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平 《慢性病学杂志》2015,(1):61-62,65
目的 探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徐州市丰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中医康复护理,60 d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及Barthel评分法评价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80.6±18.4)分,对照组为(51.7±1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2.3±9.2)分,对照组为(53.1±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2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黄绿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和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5.61%)(P0.05);护理前两组的简化Fugl-Meyer评价法(FMA)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BI评分(75.38±12.49)分和FMA评分(11.32±1.3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31±13.12)分和(9.16±2.27)分(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能够有效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黄伟莲  何泳君 《现代医院》2012,12(7):151-153
目的探讨量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社区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寻求脑卒中患者有效社区护理办法。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社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措施基础上,采用社区量化护理干预,即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量化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睡眠肢体摆放、系统功能训练、肘关节屈伸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和肢体按摩、理疗、心理辅导及宣教等。对两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运动功能、焦虑(SAS)、抑郁(SDS)评定,并评价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ADL和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AS和SD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非常显著意义(p均<0.01)。结论量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其焦虑和抑郁程度,促进其身心康复,提高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是社区脑卒中患者有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三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的临床研究对象,病例研究范围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选取对象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取三级康复护理干预。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量表及改良Bardlel(MBI)指数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的MBI及FMA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的MBI、FMA评分显著大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数据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为17.78%,差异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三级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舟山市中医院康复科2015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肌力恢复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住院时间,并对康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患者出院时,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5.93±9.12)分,高于对照组的(46.51±9.29)分(P0.05);观察组肌力恢复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2.00%(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43.62±3.79)d,低于对照组的(65.13±3.11)d(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13±0.49)分,高于对照组的(7.08±0.72)分(P0.05)。出院时患者的疗效TOPSIS法综合评价显示,观察组评价所得的Ci值为0.781,优于对照组的0.219。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改善接受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肌力恢复有效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临床治疗、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ADL训练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对医护人员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FMA评分为(60.91±13.73)分,高于对照组的(49.02±18.50)分;观察组总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8.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L训练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有效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基于功能状态的康复护理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2月在甘肃省平凉市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功能评定结果,给予个体化、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上肢、手以及下肢Brunnstrom评分均有所上升,其中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合格率为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4%(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问卷评分均有所上升,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功能状态的康复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偏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运动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Bra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Bra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案追溯的方法,将145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采用一般康复治疗+感觉训练,60例)及对照组(采用一般康复治疗,85例).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结束后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Fu-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6.14±10.16)分比(37.49±8.76)分,(42.37±6.34)分比(29.15±5.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脑卒中后伴感觉障碍的偏瘫患者实施感觉训练对提高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于医院治疗的68例脑卒中患者实施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及护理,34例)与观察组(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34例)。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国际通用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通过问卷调查表形式完成对干预前、干预4周后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4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4.85±4.75)分、(63.75±7.65)分、(81.88±6.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48±3.82)分、(54.78±6.92)分、(68.17±4.99)分,t=(16.61,5.07,9.55),P=(0.00,0.00,0.00);两组患者干预4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助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有利于增强其自信心而更好地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其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最终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社区家庭康复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即采用循证护理路径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最佳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案。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疾病复发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DSI评分、CSS评分、Barthel指数和M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社区家庭康复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运动功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够增进护患间信任及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家庭护理干预在社区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出院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指导与自主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家庭护理干预,由护理康复小组实施家庭护理指导,并采取健康状况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健康状况的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生理健康评分为(141.28±15.36)分,活动能力(38.45±3.88)分,心理健康(114.30±11.15)分,认知功能(26.45±2.31)分,社会支持(27.54±2.3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上升至(22.14±2.94)分,6个月后提升至(31.07±1.79)分,其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指导中采用家庭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健康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管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1)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9.4±2.1)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79.2±6.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躯体角色(82.8±5.0)分、躯体功能(78.6±3.4)分、活力(78.7±4.6)分、社会功能(78.9±4.6)分、整体健康(82.4±5.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24.5±2.1)分、SDS评分(44.4±5.1)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管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所致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56例脑卒中所致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规范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周期为4周。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功能障碍患者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才藤分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语言功能障碍患者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所致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效果,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运动、语言、吞咽等功能障碍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社区家庭康复中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8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即采用循证护理路径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最佳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案。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疾病复发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DSI评分、CSS评分、Barthel指数和M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 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社区家庭康复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运动功 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够增进护患间信任及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配合踝背屈手法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踝跖屈内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佩戴踝足矫形器结合踝背屈手法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TENS.治疗前后均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下肢痉挛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各项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22.55±3.10)分比(18.56±1.58)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73.82±5.20)分比(67.66±4.15)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11.78±1.08)分比(3.01±0.56)分;下肢痉挛评分:(7.88±1.08)分比(6.15±1.33)分](P<0.05).结论 TENS配合踝背屈手法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于改善患者肢体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较于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84.59±8.37)分>(62.47±7.13)分]、Fugl-Meyer评分[(78.17±10.43)分>(57.43±8.1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脑卒中治疗及护理的患者资料,从中筛选74例纳入本次研究,将74例患者平均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37例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3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后对照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低于观察组以上各项评分,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存质量,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与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对照组分别为(13.36±2.11)、(59.98±7.23)分,观察组分别为(10.07±2.04)、(64.43±7.4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神经与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科团队式康复管理应用于社区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草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治疗的7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随访干预措施,观察组则采取全科团队式康复管理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与干预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团队式康复管理应用于社区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满意,适于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