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甲胎蛋白(简称AFP)的检测已广泛用于临床作为原发性肝癌及某些胚胎细胞瘤的重要标志。1972年Brock首次报告有开放性神经管缺损的胎儿其羊水AFP含量增高。1972年发现该种胎儿异常不但羊水中AFP增高,孕妇血液中AFP也升高;以后相继发现某些其他胎儿异常也有AFP含量的变化。为此特将AFP测定的产前诊断价值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文国泰 《四川医学》2008,29(7):914-916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83例原发性肝癌,29例转移性肝癌.46例肝硬化,71例病毒性肝炎和60例健康对照者,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AFP和CEA.结果 原发性肝癌AFP极度增高,达(3542.3±5647.4)μg/L.肝硬化组AFP中度增高,为(115.3±218.4)μg/L,病毒性肝炎组争转移性肝癌组AFP均轻度增高,分别为(36.4±52.6)μg/L和(26.9±79.4)μg/L;肝病患者以AFP>400μg/L作为界值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73.49%,特异性达99.32%.CEA以转移性肝癌组最高,为(75.6±162.1)μg/L,明显比原发性肝癌、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和健康对照组高(F=10.97,P<0.01).结论 联合检测AFP和CEA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应用火箭电泳法检测 2 2 7例HBsAg阳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甲胎球蛋白 (AFP)水平 ,并与血清谷丙酸转氨酶 (ALT) ,天门冬氨酸转移酶 (AST)和碱性磷酸酶 (AL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AFP异常率 ,慢性肝炎 (慢迁肝 ) <急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活肝 ) <肝硬化 <重症肝炎 <原发性肝癌 ,AFP异常值 ;慢迁肝 <急性肝炎 <重症肝炎 <慢活肝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AFP升高多>40 0 μg/μL ,其AST多异常且增高比ALT明显 ,慢活肝肝硬化AFP增高在 1 5 0 μg/μL~ 30 0 μg/μL ,ALT、AST异常较原发性肝癌明显 ;ALP增高在原发性肝癌为 71 % ,且幅度较大 ,其余呈不同程度、不同比例增高 ,慢迁肝则均正常。提示原发性肝癌与AFP升高幅度呈正相关 ,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AFP为一过性升高 ,慢活肝和肝硬化为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
自从采用比较敏感的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胎蛋白(简称AFP)以来,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阳性率较前显著提高,并可以用来进行普查及动态观察以发现早期肝癌患者。但是,在进行甲胎蛋白检测的过程中,发现相当一批非肝癌患者也有甲胎蛋白的变化,其中特别是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常常伴有一时性甲胎蛋白增高,以致造成鉴别诊断上的困难。为此,我室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亚非地区常见而预后极差的癌症。由于症状隐匿,难以早期发现。国际文献中,小于5厘米的小肝癌罕见报导。1975年Okuda等曾有报导,到1977年共报告20例,其中16例为尸体解剖所见,仅4例系临床发现。甲胎蛋白(AFP)应用于临床检测以来,肝癌的诊断水平有所提高。而Cameron等认为:“AFP是有用的诊断工具,但未能达到足以改善疗效的早期诊断,作为普查的汗力亦有限。”本文报告23例AFP普查发现的小肝癌和7例临床发现的小肝癌,分析其治疗与预后,并对AFP在普查巾早期诊断的价值和早期治疗对预后的影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早期发现并进行早期治疗从而提高疗效,已为临床实践所证实。因此,总结早期小肝癌诊断的经验是当前肝癌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自1971年采用甲胎蛋白(AFP)进行自然人群的普查以来,即已逐渐肯定AFP对无临床表现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尽管国外不少学者对此持保留态度,但持肯定态度者已不乏其人。在小肝癌的定位诊断方面,  相似文献   

7.
5.1 甲胎蛋白(AFP):1963年前苏联Ablelev在肝癌移植小鼠中发现了AFP,次年他的同胞Tatarinov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中发现AFP升高。1970年以后,AFP作为原发性肝癌的标志应用于临床。 (1)生化特性、产生和异质体:AFP是单链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为70 000,糖含量  相似文献   

8.
由于原发性肝癌诊断早期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肝癌标志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本文介绍近几年的研究新进展。(一)甲胎蛋白(AFP)AFP是所含电荷、分子大小、糖基结构均不同的一类糖蛋白分子。近几年致力于其糖链结构异质性研究。武田等首先发现胚胎AFP和肝癌AFP的免疫性虽未见差异,但其糖链结构可有所不同,这可根据AFP对大豆凝集素(ConA)和小扁豆凝集素(LCA)亲和性的差异进行分类。小林道男等通过植物血凝素的交叉吸附电泳法,用ConA和LCA研究了AFP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h-TERT mRNA表达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6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h-TERT mRNA的表达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细胞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AFP mRNA、h-TERT mRNA表达量比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它们的阳性率分别达到76.7%、83.3%,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两个指标进行检测,敏感度提高到92.6%,同时其特异度为97.2%,是诊断肝细胞肝癌的良好肿瘤标志物.其表达结果与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有无肝内浸润和(或)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肝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外周血AFP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周血中定量检测AFP mRNA、h-TERT mRNA 表达量可以作为肝细胞肝癌的诊断指标,能够早期发现肿瘤,甚至可以发现其他检测方法尚不能发现的小肝癌,联合检测的意义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前测定病人血清中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较好方法。但仍约有20~30%的AFP阴性的肝癌,必须寻找另外的诊断的方法。美国Tsou K·C等(1973)首次报道了6例AFP阴性肝癌,血清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第V带(以下简称5’—NPDase—V)却全部阳性,他认为南北美洲的肝癌AFP值较低,如果被怀疑为肝癌的病例,必须用5’—NPDase—V检洲,特别是AFP阴性时。我们(198O)曾检测了11例AFP阴性肝癌的5’—NPDase—V,阳性率90%。检测5’—NPDase—V可能对AFP阴性肝癌有补助诊断价值,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乔丽娟  邵明义 《中医学报》2019,34(3):595-599
目的:初步研究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常见中医证型与血清甲胎蛋白(a-fetoprotein,AF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60例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标准诊断为PLC,检测并记录各患者血清AFP及血管VEGF的数值,应用PEMS3.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方差分析,多变量分析用多元回归法。结果:①肝气郁结证、气滞血瘀证、肝阴亏虚证、湿热聚毒证的AFP水平依次增高,湿热聚毒证明显增高,各证型间有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证型与AFP呈正相关;②肝气郁结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聚毒证、肝阴亏虚证的VEGF值依次增高,各证之间有显著差异;③AFP与y-谷氨酸转肽酶(y-glutamyl transpeptidese,y-GT)呈正相关,与已有的研究结果"AFP及y-CT均与肝癌的大小相关"一致。AFP在肝癌发生转移时短期内往往会降低,而VEGF主要与肝癌的转移有关,因而出现AFP与VEGF呈负相关;④VEGF与AFP、y-GT呈负相关,说明VEGF与肝癌大小有一定关系,但能否说明VEGF与肝癌大小成反比,尚需进一步的研究。结论:原发性肝癌常见证型与血清AFP及VEGF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考虑用来指导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2.
<正> 甲胎蛋白(简称 AFP)检测用以诊断肝癌已有十余年的历史。最初曾认为血清AFP含量升高对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极高的特异性,但近年来发现在其它肝病中也可出现血清AFP含量升高。为了解AFP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病中的变化,本文对124例肝病患者和20例对照者以火箭电泳法进行了血清AFP测定。具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肝癌术后监测血清AFP的临床意义(附7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肝癌术后监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的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至2002年3月间肝癌根治切除术后定期监测发现血清AFP阳性的70例患者AFP升高与肿瘤残留、复发或转移的关系。肝癌术后血清AFP升高可见于肝癌的残留或早期转移、肝癌的复发或转移、肝癌的再发以及晚期肝硬变4种情况。对肝癌患者术后定期作AFP检查,有助于检出AFP阳性肝癌患者的肿瘤残留及亚临床期复发转移,不仅适用于术前AFP阳性,而且适用于术前AFP阴性的肝癌患者。肝癌患者术后AFP下降,但不能降至正常,可能与晚期肝硬变肝脏内干细胞-卵圆形细胞代偿性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甲胎蛋白(AFP)含量的检测是诊断原发性肝癌(PHC)和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他肝脏疾病患的AFP含量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现将我们对785例不同肝脏疾病(包括肝癌)患血液中的AFP含量,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所测定的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云东  韩兴权  杨杰 《西部医学》2006,18(5):548-549
目的评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α-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微粒子酶免发光技术(MEIA)测定40例PHC,20例肝硬化和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β-HCG、AFU、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等6种PHC癌性标志物。结果PHC患者上述6种指标与肝硬化组和正常人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期PHC的β-HCG、AFU和AFP与、期PHC相比,变化无显著性。结论检测β-HCG、AFU有助于发现AFP阴性肝癌,两者联合检测可望提高PHC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对462例次病毒性肝炎(VH)及无症状 HBsAg 携带者(ASC)的血清甲胎蛋白(AFP)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大部分急性肝炎(AH)及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呈现轻度增高,且在 AH 急性期高于恢复期,在 CAH 活动期高于好转期(P<0.01),AFP 明显增高的4例 CAH 中有1例最终发展为犴细胞癌。而ASC 的 AFP 含量大多正常,在不同 HBsAg 滴度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状态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作者认为,对 VH 检测 AFP 定量可有助于了解肝细胞的病变程度及修复情况,对 AFP 明显增高的 VH 则应注意与肝癌作好鉴别诊断,并密切注意向肝癌发展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FP动态监测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敏  刘涛  孙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858-3859
目的:动态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及肝功能指标,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各模式与AFP定量变化及肝功能改变的关系,高度警惕肝癌的发生。方法:对1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时用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用RIA法进行AFP检测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胺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检测。AFP升高者分别作B超、CT检查,排除肝癌后每2个月复查1次AFP、肝功、B超,连续进行2a~5a追踪随访。结果:189例中146例AFP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升高。随访中HBsAg、抗-HBe及抗-HBc3项阳性(即"小三阳")中发现AFP稳定上升型的11例(15.5%)均发展为肝癌;HBsAg、HBeAg及抗-HBc3项阳性即"大三阳"中发现AFP稳定上升型的3例(4.8%)发展为肝癌;HBsAg、抗-HBc2项阳性组中1例AFP稳定上升型发展为肝癌。一过性升高和一直未升高型均未出现肝癌。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小三阳感染模式动态监测AFP变化,对早期发现肝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31例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33例AFP(—)HCC、35例肝硬化和58例正常献血清唾液酸(SA)、岩藻糖(Fuc)及五种急性期蛋白(APP)[a_1-酸性糖蛋白(a_1-AG)、结合珠蛋白(HP)、a_1-抗胰蛋白酶(a_1-AT)、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同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FP(—)肝癌组患者血清SA、Fuc、a_1-AG、HP及a_1-A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Fuc、a_1-AG与HP又比AFP( )肝癌组为高.因此可将上述五项指标视为AFP(—)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此外,还发现肝癌患者血清两种结合蛋白的糖类含量高与血清a_1-AG、HP和a_1-AT呈明显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中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检出率。方法:AFP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不同临床类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AFP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原发性肝癌88.2%;肝炎肝硬化29.0%;亚急性重型20.8%;急性重型18.2%;慢性重型肝炎13.3%;慢性肝炎重度11.5%:慢性肝炎中度2.3%;慢性肝炎轻度2.2%。64.7%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浓度大于400μg/ml,与肝硬化、急慢性肝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1.8%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浓度在正常范围。25.8%肝硬化患者血清AFP低浓度增高,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癌、病毒性肝炎都能检测到AFP升高,但血清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临床迫切需要了解的实际问题。为此,本研究应用DNA含量流式细胞仪,AFP免疫酶组化标记和大鼠血清AFP含量的ELISA测定技术,从动物肝癌模型和临床研究两方面进行了探讨。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发Wistar大鼠肝癌的实验表明,随着诱癌过程中肝硬变与肝癌的相继出现,肝组织中AFP阳性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多,血清AFP含量则相应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