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糖耐量异常(IFG/IGT)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10月到2016年8月的20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身高、血压、体质量的测量,检测其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并行肝脏B超检查,其中2型糖尿病组(T2DM组)50例,糖代谢异常/糖耐量异常组(IFG/IGT组)50例和糖耐量正常组(对照组)100例。比较这些因素在3组之间的差异,探讨NAFLD的发病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结果:NAFLD、高血压病、BMI、收缩压、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在T2DM组、IFG/IGT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与空腹血糖、BMI、舒张压和甘油三酯呈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结论:NALFD在糖代谢异常/糖耐量异常和2型糖尿病组患者中发病率升高,治疗NAFLD的同时应关注患者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对306例PCOS患者行基础内分泌、口服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肝功、血脂、肝脏超声等检查。分析NAFLD的发病情况及特点。结果 NAFLD发生率为30.7%(94/306);NAFLD发病率随体质量指数(BMI)和年龄的增加而升高。PCOS合并NAFLD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口服葡萄糖2h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稳态模型评估(HOMA-I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TC、TG、LDL-C、BMI、腰围、腰臀比,均显著高于不合并NAFLD者(P均〈0.05);而量化胰岛素敏感指数(QUICK)、HDL-C则显著低于不合并NAFLD者(P均〈0.05)。PCOS合并NAFLD者胰岛素抵抗、腹型肥胖、糖耐量异常、糖尿病、肝功异常、血脂异常、高血压病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显著高于不合并NAFLD者(P〈0.05)。结论 PCOS伴NAFLD发病率较高;其发病率与BMI和年龄呈正相关;PCOS伴NAFLD多存在胰岛素抵抗、代谢异常;超重及腹型肥胖是PCOS患者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糖代谢异常的流行情况.方法 2008年4月至11月应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市3个大社区的40~79岁居民,给予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危险因素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总人数为5205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8.0%(936/5205),其中既往有糖尿病史者为40.6%(380/936),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为59.4%(556/936).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和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率分别为2.5%(128/5205)、20.1%(1048/5205)和22.6%(1176/5205).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患病率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156、1.689、0.320、0.115,均P>0.05);糖耐量受损、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X~2值分别为105.0、107.0、258.0,均P<0.05);但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X~2=1.9,P>0.05).而男性,城市人口,体质量、舒张压、甘油三酯和尿酸升高为糖调节受损的危险因素.腰围增大,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为成都市4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率高,有一半以上为新发糖尿病.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糖尿病前期人群血清尿酸水平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分析尿酸水平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2 252例,根据其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1 629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组112例、糖耐量异常组465例、糖调节受损组46例,检测各组血生化指标及PWV.结果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组与糖耐量异常组、糖耐量异常组与糖调节受损组的BMI、腰围、收缩压、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PW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随着BMI、年龄、空腹血糖、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升高,PWV显著上升,且空腹血糖、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与血清尿酸存在交互作用(P<0.01).结论 血清尿酸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应尽早干预,防止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9月~2014年9月接诊的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皆进行空腹血糖检验与葡萄糖耐量试验,对比分析临床诊断结果。结果 95例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中,糖尿病患者32例,皆确诊为糖代谢异常,非糖尿病患者63例中,确诊糖代谢异常29例,空腹血糖检验确诊10例,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29例,可见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往往存有糖代谢异常,而非糖尿病患者也有大部分存在糖代谢异常,采取葡萄糖耐量试验可提高检出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2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为A组,同期120例正常产妇为B组。结果 A组产妇糖代谢异常率(35.8%vs.14.2%)高于B组(P 0.05); A组产妇腰臀比、BMI、收缩压和舒张压等指标与B组比较(P0.05); A组产妇空腹血糖、2h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B组(P 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后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于正常产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耐量的因素,以便及早发现糖代谢异常。方法选择35岁以上、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空腹血糖〈5.6mmol/L、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535名住院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分析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尿酸、血脂水平等参数与糖耐量的关系。结果535名患者中检出糖耐量减低患者153例,占28.6%;2型糖尿病患者41例,占7.7%。糖耐量与年龄、性别、低密度胆固醇水平,血尿酸水平成正相关。结论空腹血糖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糖耐量异常的比例非常高,对这类患者应积极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早期发现和干预糖代谢异常,减少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在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对44例空腹糖受损/糖耐量减低、42例糖尿病和114例正常对照者的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感染、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肌酐、尿素氮和患高血压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和肌酐在糖尿病组、空腹糖受损/糖耐量减低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多因素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发现血糖和体质量指数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因子(P0.05,P0.01)。[结论]糖尿病和空腹糖受损/糖耐量减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升高,空腹血糖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9.
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葡萄糖耐量试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无必要进一步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找出潜在的糖代谢异常,得以早期干预;并分析与年龄、性别、腰围及其他生化检查的关系.方法选择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空腹血糖<5.6 mmol/L,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成人患者;行OGTT 2h血糖测定,如果OGTT 2 h血糖≥11.1 mmol/L再次OGTT测定以排除糖尿病.同时观察年龄、入院时血压、腰围、血肌酐、血尿酸、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等参数.结果 该组306例患者中检出糖耐量减低者(OGTT 2 h血糖≥7.8 mmol/L)共138例(45.1%),其中确诊2型糖尿病38例(OGTT 2 h血糖≥11.1 mmol/L)(12.4%).结论 建议所有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OGTT排外潜在的糖代谢异常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住院T2DM患者139例,根据肝脏B超检查结果分为NAFLD组和无NAFLD组,回顾性分析了两组患者的各个相关临床指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13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清胰岛素(FIn S)、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水平(UA)均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低于未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MI、TG是糖尿病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2DM合并NAFLD与肥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空腹血糖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常规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一步筛查出潜在的糖代谢异常,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空腹血糖5.6mmol/L,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成人患者360例,行OGTT2h血糖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无糖代谢异常组148例、糖耐量减低(IGT)组164例和糖尿病(T2DM)组48例。记录年龄、入院时血压、体质量指数、血脂、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MA)等参数。Hs-CRP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MA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360例患者中检出IGT者164例(45.6%),T2DM者48例(13.3%);冠心病患者136例,检出IGT者80例(58.8%),T2DM者28例(20.6%);非冠心病患者224例,检出IGT者84例(37.5%),T2DM者20例(8.9%);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血压、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代谢异常组(包括IGT组和T2DM组)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尿酸、hs-CRP、MA均高于无糖代谢异常组(P0.05或P0.01)。结论建议空腹血糖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应常规做OGTT,发现潜在的糖代谢异常,进行早期干预,以延缓糖尿病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无必要进一步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找出潜在的糖代谢异常,得以早期干预;并分析与年龄、性别、腰围及其他生化检查的关系。方法选择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空腹血糖<5.6mmol/L,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成人患者;行OGTT2h血糖测定,如果OGTT2h血糖≥11.1mmol/L再次OGTT测定以排除糖尿病。同时观察年龄、入院时血压、腰围、血肌酐、血尿酸、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等参数。结果该组306例患者中检出糖耐量减低者(OGTT2h血糖≥7.8mmol/L)共138例(45.1%),其中确诊2型糖尿病38例(OGTT2h血糖≥11.1mmol/L)(12.4%)。结论建议所有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OGTT排外潜在的糖代谢异常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标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自该中心2016年1月—2017年5月接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30例,行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采集测定空腹血糖,饮用葡萄糖2 h后静脉血采集测定餐后2 h血糖,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体质量和身高测定,计算BMI指数,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空腹血糖为(10.10±1.54)mmol/L,餐后2 h血糖为(16.35±2.63)mmol/L,BMI测定结果为(24.79±1.32)kg/m~2;根据BMI分组,偏胖组、肥胖组、重度肥胖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正常组、偏胖组、肥胖组、重度肥胖组餐后2 h血糖指标逐渐下降(P0.05);BMI与空腹血糖相关性(r=-0.042,P0.05),BMI与餐后2 h血糖有负相关性(r=-0.164,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BMI无相关性,餐后2h血糖与BMI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一个可用于系统研究2型糖尿病的高发家系人群,对2型糖尿病家系的发病情况、临床及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方法 按美国糖尿病学会标准,已诊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先证者进行三代家族史和血统成员的调查研究,全部非患者采血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认,并对新老患者用免疫学方法,系谱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排除1型糖尿病、青少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和线粒体遗传阳性家系,最终筛选出具有2个或2个以卜2型糖尿病患者的家系182个(实际调查共865人)并进行分析.全部家系成员均检查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结果 受调查的865名成员中2型糖尿病、单纯空腹血糖受损、单纯葡萄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受损合并葡萄糖耐量减退总患病率为59.88%,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45.43%.新榆出2型糖尿病患者94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者14例,单纯葡萄糖耐量减退者61例,空腹血糖受损合并葡萄糖耐量减退者27例.先证者父、母、同胞、子女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糖尿病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二酯、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空腹血糖受损和(或)葡萄糖耐量减退组或未发病者.在2型糖尿病发病前的葡萄糖耐量减退阶段,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也高于正常人群.结论 2型糖尿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发病前已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诱发这些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其中合并NAFLD者99例,未合并NAFLD者101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检测肝酶、糖脂代谢指标,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以及改良的胰岛素C肽指数(HOMA-C肽),2组进行比较.结果 NAFLD组体重、BMI、腰围、臀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增高(均P<0.01),而年龄、病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NAFLD组(均P<0.05).NAFLD组高脂血症尤以高TG血症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NAFLD组空腹和餐后1h血糖[(2.07±0.36对1.83±0.43) mmol/L,(14.04±3.96对12.59±3.90)mmol/L]、空腹及餐后1hC肽[(2.79±1.15对2.08±1.29) ng/ml,(1.33±0.45对1.12±0.54)ng/ml]、HbA1c[(2.09±0.33对1.96±0.28)%]、HOMA-C肽指数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TG、BMI、ALT是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 高TG血症、肥胖以及ALT升高增加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2016年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5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和生化检查指标,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受试者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体脂率及体力活动不足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腰围、腰臀比大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吸烟率和饮酒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LDL/高密度脂蛋白(HDL)、TC/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对照组,血清HDL和羟化不全骨钙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受试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BMI(r=-0.303)、体脂率(r=-0.307)呈负相关,与舒张压(r=0.448)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BMI、体脂率及舒张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7mmol/L的高血压患者,直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的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纳入2013年6月1日至2016年7月20日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入院前1年体检空腹血糖7mmol/L且无糖尿病症状的住院患者(n=364)直接进行OGTT,收集患者血糖、血脂及一般情况等。根据是否高血压分为:非高血压组、高血压组。分析糖调节受损、糖尿病检出率,分析2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脂等差异。结果 364例患者中糖调节受损141例(38.74%),糖尿病48例(13.19%)。检查中未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需紧急降糖处理病例。与非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组年龄更大,BMI、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比例更高(均P0.05)。空腹血糖5.6mmol/L高血压患者OGTT筛查餐后2h血糖(n=158),糖调节受损检出率37.3%,糖尿病检出率9.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非高血压患者相比较,高血压者发生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的比值比为2.286(95%CI 1.457~3.589,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常规进行OGTT,对早期发现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糖耐量个体血浆内脂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浆内脂素(visfatin)水平变化及其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等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2型糖尿病(DM)、糖耐量受损(IGT)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空腹和糖负荷后2h血浆内脂素水平,并分析血浆内脂素与BMI、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血糖、血浆胰岛素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等的关系。结果(1)2型DM患者空腹和糖负荷后2h血浆内脂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1.63±7.48)μg/L vs(16.82±6.06)μg/L和(12.02±6.86)μg/L vs(16.26±7.78)μg/L,均P<0.05],IGT组内脂素水平介于2型DM和对照组之间;肥胖组血浆内脂素水平较非肥胖组有升高趋势;(2)相关性研究显示,血浆内脂素水平与WHR呈正相关(r=0.42,P<0.01),与糖负荷后2h血糖(2hPG)和HbA_(IC)呈明显负相关(r=-0.33,P<0.01和r=~0.25,JP<0.05);(3)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WHR、HbA_(IC)空腹血糖、2h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是影响血浆内脂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浆内脂素水平与糖代谢状态有关,并可能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糖代谢异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5月~2007年11月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720例,分为糖尿病组(208例)、糖耐量减低组(96例)、空腹血糖受损组(30例)和非糖代谢异常组(386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血胆固醇、三酸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观察其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体质量指数BMI及吸烟)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1.4组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糖耐量减低组、空腹血糖受损组双支病变率分别为38%、27%、和30%,与非糖代谢异常组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支病变率分别为43%、40%、和37%,与非糖代谢异常组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耐量减低组、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糖尿病组相比,3支病变率、病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胰岛素、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糖调节受损与2型糖尿病有类似血管损害,糖耐量试验对及时发现血糖异常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国中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年龄≥45岁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1416例进行调查,分为血压正常组和高血压组,常规采集人体学参数和检测相关生化指标,采用肝脏B超检测有无脂肪肝,部分病人磁共振波谱测定肝脏脂肪含量(LFC),肝酶作为评价肝脏炎症程度的简易参数,应用无创性NAFLD纤维化评分系统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结果血压正常组中NAFLD检出率为51.7%,高血压组中NAFLD检出率为61.3%。高血压组年龄、糖尿病病程、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尿酸、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较血压正常组增高(P0.05)。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较血压正常组降低(P0.01)。高血压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较血压正常组增高(P0.05)。NAFLD纤维化的评分系统在高血压组较血压正常组增加(P0.01)。进一步对未服用降压药物的受试者进行分析,校正了性别、年龄、空腹血糖、TG、总胆固醇(TC)后,LFC与收缩压(r=0.138,P=0.036)和舒张压(r=0.175,P=0.006)呈正相关关系。多因素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血糖后,LFC是影响收缩压(P0.05)和舒张压(P0.01)的最强的影响因素。结论在中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中,高血压组NAFLD检出率显著增高,且肝脏炎症、纤维化加重。LFC独立于血糖、血脂,是血压增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