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液泵控制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   总被引:180,自引:3,他引:180  
目的 :探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老年人工气道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 30例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 ,对照组 30例采用传统的间断或定时气道湿化法 ,并进行连续观察。结果 :试验组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的例数和吸痰次数均值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1) ,肺部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吸痰时及吸痰后 2min、5min氧饱和度均值试验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并可减少吸痰次数 ,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并缩短其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
微量注射泵控制气道湿化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方法】老年人工气道患者60例,实验组30例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间断或定时气道湿化法。【结果】连续观察2周后,实验组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的例数和吸痰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吸痰时及吸痰后2min、5min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减少吸痰次数,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并缩短其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气道湿化两种方法的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微量输液泵持续湿化法与传统间断湿化法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2例,采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结果应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湿化法在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等气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间断湿化法.结论与传统间断湿化法比较,气管切开术后应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可使痰量减少,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微量输液泵持续湿化法与传统间断湿化法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2例,采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结果:应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湿化法在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等气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间断湿化法。结论:与传统间断湿化法比较,气管切开术后应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可使痰量减少,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加温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加温持续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喉部术前或术后气管切开患者9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加温持续(湿化液温度35~38℃)湿化气道,对照组48例用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室温为20~22℃,并连续观察.结果治疗组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的例数和吸痰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及住院天数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温持续气道湿化可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减少吸痰次数,减轻吸痰所致的低氧血症程度并缩短其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采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滴注湿化法,对照组采用间断气道滴注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痰痂形成率、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刺激性咳嗽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法更能提高排痰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舌后坠患者非确定性人工气道(口咽通气道下)湿化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应用口咽通气道的脑卒中舌后坠呼吸困难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经口咽通气道内径孔道持续湿化法;对照组应用五官科喉头喷雾器间歇湿化法。观察两组患者痰液湿化效果、吸痰次数、痰痂的形成、气道黏膜损伤以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湿化第3、7天观察组痰液湿化效果满意率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化第7天观察组痰痂的形成、气道黏膜的损伤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化第3、7天观察组吸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舌后坠患者采用非确定性人工气道持续湿化法,湿化效果满意,可减少吸痰次数、痰痂的形成以及气道黏膜的损伤,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加温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加温持续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喉部术前或术后气管切开患者9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加温持续(湿化液温度35~38℃)湿化气道,对照组48例用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室温为20~22℃,并连续观察。结果:治疗组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的例数和吸痰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O.01);肺部感染发生率及住院天数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温持续气道湿化可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减少吸痰次数,减轻吸痰所致的低氧血症程度并缩短其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人工气道病人采用3种不同湿化方法的湿化效果,以选择有效的湿化方法.[方法]将60例人工气道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B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湿化,C组采用间断气管内滴注湿化,比较3组痰痂形成、痰液黏稠度、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A组各项指标均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效果较好,超声雾化吸入湿化效果次之,间断气管内滴注湿化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0.
选择气管切开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湿化液选择应用地塞米松、a-糜蛋白酶及庆大霉素,注入生理盐水混合而成,观察组39例采用湿化液持续滴注,通过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的方法保持气道湿化,对照组39例采用传统的定时、间断性湿化液滴注湿化气道,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及引起的咳嗽、咳痰及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较好,发生咳嗽、咳痰、黏膜出血和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几率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管切开的患者中,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提高气道湿化程度,减少咳嗽、咳痰、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减少吸痰次数,是临床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人工气道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气道切开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35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气道,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的气道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并进行连续观察、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的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同时减少护理工作量.结论人工气道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气道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温化系统对非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1年2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SICU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进行非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持续温化系统,对照组采用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观察两组患者之间的痰液粘稠度及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痰液稀释程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温化系统能提供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最佳的湿化状态,预防呼吸道湿化不足的并发症等,研究结果明显优于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人工气道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气道切开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35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气道,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的气道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并进行连续观察、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的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同时减少护理工作量.结论人工气道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气道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微量输液泵持续滴注法湿化人工气道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注法湿化气道.[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优于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注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探讨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持续湿化的效果。方法将80例插管或气道切开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4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气道,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气道滴注湿化法。观察﹑比较2组的湿化效果、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吸痰次数、吸痰前后的血氧饱和度。结果研究组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吸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持续湿化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气道滴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氧动雾化与微泵滴注0.45%氯化钠溶液对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将6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两组均用0.45%氯化钠溶液做湿化液,A组采用持续氧动雾化吸入湿化法,B组采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种湿化方法湿化效果及对患者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的影响。结果:持续氧动雾化吸入湿化法湿化效果显著,对患者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等的影响明显低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结论:对人工气道湿化患者,采用持续氧动雾化吸入湿化法优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脱机患者最佳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选择气管切开脱机训练患者3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3组:对照组(n=10)、人工鼻组(n=10)和试验组(n=10)。试验组采用可调节输液器+氧气与三通管连接,配合可控式加温器使湿化液恒温恒速持续滴入气道;人工鼻组采用人工鼻+间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间断气道注入湿化液;通过观察患者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痰痂、肺部感染、湿化效果、血氧饱和度情况,评价3组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氧饱和度较人工鼻组和试验组波动范围明显增大;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方面,对照组较人工鼻组和试验组明显增加;湿化效果方面试验组和人工鼻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自制可调式恒温恒速湿化装置用于人工气道脱机患者持续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且价格优于人工鼻组,材料更易获得。  相似文献   

18.
师亚琴  孙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862-8862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间歇气管内滴药法和输液泵泵入法的效果。方法将58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9例。实验组将把α-糜蛋白酶用0.45%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以静脉输液泵持续泵入气道,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用空针定时间间断滴注上述湿化液。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和霉菌感染人数比对照组少,无出现痰痂患者,20d内堵管例数增加,实验组疗效明显(P<0.01)。结论采用静脉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优于传统的定时间间断滴注湿化液。  相似文献   

19.
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使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3~8月3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试验组.采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进行气道湿化;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3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结果 试验组患者痰液黏稠度、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湿化效果满意,痰液黏稠度较稀薄,肺部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探讨最佳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9月气管切开患者40例,以2012年1~4月的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气道内间断滴入湿化法;2012年5~9月的20例作为试验组采用输液泵持续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湿化效果。结果:试验组痰液稀薄,无痰痂出现,无气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输液泵持续湿化气道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能有效防止痰痂,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