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基本资料:患者53岁女性,因"左足拇外翻术后3年,畸形加重伴疼痛2年"来诊。现病史:患者双足拇外翻30年病史,3年前于外院行左足拇外翻矫形术,术后1年畸形复发并伴有行走疼痛。查体:左足平足,足弓塌陷,跟骨外翻,提踵试验(–);伸膝状态下踝关节背伸0°,屈膝状态下踝关节背伸20°。拇趾外翻伴旋前,跖趾关节40°(背伸)=5°(跖屈),活动时伴关节疼痛。第1跖楔关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足截骨结合数字外固定支架的数字化矫正在严重马蹄足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3年5月—2019年5月,采用后足截骨加泰勒空间外固定支架(Taylor Spatid Frame,TSF)治疗的19例严重马蹄足患者(23足),其中主要表现为马蹄畸形>40°13足;马蹄合并前、中足明显内收及内翻>20°10足。以马蹄畸形为主合并轻度内翻及旋转的患足实施后足U形截骨加标准足踝TSF构型及安装,参数测量时以距下关节前方为畸形旋转中心及起始点,以全足与胫骨对照进行矫正。马蹄合并前足内收、旋转及后足内翻,实施V形截骨。足部空间足够时,在足部及跨踝关节安装6+6串联TSF,分别以距舟关节内侧缘及距下关节前方为畸形旋转中心及起始点,同步矫正前足及马蹄畸形;足部空间狭小时,先以前足与胫骨为对照安装TSF矫正前足畸形。然后再次变换固定模式,将足与胫骨对照矫正足的马蹄及内翻畸形。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成治疗,畸形矫正85%~100%,平均93.3%,无严重的并发症。获得0.5~1年随访20足,依据课题组马蹄足畸形矫正标准:优7足、良11足、可2足、差0足;依据ICFSG评分系统:优3足、良14足、可3足、差0足。结论后足截骨安装外固定支架牵伸矫正严重的马蹄足畸形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并发症少。应用数字外固定及数字化矫形技术,可以更加精准地矫正严重的马蹄足畸形,容易被医生掌握,是足踝外科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负重CT探讨第一跖骨旋前对(足母)外翻中第一跖趾关节匹配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6例(63足)患者的负重CT数据。纳入患者均经负重X线片评估为第一跖趾关节匹配。按有无(足母)外翻畸形分为(足母)外翻组32例(39足)和对照组14例(24足)。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surface angle,DMAA)以及第1跖骨旋转角(the first metatarsal rotation angle,α角)。利用负重CT的CubeVue软件自带的旋转功能对所有患者的第一跖骨冠状面旋前进行纠正,纠正后再次测量关节匹配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α角预测假性匹配的效能并计算界值。结果 共收集第一跖趾关节匹配的(足母)外翻组...  相似文献   

4.
<正>1适应证60岁以下、IMA15°且DMAA35°的轻、中度拇外翻患者。2禁忌证1跖骨远端截骨纠正IMA的能力有限,IMA≥15°的患者;2足部感染,如甲沟炎、严重的脚癣破溃、拇囊破溃感染;3较严重的骨质疏松;4第1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5下肢血运循环障碍。3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5.
<正>1.1基本资料患者53岁女性,因"左足外翻术后3年,畸形加重伴疼痛2年"来诊。1.2现病史患者双足外翻30年病史,3年前于外院行左足外翻矫形术,术后1年畸形复发并伴有行走疼痛。1.3查体左足平足,足弓塌陷,跟骨外翻,提踵试验(–);伸膝状态下踝关节背伸0°,屈膝状态下踝关节背伸20°。趾外翻伴旋前,跖趾关节40°(背伸)= 5°(跖屈),活动时伴关节疼痛。第1跖楔关节松弛,活动后无疼痛;第2趾向背侧脱位骑跨于趾之上,跖趾关节活动受限;第2~3跖趾关节  相似文献   

6.
<正>由高能暴力所致的足部损伤患者比例日趋增高,进而导致中足损伤现已成为一类常见的下肢损伤,其发生率约每年为1/30 000人,占全身骨折的0.4%[1]。中足包括跖骨基底、楔骨、舟骨、骰骨,以及Chopart关节所对应的距骨和跟骨,其解剖结构的稳定依赖诸多的韧带、关节囊,以及足内肌和足外肌。因此,中足损伤治疗不当容易导致中足畸形愈合,以至遗留疼痛、畸形、足功能障碍。多数患者需要手术矫正。根据不同畸形特点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并评价3D打印截骨导板在Chevron截骨术治疗足■外翻畸形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贵州省骨科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足■外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3D打印技术辅助截骨导板矫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4±1.05)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患者的足部功能,根据X线片测量■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失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HVA、IMA及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HVA、IMA均小于对照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相似文献   

8.
<正>1适应证适用于中、重度外翻。2禁忌证(1)有较大的DMAA角。(2)第1跖骨在矢状面有明显畸形。(3)较严重的骨质疏松。(4)第1跖骨直径太小。(5)明显的内侧跖楔关节不稳定。(6)第一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7)局部有感染病灶。(8)下肢血运循环障碍。3病例介绍3.1基本情况患者,女性,65岁。主诉:右足趾畸形20年,疼痛加重5年。3.2临床查体右足趾外翻,跖骨头内侧突出,外侧足趾没有畸形,足弓正常。跖趾关节内侧压痛,第一跖趾关节及趾趾间关节伸屈活动正常。内侧  相似文献   

9.
<正>1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关节面不平整,台阶≥1mm,如SandersⅡ型、SandersⅢ型、SandersⅣ型骨折;跟骨长度明显短缩;跟骨高度下降≥1.5cm;Bohler角缩小≥15°;Gissane角≤90°,或者≥130°;跟骰关节骨折块的分离或移位≥1mm;伴有跟骨周围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跟骨外侧壁膨隆明显影响外侧腓骨长短肌腱的活动;跟骨轴位片示:内翻畸形成角≥5°,外翻≥10°。  相似文献   

10.
<正>足踝部畸形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先天性、外伤性、神经麻痹、脊椎裂、脊髓灰质炎、脑瘫、感染、类风湿及不明原因等。严重畸形主要表现为骨关节的变形、足的短小、软组织的僵硬、缺损及溃疡、血管神经的短缩及变异等[1],可能还合并有肢体的畸形,如肢体不等长、肢体畸形、骨髓炎、骨不连等,因此它是一组相当复杂的畸形。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软组织松解、关节融合术、截骨术等。许多时候不能既满意地矫正畸形,又最大限度保留及恢复足踝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用水胶体裹伤布(Duoderm)及弹力绷带封包法成功治疗了一跟腱暴露的溃疡。患者女性60岁,在接受左足拇指外翻修复、锤状趾矫正和足拇囊炎切除术后2周,于足的跟腱跟骨附着处出现一无渗出的浅表糜烂,经治疗后仍发展成2.5cm直径大小的痛性溃疡并暴露跟腱。作者用Duoderm敷在溃疡上,以创造一湿润的环境来刺激肉芽组织,再用一种由氧化锌糊靴(unna boot)和弹力绷带构成的加压敷料,这种加压敷料既可治疗患者的静脉功能不全和脂皮肤硬化(lipodermato—sclerosis),又能限制足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选择性中足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平足症的手术方法和中短期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5月,通过关节融合手术治疗中足损伤后成年人创伤性平足症22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9.2岁(21~58岁);左足14例,右足8例。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足部力线改变情况,并通过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和VAS疼痛评分评估中足功能的预后。结果有2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5个月(14~42个月)。足负重正位X线片上距骨第1跖骨角和距骨第2跖骨角均有显著改善(P0.05);足负重侧位片上Meary角有显著改善(P0.01),距骨跟骨角较之术前有增加,但未获得显著差异。术后平均AOFAS中足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30.5±14.9 vs.81.5±6.3,P0.01),VAS疼痛评分也有显著改善(P0.01)。有1例跟骰关节融合不愈合,2例切口皮缘坏死,未出现深部感染或骨髓炎。结论中足融合手术可以显著改善创伤性平足患者的足部力线及外形,稳定足弓,且可较好地缓解临床症状。但多数患者仍无法完全恢复伤前活动能力,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中足骨折脱位仍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应用KalixⅡ治疗有临床症状的青少年柔韧性平足症患者,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综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接受应用KalixⅡ制动器行距下关节制动术治疗的19例(25足)有临床症状的青少年柔韧性平足症患者,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12.2岁。应用AOFAS评分、VAS评分和测量负重X线片对术前、术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3个月。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66.6分提升为术后88.1分,VAS评分由术前平均6分降至术后1分。足外形较术前明显改善。前后位片上第1距角由术前平均18.7°改善为术后6.2°,侧位片第1跖距角由术前19.2°改善为术后4.5°,侧位片跟骨倾斜角由术前8.5°改善为术后12.7°。结论应用Kalix II制动器行距下关节制动术是一种治疗有临床症状的青少年柔韧性扁平足的有效方法,其远期疗效尚需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和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及腓骨肌建松解术治疗跟骨骨折后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3-2013.11年我科采用距下关节及腓骨肌建松解术治疗跟骨骨折后踝关节僵硬52例(66足)。男性41例,52足,女性11例,14足。年龄在20~46岁,平均31岁。受伤至本次治疗时间10~21个月,平均15.3个月。术前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及CT、MRI扫面。按照stephens和sanders根据跟骨愈合形态CT分型,Ⅰ型54足,Ⅱ型12足。本组病例伤后至本次治疗时间均在1.5年内,手术选择跟骨外侧切口,切除跟骨外侧丘突出的骨质,松解距下关节同时松解腓骨肌腱。结果 66足术后随访10~27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2足出现切口积血,皮缘局部坏死,换药后愈合。1例患者因术后功能锻炼不到位,术后6个月随访,跟骨内外翻活动范围较术后1个月时减少,但疼痛较术前明显减轻,其余患者跟骨内外翻活动增加,疼痛消失。病人没有发生跟骨再骨折等并发症。术后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部功能评分,优20足,良37足,可6足,优良率90.9%。术前及术后足的内外翻活动度比较(P0.01)、运动时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P0.01)。结论距下关节和腓骨肌腱松解术是治疗跟骨骨折后踝关节僵硬的有效方法之一,既可以缓解足部疼痛,又保留了足部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足母)外翻是构成第一跖趾关节的(足母)趾向外侧偏移的前足畸形,主要累及第一跖列,可引起(足母)囊炎、锤状趾、足底胼胝等众多并发症,会影响足部观感和功能。目前关于(足母)外翻的病因学研究颇多,但并不完全一致,其病因也尚未完全明确,但已知的因素包括穿鞋习惯、遗传、足部结构异常、全身性疾病等。(足母)外翻在不同地区、性别、年龄及职业等人群中的患病率不同,患病率为3.22%~89%。本文将对(足母)外翻的病因及流行病学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治疗各类颅眶部畸形所致的眼眶容积异常、额眶错位、眼水平轴失衡、眼球凹陷、复视的方法。方法取头皮冠状切口入路,帽状腱膜层分离头皮瓣,在眶上缘切开骨膜后显露额颅和眼眶的四壁;按不同设计,行单个颅眶分层截骨、固定,或多个颅眶复合分层截骨、固定。结果44例患者中眶上缘截骨5例,眶内壁截骨8例,眶下缘截骨3例,眶外缘截骨28例,其中眶外下缘复合截骨26例。手术前后测量结果显示,骨性眶间距(IOD)、突眼度、双眶连线与双耳屏连线的交角(A-OT)、以及外眦与耳屏连线(LC-T)等均明显改善。结论头皮冠状切口入路的颅眶分层截骨术治疗颅眶部骨架异常的整复效果优于单纯充填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和外固定器技术矫正先天性垂直距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0月—2017年1月34例儿童先天性垂直距骨患者(49足)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25足采用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复位距骨-舟骨关节。B组24足采用外固定器技术复位距骨-舟骨关节。采用Adelaar评分标准评估先天性垂直距骨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和外固定器矫正的临床外观、功能和影像学结果。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14年,平均4.2年。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组优良率为80.0%,外固定器组为91.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P>0.05)。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组距舟关节半脱位率为12.0%,外固定器组距舟关节为45.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P<0.05)。结论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和外固定器均是矫正2~5岁先天性垂直距骨的有效方法,但外固定器矫正先天性垂直距骨有较高的距舟关节半脱位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手术治疗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上海市同济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武汉普爱医院和杭州萧山中医院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1533例,对其中131例在骨折复位内固定的同时行三角韧带修复手术,男74例,女57例;年龄17~83岁,平均33.2岁。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42例,其中内踝前丘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深层断裂患者5例;旋前外旋型Ⅲ度损伤36例,Ⅳ度损伤48例;旋前外展型Ⅲ度损伤5例; AO/OTA分类:43-B2型3例,44-B2型9例,44-B3型48例,44-C1型21例,44-C2型24例,44-C3型26例。在进行完骨折内固定后,术中均进行外旋应力试验,发现踝关节不稳定后,给予修复三角韧带。术后随访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美国骨科足踝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SF-36评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获Ⅰ期愈合,106例获得27个月(12~72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4.5周(9~16周)。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91.4分(83~100分),疼痛VAS为1.2分(0~6分),SF-36评分为91.2分(80-96分),患者均未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结论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患者,需要合理的临床评估选择治疗方案,根据断裂的部位选择适当的手术缝合方法,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踝后内侧入路双头加压螺钉治疗距骨后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共收治18例距骨后突骨折患者,男16例,女2例;年龄24~66岁,平均42岁。均系闭合性损伤。其中单纯距骨后突骨折4例,合并距下关节脱位13例,合并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1例,所有患者均经CT三维重建明确诊断,待局部软组织水肿消退后,行经内踝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根据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无伤口感染、无胫神经、肌腱损伤、无距骨无菌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术后AOFAS后足踝评分优14例,良3例,优良率94.4%。结论踝后内侧入路应用Herbert螺钉治疗距骨后突骨折,不仅能够清晰显露骨折处及关节面,避免内踝截骨,而且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足底行走时承受压力,足跟占15~20%,跖部(主要以第五跖骨底)30~35%,跖趾关节的跖骨头5%,趾部(主要为第一、二趾骨)30%。足是行走负重的主要器官,足部的损伤或畸形会影响正常的活动。麻风足底溃疡又称营养性溃疡,是麻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多见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