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回盲部憩室炎的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12例回盲部憩室炎患者,其中Meckel憩室炎7例,盲肠憩室炎4例,升结肠憩室炎1例。根据憩室部位、大小及周围肠管是否受累选择手术方式,包括憩室单纯切除术、回肠部分切除 端端吻合术、回盲部切除 回肠升结肠端侧吻合术 回肠造瘘术等。结果全组患者均获治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回盲部憩室炎与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常需术中探查方能确诊。应根据憩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结肠憩室的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4例结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憩室位于盲肠5例,升结肠3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4例,均行手术治疗,包括行憩室切除结肠吻合术5例,回盲部切除+回肠升结肠端端吻合术3例,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乙状结肠憩室切除、造口+直肠残端闭合4例(Hartmann术,6周后行二期吻合)。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结肠憩室出现穿孔、出血、脓肿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时宜行手术治疗,应根据憩室部位、大小、并发症及腹腔感染程度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75~1980年对回盲部切除或右半结肠切除的20个病例,其中盲肠、升结肠及结肠肝曲癌共10例,回盲部淋巴肉瘤3例,回盲部结核3例,均采用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端端套入式吻合术;肠套叠致回盲部坏死2例,右腹股沟斜疝嵌顿致回肠末段、回盲部及阑尾坏死1例,回盲部扭转致肠坏死1例,术中均行坏死部肠管切除回肠升结肠端端套入式吻合  相似文献   

4.
分析2008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的35例肠套叠患儿的病例资料,探讨生理解剖因素与疾病的关系。25例患儿行肠套叠复位+固定术;3例行坏死肠段切除、结肠回肠端侧吻合术+固定术。7例未见套叠。测量盲肠及升结肠长度,目测回盲部粗细及夹角,观察肠系膜淋巴结大小。手术无死亡。术后1例并发腹壁疝,1例切口感染,随访38±1.5个月,无复发病例。患儿盲肠及升结肠平均游离长度9.50+1.57cm;8例合并回盲瓣肥厚,2例合并Mecke憩室,21例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肠套叠可能与过度游离的盲肠及升结肠长度、回盲部淋巴结肿大等生理解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创伤性腹股沟疝囊内回盲部肠管破裂的治疗经验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于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例创伤性腹股沟疝囊内回盲部肠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1例右腹股沟滑动性疝患者行回盲部切除、回肠升结肠端侧吻合术;1例右腹股沟斜疝患者行回肠末端破裂清创吻合术,附加盲肠回肠皮管造瘘以保留回盲瓣;1例右腹股沟斜疝患者行改良的经盲肠回肠皮管造瘘术。2例避免了切除回盲部的过度医疗之嫌。术后3例患者均一期治愈,无吻合口漏、修补口瘘、腹腔脓肿形成、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3年,随访期间无一例疝复发。结论对创伤性腹股沟疝囊内回盲部肠管破裂患者,需根据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施行不同的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盲肠憩室炎的处理方式。方法我院2010年3月~2015年4月934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发现盲肠憩室炎16例,根据憩室大小及周围炎症程度行腹腔镜憩室切除术和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回盲部切除、盲肠部分切除术及憩室切除术。结果腹腔镜憩室切除术3例;中转开腹手术13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回盲部切除3例,盲肠部分切除术6例,憩室切除术3例。手术时间25~90 min,平均45.3 min。术中出血量5~160 ml,平均31.6 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5 d,平均3 d;术后住院时间3~8 d,平均7 d。16例术后随访10~48个月,平均36.3月,无腹痛、腹胀等发生。结论盲肠憩室炎的临床特征与急性阑尾炎相似,极易误诊,腹腔镜手术中要仔细探查,避免漏诊,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憩室病的临床特点及腹腔镜下结肠憩室病的手术方式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7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诊断为结肠憩室病的3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21例;憩室发生在直肠4例,乙状结肠2例,左半结肠6例,回盲部20例;2例行腹腔镜检查后因家属拒绝行肠切除,遂终止手术,接受抗感染治疗;30例行肠切除手术,包括乙状结肠切除2例,直肠切除4例,右半结肠切除11例,降结肠部分切除5例,回盲部切除+空肠结肠吻合术8例,其中7例行临时性降结肠造瘘术,半年后行降结肠造瘘回纳术。14例为腹腔镜探查后中转开腹手术,16例为腹腔镜下完成手术。 结果2例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后1个月随访,结肠镜检查无阳性,至今憩室炎未复发。30例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未见腹泻、大便次数增多等不适症状。回盲部切除与右半结肠切除两种术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 vs 36.4%,χ2=1.584,P=0.812)。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中转开腹手术更快(t=8.062,P<0.01),住院时间更短(t=8.607,P<0.01)。 结论诊断结肠憩室后一期行部分肠切除手术治疗安全、有效,腹腔镜行部分肠切除较传统手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性,9岁。以急性阑尾炎之诊断,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手术进入腹腔见有混浊的炎性渗液,距回盲部30cm处回肠对系缘膜肠壁有指状1.5×1.5cm憩室,尖端肿胀发黑。距回盲部45cm处回肠亦有3.5×4cm的憩室,也明显充血。两憩室均与邻近肠管粘连。探查见阑尾肿胀、充血。同时做阑尾切除、两处憩室肠管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急性美克耳氏憩室炎,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9.
外科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要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和尽可能多保留正常组织。我们认为回盲部疾病的手术治疗也应遵循以上原则。由于升结肠没有可活动的肠系膜,肠管比较固定,血运较差,回盲部切除回肠升结肠吻合术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许多报道主张回肓部疾病的手术应采用右半结肠切除的术式。我院1966~1984年间收治79例回盲部疾病患者.其中行右半结肠切除术57例,行回盲部切除术22例。现结合本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4岁。半年前发现下腹部一鸡蛋大小肿物,无明显不适。以后肿物逐渐增大,稍伴疼痛,饮食及大小便正常。入院前1月觉肿物增长较快,达胎头大。于1987年3月25日行剖腹探查,术中确认肿物位于小肠系膜、胎头大小,质地硬、光滑,有完整的包膜,活动良好,肿物已浸犯末端回肠、盲肠及部分升结肠。遂将肿物连同受累的回盲部一同切除,末端回肠、升结肠端端吻合术。术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近回盲瓣回肠端端吻合术应用于新生儿和婴儿急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3-2006年行近回盲瓣回肠(末端回肠距回盲瓣10 cm以内)端端吻合术的15例新生儿和婴儿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5例中回肠吻合口距回盲瓣均在10 cm以内,其中5 cm以内9例.1例残留小肠约40 cm者术后当日即自动出院,另14例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0.5 d.仅1例发生切口感染,未发生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结论对新生儿和婴儿具有重要功能的尚未被病变累及的回盲部可采用近回盲瓣回肠端端吻合术,辅助肠减压手术多无必要.  相似文献   

12.
升结肠部分切除治疗回盲部良性疾病孟庆晨,于卫光,党永康,钱海波我院1983~1994年12月采用升结肠部分切除,回肠一升结肠吻合术治疗回盲部良性病变患者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5个月~67岁。回结肠套叠肠坏死12例,肠梗阻回肠末端坏死7例,阑...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 h岁。6年前因肠梗阻在某医院做过肠切除术。今因右侧腹部发现疼痛性包块1年,逐渐增大来院.检查后按升结肠肿瘤准备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前次手术切除回盲部,回肠与横结肠中段端侧吻合(升结肠保留)。包块在升结肠盲袋内。在距原吻合口近端3cm处切断横结肠,分离、切除原旷置肠管,逐步术终。切开切除的标本,明确包块为升结肠内堆积的粪石,约12×10×6cm大。分析本例粪石堆积的原因,无疑是因第一次手术留下横结肠肝曲和升结肠畅通的盲袋,术后肠内容物通过吻合口时,有些借助结肠的逆蠕动流到升结肠内  相似文献   

14.
近回盲瓣回肠末段端端吻合术系指切除病变末段回肠及其系膜 ,结扎、切断回结肠动脉回肠支 ,近端小肠与靠近回盲瓣末段回肠行端端吻合术。此术式由于受传统解剖观念影响 ,即因局部供血不足吻合后会缺血坏死 ,认为距回盲瓣 5cm以内的吻合易发生吻合口漏 ,故临床上不主张此处行端端吻合术。笔者曾收治 5例 ,均行此术并取得了成功。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病人 ,男 3例 ,女 2例。年龄 3 5~ 75岁 ,中位年龄 55 2岁。根据临床表现不同 ,共分 2组。肠梗阻组 :共 3例。例 1 男 ,65岁。系小肠多发性憩室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病人 ,术中见空肠散在…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月我科对1例黑便5年余患者行腹腔镜辅助盲升结肠切除吻合术。术中先行肠镜定位,再次确认病变位于升结肠靠近回盲瓣处,遂行盲升结肠切除吻合术。随访1年,症状消失,大小便无异常。我们认为结直肠良性病变是腹腔镜手术的良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24岁.因腹疼、腹泻8个月余入院.体查:右下腹可触及一肿块,质地中等,边界不清,活动度大.结肠镜检查提示回盲部有一肿块.手术所见:回盲部与后腹膜之间有一长约5cm系膜,使回盲部游离于腹腔.并见部分回肠盲肠套叠入升结肠,复位后发现回盲部有一肿物.逐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7.
Meckel憩室3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36例Meckel憩室患者临床资料,36例中误诊为阑尾炎16例、肠梗阻15例、肠道出血5例,16例憩室炎,均误诊为阑尾炎。再次手术者2例。28例行憩室楔形切除,8例行肠切除吻合。Meckel憩室是距回盲部100cm内的袋状突出物,可发生并发症,易误诊。手术是惟一根治方法。憩室楔形切除或包括憩室的肠段切除是常用术式。  相似文献   

18.
远端胃切除术后胃排空增快 (包括倾倒综合征 ) ,以致食物快速进入小肠 ,或由于幽门功能不良 ,常可发生肠胃反流。作者进行幽门括约肌替代手术。取小猪作实验 ,分成 3组 ,各 10头猪 :(1)第 1组 ,部分胃切除 ,作 Roux- Y型胃肠重建 ;(2 )第 2组 ,部分胃切除和回盲段肠间置 ;(3)第 3组 ,仅剖腹作假手术以资对照。回盲段肠间置术 :游离末端回肠、盲肠和升结肠 ,在升结肠长 12 cm处和回肠 6 cm处切断 ,吻合两切端。取回盲段肠 (末端回肠、盲肠和部分升结肠 )旋转180°,回肠切端用缝线闭合 ,与胃作侧端吻合 ,升结肠切端与十二指肠残端作侧端吻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肝门部胆管癌高位切除并回盲部间置-肝门回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充分的术前准备,行肝门部胆管癌高位切除并回盲部间置-肝门回肠吻合术,术后给予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随访3个月,总结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 IV型,术中均未输血,术后胆管支架管造影示回肠肠袢及肝内无明显气体。钡餐透视提示钡剂进入盲肠,未反流入回肠袢;口服钡剂后9h透视提示盲肠肠袢和吻合部位空肠内钡剂排出,盲肠袋黏膜皱襞有少量钡剂残留,钡剂通过回肠一结肠吻合口时无延迟及明显过快,无明显钡剂反流。2例患者随访3个月,无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结论:肝门部胆管癌行高位切除、回盲部间置、肝门回肠吻合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美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Meckel憩室)的腹腔镜微创治疗方法,总结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3例Meckel憩室患者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探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在腔镜辅助下切除Meckel憩室,总结分析术中所见、手术操作技巧和要点。结果 33例患者术中均证实Meckel憩室,距回盲部30~95 cm,平均68 cm。憩室出血23例(病理证实憩室粘膜出血水肿、多处点状坏死,合并胃粘膜病变14例,胰腺组织4例,憩室开口处间质瘤并溃疡1例);憩室炎13例,其中5例合并出血,2例合并穿孔;憩室合并肠扭转、肠梗阻2例。憩室部小肠部分切除吻合30例,憩室部肠管楔形切除3例。术后均获随访,3年以上21例,未再发生消化道出血或腹膜炎表现。结论腹腔镜探查是诊断Meckel憩室及其并发症的可靠方法,腔镜下实施切除是一种良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