最大限度保留及恢复足踝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螺钉内固定术与微型接骨板跨关节内固定术对足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98例足跖跗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45例,行螺钉内固定术)和B组(53例,行微型接骨板跨关节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足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A组,B组负重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物取出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与A组(77.78%)比较,B组足关节功能优良率(96.23%)明显升高(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螺钉内固定术,微型接骨板跨关节内固定术可有效促进足跖跗关节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缩短负重锻炼时间和内固定物取出时间,从而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发生麻风畸形的面、手和足,都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生活、劳动器官,其功能障碍及外形的破坏,既导致残疾,又因成为麻风的标记而给患者的心理带来莫大负担,所以矫正畸形,修复外形,重建功能就成为麻风康复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矫治麻风畸形的手术方法涉及成形外科、骨科及手外科,可称为修复外科或麻风外科。这一工作首先由Brand于1948年在印度开展。据统计全部麻风患者中约有25%、畸形患者中约有60%需要手术治疗,平均每个畸形患者需行手术2.36次,所以有的学者认为麻风畸形是当前修复外科中最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麻风性垂足是腓总神经受损,使胫前肌,伸拇长肌和伸趾长肌瘫痪,踝关节丧失主动背屈功能,走路时足随着重力而下垂.这非但影响外观,还对患者带来行动上的不便,垂足矫正旨在恢复正常的步态,从而减少前足和足外侧缘因压力过于集中而引起的损伤,肌腱移位手术除能改善足的功能和外观外,还能减少畸残带来的继发性损伤的危险.要保证手术的成功,做好术前术后的肌力训练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晚期颅面骨缺损大多是由于外伤骨折或脑部手术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颅部及眶周部骨组织的缺损及凹陷畸形。为了改善外形及保护脑组织,手术修复成为1种重要手段。手术修复过程中,移植体的选择对于手术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目前临床上经常应用的移植体有自体骨(肋、髂骨等)、异体骨、人工骨(羟基磷灰石等)及代用品(硅胶等)[1] 。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我科收治外伤后导致颅面部骨缺损凹陷畸形患者11例,采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填充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1例,男性患者5例,女性6例,年龄18~42岁。畸形…  相似文献   

16.
<正>1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关节面不平整,台阶≥1mm,如SandersⅡ型、SandersⅢ型、SandersⅣ型骨折;跟骨长度明显短缩;跟骨高度下降≥1.5cm;Bohler角缩小≥15°;Gissane角≤90°,或者≥130°;跟骰关节骨折块的分离或移位≥1mm;伴有跟骨周围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跟骨外侧壁膨隆明显影响外侧腓骨长短肌腱的活动;跟骨轴位片示:内翻畸形成角≥5°,外翻≥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合第1跖骨三维模型探讨改良Mau截骨轴心点旋转固定治疗严重拇外翻的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Auto CAD三维绘图系统模拟第1跖骨制成圆柱体模型,模拟截骨角度试验,测量并记录数据。对19例(25足)严重拇外翻畸形患者采用改良Mau截骨轴心点旋转截骨固定治疗重度拇外翻。结果 18例(24足)均获随访,时间8个月~2年,平均1.2年。优22足,良1足,差1足。术后X线示:拇外翻为0°~5°,第1、2跖骨间角为3°~7°,半脱位纠正拇趾内旋角0°~5°。本组患者评分(Maryland评分)为91~100分者共22足(91%)为优,80~89分者共1足(5%)为良,70~79分者1足(4%)为差,优良率为91%。结论改良Mau截骨轴心点旋转固定对治疗严重拇外翻畸形矫正效果良好,在矫正拇外翻的同时,可矫正拇趾内旋畸形和前足横弓塌陷。此方法不会影响跖骨的长度,不需植骨,截骨端接触面积大,稳定性好,利于愈合。  相似文献   

18.
<正>关节牵开术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软骨损伤如果早期干预治疗,是可以恢复的。关节牵开术可应用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不伴有胫骨远端力线异常的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二是伴有胫骨远端力线异常的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三是伴有距骨软骨表面损伤;四是距骨骨坏死。1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牵开手术基于以下假设:在去除或减轻压应力后,关节软骨具备一定的自行修复能力,此时,关节腔流体压力可能逐渐恢复,软骨下骨硬化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负重CT探讨第一跖骨旋前对(足母)外翻中第一跖趾关节匹配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6例(63足)患者的负重CT数据。纳入患者均经负重X线片评估为第一跖趾关节匹配。按有无(足母)外翻畸形分为(足母)外翻组32例(39足)和对照组14例(24足)。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surface angle,DMAA)以及第1跖骨旋转角(the first metatarsal rotation angle,α角)。利用负重CT的CubeVue软件自带的旋转功能对所有患者的第一跖骨冠状面旋前进行纠正,纠正后再次测量关节匹配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α角预测假性匹配的效能并计算界值。结果 共收集第一跖趾关节匹配的(足母)外翻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并评价3D打印截骨导板在Chevron截骨术治疗足■外翻畸形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贵州省骨科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足■外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3D打印技术辅助截骨导板矫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4±1.05)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患者的足部功能,根据X线片测量■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失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HVA、IMA及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HVA、IMA均小于对照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