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因于湿,首如裹《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言湿邪困阻,清阳不升,以致头重胀甚至昏蒙,如物裹头状。临证举验:郭某,男,24岁,大学生。自诉3年来头昏困重,嗜睡,虽极力克制,仍不能自持。曾服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内经》痈证的含义、病因病机、病证诊断、治疗等作了论述,指出内经痈证论述详尽,为后世痈肿疮疡造次 诊断、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内经》体质理论的形成与临证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敏 《中医药学刊》2005,23(6):1104-1106
在中医体质学说发展的进程中,《内经》的阴阳五行、形志苦乐、禀性刚柔、勇怯肥瘦等体质分类方法,以及因体而受邪、因形而生病、因质而从化等疾病认识方法,强调了体质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密切关系,为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奠定了基础。现就《内经》有关体质形成的理论基础、相关因素和临证应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浅谈《内经》论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系统结构,反应出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其《素问·举痛论篇》对痛的机理,临床表现,辨证要点及病因病机进行了详尽论述。笔者经过反复研习后,深感对痛证的见解有其独到之处,有...  相似文献   

5.
庞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6):1104-1106
在中医体质学说发展的进程中,<内经>的阴阳五行、形志苦乐、禀性刚柔、勇怯肥瘦等体质分类方法,以及因体而受邪、因形而生病、因质而从化等疾病认识方法,强调了体质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密切关系,为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奠定了基础.现就<内经>有关体质形成的理论基础、相关因素和临证应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内经》从肺论治临证发微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内经》经文,探讨中医临证治则。1、开鬼门,洁净府。是指发汗,利小便,但发汗之中还寓有宣通肺气之意,利小便之中还寓有温通气化之意。2、气虚者,肺虚也。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虚除其本身的功能低下,更可见全身性的气虚证,故治病时,亦须重肺气之宣降条达。3、肺阳虚。肺之阳气宣降通调是水液代谢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张仲景选甘草干姜汤以治“肺中冷”肺阳虚之肺痿证。4、寒湿与咳嗽。肺之咳嗽因于寒湿之邪尤为多见,张仲景治疗咳嗽痰饮以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等,方中不乏麻黄、桂枝、干姜、细辛等辛温之品,充分体现了治外感寒湿咳嗽“当以温药和之”之要旨。  相似文献   

7.
《内经》论痈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内经》痈证的含义、病因病机、病证、诊断、治疗等作了论述 ,指出内经痈证论述详尽 ,为后世痈肿疮疡等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内经》首次提出结与结证之概念,尽管内容较为分散,但仍可见其理论架构之端倪。笔者主要从生理之结与病理之结分而论之。由结导致的临床病证称为结证。其临床表现与病因、病位、病程等因素有关,结不同,表现也有所不同。与结证相关的病症有痹证、肿瘤、中风、胸痹心痛、消渴、便血、癃闭、水肿等。治疗采用解结与散结相结合,注重多方法多途径多靶点结合,长期综合治疗。对其整理研究,期盼对上述慢性疾病的防治,且对中医理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顼祺 《山西中医》2001,17(1):8-10
《内经》的临床医学内容极其丰富,是中医临床医学的渊源。《内经》临床医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可概括为3个方面:1.临床研究,为主要途径和方法,通过临床实践验证理论,进而充实发展其诊疗原则和方法;2.实验研究,包括临床实验方法和动物实验方法,以揭示《内经》病证实质和治疗机理;3.现代科学方法,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横断科学以及高新技术等,为《内经》临床医学研究提供思维方法和手段,深入研究《内经》临床医学理论,对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疗经验,融汇了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创建了中国古代医学的诊疗体系和治病原则[1],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并成为了后世医家研习中国古代医学的必读之书。书中内容丰富,涉及病理繁多,本文仅对狂证的治法和用药展开论述。狂证为癫狂中表现以精神亢奋,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为特征的病证。狂证病患表现类似现代医学的精神分裂症,治疗相当棘手,治疗效果也并不明显。《内经》中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医学典籍,是对中国古代生命科学的集中总结,其中汇集了大量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秀成果,对中国医学乃至世界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内经》的成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内经》的理论体系宏伟,无所不包。明·张介宾在《类经》的自序中对《内经》进行了高度概括:“《内经》者,三坟之一。盖自轩辕帝,同岐伯、鬼臾区等六臣相讨论,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其文义高古渊微,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脏腑经络之曲折,靡不缕指而胪列焉。大哉!大哉!垂不朽之仁慈,开生氏…  相似文献   

12.
《内经》理论认为:叁伍相参,乃决死生;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病为本工为标,标本相得,邪气乃服;五脏为本,顺其特性;因势利导,补泻得宜。充分理解领会上述五要点,将有助于《内经》理论的临证应用。《内经》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学经典,做临床",是我们发展中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试论《内经》对温病养阴法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阴法是运用生津养阴之品以滋补阴液的一种方法,属“八法”中的补法范畴。温热之邪最易耗伤阴液,而病至后期,因肝肾之阴受耗而虚象更为严重。耗伤阴液是温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阴液的耗伤程度,常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情的轻重及其预后等,故温病养阴法在温病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养阴法经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发展到明、清时代  相似文献   

14.
《内经》痛证学说与痛经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阳 《中医杂志》2007,48(5):403-404
重温经典,学习《内经》后,对其痛证学说有了进一步理解,其所论痛证的发病机理,疼痛性质特点对妇科痛经病临床有重要指导作用,在此谈一下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5.
16.
对《内经》因地制宜理论内涵进行了探讨,认为主要表现为地理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地理环境对疾病防治的影响。因地制宜的理论基础是地理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地理环境对疾病防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浅谈《内经》对痛证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中医学理论,脏腑、营卫、气血、精神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统一受到干扰或破坏,使身体内外产生一种让人难于忍受的苦楚,即谓之痛.  相似文献   

18.
王平 《光明中医》2011,26(3):431-432
通过走医学与儒学融合的路子,《内经》形成了“脏居于内,形见于外”的藏象理论体系。其中对藏象理论影响最大的儒家理论是“三才观”和“中庸”思想。《内经》中大多数人体脏腑与天文历法气象对应的模型是“三才观”的体现。《内经》还运用中庸思想阐明了五脏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重视“执中而行”,追求“中和”,以和为贵。  相似文献   

19.
结合《内经》中的有关论述,对气虚及藏气虚、真气虚等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辨析,并就有关气虚与少气、短气、无气的鉴别进行了论述,旨在为临床精确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整理《内经》对导引的论述内容,并作较深入分析,结合古今医家的临床实践,证明导引治疗当为中医临床常用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