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整个骨肿瘤制成组织大切片,通过光镜观察和图像分析,对10例侵袭性骨肿瘤的骨质破坏机制进行研究,其中骨肉瘤2例,纤维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淋巴瘤,骨髓瘤和骨旁骨肉瘤各1例。结果表明:肿瘤中心区的骨质破坏程度明显高于肿瘤边缘区和外围区,同时未见到破骨细胞被激活致溶骨增强的现象,这些都是支持侵袭性骨钟瘤的骨质破坏机制,主要是肿瘤细胞直接溶骨的学说。  相似文献   

2.
骨肿瘤穿刺活检的DNA含量图像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图像分析仪检测47例骨肿瘤穿刺组织的肿瘤细胞核DNA含量。结果表明恶性骨肿瘤DNA参数DI,2.5CER,5CER显著高于良性,骨巨细胞瘤介于良恶之间。两组预后不同骨巨细胞瘤的DI,2.5CER有显著性差异,提示DNA含量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术前穿刺DNA含量分析,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增殖能力,作为选择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腓骨移植治疗肢体侵袭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比较游离腓骨或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切除四肢侵袭性骨肿瘤或恶性骨肿瘤后引起的长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吻合血管移植及4例游离腓骨移植术的病例术后,采用ECT、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X线照片检查及随访,时间为术后2~12年,移植骨最长达26cm。结果:侵袭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18例,肿瘤切除后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重建缺损,15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作游离腓骨移植重建缺损,结果前者愈合良好,移植骨片与受骨接合牢固,游离腓骨移植则愈合较差。结论:吻合血管腓骨移植可一期重建因骨肿瘤或骨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后造成的6cm以上的骨缺损,其优越性远远超过游离腓骨移植。  相似文献   

4.
腓骨移植治疗上肢侵袭性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带血管腓骨治疗上肢侵袭性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10例,不带血管腓骨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13例,总共23例.随访时间2~12年,随访中使用ECT(单光子照射扫描照相).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以及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带血管腓骨10例移植骨片生长良好,移植骨片与受骨愈合牢固;不带血管腓骨移植骨片长度超过6cm时愈合困难。本组带血管腓骨移植骨片最长26cm,最短9cm,这种手术最大的进步是病变组织可彻底切除,切除后可一期重建缺损组织。另一个优点是移植后的骨片周径可有增粗。  相似文献   

5.
侵袭性骨肿瘤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端粒酶在侵袭性骨肿瘤中的活性及评估其作为骨肿瘤恶性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非放射性同位素TRAP-银染方法从侵袭性骨肿瘤组织及骨源细胞系/株两方面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并将此方法与TRAP-EB染色进行了比较。结果:53例侵袭性骨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检出率83.0%(44/53);同时检测的19例同一病人的肿瘤旁对照组织和1例骨的瘤样病变—动脉瘤样骨囊肿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3例正常的骨膜培养细胞,1例已经3次化学致癌剂4-NQO处理,传至102代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细胞及1例人骨肉瘤细胞株(OS732)未能检出端粒酶活性,但另1例人骨肉瘤细胞株(HOS)却表达有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活性可能是骨肿瘤恶性的一种潜在生化标志物,并在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结果还表明非放射性同位素TRAP-银染方法是一种简便、安全、快速而有效的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恶性或侵袭性骨肿瘤患者的微波高温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范清宇  马保安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8):484-487,I071
为探讨治疗骨肿瘤新的保肢手术,作者选用了一种利用微波植入式天线阵诱导高温的全新手术方法,治疗各类骨肿瘤患者112例,其中79例恶性,33例良性;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给予免疫治疗,并检测了患者手术前后的免疫功能。术后随访3-50个月,平均23个月。5例椎体恶性肿瘤手术目的主要在于减轻症状;107例保肢手术的患者,10例局部复发截肢,97例中控制良好;74例肢体恶性肿瘤患者中,12例术后4个月-2年内肺部  相似文献   

7.
人工假体置换在膝关节周围侵袭性骨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人工假体在膝关节周围原发侵袭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膝关节周围原发侵袭性骨肿瘤患者 42例。其中股骨远端 24例, 胫骨近端 16例, 腓骨上端 2例。病理类型: 骨肉瘤 21例, 骨巨细胞瘤 (Ⅱ~Ⅲ级) 16例, 软骨肉瘤 4例, 滑膜肉瘤 1例。行骨肿瘤的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 采用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 对骨肉瘤患者同时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结果: 42例患者术后随访 12~72个月, 其中 30例患者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12例出现复发。膝关节活动范围: 伸 0°, 屈 85 ~120°。按Enneking法评定功能, ≥23分 22例, 15~22分 17例, <15分 3例, 优良率达到 86%。结论: 人工假体是一种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较好的保肢方法, 能降低局部并发症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骨盆恶性或高度侵袭性骨肿瘤微波高温灭活保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有相当比例的原发或继发恶性骨肿瘤发生在骨盆部位,目前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是荷瘤盆骨的切除及恢复骨盆连续性的重建.该手术创伤大,局部复发率高,术后功能差,是骨科医生公认的极具挑战性的难题.[方法]本文介绍一种全新的外科术式:将荷瘤盆骨从正常组织中分离,将微波天线均匀地插入瘤块内,输入电磁能量,通过热凝固达到杀灭瘤细胞的目的,勿需特殊的重建措施(不包括植骨等加固措施).[结果]从1994年5月到2005年12月,152例骨盆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上述疗法,IB期病人中48例得到良好的局部和全身控制,61例IIB期患者,19例死于肿瘤播散,42例经过术后3~11年的观察,未发生远隔转移或局部复发,24例骨盆转移癌患者,11例于术后6个月~3年内死亡,13例病人在观察期1~7年内尚存活,无肿瘤存在迹象.在存活病人中,多数获得美容学和功能学上均可接受的肢体.[结论]该方法被证明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极大地简化了手术,改进了肿瘤学预后,明显改善了患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侵袭性骨肿瘤凋亡相关癌基因蛋白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种共124例侵袭性骨肿瘤凋亡相关癌基因蛋白(c-Myc、c-Fos、Bcl-2)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在几种骨肿瘤中c-Myc和c-Fos表达较普遍,但不同骨肿瘤间c-Myc和c-Fos表达,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值<0.005)。Bcl-2的表达仅见于部分恶性肿瘤病例,良性骨肿瘤均不表达。恶性骨肿瘤三种癌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良性骨肿瘤,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值<0.005)。结论:凋亡相关基因c-Myc和c-Fos的异常活动在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Bcl-2的表达可作为良、恶性骨肿瘤鉴别的一个参考指征。  相似文献   

10.
恶性骨肿瘤的误诊误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于1991~1994年,共收治曾有过不同程度误诊、误治的恶性骨肿瘤病人25例,其中7例误诊为良性肿瘤行刮除植骨术或误诊为炎性病变行病灶清除术,5例活检失当,余病人虽诊断明确但未采取系统、有效的方法治疗以至延误保肢手术时机。我们认为:骨肿瘤的诊断应以临床、放射、病理三者结合,避免将一些缺乏典型X线特点的恶性骨肿瘤误诊为良性肿瘤。缺乏经验的诊断性活检易造成切口肿瘤细胞种植,导致保肢手术困难,应尽量避免术前活检。对一些诊断困难的病例,应由有经验的医生从事慎重、细致的术前活检。在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为避免恶性骨肿瘤的误诊误治,应尽快在国内建立数个骨肿瘤治疗中心及转诊作业系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皮质的扩大切除与重建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12例侵袭性骨肿瘤患者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37.1岁。根据MRI表现选择不同截骨方法。I型肿瘤位于干骺端偏心性生长,采用保留一侧皮质骨的肿瘤外截骨,截骨线呈“匚”形。Ⅱ型病例肿瘤侵蚀部分关节面,采用保留一侧皮质的部分关节截骨,截骨线呈“L”形。Ⅲ型病例肿瘤侵蚀整个关节面和骨皮质,可切除包括关节在内的整个瘤段骨,只是近骨干侧截骨呈阶梯状。[结果]手术时间1~3h,术中出血量150~400ml,术后切口一期愈合。12例患者获6个月一8年随访。按ISOLS评分标准评价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上肢平均22.3分,下肢平均25.3分。灭活回植骨、异体骨与截骨端平均3个月愈合,局部复发1例,复发率7.69%。无恶性变及全身转移。[结论]保留皮质的扩大切除与重建术可提高四肢侵袭性骨肿瘤的治疗效果;严格掌握适应证、无瘤无菌操作、彻底灭活瘤壳和截骨端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四肢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的方法。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四肢转移性骨肿瘤73例,年龄23~83岁,平均(56±8)岁。男性31例,女性42例,病理性骨折11例。其中肺癌转移20例,乳腺癌转移15例,肾癌转移15例,甲状腺癌转移10例,肝癌转移9例、结肠癌转移1例,子宫平滑肌肉瘤转移1例,直肠平滑肌肉瘤转移1例,胰腺癌转移1例。20例拒绝手术,选择保守治疗,另53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瘤段切除假体置换术,病灶刮除植骨术,截肢术等。随访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情况、疼痛减轻情况、生存率等。 结果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26±19)个月。53例手术患者术后骨痛均明显减轻,肢体功能恢复均良好。20例保守治疗患者肢体功能较差,患肢疼痛较重。 结论骨转移性肿瘤的诊断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主诉、影像学表现和病理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在治疗方法上,应首先评估患者有无手术指征,建议使用KPS标准,进而选择手术治疗或是保守治疗。对转移性骨肿瘤,应以减轻患者痛苦、恢复患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病理性骨折的预防尤为重要,一旦发生骨折,则增加痛苦,影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病灶刮除液氮冷冻灭活结合皮质骨支撑治疗股骨头颈部侵袭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11例患者在诊断明确后均采取病灶刮除加液氮注入法冷冻灭活,缺损处以自体(或异体)腓骨和自体髂骨填充修复,7例辅以内固定。结果 11例随访3~10年(平均6年6个月)。参照Ennek-ing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估,优7例,良4例。结论 该疗法是治疗股骨头颈部侵袭性肿瘤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股骨头坏死图像分析的类型和转归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54例股骨颈骨折后有系列X线片,经图像分析见股骨头坏死有以下类型:(1)无坏死;(2)点片状坏死;(3)新月形坏死;(4)橄榄形坏死;(5)扇形坏死;(6)全头坏死。各坏死类型的演变及其转归不同,与最终临床上股骨头坏死关系密切。无坏死、点片状、新月形坏死面积较小,无发展成临床股骨头坏死者。橄榄形、扇形坏死面积较大,有24%~25%演变成全头坏死,并出现临床股骨头坏死。全头坏死则有80%成为临床股骨头坏死。图像分析可及早发现股骨头坏死,比X线片显示出股骨头坏死的时间提早甚多,计全头坏死平均早2.3年,橄榄形早3.8年,扇形早4.8年。与股骨头坏死组织学切片对比,表明图像分析方法可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15.
骨肿瘤病理活检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涛  郭卫  沈丹华  汤小东  杨毅  董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7):1296-1299,1312
[目的]评价骨骼系统病变病理活检的有效性;明确影响活检准确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该因素对穿刺活检后导致切开活检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6年10月间共206例骨破坏病例,所有病例均进行芯针穿刺或切开活检。比较活检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是否一致,将病理活检结果分为正确、无诊断和错误3种。将结果正确的活检定义为有效活检;将结果错误和无诊断的活检定义为无效活检。分析下列因素对活检有效性的影响:活检方式、病变位置、黏液成分、病变种类,明确病理活检有效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分析其对阴性穿刺结果导致切开活检发生率的影响。[结果]206例患者中,147例(71.4%)患者行芯针穿刺活检,47例(22.8%)行切开活检,12例(5.8%)患者进行芯针穿刺后,再次进行切开活检。176例(85.4%)活检结果正确,19例(9.2%)无诊断,11例(5.3%)活检结果错误。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病变含有黏液成分是影响活检正确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结论]大部分骨骼系统病变通过芯针穿刺活检或切开活检可以明确诊断。病变内有黏液成分会降低活检诊断的正确率;没有单一因素增加切开活检几率。骨骼系统病变的正确诊断仍需依靠临床、病理及影像三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椎间盘镜下肢体骨肿瘤活检进行疗效评估、[方法]以2008年10月~2011年8月来本院治疗骨肿瘤的患者总共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择期手术,行椎间盘镜下骨肿瘤活榆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椎间盘镜下活检手术,取材成功率100%.活检准确率达96.25%,其中良性肿瘤准确率为96.26%;恶性肿瘤为97.22% . 活检手术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椎间盘镜下骨肿瘤活检术对骨肿瘤术前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作用,且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准确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肿瘤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5例骨肿瘤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人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结果骨肿瘤患者TNF-α和IL-6活性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1),骨转移患者(伴淋巴结转移)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骨肿瘤患者(P〈0.05)。结论血清中TNF-α和IL-6活性水平可能与骨肿瘤发生、发展有关。测定其水平可作为临床病情观察和监测疗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下肢远端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生存和肢体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 TQ  Guo W  Yang RL  Sun X  Qu HY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0):1550-1555
目的 分析下肢远端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生存情况,评估保肢后的肢体功能.方法 2003年11月至2010年1月,20例下肢肢体远端原发恶性骨肿瘤接受保肢或截肢手术.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0岁.肿瘤位置:胫骨远端14例,腓骨远端3例,跟骨3例.肿瘤分期:ⅠB期3例,ⅡB期16例,Ⅲ期1例.除3例胫骨下端肿瘤截肢外,其他11例胫骨远端肿瘤行自体骨(4例)或异体骨(7例)踝关节融合手术,6例腓骨远端和跟骨肿瘤行自体骨重建手术.平均随访36.4个月.结果 5例异体骨踝关节融合和1例跟骨自体骨重建患者伤口延迟愈合,自体骨和异体骨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2例异体骨出现吸收和不愈合(其中1例截肢,另1例更换为骨水泥临时假体),1例胫骨远端骨肉瘤术后11个月复发截肢,2例分别于确诊后22和48个月死于肺转移.患者2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2.9%和79.6%,12例高度恶性骨肉瘤的2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和70.0%.保肢患者功能MSTS评分为82%.结论 下肢肢体远端原发恶性骨肿瘤的整体生存情况相对较好,保肢可以获得良好的肿瘤控制和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9.
髋部骨肿瘤的全髋关节置换和保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髋部骨肿瘤的全髋关节置换和保肢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9例29髋髋部骨肿瘤病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32-67岁,平均43.7岁。骨巨细胞瘤14例,软骨肉瘤4例,骨成纤维细胞瘤2例,骨肉瘤4例,复发性软骨瘤2例,骨囊肿骨折3例,27例采用肿瘤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置换,2例采用人工半骨盆全髋关节假体置换。股骨切除长度14-21cm。结果:29例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获平均4年10个月随访,除2例髋骨肿瘤人工半骨盆全髋置换术后分别于2年后急性肺炎和1年7个月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外,其余27例均存活,并从事家务和工作,结论:根据髋骨肿瘤的类型,切除后选择适当假体和治疗方法,对重建髋关节功能、保留肢体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肩部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2例肩周部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肱骨上端15例,肩胛骨7例;软骨肉瘤9例,骨肉瘤10例,滑膜肉瘤3例。均行保肢治疗,化疗后行瘤段切除特制人工关节置换术15例,全肩胛骨切除、肱骨头悬吊术6例,肩胛骨部分切除术1例。术后定期辅助化疗。结果2例失访,20例平均随访40个月(3个月~6年)。1例复发;2例发生肺转移,其中1例死亡。根据Ennek ing肢体功能评价标准:优8例,良7例,可3例,差2例。结论对于肩部恶性骨肿瘤,在规范的辅助化疗下行合适的手术,可以达到彻底切除肿瘤并保存一定的肩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