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平滑肌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0至1995年,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7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良好。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35—55岁。病程在3个月至2年,有程度不同的吞咽困难5例;胸骨后疼痛、食后饱胀、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者2例。术前经食道吞钡摄片检查、胃镜检查、明确诊断6例。1例误诊为食道癌。病变均位于食管中下段。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肿瘤最小直径1,5cm,最大为4.5×3×3cm,手术方法均采用左侧经胸标准后外侧切口,行粘膜外平滑肌瘤切除6例,1例因术前诊断为食管癌作食管下段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本组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分析手术治疗32例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发型30例。多发型2例。肿瘤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27例,下段3例。行粘膜外肿瘤摘除术28例次,肿瘤及部分食管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2例。弓下吻合术3例,肿瘤恶变后探查1例。手术切口为颈部切口3例次。右开胸20例.左开胸11例。本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3年至10年,除1例肿瘤恶变者在术后5年死亡外,其他病例均生存。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唯一有效的方法,多数病例可行粘膜外肿瘤摘除术。少数肿瘤巨大或多发者需行肿瘤及部分食管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如术后肿瘤复发需考虑肿瘤恶变。  相似文献   

3.
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特点。方法 对 14 1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术前影像学、内窥镜资料及外科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吞咽不顺 (6 4 .5 % )及胸部或上腹部疼痛 (2 0 .6 % ) ,平均病史 15 .7个月。 11例术前误诊为食管恶性肿瘤、纵隔或腹膜后肿瘤。 13例行食管部分切除术 ,其中 2例肿瘤巨大 ,3例术中仍误诊为食管恶性肿瘤 ,8例并存食管癌或贲门癌。 12 8例行肿瘤摘除术 ,13例术中黏膜破裂并予以修补。肿瘤单发 130例 ,多发 11例。瘤体呈类圆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 ,包绕食管周经 <1/ 2者 75例 ,>1/ 2者 5 9例 ,累及全周者 7例。肿瘤呈息肉状管腔内生长 1例 ,管壁外生长 2例 ,其余均管壁内生长。本组无手术死亡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3.6 %。结论 食管平滑肌瘤易误诊为食管恶性肿瘤或纵隔肿瘤 ,应注意鉴别诊断。术式选择应尽可能行肿瘤摘除术。食管镜检查疑为平滑肌瘤时应避免活检。食管平滑肌瘤患者食管癌发病率较高 ,其原因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平滑肌瘤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0~58岁。5例术前经X线钡剂造影或内窥镜检确诊,经开胸行肿瘤摘除术;3例行开胸瘤体食管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其中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切除术中发现食管平滑肌瘤各1例,另1例术前误诊为食管中段癌经术后病理证实。作者分析了肿瘤的病理分型、误诊原因、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食管X线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方法;不典型的瘤体食管X线钡剂造影像或瘤体长度小于1cm时内窥镜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粘膜外肿瘤摘除加肌层修补术是目前简便、安全、损伤小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2000-2004年收治的206例食管癌中,有5例病人曾行上腹部手术治疗,平均年龄为56岁,男4例,女1例,均因诊断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上消化道穿孔,曾行上腹部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胃大部切除术,1例行剖腹探查术,术后病理均为良性病变。5例病人术前均经内镜及病理检查证实,其中3例为胸下段食管癌,行食管、胃弓下吻合术;1例为胸中段食管癌,行食管、胃弓上吻合术;1例胸上段食管癌,行食管胃胸廓入口处吻合术。  相似文献   

6.
食管平滑肌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总结 70例食管平滑肌瘤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复习 ,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术前经选择性地采用食管造影、食管镜、食管腔内超声、胸部CT扫描等方法检查 ;除因肿瘤 <1 0cm、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合并症禁忌以及患者拒绝共 10例未手术外 ,手术治疗 6 0例 ;病理证实为平滑肌瘤 5 6例 ,平滑肌肉瘤 3例 ,平滑肌瘤合并食管鳞癌 1例 ;手术方式包括 :经胸前外或后外侧切口、腋窝S切口、不切断肌肉胸壁小切口、胸膜外及胸腔镜下粘膜外肿瘤摘除 ,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重建附加幽门成形术 ;术中食管粘膜破损 7例 ,术后声音嘶哑、食管狭窄各 1例 ,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钡剂食管造影、食管镜检查仍为食管平滑肌瘤的基本、有效诊断方法。食管腔内超声探测、胸部CT扫描对于X线表现不典型、与恶性病变难以鉴别的病例 ,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食管平滑肌瘤系良性病变 ,提出对于病变小于 1 0cm、症状轻微、术中难以定位的患者 ,仅作追踪观察对象 ;对于体积较大、症状明显、或疑有恶性变者应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性质确定手术入路及方案进行手术。强调术前如考虑为平滑肌瘤时 ,内镜下不宜咬取活检 ;术中剥离肿瘤时 ,应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的治疗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18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按肿瘤手术切除原则常规游离食管及近端胃,切除肿瘤,将胃缝缩成管型;取颈部切口,暴露并游离颈段食管;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采取不同径路将管型胃经食管床上提至颈部,将管型胃与颈段食管重叠约5cm,在胃前壁距胃底约5cm处戳一小口,将食管断端切成前长后短的斜行,将切割缝合器的钉槽插入胃内、钉仓插入食管腔,击发缝合并切割,将食管斜行断端与管型胃前壁缝合,形成长约3cm的吻合口;管型胃顶端固定于吻合口上方的颈椎前筋膜,完成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分期分别为Ⅱa期(4例)、Ⅱb期(9例)、Ⅲ期(5例),手术径路分别为不开胸颈腹两切口(8例)、右胸颈腹三切口(9例)、左胸颈两切口(1例)、全部病例均手术顺利,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发生率为5.56%,颈部引流、禁食2周后治愈;全部病例出院前复查上消化道钡透均见吻合口通畅、无狭窄,术后随诊1~5年不等,均未见吻合口狭窄,但有2例患者出现返流性食管炎症状,发生率为11.11%。结论: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可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胃镜高频电切除术对食管微小平滑肌瘤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 54例食管微小平滑肌瘤患者,其中49例行高频电切除治疗,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3例随访观察.术后常规送切除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在50例获得病理诊断中,确诊食管平滑肌瘤47例.临床诊断食管微小平滑肌瘤的符合率为94.0%(47/50),高频电切除成功率为90.7%(49/54).高频电切除治疗术后患者无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创面渗血2例(2/49);30例患者术后1个月~2年复查胃镜未见病变再发.[结论]胃镜下高频电切除微小食管平滑肌瘤安全、有效,有助于明确诊断,又可使其获得治疗.  相似文献   

9.
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效果评价(附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VATS)食管癌切除手术方式效果。方法 1998至2003年采用VATS辅助行食管癌切除术7例,均为上段食管癌,肿瘤长度3cm~8cm。手术分三步:VATS下经右胸游离食管及肿瘤、清扫淋巴结;经上腹部切口游离胃;行颈部食管胃吻合。结果 手术时间120~180分钟,平均150分钟;术中胸腔出血50~100ml,无手术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具有不开胸、心肺功能影响小、胸壁完整、术后病人咳嗽排痰有力、肺内并发症少;颈部吻合无胸内吻合口瘘之虑等优点。对于胸上段食管病变、需在颈部吻合食管胃的患者优为适用。  相似文献   

10.
高龄食管贲门癌76例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癌、贲门癌好发于老年人,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1~4] 。我院1994年1月~2 0 0 3年1月共手术治疗>60岁食管贲门癌合并其它慢性疾病患者7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6例,男性5 0例,女性2 6例,年龄60~76岁,中位年龄68岁。胸中上段食管癌3 0例,经右胸、腹、颈三切口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术5例,经左胸颈切除胃代食管19例,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6例;胸下段食管癌14例,均行胃食管弓下吻合术;贲门癌3 2例,胃食管吻合术3 1例,全胃切除空肠食管吻合1例。病变最长6.0cm ,最短0 .5cm。食管鳞癌45例,贲门腺癌2 5例,腺鳞癌4例,胃底黏液腺癌2例…  相似文献   

11.
1963年5月~1984年6月我院收治10例慢性食管炎误诊为食管及胃贲门肿瘤,均行手术治疗。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5~67岁,中位年龄49.5岁。临床症状:吞咽困难9例,消化道溃疡症状2例,呕吐及食管异物感2例。上消化道X线检查发现:食管管腔狭窄9例,硫酸钡分流象2例,食管壁充盈缺损6例,食管管壁僵硬4例,食管软组织阴影2例。放射诊断为食管癌8例,食管平滑肌瘤1例及怀疑贲门癌1例。8例行内窥镜检查,其表现为病变周围粘膜充血者8例,肿瘤结节7例,食管平滑肌瘤征1例,镜检活检均为慢性炎症。术前诊断均为食管与贲门肿瘤。9例行病变切除及1例未能切除而行捷径术。手术标本病理诊断定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相似文献   

12.
食管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5例食管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石蜡标本行CD117、CD34、肌特异性肌动蛋白(SMA)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本组仅2例术前经食管镜活检获得病理确诊,2例考虑为食管癌,1例诊断为纵隔肿瘤.术后病理诊断2例合并鳞状上皮癌.3例行食管部分切除获得长期生存;1例行肿物切除加术后放疗,3年半后死亡;1例行探查术,7个月后死亡.免疫组化检查,CD117和CD34均为阴性,4例SMA阴性,1例阳性.结论仅部分食管平滑肌肉瘤术前可以确诊;对于术前未确诊的食管肿瘤和侵犯食管壁而未能确定其来源的纵隔肿瘤,需要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以确定其性质;食管平滑肌肉瘤需行CD117、CD34和SMA等免疫组化检查以排除间质瘤;本病行食管部分切除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穿孔的外科治疗:附九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9例食管癌穿孔患者行外科切除手术治疗。其中单纯食管胃部分切除术2例,食管胃部分切除同期合并不同方式肺切除术7例。1例术后33天死亡,8例近期效果满意。1例术后3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行放射治疗;新近1例术后1个月现正接受术后放疗;余6例病人生存时间均在8个月以上。作者重点讨论食管癌穿孔病人在治疗上的选择,外科切除手术的术前诊断、术中判断和术后处理要点,并就扩大食管癌切除的手术适应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食管胃连接部平滑肌瘤:附1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近30年来手术治疗食管下段平滑肌瘤28例,其中食管胃连接部平滑肌瘤10例。该组术前误诊为贲门痉挛2例;纵隔肿瘤2例;贲门癌4例,其中术中探查后仍疑为贲门癌3例。x线造影检查6例表现为贲门部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2例表现为贲门部狭窄呈鸟嘴状.2例表现为纵隔肿块。胃镜下有5例贲门粘膜分别呈糜烂、出血、紊乱或中断等病理改变。食管胃连接部平滑肌瘤根据外科解剖结构,应归结为食管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15.
多原发性食管癌和食管贲门双原发癌1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2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科收治食管贲门癌1480例,其中经手术切除多原发性食管癌及食管贲门双原发癌14例,并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例病人中,上段多原发性食管癌1例,约在4cm内有4处圆形点状互不浸润融合癌性病灶;食管双原发性癌3例,相距4-6cm,相距间粘膜完整无破坏,经病理证实均为鳞癌,粘膜下无潜行浸润现象。食管责门双原发癌10例,病理诊断食管病灶为鳞癌,贲门病灶为腺癌。本组男10例,女4例,年龄43-68岁,平均53.5岁;病史1-3个月,有恶性肿瘤家族史6例,其中2例父母都有恶性肿瘤病史。术前诊断明确2例…  相似文献   

16.
颈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颈段食管癌采用横断气管径路切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在全麻气管插管下 ,颈部取“U”形切口 ,于 2~ 3气管环之间把气管横断 ,切除肿瘤并清扫淋巴结 ,于食管入口处把食管切断 ,行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 ,经食管床将胃拉至颈部行咽胃吻合。结果 :2 3例中 ,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者 8例 ,颈部切口感染者 2例 ,咽胃吻合口瘘者 3例。均治愈出院 (1例于术后 8个月死于肺部感染 )。 15例生存超过 3年 ,3例生存超过 5年。结论 :横断气管径路切除食管癌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为颈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17.
胃切除后食管癌手术方法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后再患食管癌手术治疗术式。方法 回顾分析 1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收治胃切除术后再患食管癌 2 9例资料。食管癌切除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残胃代食管术 2 0例、空肠代食管术 3例、结肠代食管术 6例。结果  2 9例除 1例颈部食管结肠吻合口瘘、1例胸部食管残胃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3例肺部感染、其余均Ⅰ期愈合。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下段癌采用残胃代食管术 ,食管中上段癌行结肠代食管术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中上段食管癌的三切口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左颈、右胸后外侧及上腹正中三切口,行食管胸中上段癌切除,胃经右胸提至颈部行食管胃吻合治疗14例胸中上段食管癌。其中胸上段食管癌3例(21.4 %),胸中上段癌8例(57.1 %)。胸中段食管癌3例(21.4 %)。病变长度:3.1~6.0 cm 10例(71.4 %),>6.0 cm以上4例(28.6 %)。病理类型均为鳞癌。按pTNM分期Ⅱb期8例(57.1 %),Ⅲ期5例(35.7 %),Ⅳa期1例(7.1 %)。结果 主要并发症为拔管后右侧胸腔积液(2例),心率失常(3例),呼吸道感染(1例),咽炎(5例),经保守治疗,均治愈,无重大并发症及死亡。术后1个月预防性放疗,随访至今,无吻合口狭窄,无吞咽困难、无声嘶。结论 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是对中上段食管癌科学、合理、效果良好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1991年以来我们对食管癌合并肺大泡14例病人进行了一次性手术处理,效果令人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例均为男性,年龄在63岁以上,食管中段痛10例,食管下段癌4例。均经左后外侧助间进脚,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10例,弓下吻合4例。术前肺功能检查阻塞性通气障碍9例,混合性通气障碍5例。混合性通气障碍术前进行消炎,雾化吸入,吸氧,床上练习排痰等术前准备。3例病人术前胸片可见肺大泡。术中处理完毕食管手术后行肺大泡切除4例,单纯7号丝线结扎10例。本组术后恢复顺利,无心肺并发症,随访半年以上,无自发性气胸,6例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经腹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操作方法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37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位于胸上段2例,胸中段22例,胸下段13例;肿瘤长度2~6cm。病理学分期:T2N0M4例,T2N1M08例,T3N0M05例,T3N1M020例。均经左胸入路,采用VATS辅助经腹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结果34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中因肿瘤严重外侵中转开胸手术治疗,2例因氧饱和度偏低,中转VATS下辅助小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手术时间120~190min,平均138min;胸腔操作时间25~55min,平均37min。各例清扫淋巴结2~15个,共187个,29例发现转移淋巴结。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声音嘶哑及肺部感染各1例。结论VATS辅助经腹食管癌切除术经左胸入路,手术操作比较简单,胸腔操作省时,并发症少,适合T3N1M0期以下的食管癌,并能达到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的切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